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白桦木材易变色的特点,探讨了东北白桦变色菌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分离变色茵时采用80%的酒精液作为表面消毒剂比采用0.1%的升汞液更为适宜;采用PDA作为分离培养基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基于东北白桦木材在人工干燥过程中易受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影响而产生黄变的特点,对东北白桦木材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及不同干燥方式作用下的变色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桦木材变色受温度、湿度影响比较大.一般情况下,白桦木材的干燥在温度80 ℃、相对湿度70%以下变色相对较小,气蒸干燥更容易导致白桦木材发生变色.就干燥方式而言,微波干燥诱发的变色较小.  相似文献   

3.
杨木边材变色菌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18个来自5种寄主上的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在试验室进行了杨木抗变色(生防)实验,结果证明广玉兰上的M3-2、MJ-2、M5-4,红叶石楠HX1、HX2是潜在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4.
刘媛  罗建举  邓力  陈健波  任世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67-16668,16670
[目的]筛选对木材变色菌生长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化学杀菌剂。[方法]采用抑菌圈法测定9种化学药剂、14种复合配方对5种木材变色菌抑菌能力。[结果]9种药剂中,CBZ和Me-TBZ单独使用对变色菌的抑菌效果最明显,大部分复配药剂提高了抑菌能力。[结论]复配药剂的抑菌效果明显好于单独使用的药剂。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防治藤材真菌变色,对黄藤变色材进行变色菌的分离,通过对健全藤材进行接种,考察了藤材真菌变色的性质和过程。从典型的黄藤变色材中共分离出15种变色菌,其中6种对材色有重大影响,基于真菌生长性状、菌丝形态和DNA分子序列,分别确定为萨氏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青霉菌(Penicillium sumatrense)和(P. sclerotiorum)、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rhodina)和镰孢菌(Fusarium kyushuense)。接种试验表明,变色菌的菌丝颜色和分泌的色素颜色是引起藤材变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杨娜  张建新  张帆 《西北农业学报》2007,16(1):73-76,94
从郑州力克农药厂长期堆放回收农药瓶子处、排污水口处、沉淀池内、堆放成品药品处、工厂周围长期受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别采集了5份混合土样。通过对5种土样的分离、筛选,发现排污口的污泥和沉淀池内的土样所分离、筛选的氯氰菊酯降解菌数量相对较多;其中在土样3中分离出了高效降解氯氰菊酯菌株3—7,经鉴定,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球菌,在通气、28℃、pH7.5条件下培养7d,对氯氰菊酯农药(250mg/L)的降解率为78.1%。  相似文献   

7.
棉花黄萎病菌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健康棉花根部土壤中分离得到细菌菌株1520株.通过室内平板多次筛选获得25株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强拮抗抗作用的细菌菌株.25个拮抗细菌温室盆栽防治黄萎病的试验结果表明:2株拮抗细菌在防治棉花黄萎病中表现较好的防病效果,其中868菌株的防治效果为67.3%.根据2个菌株的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868菌株为Pseudomonas fluorescens,112菌株为Bacillus megatherium.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青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46-11947
[目的]为获得纤维素分解菌,以研究其在有机物质资源的利用上的应用。[方法]通过固体培养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从腐烂的含菌秸秆、腐叶、朽木和土壤中筛选出纤维素酶活较高的菌株,并对它们对不同碳源的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通过初筛和复筛获得了内切酶活力和滤纸酶活力均较高的3株细菌和4株真菌。将7个菌株分别接种到不同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经3d培养后测定其CMC酶活,可发现不同菌株对同一碳源产生的酶活不同,同一菌株对不同来源纤维素的利用能力也不同。[结论]测定各菌株在不同纤维素碳源中的纤维素酶活力并将其应用于相应行业,这在生产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长期使用阿特拉津除草剂的土壤为材料,通过设计特定的培养基来驯化长期使用阿特拉津的土壤微生物,并用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菌株,初步判断为阿特拉津降解菌;该菌株通过革兰氏染色,基因组DNA凝胶电泳、PCR分析得知:该菌为杆状,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基因组长度为19000bp,16SrDNA长度为1700bp的菌株.  相似文献   

10.
选取6种典型黄藤材变色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碳素营养、氮素营养、温度、酸碱度和藤材水分均影响菌株的生长及色素形成;变色菌主要利用藤材细胞内含物中的单糖、二糖和淀粉等,在外界营养缺乏的情况下,也可能对细胞壁有一定的分解侵蚀作用;黄藤材主要变色菌的适温范围较广,最佳生长温度为15-30℃;黄藤材变色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pH值2-11范围内均能生长,强酸环境下各菌株生长较弱,较强碱性环境对各菌株生长没有明显影响,最适pH值范围为5-7,对极端环境有一定适应能力;光照对菌株生长影响不大;藤材含水率对变色菌的生长有重要影响,当藤材含水率在70%左右时,各变色菌菌株生长良好。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及时干燥有效防止藤材被真菌侵染。  相似文献   

