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棉花标准含杂率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棉花含杂率现状的问题,课题组制定调研方案,对长江流域棉区不同轧花工艺环节的棉花进行取样、测试、统计;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样本的均值与标准差,分析样本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采用K-S检验方法,判断样本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样本,计算样本的偏度和峰度,分析样本的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差异。通过比较长江流域棉区与之前报道的黄河流域棉区不同工艺环节棉花含杂率的分布现状及变化趋势,确定了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含杂率样本均值为1.417%,长江流域棉区棉花含杂率样本均值为1.657%,调研结果为修订棉花含杂率国家标准和指导轧花保质生产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棉花含杂率标准值不能够准确反映我国实际棉花含杂率现状的问题,课题组制定调研方案,通过对西北内陆棉区手摘棉和机采棉不同轧花工艺的棉花进行取样、测试、统计其含杂率样本,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样本均值与标准差,分析含杂率样本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对样本进行K-S检验,判断样本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样本,计算样本的偏度与峰度,分析样本分布形态与标准正态分布形态的差异。通过分析,确定了西北内陆棉区手摘棉棉花含杂率样本均值为1.124%,机采棉棉花含杂率样本均值为1.184%。在西北内陆棉区,虽然子棉加工前棉花含杂率差异较大,但在不同的轧花工艺作用下,加工后的棉花含杂率基本一致。此外,在手摘棉轧花工艺中,皮棉清理对棉花含杂率的降低起主导作用;在机采棉轧花工艺中,子棉清理对棉花含杂率的降低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2011年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1年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棉花品种(品系)为材料,进行了丰产性和抗病性品种区域比较试验。通过系统的比较鉴定,考察了这些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表现、抗逆性,抗枯萎病、黄萎病性能。旨在为选育适合黄河流域棉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等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新品种;也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品种的审定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近10年全国及黄河流域棉花生产现状,针对黄河流域棉花生产面临的新形势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该棉区棉花发展方向和建议,为我国黄河流域棉花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辛承松  罗振  卢合全 《中国棉花》2019,46(12):11-14
在简要分析山东黄河三角洲植棉区特点和国内外棉花生产技术状况的同时,重点对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省工节本生态高效栽培技术发展方向作了阐述,以期为提高植棉综合效益、促进棉花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我国棉花产业现状及长江流域棉区转型升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进口国。棉花消费需求属于刚性需求,但我国棉花产销不对称[1-2]。本文从棉花产业现状(长江流域、黃河流域两棉区种植面积逐年下滑棉花产业逐渐演变为以西北内陆棉区为主)入手,分析了西北内陆棉区的环境挑战及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区的危机,对西北内陆棉区能否继续扩张及长江流域棉区棉花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思考,并对长江流域棉区的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两河流域”棉区变迁分析的棉花生产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比粮食作物,目前我国棉花生产机械化发展不平衡、质量效益不充分。笔者以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为例,深入剖析其棉花生产变迁成因,提出我国棉花产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抗草甘膦棉花高效简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抗草甘膦棉花品种是减少棉田杂草防治用工、提高植棉效益的有效途径。总结了黄河流域棉区抗草甘膦棉花的高效简化栽培技术,为其推广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棉花种植大多重视产量,却忽略了质量,如何平衡棉花产量与品质是今后棉花生产中长期面临的问题。基于黄河流域棉区的生态气候条件,笔者在总结多年棉花高产栽培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范的要求,提出了黄河流域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本规程规范了黄河流域棉区春棉单作及套种的适宜的生态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种植制度及方式、品种选择、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适期收获等技术要求,目标皮棉产量为1350kg·hm-2以上,霜前花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棉花小知识     
《江西棉花》2013,(6):68-68
1、什么是棉花回潮率?如何测算?回潮率是指棉花中所含的水分与干纤维重量的百分比。回潮率与含水率不同,含水率指棉花中所含的水分与湿纤维重量的百分比。国标规定,棉花公定回潮率为8.5%,回潮率最高限度为10.5%。具体计算公式为:回潮率=(湿纤维重量-干纤维重量)/干纤维重量×100。实际工作中回潮率是用仪器测定的。2、什么是含杂率?如何测定?含杂率指棉花中含有沙土、枝叶、铃壳、软籽表皮等非危害性杂物的比例。国标规定锯齿棉标准含杂率为2.5%。实际工作中一般用原棉杂质分析机测定原棉含杂率。3、什么是危害性杂物?危害性杂物是指混入棉花中的对棉花加工、使用和棉花质量有严重影响的硬杂物和软杂物,  相似文献   

11.
