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宁夏中部干旱带施氮量对燕麦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氮肥施用量为主区,分别为对照(不施氮肥,N_0)和施氮肥112.2 kg/hm~2(N_1)、143.25 kg/hm~2(N_2)、174.3 kg/hm~2(N_3);燕麦品种为副区,分别为青牧燕麦(C_1)、科纳燕麦(C_2)。在燕麦成熟期,测定2个燕麦品种种子产量,计算种子增产量、相对产量和每千克氮增产量;测定燕麦种子产量构成因子指标(全穗粒重、单穗重、百粒重、每穗小穗数、每小穗粒数、每穗节数、穗长、分蘖数),并对燕麦种子产量和各个构成因子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施氮处理对燕麦种子产量有影响。在施氮量为143.25 kg/hm~2时,青牧和科纳燕麦的种子产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或P0.01),分别为1 588.22 kg/hm~2和2 204.88 kg/hm~2;在施氮量为143.25 kg/hm~2时,单穗重、每穗小穗数、每小穗粒数、每穗节数、穗长和分蘖数均为最大值;燕麦品种种子产量与全穗粒重、单穗重、每小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每穗小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在生产中,可以通过燕麦穗部性状优劣来提前预测燕麦种子产量高低,施氮量为143.25 kg/hm~2水平是燕麦种子高产最佳施氮量。  相似文献   

2.
施氮水平对燕麦产量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青引1号燕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燕麦产量与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燕麦的穗数、穗长、穗重、穗粒数、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氮肥用量为75kg/hm~2时,穗数、穗长、穗重、穗粒数、草产量和种子产量达最大值,分别为626.84个/m~2、17.54cm、2.95g/穗、31.31粒/穗、20.71×10~3kg/hm~2、6.49×10~3kg/hm~2;燕麦植株氮、磷、钾含量随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同一生育期氮、磷、钾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的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和当季回收率均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3.
氮肥对沙地燕麦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通辽市珠日河沙化草地,研究燕麦(Avena sativa)种植在该地区氮肥的最佳用量,于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4个时期施肥,分别占总施肥量的15%、40%、25%、20%。对燕麦追施0(CK)、70、140、210、280kg·hm~(-2)氮素,测定分蘖数、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及产量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追施70~280kg·hm-2氮肥均促进沙地燕麦地上部分的生长,其中以追施210kg·hm~(-2)氮肥效果最佳;追施70、140、210、280kg·hm~(-2)氮肥,沙地燕麦干草产量分别较N0增加56.96%(P0.05)、74.93%(P0.05)、121.32%(P0.05)、99.58%(P0.05)。因此,在内蒙古通辽市珠日河沙地种植燕麦追施氮肥的适宜用量为210kg·hm~(-2)。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肥各按4个水平完全组合、形成64个处理,进行了燕麦施肥试验,结果不同水平氮、磷、钾的燕麦种子产量差异显著,不同水平磷、钾的燕麦草产量差异显著。氮、磷、钾用量分别为50kg/hm~2、65kg/hm~2、105kg/hm~2时燕麦种子产量达到最大,分别为5000kg/hm~2、5095.5kg/hm~2、5069.4kg/hm~2;磷、钾用量分别为135kg/hm~2、135kg/hm~2时,燕麦草产量达最大10902.8kg/hm~2和10295.1kg/hm~2。氮、磷、钾的最大农学利用率分别为:40.28,28.85和24.07,分别出现在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分别为50kg/hm~2、65kg/hm~2、75kg/hm~2时。  相似文献   

5.
在内蒙古通辽市珠日河牧场沙化草地,通过苗期追施0、10.00、20.00、30.00、40.00kg/hm~2氮肥(纯N,下同)对沙地燕麦(Avena sativa)分蘖力、株高、茎粗、功能叶长度、植株重量及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影响,分析沙地燕麦苗期追施氮肥的最佳用量。结果表明:苗期追施氮肥在10.00~40.00kg/hm~2燕麦生长指标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分蘖率、株高、叶长、干重和鲜重值均在追施30.00kg/hm~2氮肥时达到最大,且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茎粗则在追施20.00kg/hm~2氮肥时达到最大,且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苗期追施氮肥增加到40.00kg/hm~2时,燕麦各生长指标较追施30.00kg/hm~2氮肥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苗期追施10.00~40.00kg/hm~2氮肥均促进叶绿体色素合成,且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在追施30.00kg/hm~2氮肥时含量最高,并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由此说明,在科尔沁沙地苗期追施30.00kg/hm~2氮肥,明显促进燕麦生长及叶绿素体色素合成。  相似文献   

6.
