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蟋蟀草室内出土的极限温度最低为5℃,最高为40℃;出土最快的温度是40℃,适宜温度是20~35℃;出土的水分极限点是20%,适宜水分是80%,出土最快的水分含量是80%。在5~50℃温度段内,相邻温度出土率显著变化的段是20~25℃和35~40℃;在20%~100%含水量段内,相邻水分出土率显著变化段是40%~60%。比较适宜的交替温度是水分为60%~100%条件下的25/35℃。温度(5~50℃)和水分(0~100%)在对蟋蟀草出土的作用中,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作用,温度对水分的互补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1995~1997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完成的研究结果表明,稗草室内出土的最低温度是5℃,最高是45℃,适宜温度是30~35℃,5~50℃内相邻温度出土率显著变化的段是20~25℃和35~40℃,稗草出土最快的温度是45℃;稗草出土的水分极限点是20%,适宜水分是80%,20%~100%内相邻水分出土率显著变化段是40%~60%,稗草出土最快的水分含量是 100%;0~2cm是稗草出土的适宜土壤深度;温度(5~50℃)和水分(0~100%)在对稗草出土的作用中,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作用,温度对水分的互补作用尤为明显.建立了稗草室内出土的量与温度、水分相关的数学模拟公式.  相似文献   

3.
苋菜、马唐出土对温度、水分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于1995~1997 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完成。研究结果表明: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苋菜(Am aranthusretroflexus)室内出土的温度极限点:最低温度5℃,最高40℃,适宜温度是30~35℃。5~50℃温度段内,在相邻温度间杂草出土率显著变化的段是20~25℃和35~40℃,出土最快的温度是40℃;这两种杂草出土的水分极限点是20% ,适宜水分是80% ,20% ~100% 含水量段内,在相邻的水分含量间杂草出土率显著变化段是40% ~60% ,出土最快的水分含量是100% 。温度和水分在对苋菜和马唐出土的作用中,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作用,温度对水分的互补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稗草出土对温度,水分及土壤深度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善林  倪汉文 《中国草地》1999,(4):45-47,51
1995 ̄1997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完成的研究结果表明,稗草室内出土的最低温度是5℃,最高是45℃,适宜温度是30 ̄35℃、5 ̄50℃内相邻温度出土率显著变化的段是20 ̄25℃和35 ̄40℃,稗草出土最快的温度是45℃;稗草出土的水分极限点是20%,适宜水分是80%,20% ̄100%内相邻水分出土率显著变化段是40% ̄60%,稗草出土最快的水分含量是100%,0 ̄2cm是稗草出土的适宜土壤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地区蟋蟀草从5月开始发生,可以持续到10月底,6月、7月出土速率和出土率强于其它月份,9月后出土率显著下降;5-10月期间生长的蟋蟀草,其种了与植株的生物学产量比率为5-7的值占64%。脱离母株的蟋蟀草种子当月存在萌发力,半年后萌发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6.
苋菜,马唐出土对温度,分水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于1995~1997年在中国农业大气杂草研究室完成,研究结果表明,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苋菜(Amaranthusetrofexus)室内出土的温度极限点,最低温度5℃,最高40℃,适宜温度是30~35℃,5~50℃温度段内,在相邻温度间杂草出土率显著变化的段是20~25℃和35~40℃,出土最快的温度是40℃,这两种杂草出土的水分极限点是在20%,适宜水分是80%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地区蟋蟀草从5月开始发生,可以持续到10月底,6月、7月出土速率和出土率强于其它月份,9月后出土率显著下降;5~10月期间生长的蟋蟀草,其种子与植株的生物学产量比率为5~7的值占64%。脱离母株的蟋蟀草种子当月存在萌发力,半年后萌发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8.
凉山钢鹅血液常规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测定了四川白鹅、凉山钢鹅、川凉鹅和凉川鹅的血液常规指标,结果表明:试验鹅的血红蛋白11.16-12.99g/100mL,红细胞数为315.0-333.0万个/μL,白细胞数为30600-32000个/μL,血小板数为17.9-18.5万个,血沉率为1/15、2/30、3/45、4/60mm,嗜酸性白细胞3.80%-4.50%,嗜碱性白细胞2.30-2.50%,嗜中性白细胞35.80%-36.10%,淋巴细胞52.50%-53.40%,单核细胞为4.20%-4.50%。  相似文献   