棉事指导     
《江西棉花》2005,27(6)
  相似文献   

12.
白岩  杜珉  赵新民 《中国棉花》2015,42(9):9-11
对棉花机械采收技术进行了调研,通过与人工采棉在成本收益、人工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了机械采收技术的必要性,从全国棉花生产对棉田机械采收技术需求、农村社会化服务普及程度、技术成本是否在农民承受范围内等角度阐述了机械采棉技术的可行性,找出了限制我国发展棉田机械采收技术的主要瓶颈,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整体挖掘冲洗法和图像扫描分析方法,研究瓜棉套作模式下棉花根系在水平0~40 cm、垂直0~80 cm土壤范围内的动态分布及根系特征参数。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苗期根系主要分布在0~5 cm,蕾期在0~15 cm,花铃期至吐絮期在0~20 cm;垂直方向上,苗期根系主要分布在0~10 cm,蕾期在0~20 cm,花铃期在0~30 cm,吐絮期在0~40 cm。套作棉苗期和蕾期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小于单作棉,至吐絮期超过单作棉;套作棉苗期和蕾期根总体积小于单作棉;套作棉蕾期和花铃期根系干物质质量小于单作棉。套作棉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根系干物质质量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39份黄河流域棉区品种(品系)为材料,对黄萎病病指、铃重和单株铃数等12个农艺性状与棉铃黑果病的3个病害指标(单株黑果铃数、病株率和单株黑果铃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黑果铃数是棉铃黑果病的核心指标;每个指标的决定性因子均有6个,育种家可利用所建立的该病害3个指标的回归方程在正常年份对其发生情况进行有效预测;多数农艺性状对该病指标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其中黄萎病发病率、铃重、单株铃数、株高、单株果枝数和霜后花率的影响较大,且同一农艺性状对该病3个指标的效应正负相同。在棉铃黑果病抗性育种中,可在保持原有株高和霜后花率基本不变情况下,适当提高棉花黄萎病抗性、铃重、单株铃数和果枝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环洞庭湖棉区的桃源县进行湘杂棉8号的种植密度试验, 结果表明:在相同培管条件下,不同密度处理间农艺性状、籽棉产量等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籽棉产量以24 000 株/hm2处理最高,为环洞庭湖棉区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6.
新疆早熟植棉区机采棉和手摘棉纤维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分析机采棉和手采棉的纤维品质,发现新疆早熟植棉区机采棉纤维长度较手摘棉差1mm,断裂比强度较手摘棉差1.08cN·tex-1,短纤维率高于手摘棉,棉花主体品级为3级,较手摘棉低1级。由此提出在新疆早熟植棉区应加强断裂比强度高、纤维长、马克隆值适中的机采棉品种选育,以提升新疆早熟植棉区机采棉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7.
新疆机采棉加工过程中棉花品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谷国富 《中国棉花》2017,44(9):22-24
为了掌握新疆机采棉加工中棉花品质变化趋势,依据现有的棉花加工工艺,设计了试验方案,对新疆机采棉加工中的不同工序点棉花品质进行取样、测试、统计,并采用数据分析方法,对不同工艺环节的棉花品质变化进行了分析。随着加工工艺的推进,棉花反射率、黄色深度上升,棉纤维长度下降。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棉花田间棉盲蝽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虫棉种植面积的增大,棉盲蝽近几年来演变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并且其发生和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简述了近年来我国棉盲蝽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棉盲蝽发生日趋严重的原因、发生程度的特点、防治策略、防治指标与防治适期,以及简单介绍了防治棉盲蝽各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为棉田棉盲蝽的防治技术及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江汉平原棉花生产轻简化实践,分析了当前江汉平原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近年来该区轻简化(机械化)实践情况和发展棉花生产轻简化有利环境,提出了"集中种植、产业化经营、科技带动、市场保障、政府引导"等适合江汉平原棉花轻简化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以中棉所53为试材,设置油后直播、油后基质育苗移栽、油后营钵育苗移栽和油棉营养体育苗套栽4种种植方式,进行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效益的分析.结果表明: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可获得较高的收益和纯收益;基质育苗移栽投入较少,纯收益较高;油棉营养钵育苗套栽与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相比并没有优势;油后直播方式虽然产量低,但人工投入少,生产成本低,适合劳动力缺少的家庭或农场应用,但要考虑天气因素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