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一五”水稻生产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全省水稻面积稳定在3000万亩以上。水稻总产165亿公斤以上。力争通过5年努力,实现水稻生产“1213”目标,即到“十一五”末.全省育成超级稻新品种10个以上。推广超级稻面积达到2000万亩。水稻平均亩产再增50公斤,稻米品质基本达到国标3级以上,粳稻种植面积占全省水稻面积的85%以上。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江苏省将在15个县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计划。示范推广超级稻800万亩。核心区单产迭700公斤。带动全省优质稻面积2100万亩,实现单产增一成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江苏省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国的7%和10%左右,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40%和60%,全省水稻亩产连续16年超过500kg。位列全国第一。自2003年以来,水稻产量低位徘徊。近5年来亩产一直在530kg左右波动。分析水稻单产徘徊的原因和有利条件,研究相关应对措施,以期早日实现全省水稻亩产跨越600kg台阶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以1990—2019年的农业统计数据为数据源,采用空间数据分析法与数理统计分析法,探讨30年来江苏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分布及“非粮化”状况。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作物种植面积近30年内不断下降,全省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在农作物总面积中的比重呈快速缩减趋势;苏北地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逐渐增长态势,苏南地区“非粮化”趋势明显;小麦逐渐代替水稻成为江苏省播种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苏南地区水稻种植近10年来向苏中、苏北地区转移,玉米在南通市种植最广,大豆全省播种水平持续较低。江苏省种植类型逐渐多元化,已形成多类作物组合种植;粮食安全状况向好转变。  相似文献   

4.
《北京农业》2010,(8):51-51
据了解,由于水稻生长习性的不同,我国南方大多数种植籼稻,而北方则主要种植粳稻。目前全国粳稻种植面积约0.08亿公顷,其中杂交粳稻仅占4%。原先华北地区种植的常规水稻品种667米。产约为600千克,急需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2003年杭州市粳稻种植面积70万亩,以常规晚粳为主,占全市粳稻种植面积的95%以上。杂交粳稻近几年种植面积不足3万亩。为了解和掌握杂交粳稻新组合的特征特性,明确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之间农艺性状的差异,发挥杂交粳稻的优势和潜力,改进其缺点,最终培育和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粳稻新组合,加强示范和推广,最终实现我市粳稻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薛任 《农家致富》2007,(22):11-11
近年来,江苏省金坛市全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高效种养业的比重每年以4%左右的速度提升,到2006年.全市高效种植面积达15.82万亩,占总面积的31.03%,高效渔业面积达11.7万亩,占总面积的45.8%,生猪、肉禽和蛋禽规模养殖分别达到65%、85%和95%,高效农业比重远远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被评为全省高效农业规模化推进工作先进县(市)。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较早地开展了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浙江省种植的品种基本涵盖了各种水稻类型,其中粳稻是主要的种植类型,尤其是晚粳稻。虽然自杂交水稻出现后,常规水稻面积占比日益减小,但由于晚粳稻兼顾产量和品质,在生产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晚粳稻产量影响最大的4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可以通过增加穗粒数和有效穗数以及千粒重来提高产量。除了产量的提高之外,稻米品质也成为了晚粳稻育种的主要目标,因此,现在的育种工作已经将米质作为重要育种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对浙江省近20 a通过审定的晚粳稻品种进行生育期、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的分析,总结浙江省粳稻品种的性状变化,以期为浙江省的粳稻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机插杂交籼稻主要农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江苏省杂交籼稻常年种植面积33.3万hm^2,全国杂交籼稻常年种植面积约占水稻总面积的60%。杂交籼稻与粳稻相比,在品种特性、产量构成以及机插要求等方面均有差异。据此,我们于2003年和2004年就机插杂交籼稻的不同落谷量、大田机插密度、氮肥运筹和控制缺穴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摸清机插杂交籼稻的主要生育特性,  相似文献   

9.
张艳 《河南农业》2023,(22):53-54
<正>我国对水稻的需求量很大,保障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籼稻和粳稻是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亚种,其中粳稻种植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根据气候特点的不同,河南省水稻种植区域可划分为沿黄稻区和豫南稻区。沿黄稻区为华北粳稻生产区,豫南稻区是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具有南方稻区特征。有研究发现,豫南稻区气候特点导致粳稻籽粒灌浆慢、结实率低、稻米品质差、病虫害高发,严重影响粳稻的生长发育。中国水稻研究所张卫星等研究发现粳稻随着种植地域从北方向南方移动,其株高、生物量及产量等性状均降低,  相似文献   

