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 41年长期施肥试验结果,研究有机无机配施对暗棕壤土壤肥力、春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有机无机配施条件下土壤酶活性与作物产量、品质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有机无机配施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长期定位试验于 1979年开展,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农科院内,土壤类型为暗棕壤。设对照、低量化肥、中量化肥、高量化肥、有机肥、有机肥 +中量化肥 6个处理,于 2019年 8月采集土壤样品(0~ 20 cm)和小麦籽粒样品,测定分析了 5种土壤水解酶,即 β-葡萄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研究暗棕壤酶活性、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各处理相比较,单施有机肥、有机肥配施中量化肥 2个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 β-葡萄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有机肥配施中量化肥处理较单施中量化肥处理土壤酶活性提高了 21.04%~ 95.74%。2)不同施肥处理小麦籽粒产量差异显著,各施肥处理小麦产量较对照增加了 6.93%~ 111.03%,以单施高量化肥、有机肥配施中量化肥 2个处理增产比例最高。3)小麦籽粒品质、面粉品质和面团品质均表现出一致性的规律,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的小麦综合品质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4)土壤酶活性与小麦籽粒品质、面粉品质和面团品质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小麦产量间呈正相关,但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酶活性、小麦产量和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肥配施中量化肥处理对提高土壤酶活性、小麦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作用,有机肥与化肥的合理配施是提高土壤肥力并保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蔬菜生产中施用化肥养分单一、供肥不平衡等问题,研究化肥配施不同量生物有机肥对韭菜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韭菜生产合理配施生物有机肥提供理论及技术依据。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不施肥(CK)、常规施肥(T1)、2 400 kg/hm2生物有机肥+常规施肥(T2)、3 600 kg/hm2生物有机肥+常规施肥(T3)、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常规施肥(T4)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韭菜产量,同时提高了氮、磷、钾肥利用率及其吸收量。与配施2 4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相比,配施3 600、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的韭菜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显著提高,但两者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2 400、3 600、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的韭菜产量和经济收益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13.2%、19.2%、19.9%和10.2%、13.1%、10.1%;配施3 600、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韭菜干物质积累量。配施3 600、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均能够显著提高韭菜叶片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25.0%、28.0%和7.5%、22.0%,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9.4%和25.9%,对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配施3 600、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2 4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各生物有机肥处理氮、磷肥利用率随着生物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钾肥利用率以2 4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最高。在保证韭菜高产的同时,配施3 600 kg/hm2生物有机肥能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显著改善韭菜的营养品质,提高韭菜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荔枝园化肥施用量过高而存在的土壤质量下降、酸碱失衡和产量下降等问题,综合考虑荔枝施肥养分投入与带走量,研究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荔枝生长、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旨在为荔枝提质增效提供施肥指导。以妃子笑荔枝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施化肥(CF)、减施化肥30%分别配施普通商品有机肥5kg/株(OF5)和10kg/株(OF10)、减施化肥30%配施生物有机肥5 kg/株(BIO5)和10kg/株(BIO10)5个处理,比较不同施肥处理对荔枝生长、养分供应、产量品质、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化肥减施30%的情况下,配施有机肥未明显减缓荔枝梢期生长。与CF相比,OF5显著促进新梢生长,BIO5显著提高梢期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有机肥处理的百叶重及梢粗较化肥处理显著降低。(2)总体来看,在梢期与果实成熟期,各处理间叶片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在二蓬梢期及末次梢期,OF10与BIO5叶片氮含量显著高于CF处理;各处理叶片氮含量均处于适宜范围,各养分含量与变化趋势均符合荔枝生长规律。(3)与CF相比,BIO5、OF10、BIO10处理均显著提高荔枝单株产量,其增幅分别为44.77%、35.81%、18.23%;有机肥处理均有提高荔枝单果重、纵径与横径的趋势;有机肥处理下荔枝果实内在品质高于CF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增加1.76%-3.22%,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增加11.96%-21.84%,可滴定酸含量平均降低15.38%-35.35%;产量品质综合评价BIO5>BIO10>CF>OF10>OF5。(4)各有机肥处理氮素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化肥处理,BIO5与OF10氮、磷、钾肥偏生产力与农学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OF10、BIO5、BIO10均能显著提高荔枝收益。综合考虑荔枝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肥料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效益,该园区在减少30%化肥养分投入下株施5kg生物有机肥处理表现最佳,其次是株施10kg普通商品有机肥。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生物有机肥和化肥对鲜食型甘薯干物质积累、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鲜食型甘薯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方法】  2018和2019年,以鲜食型主栽品种‘济薯26’为供试品种,在山东济南丘陵区进行了两年定位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单施化肥、单施生物有机肥、化肥生物有机肥配施处理。在移栽后50、100和150天,取样分析植株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于成熟期,调查分析块根产量及品质,以及0—20 cm土层土壤肥力指标。  