在科尔沁沙地进行燕麦(Avena sativa)追施0(CK)、70、140、210、280kg/hm2氮肥试验,测定燕麦干草产量、产量组成及氮素含量,分析科尔沁沙地燕麦的最佳追施氮肥用量和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燕麦干草产量与氮肥施用量的回归方程为y=-0.085 3x2+35.774x+458 4,最高产量为8 201kg/hm2时氮肥施用量是209.7kg/hm2;当追施210kg/hm2时氮肥经济效益最高,较对照增加6 174.86元/hm2;在追施210kg/hm2时氮肥贡献率最大,依存率最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降低。科尔沁沙地燕麦追施210kg/hm2氮肥时,氮素利用率不高,但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佳,是沙地燕麦追施氮肥的最佳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播种量(103.2kg/hm~2、154.8kg/hm~2、206.4kg/hm~2)、施肥(尿素:75kg/hm~2、150kg/hm~2、225kg/hm~2,有机肥:4500kg/hm~2、7 500kg/hm~2、10 500kg/hm~2)对红壤丘陵地区秋冬闲田种植燕麦草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肥力条件下,燕麦的干草产量随着播种量增加而增加,播种量大的2个处理总干草产量显著高于播种量低的处理(P0.05);在同等播种量和有机肥的情况下,随着尿素施肥量的提高,总干草产量为150kg/hm~2处理225kg/hm~2处理75kg/hm~2处理(P0.05);在同等播种量和尿素施用量的情况下,随着有机肥施肥量的提高,10 500kg/hm~2处理和4 500kg/hm~2处理的总干草产量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7 500kg/hm~2处理组(P0.05)。在3个因素8个处理中,以处理4(播种量103.2kg/hm~2、施尿素150kg/hm~2、有机肥0)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组。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施肥量对达乌里胡枝子单株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对"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施加了氮肥(75,125,175 kg/hm~2)、磷肥(50,100 kg/hm~2)和钾肥(75,150 kg/hm~2),测定了株高、分枝数、每枝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千粒重及单株种子产量,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施肥显著影响达乌里胡枝子单株种子产量(P0.05);产量构成因素的6个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二级分枝数每枝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株高千粒重一级分枝数;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的3个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做通径分析,其直接效应大小顺序为二级分枝数每枝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说明施加175 kg/hm~2氮肥+50 kg/hm~2磷肥+150 kg/hm~2钾肥时可以使达乌里胡枝子单株种子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以农菁4号羊草栽培草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施氮期(返青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和施氮量(0kg/hm~2、60kg/hm~2、90kg/hm~2、120kg/hm~2)对羊草生产性能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有效增加了羊草的产量。其中,返青期施肥的增产效果最好,施氮量为120kg/hm~2(N3)的产量最大,为20488.9kg/hm~2;抽穗期施氮量60kg/hm~2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为62.8kg/kg。施氮肥能够增加羊草的粗蛋白(CP)含量,降低粗纤维(CF)、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拔节期施氮肥为90kg/hm~2(N2)的粗纤维含量最低,当施肥量大于90kg/hm~2时,羊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未施肥(N0)。羊草在返青期施氮肥120kg/hm~2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在拔节期施氮肥90kg/hm~2可获得较高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氮肥施用水平对新疆地区苜蓿营养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田间小区随机区组排列设计,设4个施氮水平,T_1水平为对照,不施氮,T_2~T_4水平分别施氮37.5,75.0,112.5 kg/hm~2,按照苜蓿刈割时期测定苜蓿株高、根瘤数量、产量、粗蛋白和粗纤维指标。结果表明:适当施用氮肥可以显著促进苜蓿的营养生长并提高产量品质,其中施氮量为75.0 kg/hm~2时苜蓿年总产草量显著提高(P0.05);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苜蓿粗蛋白含量和苜蓿的营养品质(P0.05)。说明新疆地区苜蓿种植全年合理施氮量以37.5~75.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4 500 kg/hm~2、7 500kg/hm~2、10 500kg/hm~2的3个有机肥施肥水平对多花黑麦草、燕麦、小黑麦(冬牧70)、饲用豌豆、紫云英、箭筈豌豆、毛苕子在红壤丘陵区冬闲田产量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豆科牧草以及黑麦草3个处理间的产量无差异(p0.05),燕麦有机肥2的总干草产量显著低于其他2个处理(p0.05),小黑麦总产量均表现出有机肥3有机肥1有机肥2(p0.05)。