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临桂县宛田乡发生了一起较大规模的竹蝗灾害。被竹蝗侵害过的竹林看上去一片枯黄,像被火烧过,每根毛竹的枝叶上都黑压压地爬满了活蹦乱跳的竹蝗,遭受虫灾的毛竹叶片全部被竹蝗吃光。由于发现和治理及时,未造成重大损失。但自此,竹农们是谈“蝗”色变。实际上,只要防治及时,措施得当,蝗灾是完全能够控制的。黄脊竹蝗俗称竹蝗,是我国南方竹林的主要食叶害虫。竹蝗属于渐变态昆虫,每年只发生一代,每代都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竹蝗在每年秋季产卵,第2年春末夏初孵化,卵期长达7个月。以卵于土中越冬,处于滞育状态。越冬卵一般在次年5…  相似文献   

2.
湖南桃江黄脊竹蝗产卵量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抽样调查黄脊竹蝗卵块卵粒数、解剖雌成蝗每次怀卵卵粒数、笼养观察成蝗产卵次数与每次产卵量,经数据分析估测桃江县自然界竹蝗产卵量为22~132粒、1~6次(块)。一般年份产卵量为44~66粒、2—3次。  相似文献   

3.
黄脊竹蝗集中产卵地的识别与测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测定黄脊竹蝗产卵量的基础上,观察黄脊竹蝗的迁飞落脚交尾地、鸟啄卵块留下的痕迹、立竹下方枝盘竹叶被害症状等产卵地的直观识别特征,可快速准确识别黄脊竹蝗集中产卵地。根据黄脊竹蝗造成的立竹下方枝盘竹叶被害程度制定了卵粒密度查定表,可测报集中产卵地卵粒密度和次年跳蝻发生面积、危害程度;根据集中产卵地上跳蝻先喜取食立竹顶梢竹叶造成的危害程度制定了立竹上已有跳蝻密度查定表,可测报跳蝻发生面积与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4.
黄脊竹蝗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黄脊竹蝗Ceracriskiangsu Tsai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研究概况。黄脊竹蝗是竹林中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它食谱广、取食量大、危害时间长、防治困难,因而造成损失非常严重。黄脊竹蝗在所有分布地区均为1年1代,以卵在土表下1~2cm深的卵囊中越冬。在我国从南到北于4月中旬到6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若虫5龄,平均每龄龄期约10d左右。传统方法对竹蝗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随着人们对生态安全的关注度加大,农药防治竹蝗逐渐向无公害型转化。生物防治技术也应用到竹蝗的防治中来。从发酵人尿中提取活性成分,合成引诱剂对黄脊竹蝗的成虫进行引诱试验,为黄脊竹蝗的防治探索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青脊竹蝗一年发生一代,全部发育过程为卵、若虫(即跳蝻)、成虫3个阶段,属不完全变态。以卯在土壤中越冬,卵孵化后,经5次脱皮即羽化为成虫。一、形态(一)卵:青脊竹蝗的卵成块产下。卵块圆筒形,长14—18毫米,宽5—7毫米,每一块卵内有卵14—26粒,卵外有紫色海绵状胶质物,卵粒在  相似文献   

6.
黄脊竹蝗引诱剂的筛选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优化黄脊竹蝗引诱剂配方,更好地实现黄脊竹蝗的有效控制。[方法]配制不同的引诱剂,通过林间诱杀试验测定不同配方毒饵对黄脊竹蝗的诱杀效果。[结果]Na Cl 2%+NH_4HCO_3 10%+Indole 5‰配方所制成毒饵诱杀黄脊竹蝗效果最好,24 h内的诱杀量可达639.4±48.14头·诱捕器-1,其次是2%Na Cl+10%NH_4HCO_3 配方,平均诱杀量达580.8±40.36头·诱捕器-1,与发酵人尿的诱杀量差异不显著(P0.05),应用时间显著影响各配方的诱杀效果。Na Cl和NH_4HCO_3 是人尿引诱黄脊竹蝗的关键物质,挥发物Indole对诱杀具有增效作用。[结论]应用人工配制的引诱剂诱杀黄脊竹蝗能显著降低林间成虫的种群数量,且能杀死大量雌虫,可用于林间黄脊竹蝗防治。  相似文献   

