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彦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344-1344,1346
采用不同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基进行葡萄水仙鳞片离体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鳞片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1.5 mg/L+NAA 0.2~0.4 mg/L;不定芽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3 mg/L;蛭石是葡萄水仙试管苗最佳的驯化移栽基质,在该基质中生根苗移栽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2.
张溪香芋茎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张溪香芋茎尖为材料,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香芋组培苗的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的影响,以及不同炼苗移栽基质对香芋组培苗的影响,以期建立一套完整的张溪香芋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以0.1%HgCl2(加2滴吐温-20)5~6 min消毒效果最好;较适宜张溪香芋茎尖诱导分化的培养基是MS+6-BA 2.0 mg/L+NAA 0.2 mg/L,增殖培养基是MS+6-BA 2.0 mg/L+NAA 0.15 mg/L、增殖倍数达5.3,生根培养基是1/2MS+IBA 0.20 mg/L+NAA 0.20 mg/L,炼苗移栽基质以草炭∶蛭石∶珍珠岩=4∶1∶1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非洲菊(Gerbera hybrida)单倍体组培繁殖苗为材料,研究培养基、炼苗时间和基质对非洲菊单倍体生根和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 生根前的增殖培养基对后期的生根培养影响显著,增殖培养基为MS 改良培养液 + KT 0.15 mg·L?1,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0.6 mg·L?1 + NAA 0.1 mg·L?1,是生根苗培育的最佳培养基组合。室内培养20 d后,移入大棚炼苗4 d,再在V腐植土∶V红土∶V珍珠岩= 4∶1∶0.5的混合基质中培育的移栽苗,其炼苗成活率和移栽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地涌金莲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涌金莲侧芽为外植体进行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MS+6-BA 1.0 mg/L+NAA 0.1 mg/L为最佳诱导培养基,培养30d后的诱导倍数为3.1;增殖培养基以MS+KT 3.0 mg/L+6-BA 2.0 mg/L+NAA 0.2 mg/L为最好,增殖倍数可达4.20;生根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NAA 2.5 mg/L+6-BA 2.0 mg/L+0.3%活性炭,生根率达100%;组培苗的最佳炼苗基质为苔藓,成活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5.
药用植物金果榄组织培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果榄(Tinospora capillipes Gagnep.)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添加不同浓度的6-苄基腺嘌呤(6-BA)、吲哚-3-丁酸(IBA)、萘乙酸(NAA)、激动素(KT)、赤霉素(GA),研究不同培养基对金果榄试管苗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果榄启动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KT+0.1 mg/L 2,4-D,腋芽诱导率达95.1%;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2 mg/L GA+0.2 mg/L NAA,增殖系数达到16.1;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2 mg/L IBA+0.4 mg/L NAA,30 d时生根率为85.4%,10 d后炼苗移栽到塘泥和河沙(3∶1,体积比)的混合基质中,30 d后移栽成活率可达87.3%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带芽的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茎段为试验材料,研究藤茶组织培养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培养基和激素配比以及炼苗的基质配比。结果表明,藤茶组培苗的快速繁殖体系中,最佳初代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2 mg/L NAA+2 g/L PVP;初代茎段培养愈伤组织的最佳基质配比为MS+4.0 mg/L 6-BA+2.0 mg/L ZT+1.0 mg/L NAA;藤茶芽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2.0 mg/L 6-BA+1.0 mg/L NAA+2.0 mg/L ZT;最佳壮苗培养基为MS+1.0 mg/L 6-BA+1.0 mg/L 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NAA(0.1 mg/L)+IBA(0.5mg/L),生根率可达到86.7%;炼苗阶段最佳移栽基质为泥炭+珍珠岩(2∶1),并浇以改良霍格兰营养液,炼苗和移栽成活率可达73%。  相似文献   

7.
姜荷花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彦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2):255-255,364
采用不同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对姜荷花组织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最佳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基依次为 :MS + 6 BA 2 .0~ 3 .0mg/L(单位下同 ) +NAA 0 .2 ,MS + 6 BA 2 .0 +NAA 0 .2 + 10 %椰子水 (CW)和 1/2MS + 0 .15 %活性炭。试管苗移栽对基质要求不严 ,移栽到疏松透气的基质中 ,成活率可达 82 %~ 94%。  相似文献   

8.