9.
贮藏条件和温度对4种蒺藜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桔红  张勇 《草业科学》2009,26(6):110-115
对河西走廊泡果白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唐古特白刺N. tangutorum、骆驼蒿Peganum nigellastrum和驼蹄瓣Zygophyllum fabago 4种蒺藜科植物的种子经过冬季土壤埋藏和室温贮藏各80 d后,在5种温度(10 ℃、15 ℃、20 ℃、25 ℃、5 ℃/ 25 ℃)条件下进行了萌发测试。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骆驼蒿和驼蹄瓣的种子萌发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萌发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唐古特白刺种子经过冬季埋藏后,培养在15 ℃和20 ℃条件下达到最大萌发率(40%50%),而经室温贮藏后培养在25 ℃下有最高萌发率(40%50%);骆驼蒿和驼蹄瓣种子经过冬季埋藏后,培养在5 ℃/25 ℃下达到最高萌发率(80%;90%100%),经室温贮藏后,同样培养在5 ℃/25 ℃下也达到最高萌发率(60%70%;60%);在10 ℃条件下,3 种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不足10%。泡果白刺的种子萌发主要受贮藏方式的影响,埋藏后种子萌发率显著大于室温贮藏的种子,埋藏后的种子培养在20 ℃或25 ℃下达到最高萌发率(60%70%)。  相似文献   

10.
三、奶牛夏季如何防暑降温? 奶牛是耐寒怕热的家畜。 荷斯坦牛的适宜温度为10℃~20℃,当环境温度为4℃~24~(相对湿度为60%~80%)时,产奶量几乎没有影响,25℃以上影响产奶量.产奶量越高的牛影响越大,下降幅度可高达50%,而且还导致以后泌乳期产奶量下降,下降幅度每头每天2~5公斤,甚至可高达10公斤以上。32℃以上乳蛋白率、乳糖率降低,乳脂率  相似文献   

11.
1温度、湿度 体重60千克以前,适宜温度为16~22℃;体重60-90千克,适宜温度为14-20℃,最低不低于12℃;体重90千克以上,适宜温度为12-16℃,最低不低于10℃。若在高温环境下应采取降温措施,猪舍相对湿度为40%~70%。  相似文献   

12.
绵羊毛圆科线虫卵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情况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寄生于绵羊体内的优势虫种细颈线虫、奥斯特线虫、捻转血矛线虫、马歇尔线虫等毛圆科线虫卵在不同环境中的发育能力;研究了细颈线虫卵在相对湿度100%,0、3、5、10、15、20、25、30、35℃共9个不同温度梯度的发育率和发育周期;并对毛圆科线虫卵在-17~-25℃自然冷冻环境中的发育情况和幼虫在干燥环境中的抗干旱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细颈线虫卵在20℃、相对湿度100%的条件下发育率最高,发育周期最短;毛圆科线虫卵在-25~0℃环境中不发育,也不死亡;毛圆科线虫的幼虫在无水分的干燥环境中可存活100d左右。  相似文献   

