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潜育性稻田在我县占有一定的比例,产量很低。这类田受冷水浸灌,水冷泥温低,且常年泡冬和长期淹水平栽,土壤次生潜育化严重。泥烂、泥脚深,通透性差,还原作用强,有毒物质多,常造成水稻根系发育不良,前期易坐蔸死苗,中后期易感染病虫害;茎秆细弱,穗子细小,单产量不高,是长期来障碍水稻增产的因素之一。1984年,我们根据外地经验,在总结当地农民经验的基础上,将水稻半旱式栽培技术应用于冷浸烂泥田的改良,取得了十分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粉垄栽培木薯增产效果及理论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木薯等作物粉垄栽培提供依据,利用粉垄栽培技术种植木薯,与常规方法种植木薯相比较,探明2种栽培方法在根系、产量、品质等方面的区别。以‘华南205’、‘新选048’2个木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同一地点连续2年进行粉垄栽培和常规种植比较试验,在成熟期进行块根、产量、品质等调查测定。结果显示,木薯粉垄栽培比常规栽培单株结薯条数增加23.13%~39.10%,薯长增加6.94%~60.00%,薯径增加8.40%~13.91%,产量增加29.22%~63.78%;鲜薯淀粉含量增加3.23%~18.67%。表明粉垄栽培木薯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以根系为主导的作物栽培的“根”本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落后,农业投入缺乏的贫困山区,改良冷烂锈田,采用工程措施,虽是最彻底有效的方法,但其投产大,群众难以接受。采用半旱式栽培,配合良种良法,是一项费省铲宏的措施。作者在务川县黄都乡通过对207.22hm^2冷烂锈田半旱式栽培试验示范,取得了平均亩产502.3kg,比实施前的亩产150kg,增产352.3kg增产率达274.8%。  相似文献   

4.
<正>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条件试验地点在哈尔滨市呼兰区大用镇沈八村,位于46°25′N、126°11′E,海拔128m,年降雨量500mm,年平均气温3.3℃,无霜期144d,年有效积温2 800℃,土质为黑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地力均匀,土壤碱解氮160mg/kg,有效磷含量23mg/kg,速效钾含量183mg/kg,有机质含量18g/kg。1.2供试材料  相似文献   

5.
水稻半旱式栽培,是一种新的稻田栽培方法,其基本形式是把稻田改过去传统的平作栽培为一定规格的垄沟,以沟水持续浸润垄埂的灌溉方式种植水稻,改变了平田长期淹灌的水稻栽培方式,为水稻生长发育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本文通过两年的调查分析认为:半旱式栽培与平作栽培比较,半旱式栽培对水稻生长发育所表现的优越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稻的根系发达,发根力强,根的活力旺盛;(2)水稻的秧苗素质好;(3)能促进水稻分蘗早生快发,太分蘗多,分蘗的有效性高;(4)水稻的穗部性状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6.
这里所说的“半旱”栽培,是针对完全靠营养液进行的无土栽培而言的。笔者进行这项试验的目的,是希望能摸索出一种更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的栽培方式。应该说,目前无土栽培的盆花都有一些缺陷,如用双层花盆栽培,植株根部长期浸泡在营养液中,易导致缺氧腐烂;而用单层花盆,又免不了从安全孔流出的液体所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利用我省稻田水热资源,从1980年起,根据莫先武同志设计的“水稻半旱耕作法”,在侯光炯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稻田半旱栽培技术的研究,初步形成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新耕作制。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1984年我省稻田半旱栽培面积约达20万亩,在产量和经济效益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效果。 半旱栽培的特点是,将稻田实行微地形  相似文献   

8.
水稻半旱式栽培的基本形式,是改传统的平作为一定规格的垄沟,以垄沟中的水持续浸润垄埂的灌溉方式栽培水稻,改变了几千年来全田淹水种植水稻的传统习惯,为水稻生长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条件。1986年本县在41.8亩稻田中推广半旱式栽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1987年  相似文献   