11.
郭磊  詹亚光  范桂枝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638-11640,11653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白桦悬浮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方法]以白桦悬浮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法提取悬浮细胞蛋白,使用17 cm、pH 4.0~7.0的IPG胶条,9.0μg/μl的上样量进行双向电泳.[结果]可得到蛋白质点数目多、分辨率高和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PDQuest软件分析考马斯亮蓝染色后的凝胶,共得到约1 000个蛋白点.从这些蛋白点中随机选取3个蛋白点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分析后,搜索NCBInr数据库对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这3个蛋白分别为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transposase for IS1330和PadR家族转录调控蛋白.[结论]为利用蛋白组学分析诱导子提高次生代谢物的积累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对生防菌株B26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5%、蛋白胨1.5%、CaCl2 0.15%、MgSO4·7H2O 0.20%;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35℃、初始pH值7.5、锥形瓶体积为250 mL,发酵液为120 mL,接...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真菌对东北白桦木材化学成分的影响,有效的防治白桦木材变色,本研究对2种变色真菌引起的变色白桦木材A、B、C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色木材中的木素、a-纤维素含量基本未变,半纤维素含量降低。而聚戊糖由16.83%,分别降低到15.31%、15.31%及15.51%,通过冷热水、1%氢氧化钠、苯醇抽提物分析可见,4种抽提物含量增加明显,表明低分子化合物及糖类、可溶性无机盐等是变色真菌的营养源。对真菌间作用的分析结果表明,2种变色真菌间存在竞争关系,由此可以寻求防治变色的一条新途——生物防变色。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择白桦三倍体杂种子代的优良杂交双亲和杂交组合,以4株中国白桦四倍体(Q14、Q19、Q33和Q34)为母本,5株杂种二倍体(M1、M2、M3、M4和M5)为父本,按测交系交配设计获得了20个杂交组合的白桦三倍体苗木,对各杂交组合三倍体子代的苗高和地径进行方差分析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白桦三倍体家系间的苗高和地径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苗高和地径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差异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根据白桦各三倍体家系的生长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初步选择Q19和Q34为优良四倍体母本,M1和M2为优良二倍体父本,Q34×M2和Q34×M1为优良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5.
白桦材12个弹性常数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结合木材的正交各向异性特征论述了木材的柔度系数与其工程弹性常数的关系 ,并采用电测法测试了白桦木材的 1 2个弹性常数 .试验结果表明 ,木材作为多孔性材料 ,粘贴应变片时 ,涂胶量不能过多或过少 .涂胶量过多则胶层太厚影响应变片性能 ;过少则粘贴不牢 ,不能准确传递应变 .木材作为正交各向异性材料 ,弹性常数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 ,满足马克斯韦尔定理 ,该试验测定的试验数据基本满足这些联系 .从数据结果的检测来看 ,白桦弹性常数的测量是准确可靠的 ,证明电测法这一测试手段可行 .就剪切弹性模量的测试结果看 ,抗弯弹性模量的倒数与高和跨度之比的平方的线性回归相关系数较高 ,均大于 0 95 .这说明应用三点弯曲试验方法测试的剪切弹性模量值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白桦材LT型裂纹的演化与增长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以白桦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对白桦LT型裂纹的演化与增长的力学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记录了裂纹尖端局域场形变信息的散斑图像,经过相关运算得出裂纹尖端的位移场分布图,并对含有LT型裂纹的白桦断裂韧度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将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应用于白桦LT型裂纹的演化与增长行为的研究行之有效,可以直观再现其裂纹增长与断裂过程的力学特征.裂纹尖端附近有较大变形,应力集中明显.该试验测定的含有LT型裂纹的白桦试样断裂韧度为39.864 MPa·m1/2.  相似文献   

17.
王遂  赵慧  李墨野  姜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418-9420
[目的]初步比较二、三、四倍体白桦叶芽中IAA和ABA含量的差异,为研究植物内源激素在不同倍性白桦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HPLC法测定了二、三、四倍体白桦叶芽中IAA和ABA含量.[结果]对不同倍性白桦叶芽IAA与ABA含量的比较发现,多倍体白桦叶芽IAA含量均显著高于二倍体,而ABA含量则显著低于二倍体;单位质量的二、三、四倍体白桦叶芽中IAA/ABA的值分别为0.76、1.45、1.06.[结论]染色体倍数的增加对内源激素含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白桦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以4个试验点7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树高、胸(地)径、保存率、采用方差分析及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点不同种源间生长性状、保存差异显著,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用Tai法进行种源稳定性分析,得出栾川、黑河、帽儿山种源为稳定型种源。利用各种源的生长性状、保存率与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做聚类分析,进行种源区划,初步划分为10个种源区。综合各种源的生长量和适应性,初步为4个试验点选择出各自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9.
白桦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以白桦基因组DNA为模板,研究了ISSR的影响因素,建立一套适宜于白桦的ISSR优化反应体系及程序。即20μL反应体系中,Mg2+浓度范围为0.5~3.0mmol·L-1,dNTPs浓度范围为0.10~0.30mmol·L-1,Taq聚合酶浓度范围为1.0~2.0U,模板DNA浓度为30~120ng,同时含有RNA的模板DNA对ISSR扩增也略有影响,引物浓度范围为0.2~0.4μmmol·L-1。通过梯度PCR测验,确定了适宜的退火温度为49℃。反应程序为:第一个循环基因组DNA经94℃预变性5min;30个循环为94℃变性30s,49℃退火30s,72℃延伸30s;最后一个循环完成后,在72℃延伸7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