青岛百合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秀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2):254-254,341
采用不同诱导、继代和生根培养基对青岛百合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鳞片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 + 6 BA1.0~ 1.5mg/L(单位下同 ) +NAA 0 .2~ 0 .4;不定芽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 + 6 BA 1.0 +NAA 0 .2 ;最佳生根培养基为 1/2MS +NAA0 .3 ;蛭石 1份 +珍珠岩 1份 +园土 1份是青岛百合试管苗最佳的驯化移栽基质 ,在该基质中生根苗移栽成活率达 89%。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短期内获得大量优质覆盆子种苗及大规模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对野生覆盆子进行系列组培快繁研究。[结果]利用茎段能诱导出不定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5mg/L BA+0.3 mg/L NAA,诱导率可达96%;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2.0 mg/L KT+0.5 mg/L NAA,芽生长健壮,增殖达到4.2倍;最佳生根培养基为l/2 MS+0.2 mg/L NAA,生根数量质量好,平均每株生根4.5条。炼苗基质以60%腐叶土+30%珍珠岩+10%蛭石为佳;炼苗温度23~27℃,空气相对湿度80%~90%有利于提高炼苗成活率。[结论]该试验为进一步进行掌叶覆盆子的大面积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腋芽为外植体,以不同的光照时间、光照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6-BA、NAA不同浓度配比以及MS、1/2 MS、1/4 MS培养基分别进行初代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愈伤组织丛生芽诱导培养、丛生芽生根培养,并炼苗移栽。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1/2 MS+1.0 mg/L 6-BA+0.3 mg/L NAA的愈伤组织形成率为97.2%;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MS+1.5 mg/L 6-BA+1.0 mg/L NAA的愈伤组织增殖能力为9.5倍;愈伤组织丛生芽诱导培养基1/2MS+1.7 mg/L 6-BA+0.2 mg/L NAA的愈伤组织丛生芽诱导倍数为4.5倍;生根培养基1/4 MS+0.75mg/L NAA的生根率为96.7%,生根平均数为8.2条/芽,炼苗移栽的成活率在91.5%~93.0%。通过该方法进行白术种苗繁殖,有利于向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输送优质种质资源材料,丰富白术基因库,便于白术优质种质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从而提高育种水平与药材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1.
4种仙人掌科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仙人掌科4种植物的嫩茎或子球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其诱导和增殖的影响,同时还进行了生根和移栽试验.结果表明:珊瑚树、黄毛掌和山影掌嫩茎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BA2.0 mg/L+NAA0.2 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BA0.5 mg/L+NAA0.2 mg/L,豪氏沙布疣球子球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BA3.0 mg/L+NAA0.2 m/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BA1.0 mg/L+NAA0.2 mg/L;4种仙人掌科植物在1/2 MS+IBA0.5 mg/L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根,将生根苗移栽到蛭石:河沙为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短期内获得大量优质覆盆子种苗及大规模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对野生覆盆子进行系列组培快繁研究.[结果]利用茎段能诱导出不定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1.5mg/L BA +0.3 mg/L NAA,诱导率可达96%;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 +2.0 mg/L KT +0.5 mg/LNAA,芽生长健壮,增殖达到4.2倍;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0.2 mg/L NAA,生根数量质量好,平均每株生根4.5条.炼苗基质以60%腐叶土+30%珍珠岩+10%蛭石为佳;炼苗温度23~27℃,空气相对湿度80%~90%有利于提高炼苗成活率.[结论]该试验为进一步进行掌叶覆盆子的大面积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展鸡蛋花微体快繁技术研究,为实现优良品种(系)的无性快繁提供技术保障。【方法】以鸡蛋花无菌苗的顶芽为外植体,以1/2 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及其配比对鸡蛋花不定芽诱导、伸长和生根的影响。