13.
垂穗披碱草种子的萌发适宜温度及温度阈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霞  王彦荣  胡小文 《草业科学》2011,28(6):988-992
摘要:以采集于甘肃省和青海省等地的8份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质为材料,采用纸上发芽法在5、10、15、20、25、30、35和40 ℃ 8个恒温条件下,研究种子的萌发适宜温度和温度阈值。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垂穗披碱草种子在5~35 ℃条件下可萌发,在40 ℃不萌发;以20、25和30 ℃发芽最快,发芽率在3 d内可达最大值,根据种子萌发温度模型计算得出,供试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Tb)、最适温度(To)和最高温度(Tc)的平均值分别为4、24和38 ℃,种质间无显著差异(P>0.05)。建议垂穗披碱草种子的适宜检验温度为20、25和30 ℃恒温,初次和末次的适宜统计时间分别为第3天和第11天。  相似文献   

14.
温度和水分对中华羊茅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室内盆栽法对不同温度和水分互作条件下中华羊茅幼苗生长的形态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设定4个土壤水分梯度(80%,65%,50%和35%FWC,FWC为田间最大持水量)和3个生长温度(15,20和25 ℃)来模拟自然生长条件来探究适宜中华羊茅幼苗生长的温度和土壤水分条件。结果表明,中华羊茅在25 ℃、65%水分条件下的出苗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和水分处理(P<0.05),而对照和其他水分处理的幼苗株高在20 ℃条件下均显著高于15和25 ℃处理(P<0.05);3种温度下中华羊茅幼苗的茎粗在65%水分条件下均达到最大,在35%水分条件下最小,且与其他水分处理差异显著(P<0.05);在15和20 ℃条件下,中华羊茅幼苗的叶宽、组织含水量、株高胁迫指数和干物质胁迫指数均在65%水分条件下最大,在35%水分条件下最小,而在25 ℃条件下,其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而逐渐减小,且在80%水分条件下达到最大;3种温度下中华羊茅幼苗的根冠比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而逐渐增大,其在35%水分条件下最大,且显著大于对照和其他水分处理(P<0.05);20 ℃条件下,中华羊茅幼苗的根长在35%水分条件下最大,而在15和25 ℃条件下,其根长在50%水分条件下最大,且均与对照和其他水分处理差异显著(P<0.05)。因此,由结果得出20 ℃温度和65%水分条件最适于中华羊茅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试验目的是研究调质温度、时间和水分对降低肉鸡饲料中大肠杆菌数量级的影响,优化出降低饲料中4个数量级的沙门氏菌的调质工艺参数。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3因子3水平Box—Behnken模型的响应面设计。温度的水平为60、80、100℃;时间水平为20、160、300s;水分水平为5%、10%、15%。试验结果表明:调质工艺降低饲料中的大肠杆菌数量级的最大效应值为6.62,最小效应值为0.40。  相似文献   

16.
对冰草根际分离获得的蟋蟀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eleusinea J.H.Peng et J.Y.Lu)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了解牧草根部平脐蠕孢菌的生长发育特点,并为该菌引起的牧草根病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蟋蟀草平脐蠕孢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40℃,适宜温度20℃~30℃;在各酸度下均能萌发,最适为pH 6.47;其分生孢子的萌发需要液态水,在相对湿度100%时分生孢子萌发率仅为3.2%,而相对湿度低于100%时孢子不萌发;低稀释倍数的土壤悬液、麦根浸出液、羊粪浸出液和蔗糖溶液[0]及高稀释倍数的麦根液和羊粪液均抑制孢子萌发,但高稀释倍数的土壤液和蔗糖液能促进孢子萌发;且孢子萌发对光不敏感.蟋蟀草平脐蠕孢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40℃,最适25℃;碳源中D-木糖、氯醛糖对蟋蟀草平脐蠕孢菌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蔗糖、甘露糖和D-果糖对蟋蟀草平脐蠕孢菌丝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氮源中硝酸钠、亮氨酸对蟋蟀草平脐蠕孢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尿素等9种氮源均有抑制作用,并且此菌在含有各种碳、氮源的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有差异.在国内首次报道此菌侵染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为一新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鹌鹑种蛋适宜保存温度、湿度、时间及胚胎发育临界温度。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按照蛋重均等原则分组,每组8个重复,每重复50枚;将2400枚种蛋均分为6组,保存温度分别为5、10、15、20、25、30℃;将2000枚种蛋均分为5组,保存湿度分别为40%、50%、60%、70%、80%;将1200枚种蛋均分为3组,保存时间分别为3、7、11 d,检测种蛋孵化率、健雏率等指标。将440枚种蛋均分为11组,保存温度在20~30℃内设置11个水平;将280枚种蛋均分为7组,保存温度在21.8~23℃内设置7个水平;每组40枚,保存5 d,每天每组取8枚测量胚盘直径。结果表明:从入孵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来看,保存温度15℃组最高,15、20、25℃组高于5、10、30℃组(P<0.05);保存湿度70%组高于40%、80%组(P<0.05),保存3、7 d组高于保存11 d组(P<0.01)。此外,保存温度≥23℃胚盘直径极显著增大。由此可知,鹌鹑种蛋最佳保存温度15℃,适宜范围15~20℃;最佳保存湿度70%,适宜范围为65%~70%;适宜保存时间为3~7 d;胚胎发育临界温度为23.0℃。  相似文献   

