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榕树桩材的由来我非常酷爱盆景艺术,工作之余,节似休闲,都在学习栽培和创作盆景。1992年我出差到广州,在河山盆景有限公司发现一盆大榕树桩景,盆长1.2米,树高也有1米多,虽然根盘不好,很少枝托,但树干左倾较为柔顺,很有动势,特别是左边一枝可做成大飘枝,整体来说是可塑之材,对我很有吸引力。在这一年里我几次去广州,都要去看一次,真想买下。但价格很高,可望而不可及。1993年春,在亲朋的支持下,我终于买回了这盆榕桩。当时我的亲人、同事都觉得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2.
1992年12期《中国花卉盆景》封底的《共扶共倚共荣》九里香盆景,它形态美、气韵美、意境美,是一盆不可多见的佳作。整个盆景从几架、配盆、栽种的位置的角度以及树桩的根、枝的处理都恰到好处,显然是一棵岭南自然大树的缩影。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蓄枝截干的基础上,做到枝繁、叶茂、花盛(秋后结果),达到观叶、观花、观果、观景的最佳艺术效果。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道理就是一般人掌握不好,当年剪枝不开花、枝条徒长不成果。可见陆学明大师功底深厚。  相似文献   

3.
紫薇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多在地边路旁,耐干旱,抗病虫力强。刀砍斧劈,只残不死,所以有的紫薇根长得奇形怪状,这是培植盆景的好树桩。如图中这只紫薇,只在右边残根上有点树皮连接根部和树梢,上盆后,经细心养护,三年就长得花繁叶茂,生机勃勃。如何使紫薇开花早而多,而且延长花期呢?办法是雨季后马上剪枝,否则枝条细长,开花少。剪枝时,每枝留四片叶左右,让它再抽  相似文献   

4.
《雏凤迎春》盆景(如图)的构图,线条流畅,清奇秀美;表现手法刚柔相济,简中寓繁;景、盆、架巧布妙配,相得益彰。迎春按其自然习性,比较适合制作垂枝式盆景。它萌发力强,枝条柔韧,丛生,开花形似黄色的小喇叭。万海清先生的这盆迎春,树龄25年,他精心培育了10多年,把一根2厘米粗的迎春枝条制成一盆令人称道的佳作。这件作品的根部,经5年提根处理,达到了悬根  相似文献   

5.
浅议顶心枝     
顶心枝,无论是杂木盆景,还是松柏类盆景,历来为盆艺作者所唾弃;无论是传统剪枝技法,还是众多行家在书刊上发表的文章,一概认为要截去。然而,在实践中,笔者却体验到顶心枝在有些情况下,亦大有用武之地。一、顶心枝对那些树干有缺陷(包括疤痕、囊肿、虫蛀)的地方,剪成点枝,可“瞒天过海”,用来遮住观赏者的视线对树干缺陷部份的扫描。在返朴归真、师法自然的艺术法则在盆艺界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大多盆艺作者对桩头讲究完整、健康、自然。而往往“众  相似文献   

6.
木是较理想的盆景树种之一。本人有盆白花双干式木桩蔸,根干古拙苍老,枝条瘦劲虬曲,已盆栽数年。去年秋后至今春,未进行大修剪,今年4月下旬,花开得特别多,满树是花,看不到枝叶。五月中旬花全都谢去,有部分小枝没有萌芽,到6月上旬部份小枝枯死,原先饱满的枝托上形成一个个枯洞,破坏了原来的美观,整个盆景长势大大减弱。虽在开花前后加大肥水管理,也没有改变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7.
岭南派盆景有其独特风格,其造型艺术仿岭南画派技法,以苍劲、雄伟、挺拔而著称。去年11月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的广州、佛山、韶关、东莞、顺德等六市县盆景联展会上,180多盆岭南风格精品,可用“迷人的风姿,隽永的神韵”来概括它们的艺术特色。其中最引人驻足凝视的,是一盆题名为《航天揽月》的九里香,曾有一个港商出价万元购买,竟未如愿。你看(见图,树飘长160厘米,盆径60厘米),盆  相似文献   

8.
我国盆景大多数都是一主干上生长几个枝托,几乎成为制作盆景的通用公式。而笔者用小苗培育的这几盆盆景却挣脱了几大流派的束缚,以不同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自命不凡地认为自己创作出了树木盆景的新款式(如图)。此说能成立吗?  相似文献   

9.
柽柳盆景姿态优雅,枝叶细密、翠色如柏,枝细而柔、自然下垂,柔媚似柳,是中州派的当家盆景树种。但养护不当的话,很容易退枝,甚至出现整株死亡的现象。其实只要注意栽培和养护的细节问题,退枝完全可以避免。剪枝是盆景制作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盆景成型的速度和品位的高下,也是是否造成退枝的最主要因素。1、剪迟不剪早一般都认为冬季树木停止生长,是修剪枝条的最佳时机,强调应该"冬剪"。这个观点不够全面的。冬季短剪后,其枝条一旦有伤口容易失水,所以对柽柳进行冬剪  相似文献   

10.
在书法、文学、绘画和雕塑等作品中,抑扬、呼应与顾盼这三种艺术表现手法用得最常见。盆景属艺术范畴,必然有其共性。据笔者观察分析,凡成功之作都能找到它们的表现形式,其重要性就在于:使用该法能够使作品实现整体的统一,达到结构的局部自然衔接,密切相连,章法处理严谨,脉气贯通。抑扬对树桩盆景来讲,主要表现在枝托、枝条的处理上。枝条有长短、疏密,长的曲节  相似文献   

