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描写了独特的湘西世界。上世纪20年代未期到30年代中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代表作为《边城》,作品着力表现的是湘西劳动人民身上人性的善和美的光辉,希望是把这种积极健康的生命活力输入到整个民族的道德文化建设中,促使民族生命力的觉醒。在他的作品里孜孜不倦地描写着人性的善和美,赞美着原始自然的生命活力,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独特而又美好的“湘西世界”。  相似文献   

2.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寄托了沈从文对于人性美的深刻思考。人性是文学始终关注的主题,沈从文通过翠翠、爷爷、天保和傩送兄弟等人物形象的塑造、细腻的心理描写、优美的景物描写和映衬的手法以及带有浓郁地域色彩的语言运用等表达了他对于人性的期望和憧憬。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边城》是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具备了小品文和抒情文的优点,将民俗和自然风情描绘的淋漓尽致,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十分立体和形象的湘西风情,在《边城》这部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塑造独具特点,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充满生命力。为了更好的了解沈从文的《边城》,也为了深入的剖析小说之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特点,本文就对沈从文的《边城》中的人物的形象进行论述。旨在通过本文章的论述,来提高我们对《边城》这部文学小说作品的解读水平,并提升我们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创作与傩文化关系密切,在多方面受到了傩文化的影响。傩祭仪式和傩戏是沈从文创作表现的重要内容。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表现为塑造神巫形象、写信仰傩神的俗民、给人物取有“傩”字的姓名以及采用与傩相关的语汇写人物。沈从文创作的情节设置、神秘风格与小说的尚“三”特征也受到了傩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杂文在沈从文创作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它却涵纳了沈从文思想艺术中的诸多曲折与矛盾。特别是《怎样从抗战中训练自己》这一组杂文,展现了三四十年代沈从文曾经有过的尝试、探索与失败,补充了沈从文由"边地牧歌"转向"抽象的抒情"的精神轨迹。而《沈从文全集》对"杂文"的收集、归纳,又为我们提供了沈从文研究的一条新思路,并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沈从文被经典化的研究倾向。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呈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展现了中国形象的诗性美,寄托了沈从文再造人类“乌托邦”的执著理想.  相似文献   

7.
彭家煌与沈从文两位作家在乡土小说创作中表现出不同的美学倾向。彭家煌着力于丑的攀露,沈从文则侧重于美的挖掘。不同的美学倾向在他们作品中表现在对人性、乡土风俗、自然景物的描写上。他们的写作目的是改造社会和国家民族。  相似文献   

8.
杨彦 《河南农业》2012,(2):62+64
沈从文是中国文坛上著名的小说家,他的小说清新、朴实、自然.特别是关于湘西乡村风情的小说,以表现人性为中心,传递出作者原始古朴的人生审美理想.对善良淳朴的民风民情等人性美的讴歌、对美的刻意追求和作品中展现出的浪漫色彩是沈从文乡土小说中重点表现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论文主要研究沈从文笔下湘西边城的自然与生命、人情与人性的美好。论文认为生命之静美和人性之温柔在《边城》里得到了极致的阐释。《边城》是沈从文的巅峰之作,是一个颂扬爱与美、和谐的故事,虽是悲剧,但作者无意挖掘其悲剧内涵,而是旨在创造出一曲审美理想化的田园牧歌。用诗意横溢的文字为读者勾画出奇妙独特的湘西边城,他将理想的人生形式和古朴的湘西风情有机的结合,描绘了边城茶峒中的自然美、民俗美和人性美。  相似文献   

10.
城市与文学紧密相联却不能休戚与共,揭示了文明发展困境的存在。沈从文的都市小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引起研究者更多的关注和探讨,研究者对沈从文都市小说的认识有变化、有共识,也有争论。沈从文都市小说的创作和接受表明:文学与城市之间的张力和纠结关系,正是作家视野和研究者视野的交融区;人类在走向城市的进程中存在困惑,但又一直执著地追求和谐的文明。  相似文献   

