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肥与植株密度互作对鸭茅种子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建立回归模型及对其进行解析、寻优和频数分析,所设各试验因素对鸭茅Dactylis glomerato种子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施氮量(X2)>植株密度(X1)> 喷施PP333 (X3).氮和植株密度、植株密度和PP333 的互作效应对鸭茅种子产量为拮抗作用,氮和PP333为协同作用;同时得出了三因素对鸭茅种子产量的最优配比方案:植株密度355.3万~430.9万株/hm2,施氮量159.8~164 kg/hm2 ,喷施PP333量0.21~0.22 a.i., kg/hm2.  相似文献   

2.
以‘新苏2号’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Xinsu No.2’)为试验材料,在拔节、抽穗和灌浆期以固定比例追施氮肥,研究追施氮肥对苏丹草农艺性状、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氮肥能够促进株高生长,增加叶片长度和宽度,减缓叶片衰老速度,提高叶面积指数。适量追施氮肥显著增加了苏丹草种子千粒重及一级穗柄数,并极大提高了每穗粒数,最终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追氮600 kg·hm-2时可获最大种子产量3815 kg·hm-2。灌浆期随追氮量增加各器官全氮含量增加,追氮750 kg·hm-2时,茎秆和穗粒部全氮含量最高,追氮600 kg·hm-2时,叶片全氮含量最高,且同一追肥处理:穗粒部 >叶片 >茎秆;随追氮量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追施氮肥对苏丹草农艺性状、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肥利用效率的表现情况认为,本试验条件下,追施氮肥600 kg·hm-2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青燕1号燕麦适宜的氮肥施量和播种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播种量和5个施氮水平,研究氮肥和播种量对燕麦穗部性状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施氮量、播种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种子产量和穗部性状有显著影响(P<0.001).种子产量随施氮量和播种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90 kg/hm2氮肥施用量和180 ...  相似文献   

4.
春季分施氮肥对新麦草种子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春季分施氮肥对新麦草(Psath yrostachys juncea(Fisch.)Nevski)肥料利用率、种子产量构成要素和种子产量的影响,旨在提高种子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春季总施氮量为200 kg/hm2N的条件下,返青期和抽穗初期分次施肥(1:1).种子产量达到2761.8 kg/hm2,较春季不施肥处理、返青期和抽穗期一次施肥分别增产117%、113%和61%;与返青期施氮肥相比,抽穗初期施氮肥表现出小穗数/生殖枝和小花数/小穗增加,而生殖枝数/m2和种子数/小穗略有减少;而返青期和抽穗初期分施氮肥可以发挥两个时期的施氮肥效应,种子产量构成要素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最高;返青期与抽穗初期分施氮肥处理的种子生产氮素利用效率与返青期一次施肥的效果相当,但其氮肥表观回收率更高,抽穗初期一次施肥处理的干物质量和种子生产效率,以及氮肥表观回收率均最低.  相似文献   