9.
在海拔27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种植甘蓝型杂交油菜,因春季气温低,温度回升慢,播种后出苗时间长,苗期植株生长缓慢,加上生长后期又易遭早霜冻的为害,因而不能保证其正常成熟。采用机械垄覆膜沟植栽培技术,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从我站5年的试验和示范推广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10.
陇薯系列马铃薯旱地起垄覆膜增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推广种植,陇薯系列马铃薯旱地起垄覆膜栽培技术在古浪县推广抗旱增产效果明显,非常适合古浪乃至河西冷凉旱作区推广。从整地施肥、起垄覆膜、种薯处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陇薯系列马铃薯旱地起垄覆膜增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丹参垄作栽培通过施用相同定量商品有机肥料、平衡复合肥和不同量的硅钙镁钾肥,提高丹参在不同施肥量下的产量与效益。试验在西部山区和东部塬区不同生态条件下,研究丹参垄栽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以期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西南地区水稻生产大部分在丘陵区,以四川为例,200万hm2水稻播种面积中,有121.63hm2在丘陵区,其中深脚田、冷浸田约有59.4万hm2。从产量上比较,这些田块平均每667m2产量不足300kg,比全省水稻平均产量约低76kg。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该类田块容易产生病害;赤枯病(农民说的坐兜)、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是年年都发生。二是农村劳动力不足;栽稀大窝,有效穗不足。三是此类田块容易倒伏;不仅减产,而且收割费工。许多地方推广薄膜覆盖,但是其薄膜的污染及投入的费用和劳务比较效益不高,鉴于上述情况,必须研究一种增产、节约、环保的栽培模式,以提高种田农户的净收益。经过4年的试验示范表明,水稻半旱式直播集成技术不仅能解决苗期赤枯病危害,还能提高水稻产量,缩短水稻生育期,节省种田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稻草夹心栽培方法、稻草起垄免耕栽培方法和常耕栽培方法处理下甘薯的产量、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分析了两种利用稻草栽培甘薯新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稻草起垄免耕栽培处理比稻草夹心栽培处理商品薯增产2363kg/hm~2,稻草夹心栽培处理比常耕处理商品薯增产2050.5kg/hm~2,三个处理相互比较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从外形看,稻草夹心栽培处理商品薯形状长直、颜色鲜艳。本试验条件下,稻草夹心栽培处理比常规处理增加搬运和摆放稻草劳动工日45个/ hm~2,但增加效益8202元/hm~2。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粮食、蔬菜等作物广泛应用,经济效益显著。为此,我站于1985年在基点队安排了芋头地膜覆盖栽培试验,其结果如下: 一、试验方法1.地膜覆盖。采用畦面栽植,即畦宽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小麦生态上主要有两个不利因素,一是盆地常年秋绵雨多,小麦整地播种阶段田湿土粘,不仅耕作困难延迟播种,而且往往会弄浆压板耕层,破坏土壤结构。二是盆西平原和盆中浅丘麦区冬干春旱频繁,麦田翻耕后土壤水分大量蒸发,不利蓄水保墒,难以满足小麦苗期正常生理需水。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蹲秧栽培就是在移栽前5~7d将秧苗先拔起直立放在秧板上,待移栽当日再洗泥移栽。这样做的目的是先切断部分秧苗根系,促使水稻根系发育,其结果表现为每穗粒数增多,抗早衰性加强,产量增加。去年在早、晚两季进行对比试验,取得明显的效果。1蹲秧栽培的产量表现早季威优48-2蹲秧栽培法平均667m2产403.6kg,常规栽培法平均667m2产346.3kg,蹲秧栽培法平均667m2产比常规栽培法增产16.5%;晚季汕优10号蹲秧栽培法平均667m2产406.8kg,常规栽培法平均667m2产354.3kg,蹲秧栽培法比常规栽培法增产14.8%(表1)。表1蹲秧栽培产量表现k…  相似文献   

17.
半旱式栽培是以自然免耕法为基础的一种新式耕作法。是改造冷、烂、锈、粘、酸、瘦水田、提高稻田生产力的一项有效措施,一般亩增稻谷120—150公斤。特别是冷浸、下湿、深脚烂泥田增产效果更显著,亩增稻谷180—300公斤。本县稻田面积26万多亩、其中低产稻田面  相似文献   

18.
半旱式栽培—垄作与不同宽度厢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半旱式栽培是一种新的稻田栽培方法。其基本形式是改稻田过去传统的长期淹水平作栽培为一定规格的垄沟,以沟水持续浸润垄埂的半旱状态灌溉方式种水稻,为水稻生长发育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这项技术正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也被遵义地区作为重点发展粮食生产的“五突破”措施之一。由于垄沟栽培费工费  相似文献   

19.
不同起垄方式栽培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铃薯不同起垄方式的栽培试验,研究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不同起垄方式栽培对马铃薯产量影响较大,马铃薯费乌瑞它以平播后覆土起垄栽培方式最好,其次是平作出苗后至发棵起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20.
水稻半旱式垄作栽培(简称垄作)是一种新的稻田栽培水稻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冷、烂、锈水田。1988年在贵定昌盟小场镇,冷、烂、锈水田上试验示范18亩,平均亩产560.5公斤,比平作增产27.7%,收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水稻垄作栽培方法在有水源灌溉的坝子田(简称饱水田)能否推广应用?是否也能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1989年在昌明区小场镇饱水田上连片种植110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