在冬闲田种植1季牧草配施有机肥,能提高土壤的pH值、有机质以及大部分水解性氮含量,但有效磷含量大部分有所减低,速效钾全部降低,降低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青燕1号燕麦适宜的氮肥施量和播种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播种量和5个施氮水平,研究氮肥和播种量对燕麦穗部性状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施氮量、播种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种子产量和穗部性状有显著影响(P<0.001).种子产量随施氮量和播种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90 kg/hm2氮肥施用量和180 kg/hm2播种量.穗部性状随施氮量和播种量变化明显,穗长、每穗小穗数、每穗粒数、每穗粒重和千粒重均随着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播种量的增加而降低.燕麦种子产量与穗长和每穗小穗数极显著相关(P<0.01),与每穗粒数和每穗粒重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因此,90 kg/hm2氮肥施用量和180 kg/hm2播种量是湟中及周边地区种植燕麦的适宜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菊苣(Cichorium intybus)在贵州地区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本研究用正交设计对菊苣进行土壤含水量(20%、30%、40%)、氮肥(300、500、700kg·hm~(-2))、磷肥(300、450、600kg·hm~(-2))、钾肥(100、150、200kg·hm~(-2))4个因素3个水平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对菊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产量方面,不同水肥处理均显著(P0.05)提高了菊苣鲜草产量,年产量在7.93×104~1.997×105 kg·hm~(-2),且在40%土壤含水量、500kg·hm~(-2)氮肥、300kg·hm~(-2)磷肥、200kg·hm~(-2)钾肥配施的水肥条件下达到最大值(1.997×105 kg·hm~(-2));不同水肥处理后,菊苣产量相比无任何处理对照(4.97×104 kg·hm~(-2))提高了60%~300%;2)在菊苣品质方面,经过不同水肥处理后菊苣粗蛋白含量均显著提高,在30%土壤含水量、500kg·hm~(-2)氮肥、600kg·hm~(-2)磷肥、100kg·hm~(-2)钾肥的水肥条件下达到最高值294.1g·kg-1,相比对照其含量提高一倍多。本研究结果为贵州高产量、高蛋白的菊苣牧草生产提供了生产指导,为贵州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饲草来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采用品种(青燕1号、青海444、青海甜燕麦、林纳)、施肥水平(不施肥、尿素+磷酸二铵、尿素+磷酸二铵+有机肥、有机肥)和混播水平(0 kg/hm~2、45 kg/hm~2、60 kg/hm~2、75 kg/hm~2)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探讨3个因素影响下燕麦人工草地生物量季节动态。结果表明:3个因素显著影响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人工草地各器官的生物量。品种在整个生育期影响燕麦茎和穗生物量的积累,并对燕麦生长前期地下和生长后期地上生物量的积累有影响;施肥水平在整个生育期影响叶生物量的积累,并对燕麦生长前期地上和后期地下生物量的积累有影响;混播水平在整个生育期主要影响箭筈豌豆地上生物量、茎和叶生物量的积累。燕麦和地上总生物量积累的关键时期在抽穗—开花期,箭筈豌豆地上生物量积累的关键时期在开花—乳熟期。燕麦茎在整个生育期生物量持续显著增加,而叶和穗生物量增加较平缓;箭筈豌豆茎和叶生物量在生长前期(燕麦开花期前)增长比较平缓,而开花—乳熟期增长迅速。地下生物量显著增加到开花期后基本趋于稳定。3个因素影响下,燕麦人工草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以青海甜燕麦、尿素+磷酸二铵+有机肥施肥处理、75 kg/hm~2混播水平下最高,平均分别为697.71,662.27、630.54 g/m~2和82.27,82.08和81.25 g/m~2。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为探索适宜高寒地区燕麦生产的氮肥运筹模式,以‘青海甜燕麦’(Avena sativa L. cv. Qinghai)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设4个施氮水平(N1:187.5 kg·hm-2,N2:150 kg·hm-2,N3:112.5 kg·hm-2,N4:75 kg·hm-2)和2个施氮时期(D1:氮肥全部基施,D2:30%基肥+70%拔节期),试验以全生育期不施氮(N0)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燕麦产量影响显著,同等施氮量下,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按比例分期施氮的种子产量、秸秆产量、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增加。在N1水平下,氮肥按比例分期施用,单株小穗数和单株穗粒数的协同提高,获得较高种子产量和干草产量,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种子产量和秸秆产量分别提高了4.17%和0.47%。同一施氮时期下,种子产量、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为N1>N2>N3>N4>N0。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表明,种子产量与单株小穗数、单株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相关。综上...  相似文献   

16.