【结果】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1/2 MS+6-BA 1.0 mg/L+NAA 0.1 mg/L,增殖系数为4.2;试管苗伸长培养基为1/2 MS+NAA 0.05 mg/L;试管苗不定根诱导培养基为:1/2 MS+3.0 mg/L IBA,生根率为93.3%;试管苗在V(珍珠岩):V(草炭土)=1:2的基质中的移栽成活率达到86%。【结论】获得了鸡蛋花不定芽诱导、伸长、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和适宜的移栽基质,建立了微体快繁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宽叶武竹新发嫩枝上茎尖、茎段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激素配比对其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芽诱导适宜培养基为MS+6-BA 0.5mg/L+KT 0.1mg/L,芽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6-BA0.3mg/L+KT 0.1mg/L,生根适宜培养基为1/2MS+IBA 1.0mg/L+NAA 0.2mg/L。在生根培养中采用5mm长的茎尖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最高可达91.0%,生根苗的炼苗成活率达90.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于超净工作台上,在解剖镜下切取1 mm的茎尖,在分化培养基中诱导丛生芽,比较不同的诱导培养基,筛选出最适宜诱导丛生芽的培养基配方为:全量MS+6-BA2.0 mg/L+NAA0.5 mg/L+糖3%;将丛生芽移植到继代培养基中继代培养,使其增殖,筛选出最佳的增殖培养基配方为:全量MS+6-BA3.0 mg/L+NAA1.0 mg/L+糖3%;然后将继代培养的幼苗移植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筛选出最佳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半量MS+IBA1.0 mg/L+NAA0.5 mg/L+糖3%;将生根苗移栽到大田中,于不同基质中移栽,筛选出最佳的移栽基质是蛭石+珍珠岩+草炭。  相似文献   

16.
以金叶苔草茎尖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增殖、壮苗、生根和移栽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和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NAA0.05 mg/L;最佳壮苗培养基为MS+ 6-BA 0.05 mg/L+NAA 0.01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NAA 0.1 mg/L+ IBA 0.1 mg/L,生根试管苗移人泥炭∶珍珠岩=2∶1的混合基质中,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增殖培养过程中选择光照时间8 h/d、光照强度1 500 lx,生根培养选用大容器育苗,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组培培养技术探讨昌感秋海棠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选用叶片作为组培外植体更佳,初代、继代、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依次为MS+2mg/L 6-BA+0.3mg/L NAA、MS+2mg/L 6-BA+0.5mg/L NAA+0.4mg/L GA、1/2MS+0.2mg/L NAA,最佳炼苗基质为珍珠岩:蛭石:泥炭藓=1:1:2.  相似文献   

18.
栝蒌雌株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栝蒌雌株腋芽为材料,对其诱导培养、丛生苗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S+6-BA 1.5 mg/L最适合诱导栝蒌茎段腋芽形成;MS+GA 0.5 mg/L+6-BA 1.5 mg/L为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1/2MS+NAA 1.0 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19.
取选优质的也门铁(Dracaena arborea)单株的顶芽和茎段作为快速繁殖的外植体,对各试验阶段所采用的培养基进行了对比分析,筛选出了比较适宜的培养基和比较有效的组培快速繁殖技术路线.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 6BA +2.0 mg/L KT + 2.0 mg/L Ad + 0.01 mg/L NAA,芽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 +0.01 mg/L NAA + 2.0 mg/L Ad,生根培养基为 1/2MS+1.5 mg/L IBA时效果最佳;比较有效的组培快速繁殖技术路线为:无菌材料获取→不定芽诱导→壮芽继代增殖培养→炼苗与生根培养→试管苗移植和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20.
彩叶草组织培养及快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彩叶草实生苗茎段为外植体,0.1%HgCl2+2滴吐温80灭菌6min的效果最好;以MS为基本培养基,启动培养基:MS+6-BA1.0mg/l(单位下同)+NAA0.05有利于诱导愈伤组织,出愈率为84%;增殖培养基:MS+6-BA1.0+NAA0.01+GA2.0,有利于芽苗大量增殖和快速生长,增殖系数12;生根培养基:MS+NAA0.5,有利生根,生根率90﹪;移栽基质以珍珠岩/蛭石=1/1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