【结果】  与单施化肥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和化肥生物有机肥配合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两年度移栽后150天甘薯植株干重和块根干重,块根产量以化肥配合生物有机肥处理最高,单施生物有机肥次之,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与单施化肥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两个年度土壤脱氢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第二年度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促进干物质向块根分配,显著提高了第二年度块根还原糖、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与施用生物有机肥相比,化肥生物有机肥配施显著提高了两个年度移栽后100天和150天植株干重和块根干重,显著提高第二年度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提高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变化,但显著增加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块根品质指标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土壤酶活性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结论】  连续进行化肥与生物有机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增加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促进甘薯植株和块根干物质的持续积累,获得高产,同时保持较高的块根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是提高鲜食型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等氮、磷、钾量条件下,单施化肥和禽畜商品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番茄萝卜青菜轮作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和农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T2和T3)使蔬菜作物轮作试验中第一季作物番茄的果实产量显著降低,但无机有机肥配施处理使后续作物萝卜和青菜的产量高于单施化肥处理。不同施肥处理番茄果实和青菜地上部的重金属含量和积累量没有显著差异,低量和中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T2和T3)萝卜肉质根铅含量和所有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T2、T3和T4)的铅积累量显著低于单施化肥处理。各处理蔬菜可食部分的镉、铅含量均低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18406.12001)。单施化肥会引起铜的亏缺,配施商品有机肥可有效地减少土壤中铅的积累。因此适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铜和锌等微量营养元素的亏缺,也可有效地降低重金属铅、镉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施对作物产量和灌漠土养分库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河西走廊灌漠土上连续27 a的长期定位试验数据,研究了河西绿洲区灌漠土有机肥和化肥长期配施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库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施增加了作物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7种施肥方式(单施氮、NP配施、NPK配施、单施有机肥、有机肥+N、有机肥+NP、有机肥+NPK)中,以有机肥与NP或NPK肥配施效果为最佳。长期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增加了N,P,K养分投入量、养分携出量和盈余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21~25 a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0.0%~16.0%,58.1%~69.0%和13.4%~31.1%,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45.7%~79.0%,172.2%~287.8%和21.4%~38.8%,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单施化肥处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中,以有机肥与NPK肥配施改善土壤肥力的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7.
为给云南省维西县云当归高产、优质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防草布覆盖开展云当归成药栽培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1)、常规施肥(CK2)、单施化肥(C)、单施生物有机肥Ⅰ号(B)、单施生物有机肥Ⅱ号(B)、50%化肥+生物有机肥Ⅰ号(1/2C+B)、50%化肥+生物有机肥Ⅱ号(1/2C+B)7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云当归产量构成因素、药材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生物有机肥能促进云当归主根长、根粗、侧根数、单株鲜重、干重增加,显著提高云当归鲜、干药材产量(P<0.05),生物有机肥处理云当归鲜、干药材产量较CK1分别增产41.50%~201.13%、35.00%~69.42%,其中,1/2C+BⅠ处理鲜干产量最高,1/2C+BⅡ处理次之。(2)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提高云当归药材阿魏酸、挥发油、浸出物和多糖含量,降低总灰分含量,有效改善云当归药材品质;(3)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P<0.05)。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党参生产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用量,以常规施肥磷酸二铵750 kg/hm2、硫酸钾375 kg/hm2为对照,设化肥减量10%、20%、30%、40%后配施相应量有机肥的4个试验处理,研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党参农艺性状、等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的提升,党参鲜根重显著增加;党参产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趋势,有机肥4 500 kg/hm2+常规施肥减量30%增产幅度最高,为12.70%。所有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处理的党参品质均高于常规施肥。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增加党参产量。在试验条件下,在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施有机肥4 500 kg/hm2+常规施肥减量30%为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9.
基于田间大棚试验,采用等量养分原则,分析生物有机肥、蚯蚓粪、鸡粪等不同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西瓜生长、产量、品质以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均不同程度提高了西瓜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产量及品质,其中以蚯蚓粪与化肥配施效果最佳,其光合性能显著高于单施化肥,产量提高了33.63%,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14.07%,14.47%和17.52%。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施肥处理的肥料利用率高于单施化肥,土壤养分元素依存率低于单施化肥,以蚯蚓粪配施化肥作用效果最为显著,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26.02%,5.67%和29.89%,土壤氮、磷、钾素依存率分别为20.96%,20.32%和31.55%。熏蒸处理的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整体低于未熏蒸处理,其中熏蒸条件下蚯蚓粪部分替代化肥施肥处理西瓜发病率最低,仅为4.76%。  相似文献   

10.