5.
高丽敏  田倩  苏晶  沈益新 《草业学报》2020,29(4):192-198
为探究氮肥施用对饲用甜高粱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明确长江下游农区种植的适宜施氮量,采用大田试验,以“大力士”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100、200、300 kg·hm-2,分别用N0、N1、N2、N3表示)对甜高粱生物量、氮素吸收和分配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甜高粱生物量及生长速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N2及N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线性加平台分析表明,拔节期收获最大生物量所需的最低氮肥用量为244.50 kg·hm-2;2)随生育期的推进,叶片氮素分配比例降低,茎秆氮素分配比例增加;随着供氮量的增加,叶片和茎秆氮素浓度及累积量、茎秆氮素分配比例均显著增加,叶片氮素分配比例降低;3)干物质生产效率及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处理间氮素农艺效率无显著性差异,氮肥表观回收率以N2处理最高。因此,氮肥施用对甜高粱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江下游农区饲用甜高粱种植的每茬氮肥用量以244.50 kg N·hm-2为宜。过量施用氮肥不仅不会持续提高甜高粱的生物量,还会导致氮肥利用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种植密度、刈割期及其互作对河套地区大麦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蒙啤麦5号为研究材料,设置不同水平的氮肥施用量[氮肥选用尿素(N:46%),纯氮施用量为82.5 kg/hm2(A1)、108.0 kg/hm2(A2)、135.0 kg/hm2(A3)]、种植密度[375万株/hm2(B1)、450万株/hm2(B2)、525万株/hm2(B3)]、刈割期[抽穗期(C1)、灌浆期(C2)及乳熟期(C3)],分析三者及其互作对蒙啤麦5号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氮肥施用量、刈割期对蒙啤麦5号的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鲜干比以及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钙含量均有极显著(P<0.01)影响,种植密度对蒙啤麦5号饲草产量的影响有限。氮肥施用量是影响鲜草产量以及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主要因素,对三者的贡献率分别为57.60%、55.90%、34.34%;刈割期是影响干草产量以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桑树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三倍体杂交桑组合桂桑6号的幼苗供试,于2019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资源圃进行桑树种植密度与行距配置的对比试验.共设计7种种植模式,对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下的桑叶产量以及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试验组间的桑叶产量差异显著:0.5 m×0.2 m/1.2 m×0.2 m不等行距种植模式的桑叶产量最高,为50632.21 kg/hm2;其次是0.8 m×0.2 m等行距种植模式,桑叶产量为35587.23 kg/hm2;0.8 m×0.3 m等行距种植模式的桑叶产量最低,为25496.87 kg/hm2.分析显示,部分农艺性状与桑叶产量有较大程度的相关性,随着农艺性状指标的提升,桑叶有增产的趋势,如桑叶产量与叶长、叶宽以及单株总条长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8、0.484和0.777;而部分农艺性状则与桑叶产量无相关性,如枝条总节数、每100 cm2叶质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040和0.207.依据试验结果认为,适当密度下不等行距种植模式的桑叶产量最高,且桑树单株总条长越长,桑叶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香蕉适宜机械化操作的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P)(P1:2190株/公顷、P2:2340株/公顷、P3:2520株/公顷)为主区,行距(R)[ R1:(宽行5.10米+窄行1.00米)、R2:(宽行4.80米+窄行1.30米)、R3:(宽行4.50米+窄行1.60米))]为裂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香蕉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R能显著影响香蕉株高和茎围,P和R对香蕉单产、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1、P2香蕉单产较P3分别显著提高10.29%、10.88%,P2总产量较P1显著提高6.62%;R3单产、总产量最高,R1单产、总产量最低。分析产量构成可知,R3能提高香蕉商品蕉采收率;P1、P2单果重较P3显著提高,R3单果重较R1、R2 分别显著提高21.23%、4.44%。P1果指长较P3显著提高,R2、R3间果指长、果指围显著高于R1。P和R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均无显著影响。P3可滴定酸含量较P1、P2显著提高,P1、P2维生素C含分别较P3显著提高19.38%、15.78%;R3较R1显著提高维生素C含量8.77%。综上所述,宝岛蕉品种种植密度为2340株/公顷,宽行4.5m、窄行1.6m时,香蕉农艺性状、产量、商品蕉采收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最高,试验结果为今后宜机化栽培的香蕉种植密度和行距的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氮肥与行距对不同生育期虉草产量与品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有余  骆秀梅  张永亮 《草业科学》2016,33(11):2312-2318
以通草1号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cv.Tongcao No.1)为供试材料,采用行距(30、50、70cm)和施氮量(含氮量为0、46、92kg·hm~(-2))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行距与施氮量对不同生育时期虉草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与行距对虉草产量和品质影响明显。随施氮量增加,各生育时期虉草产量、粗蛋白、粗灰分、钙和磷含量升高,而无氮浸出物含量下降。抽穗期虉草粗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而成熟期和秋季再生期随施氮量增加反而升高。随着行距增加各生育时期虉草产量下降。在9个处理组合中,以行距30cm、施氮量92kg·hm~(-2)组合抽穗期和成熟期草产量最高,以行距70cm、施氮量92kg·hm~(-2)组合饲草品质最好。抽穗期是虉草刈割利用的适宜时期,种植行距30cm、施氮92kg·hm~(-2)时可获得较高的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优质高效生产的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种量(S_(1):13.5 kg·hm^(-2),S_(2):18.0 kg·hm^(-2),S_(3):22.5 kg·hm^(-2))和行距配置(R_(1):15 cm等行距,R_(2):20 cm等行距,R_(3):两窄一宽15 cm+15 cm+20 cm,R_(4):一窄一宽15 cm+20 cm)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3年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和行距对紫花苜蓿分枝数、叶茎比、干草产量、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分枝数、叶茎比、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干草产量(18.41 t·hm^(-2))、粗蛋白含量(21.00%)在播种量为18.0 kg·hm^(-2)和行距为15 cm+15 cm+20 cm时最高。中性洗涤纤维(36.50%)和酸性洗涤纤维(26.59%)含量在行距为20 cm时最低。相对饲喂价值(171.98)在播种量为18.0kg·hm^(-2)和行距为20 cm时最高。3年各项指标数据取其平均值,经主成分分析(PCA)可知,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叶茎比、分枝数和中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大,株高和酸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小。播种量为18.0 kg·hm^(-2)和行距为15cm+15 cm+20 cm时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是该地区紫花苜蓿草地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  相似文献   

