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镇籼优1393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镇籼1A与自育的高抗、丰产性好的强优势三系恢复系盐恢1393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株型适中、丰产性好、抗性较强、制种产量高、稻米适口性好等特点,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特籼占25     
特籼占25由广东省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亲本组合为特青2号/粳籼89。1998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编号:国审稻2001021。  相似文献   

3.
根据杂交中籼扬籼优26父母本特征特性和3 a制种实践,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4.
籼型优质不育系镇籼1A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镇籼1A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D型优质、高配合力籼稻不育系,2009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1006),配组育成的镇籼优184于2010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1005).介绍了镇籼1A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和繁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籼稻和粳稻杂交的杂种一代具有极强的优势,这一事实引起了世界水稻育种工作者的普遍关注。运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籼粳杂交获得的成果屡有报道。在常规方面,如南朝鲜的“统一”系统和密阳编号等一批带有粳稻血缘的籼稻品种,。我国粳稻区培育的有籼稻血缘的高产粳稻品种等。在籼粳杂种优势利用方面,1976年,湖南首次用黎明与培迪实现粳不釉恢三系配套,但由于籼便花时严重不遇而未能进人生产利用。八十年代初,袁隆平曾利用核代换的回交方法,研究培育粳质籼核的核质杂种税稻品种,1984年,袁隆平又提出杂交水稻的超高产育种。最近,湖南…  相似文献   

6.
为了最终实现对籼稻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s)精确定位,用一个包含131个系的籼/籼交重组自交系群体(F6:7)构建了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含由113个水稻探针、28个小麦探针揭示的160个RFLP标记和由5个PstⅠ/MseⅠ引物组合揭示的78个AFLP标记。群体的杂合性比率接近期望值,表明该群体具有正常的遗传结构。在6个染色体区域观察到标记的偏分离,表明即使在亚种内群体中也可能发生标记的偏分离。本图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籼粳交育种效率,提出了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介导籼粳交的籼稻育种方法,其杂交模式为(IA/JB)F1/IR,即(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对细胞质雄性不育具有保持能力的粳稻品种)F1/具有恢复能力的籼稻品种或恢复系,全面探讨了该方法的技术细节,介绍了利用该方法选育籼型三系恢复系的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8.
新优365是温州市农科院浙南水稻育种中心用不育系新露A与本中心选育的恢复系温恢365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易栽培、后期青秆黄熟、米饭食味较好等优良特点,2003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湘晚籼12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品种来源:母本92W93(湘33)源于IRRI,父本GER-3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培育的水稻新品系.1993年配组,1994~1996年加代,1997年品比,编号为9724,1998年参加湖南省联合品比试验,1999~2000年参加湖南省晚稻区试,200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2002年参加国家南方稻区晚籼中迟熟优质组区试,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2015,(6):10-12
宁籼2A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武香2B/金23B杂交F4代中优良单株与金23A测交并连续成对回交,采取边选择边回交转育的方法育成的野败型籼稻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花粉败育彻底、株型好、异交习性优良、配合力好、米质较优等特点,于2014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所配组合宁籼优8号(宁籼2A/R08)于2015年5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1.
湘晚籼10号原代号“农香16” ,是湖南省水稻所选育的优质香型中熟晚籼品种 ,澧县1998年引进试种5.3hm2,平均单产7845kg,1999年涔南乡和官垸乡开展万亩高产示范 ,普遍获得高产 ,每hm2平均产量7560kg,最高达8640kg。现将其生产性能及高产稳产途径总结如下。一、主要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5天左右 ,株高100~110cm ;株型紧凑 ,剑叶短、厚、直立 ;籽粒排列紧密 ,谷粒大。通过对不同产量水平田块分析 ,发现株高与产量成正相关 ,每hm2· 单产6750kg,株高105cm ;单产7500kg,株…  相似文献   

12.
籼粳交DH群体和RIL群体的构建及籼粳分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对籼粳杂交组合“02428(粳)/特青(籼)”F1进行一步成苗法花药培养,对该组合的分离世代采用连续自交随机选择,分别获得由132个株系组成的加倍单倍体(DH)群体和由157个株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通过形态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对两个群体的籼粳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DH群体还是RIL群体,各株系的籼粳形态指数和分子标记指数分布均呈正态分布,但RIL群体的偏态性强于DH群体,且明显偏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最终实现对籼稻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QTLs)精确定位 ,用一个包含 1 31个系的籼 /籼交重组自交系群体 (F6∶7)构建了分子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含由 1 1 3个水稻探针、2 8个小麦探针揭示的 1 6 0个RFLP标记和由 5个PstⅠ /MseⅠ引物组合揭示的 78个AFLP标记。群体的杂合性比率接近期望值 ,表明该群体具有正常的遗传结构。在 6个染色体区域观察到标记的偏分离 ,表明即使在亚种内群体中也可能发生标记的偏分离。本图谱的总长度为 1 4 35 8cM ,相邻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 6 38cM。由于采用了一套日本水稻基因组计划 (RGP)的RFLP标记 ,使本图谱能与RGP图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两个图谱上的共同标记所覆盖图谱总长度几乎相同 ;在水稻 1 2条染色体中的 9条表现完全的连锁保守性。此外 ,水稻的第 1号染色体与小麦的第 3组染色体具有很强共线性。但是 ,两个图谱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 1S、1L、4L和 8L 4个染色体臂上发现 4个小倒位 ;除第 5号和第 6号染色体外的其他染色体上共检测到 1 9个新的位点。籼稻亲本间在染色体臂 2S、7S、1 0L和 1 1S 4个区域的RFLP多态性很低或没有 ,从而导致籼稻图谱在这些区域呈现空白。在这个籼稻图谱中 ,未检测到第 1 1号和 1 2号染色体间的重复性。还就稻属在基因组进化中的染  相似文献   

14.
15.
沈希宏 《中国稻米》2021,27(4):122-126
亚洲栽培稻分为籼与粳两个亚种,籼与粳之间在形态指标和生理机能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在长期的历史演化中分分合合,颇为传奇。本文就其形态与基因型区别、地理分布、历史演化、籼粳桥梁基因、籼粳杂交育种、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和探讨,期望对籼粳融合的现代籼粳亚种间杂交稻育种与关键基因发掘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汕优67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其恢复系明恢67是用IR54与明恢63杂交选育而成。19 88年晚季省区试,19个点平均亩产404.6公斤,居8个参试组合首位,比对照1汕优6号增产9.26%,比对照2汕优63增产0.55%。 该组合在福建省作双晚种植全生育期131天,比汕优 6号迟 3天,  相似文献   

17.
18.
杂交中籼新组合汕优19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钦泉 《杂交水稻》1998,13(5):32-32
汕优198是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用珍汕97A与新恢复系198(来源于DT713×明恢63的后代)配组,于1993年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1998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试验、示范的产量表现1994年在湖南省澧县、常德、益阳、...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水稻矮化,国际水稻所育成IR8引起的“绿色革命”,以及我国杂交水稻奇绩的出现,使全球的水稻生产登峰造极。然而,大米的消耗量随人口膨胀而剧增,需求量预计将愈来愈大。在工业化与商业化的社会进化中,可耕地面积在大多数国家每年以3—5%的高速减少。科学从来没有峰与极,今天,全球多领域的科学家在多途径探索水稻产量的另一次突破。呼声最高的要推远缘杂交与生物技术。远缘杂交指亲缘关系较远,遗传距离较大的分类单位间之杂交。水稻亚种以上的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