7.
从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出发,深入了解黄脊竹蝗的生活习性,准确掌握虫情,把握防治时机,从卵、未上竹跳蝻、上竹跳蝻和成虫等方面对黄脊竹蝗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8.
黄脊竹蝗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保护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是严重危害毛竹林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2006—2009年在桃江县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和防治试验,基本摸清了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和天敌种类。该虫在湖南省桃江县一年仅发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孵化,6月底开始羽化成虫,8月上旬开始交尾产卵,9月下旬成虫大量死亡。该虫天敌种类较多,其中卵期主要天敌为红头豆芫菁、黑卵蜂;成虫期主要天敌为鸟类、寄生蝇等。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黄脊竹蝗在安化县的生活习性,并根据其生活习性从找产卵地、清理林下植被、粘虫胶选择、防治时间、防治方法等方面介绍了粘虫胶防治黄脊竹蝗技术;分析了粘虫胶对黄脊竹蝗的防治效果,同时对粘虫胶防治竹蝗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竹蝗的监测预报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脊竹蝗(简称竹蝗)是我国南方竹子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每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越冬卵于4月底5月初开始孵化,孵化期可延续到6月上旬。初孵跳蝻有群聚特性。7月下旬为成虫期羽化盛期,8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产卵可延续到10月初。竹蝗大发生时,使大片竹林枯死,甚至影响到灾区以后三五年竹子的生长,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1.
黄脊竹蝗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了解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掌握虫情,选择防治时机及卵、未上竹跳蝻、上竹跳蝻和成虫等的综合防治等方面简述了黄脊竹蝗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黄脊竹蝗与竹双色绿刺蛾是竹林的主要虫害,是广西竹林常发性的害虫,为竹林重点监测与防控对象。黄脊竹蝗是广西竹林第一大害虫。在广西,竹双色绿刺蛾常与黄脊竹蝗等害虫同时或间隔发生。两种害虫常大面积吃光竹林,严重影响竹林生长,甚至导致竹株死亡,竹双色绿刺蛾还影响人体健康。黄脊竹蝗黄脊竹蝗属直翅目蝗科,俗称竹蝗、蝗虫、飞蝗等,因背脊有一条黄带而得名。成虫身体呈绿色,长约33毫米,雄虫略小一些。其头尖削,由头顶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显著的黄色纵纹,越向后越宽大。卵实  相似文献   