11.
试验探究氮肥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糯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鲜穗产量、干草产量的影响.研究以万糯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密度,分别为67500株/hm2、90000株/hm2.9个施氮处理,分别为N0(0 kg/hm2)、N1 (141.75 kg/hm2)、N2 (193.50 kg/hm2)、N3 (245.25...  相似文献   

12.
氮素是禾本科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但过量施用氮肥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增加生产成本、降低收益。基于青藏高原地区披碱草属牧草种子需求量大、产量较低的现状,本研究以同德短芒披碱草、青牧1号老芒麦2个披碱草属牧草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0、45、90、135、180和225 kg N·hm-2等6个氮肥施用水平,研究分析了施氮量对披碱草属牧草种子生产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披碱草属牧草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氮可促进披碱草属牧草生长,能够显著提高其株高、分蘖数等牧草营养生产性状,同时可提高种子产量及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每穗小穗数、每穗种子数和种子千粒重等产量组分;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生长性能指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或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除青牧1号老芒麦氮肥利用效率先增加后降低外,2个品种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逐渐降低。本研究中,同德短芒披碱草和青牧1号老芒麦的种子产量分别为712~1661 kg·hm-2和701~1626 kg·hm-2。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在川西北高寒地区开展披碱草属...  相似文献   

13.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紫花苜蓿群体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肃省主栽品种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Gannong No.3)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甘肃荒漠灌区播种量(12,16,20和24kg·hm-2)和行距配置[3种等行距10、15和20cm,2种宽窄行距6行×10cm(窄)+40cm(宽)和6行×10cm(窄)+30cm(宽)]对其干草产量、茎叶比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行距处理中,20cm行距的苜蓿干草产量显著高于15、10cm和两种宽窄行距(P0.05);不同的播种量处理中,播种量为16kg·hm-2的苜蓿年总干草产量显著大于20、24和12kg·hm-2(P0.05)。播种量为16kg·hm-2、行距为20cm时,初花期苜蓿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磷含量分别为21.89%、3.59%、33.69%、30.98%、1.34%、0.11%,其粗蛋白含量和年干草产量(32 841.71kg·hm-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从产量和营养品质综合考虑,该地区播种量为16kg·hm-2、行距为20cm是高产、稳产的最佳配置。本研究结果对苜蓿的栽培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寻求青贮玉米(Zea mays)适宜种植密度,以6个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其生物产量、农艺性状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种植密度下生物产量高、营养品质好、综合性状优良的青贮玉米新品种,为试验区青贮玉米生产技术提供优化依据。结果表明,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6个品种高、中密度较低密度分别增产8.1%~43.0%和5.0%~19.9%,以陇青贮2号和北农青贮368增产幅度较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各品种青贮玉米收获天数延长,茎粗减小,持绿性降低,其中高密度较低密度收获天数延长3.2%~10.6%,茎粗减小6.0%~22.8%,持绿性降低2.7%~3.9%。各品种青贮玉米粗脂肪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密度较低密度降低6.8%~13.5%;相反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高密度较低密度增加5.0%~8.5%和5.9%~16.2%。综合生物产量、农艺性状、品质等相关性状,在张掖地区适栽青贮玉米品种为陇青贮2号、武科青贮107和北农青贮368,其中陇青贮2号和北农青贮368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武科青贮107适宜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施氮量及施肥方式对构树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杂交构树"科构101"为试验材料,分析3种施氮量及2种施肥方式(共6个处理,T1 ~T6)对杂交构树产量、营养成分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 表明,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可以促进构树产量、枝叶比重、株高及分枝数量的增加.一次性施肥处理,产量、枝叶比重、株高及分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库布齐沙地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将暖季型草本能源植物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引种到库布齐沙地。