10.
李宁 《中国农技推广》2012,28(10):19-20
水稻是河南省第二大秋粮作物,在本省粮食作物中总产排第三位,单产第一位,其中豫南水稻种植面积占全省水稻种植总面积的70%以上。近几年河南省水稻种植面积稳步增长,2011年达到900余万亩。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对河南省豫南大别山区的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江苏省海安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特进行了15个水稻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迟熟中粳稻品种中,"丰粳1606""扬农香28"的种植表现较好,可在海安市进行推广种植。在中熟中粳稻品种中,仅"南粳5718"可在海安市供部分种植大户作为国庆稻种植;在早熟晚粳稻品种中,除"上农软香18"建议观望外,其他品种均建议在海安市继续参试,进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7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209万hm^2,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20.5%,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7.19/6;2008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已达236.78万hm^,  相似文献   

13.
正阳县地处河南省南部的淮北平原,属亚热带到北温带过渡地带,光、热、水等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1.34万hm^2左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优质粳稻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进而带动了正阳县的优质杂交粳稻生产,目前优质杂交粳稻9优418种植面积已达水稻总种植面积的85%以上。为保证优质杂交粳稻的安全高效生产,近年来我们组织技术力量,对杂交粳稻9优418生育期内的病虫害发生规律以及配套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楚雄州是云南省高原粳稻主产区,粳稻种植面积约占水稻总面积的85%~90%,近年来,随着楚粳、滇系、云粳系列等优良品种的育成、推广应用,提高了粳稻的单产和总产水平。但在生产中,在栽培技术的应用上却存在着不全面、不准确、不适时的问题,影响了单产的进一步提高和平衡增产。为使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充分表现出来,研究与之相适应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粳型杂交水稻的耐热性和耐低温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杭嘉湖平原以及苏南环太湖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晚粳稻生产区,以常规粳稻为主,粳型杂交水稻的推广面积始终不到整个晚粳稻面积的5%.嘉兴市2002年全市晚粳(糯)稻总面积为13.7万hm2,而三系粳型杂交水稻的面积673.3hm2,仅为晚粳(糯)稻总面积的0.49%.这与我国籼稻生产区域,籼型杂交水稻全面当家的局面相比反差很大.究其原因,与目前该地区推广应用的粳型杂交水稻组合抗逆性不够强有很大关系.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秋季高温对该地区的单季晚稻的稳产性构成严重威胁.粳型杂交稻穗期的耐高温性较差,若遇上不利天气条件时,稳产性便会明显下降而减产.粳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的恢复基因主要来自亲缘较远的籼稻,籼粳杂交的后代,如果改良不彻底,往往会带有较多的生理缺陷,降低穗期的抗热性.为了提高杂交水稻的高产稳产性能,选育穗期抗热性强的杂交水稻新组合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苏种 《农家致富》2014,(6):22-23
一、南粳50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314。来源与类型:原名“宁9103”。由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武粳13/关东194杂交.于2009年育成.属中熟晚粳稻品种。适宜江苏省太湖东南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抗旱节水种稻技术周学标,刘振刚,马可道(山东省水稻研究所济宁272100)山东省水利资源比较贫乏,为了保证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各地研究推广了不同类型的节水种稻技术。目前全省节水种稻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约占种稻总面积的50%。抗旱节水种稻必须采...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粳稻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80%以上,粳稻已成为全市水稻生产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品种展示平台,展示出了南京市粳稻新品种的优良综合性状,给新品种的推广利用提供依据,确保粮食生产的安全,同时也给品种选育单位和种子企业提供一个新品种展示的机会。让用种单位充分认识品种,了解品种,引导农民种植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杂交粳稻采用机插秧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插秧机机械的改进、塑料软盘育秧技术的成熟及江阴市政府对水稻机插秧的政策支持,水稻机插秧得到了快迅发展,2006年全市机插秧面积达12万亩,占全市水稻面积的30%以上,2007年有望突破60%。另一方面,近几年推广的杂交粳稻因高产优质深受种植户喜爱,虽种源有限,但种植面积也已超过全市水稻面积的1/5.机械化和杂粳化已成为我市未来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但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杂交粳稻能否采用机插秧还未见试验报告。为此,本试验设计了4个播量处理来研究杂交粳稻进行机插秧的可能性,旨在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水稻品种利用的现状 南阳市种子管理站从1995年到2005年对南阳市水稻品种考察及品种利用情况汇总结果表明,其中粳稻品种从1995年的1千公顷到2001年发展到14.7千公顷,以后逐年下降,2005年粳稻品种利用面积为5.68公顷,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10%。粳稻利用面积最大的品种是豫粳6号,1998年达到12.4干公顷。籼稻品种利用面积起伏不大,最高年份籼稻品种种植达到63.2千公顷(1996),大多年份都在50多万公顷左右,籼稻品种利用面积最大的是汕优63,其次是Ⅱ优838和Ⅱ优5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