11.
刚步入不惑之年的陆志伟,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中最年轻的常务理事,从事岭南盆景创作已近30年。陆志伟是盆景岂术大师陆学明的次子,自幼接受父亲严格的专业训练。儿时父亲给他的玩具是小品盆景,学龄时在课余长年累月参与家中盆景园的栽培管理。近三十年来,经他制作的盆景有数万盆。父亲的悉心指导加上自身的刻苦勤奋,使他很快就成为岭南盆景创作的好手。岭南盆景要求枝位要长得恰到好处,这要用嫁接的办法解决问题。以往用的是靠接法,但成活后伤口必留卜不能消除的“脐带”,直接破坏了盆景的美观。针对这一情况,陆志伟与父亲共同研究,摸索出“丁”字枝嫁接法:他们选用有一横枝(分叉枝)的枝条,  相似文献   

12.
盆景《相思》,是广州盆协会长谭其芝先生所作。在今春韶关中山公园举行的迎春盆景联展中,受到大家的赞赏。作品造型雄伟,双干拔地而起,主干上又分出小干,形成三干挺立,直指云天。树干有主  相似文献   

13.
常言道,岭南盆景非十年八载不能成型,因此本文想谈的也是岭南盆景,是岭南榕树桩景三年速成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技巧。榕树是岭南盆景的四大树种之一。榕树桩景的树坯,有实生苗、扦插苗,但多以下山树头为主。岭南盆景的常规栽培管理是地栽一年后修剪,然后上盆。剪枝的时机,一般要求在侧枝达主枝(干)的三分之一粗度后方可进行,但大多数桩头的一年生枝条均难达到这个要求,尤其是下山树。地栽一年后修剪上盆,侧枝生长极为缓慢,甚至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柽柳(三春柳)盆景是中州盆景首先开发的,柽柳是最能体现中州盆景“刚柔相济,古朴飘逸”风格的佳材。为参加2013年国庆时期的展赛活动,确保到时盆景枝条达到鲜嫩翠绿、垂枝长短适中的最佳效果,7月初,创作者对一盆培育多年、已形成基本骨架的柽柳(图1)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15.
杂木盆景主要运用枝托造型,以枝条的长短作争、让、抑、扬等来创造作品姿态的美感,以枝形来表达创作神韵。创作过程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尤其是采用截干蓄枝的技艺手法时,都是以剪为主,很少蟠扎。树形以自然界中姿态优美的树木为参考蓝本,用缩龙成寸的手法美化加工,非常讲究枝条粗、细、大、小、长、短比例及曲线美感等。  相似文献   

16.
盆景是活生生的东西。原树胚不会自然形成适合自己情趣的树型,也不是任何人所种同样的品种都能形成一定的形态;而是不同的树,不同的人、不同的技艺、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种出不同的千变万化盆景姿势。截干蓄枝是创作岭南盆景的主要艺术手法。一盆成功的盆景,随便剪下一支枝托(有的略修剪)都符合独立的盆景造型标准,甚至把整株树桩“脱衣换锦”(摘去叶片)后仍保持树型的优美和自然风貌,毫无矫揉造作,并且更能显示出盆树的骨干苍劲与枝桠线条的自然流畅。我栽培的这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花卉盆景》2014,(7):63-63
这盆题名为《浓荫蔽日》的小叶黄杨盆景,是广州盆景协会会长陈昌的藏品。作品是60年前选苗扦插的,40年间历经多次修剪造型,定型上盆距今也已20余载。作品整个造型为大树型,树高82厘米,树干直径12厘米。创作初期采用蟠扎细剪的苏派盆景方式造型,后期充分发挥岭南盆景“蓄枝截干”的优势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8.
在树木盆景造型过程中,许多枝条因枝点、枝势或枝间角度不合整体要求而被剪掉。其实有些枝条若作一些特殊处理,是完全可以被保留利用的。一、丛生枝在枝干上处同一芽点或芽点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枝条(图略),因其长势相近,往往显得杂乱。在多数情况下除保留其中一枝外,其余均作剪除。作保留处理时,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处理。若出枝点在垂直位置,只保留其中相近的两枝,其余剪除。①蟠扎法:将两枝枝基用拌棕法蟠近,然后将  相似文献   

19.
柽柳最大的问题是冬天最易死枝,每每一盆上好的盆景春夏秋长势良好,而一到冬天就不行了,不但落了叶,有时最关键的一枝就不明不白的死掉了。对此许多盆景爱好者都望而生畏。我经过多年的努力,摸索出了几点经验,能弥补因死枝带来损失,最大限度地进行补枝,使盆景较快恢复原来的面貌。一、在春天怪柳发出新芽时,要在柽柳四周多留一些壮芽,使之形成壮枝条,等这些壮芽长成形成木质后进行攀札时,在不违背盆景制作中必须遵守的不平型、不交叉、不重叠、不对称等原则的前提下,把已长成本质的  相似文献   

20.
在广州市东方宾馆,曾有一盆岿然怒挺、古朴雄浑的大型九里香盆景,配以精美白地兰花瓷盆,以五千五百元外币兑换券标价掀起众多外商争购的场面,这盆景的作者便是年逾七十、自号“古稀树奴”的广州市盆裁协会常务删事江词老先生。在江先生家30平方米的天台上,重重叠叠排放着一百余各型盆景,他每日剪枝、淋水,搬上搬下,毫不倦怠。楼寓问,挂着一条横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