18.
深绿木霉对几种牧草草种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豆科的三叶草、苜蓿、红豆草,禾本科的黑麦草、紫羊茅和高羊茅种子用深绿木霉孢子悬浮液浸种处理,通过设置深绿木霉孢子悬浮液不同浓度,分别为原液、稀释10倍、50倍、100倍及对照5个处理筛选出稀释50倍对种子的促生作用最明显;在50倍稀释浓度下,设不同温度5、10、15、20、2.5、30℃6个处理,不同湿度0%、40%、60%、80%、99.5%5个处理;不同光照条件全光照、半光照半黑暗、全黑暗3个光照处理,统计牧草种子发芽率。结果表明,深绿木霉稀释10倍、50倍和100倍均对供试牧草种子的发芽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其中50倍液的促生作用最明显。最适萌发温度为25~30℃、最适萌发湿度为60%~80%和最适萌发光照条件为全黑暗。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温度及密度对大蜡螟生长繁殖的影响,在相对湿度60%±10%RH条件下,设置25、 30、 35℃3个温度梯度,40、 60、 80、 100、120粒(64 cm3体积内) 5个卵密度梯度饲养大蜡螟。(1) 25、30、35℃条件下,大蜡螟世代周期及各虫态历期均随温度升高呈减小趋势。大蜡螟幼虫体重和体长、蛹重和蛹长、雌雄蛾体重及体长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雌蛾产卵量30℃最高,其次为35℃、25℃(P>0.05)。3个温度下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大蜡螟卵孵化率。10头大蜡螟幼虫7 d内取食人工饲料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P>0.05)。(2) 25和30℃时,大蜡螟卵孵化率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小(80粒时最高),35℃时密度40粒孵化率大于密度60 (P>0.05),80粒时最高,随后依次递减。小于0.100 0 g幼虫数随密度增加而增加;0.100 0~0.200 0 g幼虫在25℃密度60、 80粒时最多,40、100、120粒时减少,30、35℃时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30℃80粒时最多,35℃60粒最多);大于0.200 0 g幼虫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温度对大蜡...  相似文献   

20.
1 环境 搞好环境的清洁卫生,营造适宜的环境,提高仔猪的健康水平。1.1 温度 根据仔猪在不同日龄段的生理特点,给予其相适宜的温度:1~3日龄,30~32℃;3~7日龄,28~30℃;8~28日龄,26~28℃;28~40日龄,24~26℃;40~60日龄,20~22℃,母猪适宜的温度环境是16~20℃。1.2 湿度 在整个仔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80%。1.3 通风 猪舍存在NH3、SO2、H2S等有害气体,通风可以减少这些有害气体对仔猪的刺激。1.4 应激 保证环境安静,减少声音、光等应激因素的影响。1.5 贼风 避免贼风,实践证明,暴露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