南方丘陵地区生物黑炭和有机肥配施化肥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生物黑炭和有机肥配施化肥对旱地作物种植和养分损失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探索高温多雨的南方丘陵地区旱地作物合理施肥和高产高效种植以及资源优化利用的有效途径。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化肥+生物黑炭(CF+B)、有机无机肥配施(OF+CF)和有机无机肥配施且添加生物黑炭(OF+CF+B),探讨了生物黑炭和有机肥施用对春玉米产量、地表氮磷径流损失、作物氮磷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黑炭或有机肥的施用可显著增产8.2%~11.1%,但有机肥和生物黑炭结合施用增产效果最佳,增产率可高达13.7%。相比CF处理,CF+B处理可显著降低15.9%的氮素径流损失和24.2%磷素径流损失,显著提高26.3%和11.8%的地上部氮磷累积量;OF+CF处理可显著降低17.5%的氮素径流损失和25.0%磷素径流损失,提高36.5%(P0.05)和8.2%(P0.05)地上部氮磷累积量;OF+CF+B处理可显著降低33.3%的氮素径流损失和35.2%磷素径流损失,显著提高52.1%和29.0%地上部氮磷累积量,且氮磷肥料利用率最高,分别达49.1%和26.4%。OF+CF+B处理施肥方式一方面可促进春玉米旺盛生长,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度和增强土壤的抗蚀性,显著降低了地表的径流体积;另一方面可以全面降低土壤氮磷养分溶解态和颗粒态的径流损失,培肥了地力。因此,从产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综合来看,认为添加生物黑炭和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结合化肥施入土壤是最合理的施肥方式,值得在该区域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有机水稻品种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ue to the relatively late start of organic rice (Oryza sativa L.) research in China, there is a still lack of systematic research on rice varieties, organic fertilizer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especially the mechanisms of nitrogen (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Three rice varieties, Nanjing 5055, Nanjing 9108, and Nanjing 46, were grown at organic farming (OF) with three organic fertilizer levels (103.2, 160.8, and 218.4 kg N ha-1) and conventional farming (CF) with regular chemical fertilizers. Rice grain yields, yield components, and quality,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plant N were measured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during the 2012 and 2013 growing seasons. Compared with CF, OF had a significantly reduced yield. Nanjing 9108 showed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number of panicles per unit area and the percentage of filled grains, and had the lowest yield. The effects of fertilizer type and application rate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during the main growth periods were significant for all varieties. The N content and uptake of organically grown rice were lower compared with that of rice under CF. The N recovery efficiency and N agronomic efficienc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whereas N physiological efficiency and N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were greater under OF than under CF. Under OF, the processing quality showed a slight but insignificant decline, protein content and gel consistency increased, and amylose content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under CF.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under OF, grain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N uptake. The medium organic fertilizer level (160.8 kg N ha-1) was found to be the optimum fertilizer treatment, and Nanjing 46 appeared to be the best variety for organic rice cultivation. To increase rice grain yields and reduce the potential risk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organic agriculture,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improve the N use efficiency in organic rice cultivation.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定位施肥试验,研究减量化肥20%配施不同有机肥(精制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对植烟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以及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减量化肥20%条件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BIO)的烤烟产值、上等烟比例较当地常规施肥处理(CF)分别提高24.99%、27.27%,较配施精制有机肥处理(OF)分别提高18.68%、24.92%;2)与CF处理相比,OF处理的TOC、LOC和CPMI分别显著增加15.34%、25.06%、25.51%,BIO处理的TOC、LOC和CPMI分别提高20.00%、36.95%、41.75%;与OF处理相比,BIO处理的LOC和CPMI分别显著增加19.50%、12.94%;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与烤烟产值、均价和上中等烟比例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见,在当地土壤肥力条件下,减量化肥20%配施有机肥有利于植烟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改善土壤肥力,保障烤烟产量,改善烟叶品质,其中以配施生物有机肥的效果最好,是一种"减肥提质"的良好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河西灌区土壤肥力贫瘠,酿酒葡萄产量与品质低下及无机氮肥过量施用造成的环境问题,通过探究有机氮替代部分无机氮肥对酿酒葡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确定酿酒葡萄适宜的有机无机氮肥配施用量.[方法]于2018年在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处理:单施化肥(C),单施有机肥(O),70%...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实现水稻稳产和土壤氮磷淋失低风险的肥料管理措施,以减少农田养分进入流域水域的风险,并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方法]田间试验在云南大理国家农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站进行,种植制度为水稻–大蒜–水稻–蚕豆轮作,试验连续进行了两年.设置8个水稻施肥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减施20%常规肥(T1);等...  相似文献   

15.