攀西地区冬闲田资源丰富,发展燕麦具有良好的条件。本研究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研究播种量和品种对株高、株数、干草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攀西地区冬闲田燕麦生产确定最佳播种量和适宜品种。结果表明,在3个燕麦品种中,同一品种不同播种量下的株高差异不显著,但品种间株高在3个播种量水平中均存在显著差异;播种量对燕麦单株重量影响较大,在3个品种中均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品种间的单株重量在播种量135 kg/hm~2差异表现明显;不同播种量对相同品种的牧草产量影响不明显,但品种间的牧草产量在3个播种量水平中均表现出明显差异;在攀西地区利用冬闲田种植燕麦,播种量以180kg/hm~2,品种以早熟型OT834为宜。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寻紫花苜蓿种植的最适养分施用量及最佳施肥方案,提高牧草的生产性能及其营养品质,为紫花苜蓿实际生产提供技术指导。于2015和2016年在河北沧州应用"3414"试验设计,以华北地区推广的中苜3号紫花苜蓿为材料,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施肥配比对紫花苜蓿产量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并探讨了该区域的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很大,少施肥或者过量施肥都可以影响产量;与未施肥的对照相比,施以不同数量的氮、磷、钾对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影响中苜3号紫花苜蓿干草产量高低顺序依次为磷肥氮肥钾肥。其中,处理12(N_1P_1K_2)组合两年的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9848.0kg/hm~2和14545.4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28.89%和20.37%。本研究得出最佳施肥组合为:施N 5.0kg/hm~2、P 30.0kg/hm~2、K 180.0kg/hm~2,为黄淮海地区类似气候土壤条件下紫花苜蓿草田的合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际生产指导。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不同水平的施肥量对参试的6个燕麦品种的鲜草产量有一定的差异,在施肥量为磷酸二铵(含N64%)120kg/hm~2、尿素(含N46%)90kg/hm~2时,青引1号产量为15600.00 kg/hm~2,高于其它参试品种;在施肥量为磷酸二铵(含N64%)150 kg/hm~2、尿素(含N46%)120 kg/hm~2时,白燕7号、青引2号、青引1号产量分别为:13866.65、14000.00、14133.55 kg/hm~2,高于其他参试品种;在施肥量为磷酸二铵(含N64%)180 kg/hm~2、尿素(含N46%)150 kg/hm~2时,加燕2号、白燕7号产量分别为:18000.00、16133.35 kg/hm~2,高于其它参试品种。  相似文献   

19.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测定不同种植密度和施磷钾肥对秣食豆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以14.28万株/hm~2秣食豆种子产量最高,为2254.76kg/hm~2;施肥水平以P2O545kg/hm~2和K_2O 75kg/hm~2秣食豆种子产量最高,为2144.44kg/hm~2;在密度和施肥互作效应下,14.28万株/hm~2的密度下施P2O530kg/hm~2和K_2O 50kg/hm~2,秣食豆种子产量最高,为2369.05kg/hm~2,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合,最大增产幅度为30.67%。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分枝数、主茎荚数、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均呈显著(P0.05)正相关,密度与施肥及其互作效应对秣食豆产量因子的作用效应表现为:对单株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分枝数、百粒重均影响显著;对种子品质的作用效应表现为:施肥影响显著,而密度及密度与施肥的互作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适合晋北地区的多年生紫花苜蓿栽培技术,本文研究了有机肥施量和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牧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中性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有机肥处理下,随刈割次数增多,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均得到提高和改善,但是在15000kg/hm~2和22500kg/hm~2有机肥处理下,刈割3次和4次在产量和粗蛋白含量上没有显著差异;在不同刈割次数处理下,紫花苜蓿的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均随着有机肥施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中性及酸性洗涤纤维均随着有机肥施量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但15000kg/hm~2和22500kg/hm~2有机肥处理在各产量指标和营养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在紫花苜蓿种植的第三年宜采用刈割3次、施有机肥15000kg/hm~2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