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农业科学》2019,(10):117-124
本研究对山东省水稻恶苗病病原菌藤黑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接骨木镰孢菌(Fusarium sambucinum)、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砖红镰孢菌(Fusarium lateritium)共5个镰孢菌种进行形态学鉴定与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山东省水稻恶苗病病原菌对常用药剂的抗性及抗病水稻种质资源筛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瓜枯萎病病株镰孢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集来自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保定、银川、西宁及杭州等8个地区黄瓜大棚内的43株枯萎病病株,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共分离获得478株镰孢菌。根据形态学鉴定,确定它们属于7种镰孢菌,其中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占77.62%,锐顶镰孢菌(Fusarium acuminatum)占0.21%,木贼镰孢菌(Fusariumequiseti)占3.97%,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占15.48%,半裸镰孢菌(Fusarium semitectum)占1.46%,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占0.84%,以及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占0.42%。对所有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只有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致病性,发病率为71.43%;而其他菌株均未发病,表明其他菌株为非致病菌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水稻种子携带病原菌是水稻恶苗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本研究旨在了解当前江苏省栽培水稻品种种子携带恶苗病菌的状况。[方法]采用可分别特异性识别引起水稻恶苗病的藤仓镰孢(Fusarium fujikuroi)、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des)和F.andiyazi的LAMP检测技术,对江苏省2017年收获的103份水稻种子携带上述4种病原菌的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103份稻种样本中,有89份检测出携带水稻恶苗病菌。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藤仓镰孢,为83.5%,层出镰孢、拟轮枝镰孢和F.andiyazi也被检测到,但检出率较低,依次为15.5%、1.9%和1.9%。[结论]江苏省水稻种子携带恶苗病菌是一种普遍现象,藤仓镰孢是江苏水稻恶苗病的优势致病菌种,其次是层出镰孢。种子带菌是上述2种病原菌所致恶苗病的重要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4.
1996~ 1997年从新疆各植棉区采集表现烂种、烂芽和烂根的病样 15 48份 ,共分离出1187个菌株 ,其中以丝核菌和镰孢菌出现频率最高 ,分别占菌株总数的 42 .0 %和 42 .9% ;其次是链格孢菌和根霉 ,黑色根腐病菌、腐霉和毛霉等出现频率较低 ;丝核菌中 ,立枯丝核菌占绝对优势。立枯丝核菌中 ,AG 4为优势菌群。已鉴定出 5种镰孢菌 :禾谷镰孢菌 (Fuariumgraminearum)、茄病镰孢菌 (Fusarium solani)、半裸镰孢菌 (Fusarium semitectum)、锐顶镰孢菌 (Fusarium acuminatum)和串珠镰孢菌 (Fusarium moniliforme) ,一般前两者较常见。致病性测定证明 ,立枯丝核菌的 AG 4致病力最强 ,黑色根腐病菌次之 ,镰孢菌的致病力较低 ,链格孢菌、根霉和毛霉的致病力弱。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四川成都平原豇豆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群及其致病性,本研究采集6个不同县(市)豇豆苗期和成株期的根部病样,通过组织分离与单孢纯化,基于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并采用柯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结果表明:从病组织共分离获得122株真菌单孢分离物,苗期105株,成株期17株;经病菌形态特征及基于rDNA ITS序列分析,将这些菌株鉴定为茄腐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层生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其中尖镰孢菌(F.oxysporum)为优势菌种,分离频率为81.1%,但成株期病菌均为尖镰孢菌.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根接种结果显示,各菌种代表菌株均可引起豇豆发病,表现为植株萎蔫、落叶、倒伏,根部开始出现褐色病变,根系坏死腐烂,且维管束呈红褐色.  相似文献   

6.
江苏水稻恶苗病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江苏13个地区采集677份水稻恶苗病标本,分离获得548个单孢菌株.参照Booth分类系统,这些菌株被鉴定为6种镰刀菌,其中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占60 8%,其他分别为雪腐镰刀菌(F.nivale)、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砖红镰刀菌(F.lateritium)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不同地区病害样本上镰刀菌种类及其比例存在一定差异.接种试验表明,串珠镰刀菌是水稻恶苗病的主要致病菌,其他镰刀菌均不能引起典型的徒长症状或不致病.  相似文献   

7.
从凤阳县不同的玉米种植区采集玉米茎基腐病病株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并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凤阳的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主要为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串珠镰孢菌(Fusarium.verticillioides)、尖孢镰孢菌(Fusarium.axysporum)、层出镰孢菌(Fusarium.proliferatum)和木贼镰孢菌(Fusarium.equiseti),其中,禾谷镰孢菌的分离频率最高,达47.05%,串珠镰孢菌次之,达26.47%。通过菌丝生长速度和致病性测定得出禾谷镰孢菌菌株QF12的致病性较强;品种抗性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新种质(自交系)HZC15083、HZC15109、HZC15115、HZC15117和HZC15126达到中抗水平,13个新种质(自交系)为高感品种,1个为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山东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组成及优势菌群,本研究自山东省济南、泰安、德州、潍坊、烟台、聊城、菏泽、临沂等8个地区,共采集200余份小麦茎基腐病发病样本,分离获得224个菌株,从中选取190个代表性菌株,对其EF-1α序列进行分析,鉴定其所属类群并测定不同病原菌的致病性。结果表明:190个菌株中包含142株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35株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6株轮枝镰孢菌(F. verticillioides)和7株层出镰孢菌(F. proliferatum),假禾谷镰孢菌占鉴定菌株的74.7%,是山东省小麦茎基腐病的优势病原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不同种镰孢菌均对小麦植株具有致病力,但假禾谷镰孢菌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美丽组尖孢镰孢菌和李瑟组镰孢菌种间和种内的差异与亲缘关系,以采自不同寄主的57株镰孢菌(Fusarium)为研究对象,采用ISSR-PCR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11条引物对供试的3种菌株进行ISSR-PCR扩增,共扩增出121条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17个,多态性比例为96.7%,平均每条引物产生条带为11条。说明镰孢菌基因组DNA的SSR区域具有明显的多态性,镰孢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ISSR技术是可行的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7个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68~0.992,当相似系数为0.568时,供试菌株可明显分为两大类群,第一类群IG-I为1~35,全部为美丽组尖孢镰孢菌,第二类群IG-II为36~57,全部为李瑟组镰孢菌;第二类群又可以分为两大亚类群,第一亚类为轮枝镰孢菌,第二亚类为层生镰孢菌。ISSR类群划分与镰孢菌菌种分类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其地理来源无相关性。本研究镰孢菌种间与种内均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从全国十四个省市收集的238个小麦亦霉病穗,分离出211个镰刀菌菌株,经鉴定为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燕麦镰孢(F.avenaceum)、黄色镰孢(F.culmorum)、串珠镰孢(F.moniliforme)、木贼镰孢(F.equiseti)、雪腐镰孢(F.nivale)、半裸镰孢(F.semitectum)、拟直孢镰孢(F.arthrosporioides)八个镰刀菌种,其中以禾谷镰孢为主,占90%。通过苗期和穗期致病力的测定,拟直孢镰孢、禾谷镰孢、黄色镰孢、燕麦镰孢雪腐镰孢为强致病种,木贼镰孢为非致病种,其余为弱致病种。禾芥镰孢分布广,数量多,为主要或优势致病种。拟直孢镰孢、燕麦镰孢、黄色镰孢,雪腐镰孢为次要或稀有的致病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