以柳枝稷品种"BL-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用硫酸铵和尿素两种氮肥对柳枝稷产量、氮肥利用率及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分布和积累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0、75、150、225 kg·hm-2共4个施氮水平,每个处理3个重复。硫酸铵和尿素分别于苗期、分蘖期和拔节期施入各试验小区,施入量分别为施氮量的1/5、2/5和2/5。在初花期对柳枝稷的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硫酸铵和尿素的施用均可以显著提高柳枝稷的产量(P0.05)。柳枝稷的产量、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在施用硫酸铵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在施用尿素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施氮量为150 kg·hm-2时达到峰值。在0-40cm土层土壤硝态氮集中分布在10-20 cm,且其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播期与氮肥对燕麦种子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4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播期与氮肥对其种子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氮肥对不同燕麦品种种子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均有显著影响。其中,4月下旬播种各燕麦品种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及千粒重均比4月中旬与5月上旬播种的高;虽然氮肥处理对燕麦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程度因播期不同而异,但基本规律相同,即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且各氮肥量处理间差异显著;施氮量相同时,氮肥分期施用效果较好。不同品种比较,各处理下皮燕麦种子产量均比裸燕麦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新品种“青玉517”农艺性状、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提升青贮玉米的产量,试验选取种植密度和氮、磷、钾施肥量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4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小区种植面积为18.0 m2(3.0 m×6.0 m),行距为0.4 m,每个小区16行,株距根据种植密度确定。在籽粒乳线中期至蜡熟期之间(即乳线1/3~1/2之间)收获,在每个小区中间三行随机选取5株进行全株刈割,测量株高、茎粗、绿叶数、黄叶数、叶片持绿性、穗位高和单株鲜重,自然风干后测定单株干重,进行方差和极差分析。每个小区其余植株用机器粉碎收割,分别混合取样,送至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检测粗蛋白、淀粉、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进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极差值确定种植密度对株高、茎粗、叶片持绿性、穗位高和单株干重影响最大,株高、穗位高、鲜重和干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茎粗、叶片持绿性和淀粉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种植密度控制为6 000~7 000株/亩(1亩≈667 m2)时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淀粉含量。钾肥对单株...  相似文献   

19.
氮素形态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氮素积累及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氮素形态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氮素积累及利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不施氮(对照)、单施硝态氮、单施铵态氮以及硝态氮和铵态氮1?1混施4个处理,通过分析添加不同形态氮素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氮素积累和利用的影响,探索不同形态氮肥在紫花苜蓿生产中的应用方式.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氮素形态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氮素积累及利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不施氮(对照)、单施硝态氮、单施铵态氮以及硝态氮和铵态氮1?1混施4个处理,通过分析添加不同形态氮素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氮素积累和利用的影响,探索不同形态氮肥在紫花苜蓿生产中的应用方式.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刈割茬次增加,混合施氮处理组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在不同茬次及不同处理下都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生长第1年的紫花苜蓿在混合施氮和单施硝态氮处理组的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利用率要显著高于单施铵态氮处理组(P<0.05),且在刈割第2茬时达到高峰.研究认为在pH 7.3~8.6的中性偏碱性土壤中,单施硝态氮和混合施氮更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增强其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和积累.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紫花苜蓿对氮素的依赖增强,建议在第2次刈割后追施硝态氮或混合施氮,以保证其产量和质量,从而提升饲用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