11.
李永强 《甘肃农业》2005,(10):123-123
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在30年代所写的小说《家》,成就很高,在现代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本人也对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而作为巴金的好朋友,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一位大师级的剧作家曹禺,与1942年将巴金的小说《家》改变成了剧本,将小说改编成剧本,可以说是一次极富创造力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2.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用英文创作的一部文学巨著。但通过分析该小说的创作背景及其行文特点等,我们发觉在该书的创作中,和显性的创作并行着一种隐性的翻译过程,从而使该小说具有了翻译作品的形式特征。通过分析这种创作中的翻译因素,可以使我们对翻译的概念界定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935年开始创作,1943年因为日本帝国主义残酷的统治而封笔。解放后又重新创作。在他创作的作品中,短篇小说占了很大的比重,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尤其是在日本黑暗统治下的创作,有揭露和批判黑暗社会并深刻反映移民苦难的作品,也有反抗这种苦难的作品。本文以解放前的小说《(武斌洞传说)》《(受难经历)》后改名为《牛票》《(第二故乡)》《(落第)》《(暗夜)》《(青空)》为中心,研究金昌杰的反抗意识。  相似文献   

14.
向舒  刘威 《农业网络信息》2016,(12):109-111
中国文学史上的很多作品具有乡土文学、史学、社会学等多元文化形态特征。本文以重庆图书馆民国文献库收藏的抗战版小说为例,着重分析了抗战文学作品中乡土文学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5.
<正>还有一个月,就到脐橙收获的季节了,此时,边城洪安镇的脐橙园里正一片忙碌。洪安古镇位于重庆市秀山县境东南,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如今它却以"边橙红"再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说起"边橙红",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覃光成。他不仅是秀山县贵措脐橙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洪安镇贵措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正是在他的努力下,当地脐橙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取边城谐音,名为"边橙红"。从小面积引种到目前的规模化种植,这一路走来,一路探索总结,覃光成是村民们种植脐橙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如今,通过种  相似文献   

16.
简.奥斯丁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她的小说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在世界文学史上享誉盛名。《傲慢与偏见》问世之初即轰动文坛,历经大浪淘沙依然是一颗璀璨的文学明珠,影响了后世无数的作家。这部小说的语言创作风格在英美文学中极具代表性,本文从《傲慢与偏见》入手来透视英美文学的语言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学研究中以"牧歌"来概括沈从文创作风格。但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充满着动荡、躁动和不安,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牧歌"审美价值的"狂欢"世界。呈现了节庆、婚嫁和丰收等富有民族特色的嬉闹杂耍的狂欢场面;建构了以生死和肉体为核心的狂欢化意象;通过回环的叙事模式、双重的叙事空间及诙谐语言和咒骂语言构筑了鲜明的狂欢式话语系统。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应和了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指认着获得民族和文化认同的乡土"类狂欢"形态。  相似文献   

18.
在梁晓声30多年的创作历程中,他的长篇小说创作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20世纪80年代的知青小说到90年代的社会问题小说再到新世纪以来的情感小说,创作题材与主题随时代而新变,在这不断变化的背后是他始终不变的创作追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学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天翼是中国著名的讽刺小说家,其小说从创作观念、人物塑造和幽默讽刺风格等方面都体现出了狄更斯对他的深刻影响。同时,他又立足于中国社会现实,在坚实的民族文学的地基上,实现了对狄更斯的超越。张天翼正是在与古今、中外的对话中,有效地吸取了各种营养,才使他的创作既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活的现代性。他对狄更斯的成功接受,为我们接受外来文学和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雪晴》集在第一人称叙述中表现出来的作者与家乡“人事”的距离和作者对尚武精神的反思,反映了沈从文适当调整他的回忆性乡土书写叙述策略的努力。在《雪晴》集中,叙述人的讲述、描写、思考在故事的当下进展中进行,却又将讲故事的本领和议论、说明性的因素适当调和起来,这自有作者对不能始终如一从容行文的理解,但如果从讲述效果的取得来看,此种做法可能一方面促进乡土书写所着重处理的诗意境界和外部现实的联系,一方面揭露血淋淋的乡土械斗的残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