13.
侵害竹、笋的害虫,有黄脊竹蝗、竹斑娥、竹卵圆蝽、竹螟、竹笋夜蛾、竹象虫和竹蝉等,都应注意及早防治。1.黄脊竹蝗又名竹蝗、蝗虫、蚱蜢等。防治办法:卵期灭卵:8月到次年5月为卵期,卵多产于竹林土层4厘米深处。9~10月间产卵期,可查找母蝗残尸,凡有大量残尸即为产卵地,可组织人力集中挖除。蝻期灭蝻:5月间为卵孵化盛期,孵化后10天内,2龄前的蝗蝻尚未上竹,以地上杂草为食,是灭蝻最佳时机。在清晨露水未干时,可用扫帚扫林地灭蝻,或放鸡、鸭啄食。也可用敌百虫或杀灭菊酯5份,加入人尿1份,配成药液,浸透稻草,每亩置4~5堆诱杀。蝗蝻密度大的竹林,…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迁入型黄脊竹蝗在云南省的迁飞路径及潜在适生区分布,基于2020年云南省黄脊竹蝗监测防治区数据结合云南省地形,利用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 HYSPLIT)在线轨迹分析模型,模拟分析黄脊竹蝗在云南省的迁飞轨迹;采用云南省黄脊竹蝗的位点分布和全球气候数据库(WorldClim)历史气候数据,利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预测黄脊竹蝗在云南省的潜在适生分布情况。结果显示:黄脊竹蝗在云南特有的高山河谷地形因素的影响下和西南季风的助力下,由南部低海拔地区沿着河流及衍生地带逐渐向北迁移扩散,主要路径为勐腊和江城—宁洱—墨江—元江—新平—双柏;黄脊竹蝗可在云南大部分地区生存,高适生区主要位于滇南及主要的河谷或峡谷(怒江、澜沧江、礼社江、元江、金沙江、南盘江、云岭山脉南段)周边。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黄脊竹蝗在云南省的适生分布的限制生态因子;云南特有高山河谷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气候因子对迁入型黄脊竹蝗迁移过程的时空分布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西南季风助推了迁飞型黄脊竹蝗深入云南内地。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南平市黄脊竹蝗空间分布和发生趋势,选取南平市2001—2021年黄脊竹蝗发生面积作为试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Man-kendall趋势检验和突变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南平市黄脊竹蝗发生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南平市的南部和北部,占总面积的89.8%。南平市黄脊竹蝗年均发生面积约1674 hm^(2),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显著;延平区、武夷山市和顺昌县发生趋势下降不显著,建阳区和建瓯市发生趋势下降显著,邵武市发生趋势上升不显著,浦城县和松溪县发生趋势上升显著。黄脊竹蝗发生趋势在2007—2008年发生突变,突变前黄脊竹蝗发生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显著;突变后黄脊竹蝗发生呈持续下降趋势,2008—2010年下降趋势不显著,2011—2021年呈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黄脊竹蝗产卵地与其生态因素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脊竹蝗是楠竹的严重食叶害虫,防治黄脊竹蝗的关键在于顺利地找到产卵地,以便在产卵地内治理孵化出土跳蝻或已上竹尚未分散危害的1~2龄跳蝻。本文报道成虫产卵规律以及与9种生态因素的关系。其产卵地必须具备综合多生态因素,而光照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有竹林和植被稀疏,地面透光度大,光照强的地方才是成虫产卵的首选之地。  相似文献   

17.
2010—2011年,每年于桃江县马迹塘镇和安化县敷溪镇设立漏治产卵地样地20个,调查立地条件、虫口密度、气候条件对黄脊竹蝗迁飞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脊竹蝗在陡坡地段向山脚迁飞扩散的速度快于山脊方向,缓坡地段则2个方向差距相对较小;虫口密度大的样地,向四周扩散速度快于虫口密度小的;久雨时向山腰、山脊迁飞扩散快,久晴则向山腰、山脚迁飞扩散快;大风可使黄脊竹蝗的迁飞距离更远,1次迁飞可达250 m以上。  相似文献   

18.
黄脊竹蝗又名黄脊雷蓖蝗,属昆虫纲、直翅目、蝗总科、网翅蝗科、竹蝗亚科、雷蓖蝗属,主要分布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及其邻近国家。黄脊竹蝗是竹蝗属昆虫中分布最为广泛、危害最为严重的林业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以江苏、浙江、湖南、安徽、四川、重庆、广东、广西等省市为害最为严重。据统计,黄脊竹蝗每年造成林农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元,近年来其危害性呈加重趋势,是我国危害面积第二大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9.
试论龙岩市竹蝗发生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龙岩市竹蝗的发生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防治措施作一简要论述和探讨。一、竹蝗的发生与气象因素之间的联系我市常见的竹蝗有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青脊竹蝗Ceracris Nigricornis WK.它们都是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块在土内约4厘米深处越冬,4月下旬开始陆续孵化为跳蝻即若虫,5月下旬进入三龄,6月底羽化为成虫,7月底为产卵盛期,延续至10月,初孵化的跳蝻,喜群集在  相似文献   

20.
主要探讨了连续温度及波动温度对中华稻蝗卵维持和消除滞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低温处理的中华稻蝗卵,在20、25℃的温度条件下,62%左右的卵进入了滞育,而在30℃的温度条件下,虽然累计孵化率达74%,但孵化断断续续很不整齐;低温对中华稻蝗卵滞育的消除效果明显,消除滞育的低温处理期间需40 d以上;从低温转移到高温条件后,高温有降低中华稻蝗卵滞育强度、促进中华稻蝗卵滞育消除的作用;8、2 5℃交替温度处理,中华稻蝗卵滞育的强度出现可逆变化,这种可逆性变化,对于卵块维持滞育、抑制秋季或冬季的发育、保证越冬卵的安全越冬具有重要的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