邵发琦    李改民  柯斧  张文慧  李夏  白岗栓  孙本华    高明霞  冯浩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1):197-203,208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山地苹果重要产区,为提升山地果园土壤养分和果实品质及产量,以“肥水蚓坑”措施为基础,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不施肥、单施化肥、有机无机肥配施(牛粪+化肥、菇渣+化肥、牛粪+菇渣+化肥)等不同施肥对山地果园土壤养分、叶片营养、苹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养分含量均低于施肥处理,其中,单施化肥处理低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牛粪+菇渣+化肥处理的效果优于其他施肥处理。(2)施肥处理的苹果叶片不同生育期的全氮、磷、钾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优于单施化肥处理。(3)不施肥处理与施肥处理的苹果果实硬度和果形指数无显著差异,施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苹果产量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含量,牛粪+菇渣+化肥优于其他处理,单施化肥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单施化肥的果实糖酸比与不施肥无显著差异,却显著低于有机无机肥配施。综上,“肥水蚓坑”结合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确保苹果提质增产,牛粪+菇渣+化肥(牛粪∶菇渣=1∶1)是山地苹果提质增产的优质管理模式,值得在陕北黄土丘陵...  相似文献   

16.
倒伏是影响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该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的倒伏指数(Lodging Index,LI),及LI与倒伏相关生长性状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灌溉方式、肥料类型及水稻种类交互作用对倒伏相关形态特征、基部节间力学性状及产量等指标的影响。于2019和2020年6月-10月开展试验,研究2种水稻种类(南粳5055和Y两优900)在不同肥料类型(有机肥和化肥)及灌溉方式(控制灌溉和浅水勤灌)下的抗倒伏性能。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显著降低了株高和地上部分鲜质量(P<0.05);平水年(2020年)倒二茎节(I1)的LI受到水稻种类与肥料类型交互作用的影响,对于粳稻,两种肥料类型的LI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籼稻,则表现为有机肥处理下I1的LI显著大于化肥处理(P<0.05);综合考虑抗倒伏性能和产量,有机肥施用下的控制灌溉模式适用于粳稻,化肥施用下的控制灌溉模式适用于籼稻。研究为通过灌溉和施肥措施调控不同种类水稻的抗倒伏性能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对鲜食玉米生长及肥料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比较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鲜食玉米生长指标、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土壤酶活性以及肥料农学利用率等指标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用任何肥料),T1(常规化肥用量+普通有机肥),T2(常规化肥用量+生物有机肥),T3(化肥减施30%+生物有机肥),T4(化肥减施30%+生物有机肥+氨基酸...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化肥减量10%~30%条件下,配施与所减化肥相同用量的2种生物有机肥对油菜生理代谢、产量、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系统的阐述了生物有机肥应用于蔬菜生产的优势所在。结果表明:减量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可促进油菜生长,提高油菜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同时增强了油菜叶片和根系内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降低了过氧化物质含量(MDA、O·-2),进而提高了油菜的光合性能和抗氧化能力,与常规施肥(100%化肥)相比,产量提高了4.60%~24.55%,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分别显著提高了111.26%~210.76%和12.49%~34.09%,而真菌数显著降低了20.37%~39.68%,同时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而降低了土壤脲酶和脱氢酶活性,最终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有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以上结果表明,减量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可通过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和结构来改变土壤酶活性和有效养分含量,优化根际环境的同时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植物抗逆性和光合能力,最终实现养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番茄–黄瓜轮作下的设施土壤为研究对象,共设4个处理(1/2化肥氮+1/2生物有机肥氮,COF;全部施用生物有机肥氮,OF;全部施用化肥氮,CF;不施肥处理,CK),探讨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对设施土壤养分含量及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施化肥处理,施用生物有机肥均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和土壤pH,分别提高了9.61%~54.28%、7.38%~35.45%、31.86%~98.53%、40.88%~96.40%、3.02%~15.99%、0.96%~18.23%和0.73%~7.03%;单施生物有机肥或与化肥配施均可使土壤大团聚体(>0.25 mm)比例上升,微团聚体(<0.25 mm)比例下降,显著提高了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0.25 mm团聚体含量(R0.25)(P<0.05),且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随着施入生物有机肥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表明,MWD、GMD和R0.25均与>2 mm和0.25~2 mm团聚体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0.053 mm团聚体组成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0.053~0.25 mm团聚体组成呈显著负相关(P<0.05)。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更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大团聚体的数量及团聚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