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了福寿螺食性、抗逆性以及繁殖能力等方面的测试与研究,掌握福寿螺在鄞州区交配繁殖、抗干旱能力和食料条件等基本生物学特性,为当地开展福寿螺防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笔者2018年在广西区上林县水稻田开展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防治稻田福寿螺试验。结果显示,试验药剂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可有效控制水稻福寿螺,施药后7天内便可杀死大部分的福寿螺,保苗效果较好,同时对水生生物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江西赣南山区绿色控制福寿螺危害水稻禾苗,并利用其防除水稻田杂草,开展用碳铵或尿素做基肥灭杀福寿螺和利用福寿螺除草试验。结果表明,用碳铵或尿素作基肥具有灭螺效果,可以降低福寿螺密度,减少其为害禾苗,并利用福寿螺达到极明显除草效果,免用灭螺及除草农药。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监测,明确了福寿螺在象山县的危害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对其开展了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洱海流域稻田福寿螺的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寿螺不仅危害水生或湿生作物,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还是引起人类嗜酸性脑膜炎的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威胁人类健康,其在洱海流域分布较为广泛,对水稻危害普遍发生。虽然目前主要是以化学方法防治福寿螺,但考虑环境影响、人类健康、防控效果,应结合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及水稻的栽培和管理,开展综合防控,持续控制福寿螺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2007-2011在浙江省遂昌县开展了单季稻稻田福寿螺调查监测,研究了单季稻稻田福寿螺预测预报技术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预测浙南山区单季稻稻田福寿螺发生程度关键是越冬后福寿螺田间基数,建立了预测模型Y=0.2045+0.4447X,吻合率92.9%。手插移栽单季稻产量损失率(Y_1)与越冬后福寿螺田间基数(X_1)的关系模型为Y_1=1.4661+0.4169X_1,直播单季稻产量损失率(Y_2)与越冬后福寿螺田间基数(X_4)的关系模型为Y_2=3.7914X_4-1.6613。在现有生产条件下,经济允许水平(EIL)为2.1%-2.8%。制定了手插单季稻福寿螺防治指标为1.5-3.2头/m~2,直播单季稻防治指标为1.0-1.2头/m~2。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甲氨基阿维菌素对福寿螺肝脏的损伤机制,测定了不同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对福寿螺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比较了正常福寿螺和用药福寿螺肝脏的组织结构。甲氨基阿维菌素胁迫下,福寿螺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出现了波动,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暴露48 h时,除低浓度组福寿螺肝脏SOD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各浓度组福寿螺肝脏SOD、CAT、PO酶活性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说明短时间甲氨基阿维菌素胁迫作用下,福寿螺体内抗氧化酶的保护作用被激活,但随着胁迫时间延长,抗氧化酶活性下降。甲氨基阿维菌素作用后,福寿螺肝脏结缔组织血管中出现少量淤血,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和浓度增加,结缔组织内出现弥漫性淤血甚至坏死现象,细胞变性、畸形、坏死甚至溶解。推测甲氨基阿维菌素通过破坏福寿螺肝脏抗氧化酶功能产生氧化损伤,发挥毒性作用,从而损害其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稻田福寿螺的发生规律、危害及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寿螺在湖北省英山县的发生规律、危害情况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寿螺在英山地区1年发生1代,以水稻和杂草为食,冬季在土壤内及温泉中越冬。福寿螺对水稻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为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即水稻移栽后至孕穗期。水稻受害的程度与福寿螺的卵块数量、幼螺及成螺的数量呈正相关。化学防治结果表明,5种试验药剂均对水稻福寿螺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福寿螺发生危害蔓延迅速,已成为余姚市水生蔬菜茭白的主要有害生物之一。通过福寿螺防治技术探索与茭白田套养中华鳖防治福寿螺的试验与示范,明确了茭白田套养中华鳖控制福寿螺的作用与良好效果,并提出了茭白田套养中华鳖防治福寿螺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广东农业科学》2009,(5):106-108,110
福寿螺入侵是目前农作物生产及水产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概述了福寿螺的生物学特征.对其入侵分布情况、危害及防治措施做了详细介绍,展望了福寿螺系统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放养中华鳖防治茭白田福寿螺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寿螺是为害茭白的主要有害生物之一,田间放养中华鳖控制茭白田福寿螺为害试验结果表明,中华鳖对福寿螺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日均取食福寿螺螺肉达自身体重的7%~15%,对福寿螺有极佳的田间控制作用,并且具有环保、生态、安全等特点.同时还因种养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茭农的经济收益,每667 m2收益可超过1万元.  相似文献   

12.
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危害与防治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寿螺入侵是目前农作物生产及水产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概述了福寿螺的生物学特征.对其入侵分布情况、危害及防治措施做了详细介绍,展望了福寿螺系统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广东福寿螺暴发危害状况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广东部分地区福寿螺的暴发危害状况,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省19个地级市福寿螺暴发危害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约有50%的受访农民认为,每年大约有1/2的稻田遭受到福寿螺危害,若不采取控制措施,38%的受访农民认为减产将超过50%;杀螺剂和人工拾取是农民防治福寿螺的主要方式;福寿螺通常会被作为动物饲料加以利用;广东地区双季稻的种植模式受福寿螺侵害的风险较高。针对存在问题及危害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福寿螺作为一种世界性入侵生物,侵入浙江已近40年,由于其繁殖快、易扩散、适应性强和危害大,给全省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灾害。福寿螺在浙江省的入侵扩散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迅速扩张期;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前后扩散渗透期;第三阶段为2010年至今多点爆发期。福寿螺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扩散,但扩散蔓延具有明显的局域性。福寿螺已由过去的点状分布发展成现今的片状分布,且入侵蔓延到全省11个地级市的所有县(市、区)。目前福寿螺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但尚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为应对福寿螺入侵危害的严峻形势,未来需加强福寿螺生态学、行为学、入侵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同时开展福寿螺危害的及时预测预警、应急防控、综合防控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逐步建立全方位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2016年新宁县通过建设外来物种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福寿螺发生区及潜在发生区的日常监管。在福寿螺发生严重区设立重点监测点3个,分别为金石镇原飞仙桥乡片区的戴家村、杨柳村和夏家村。及时掌握福寿螺入侵现状及发生趋势,科学建立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三位一体的立体防治体系。充分利用本地天敌资源,阻断福寿螺主要传播途径,努力减少福寿螺群体基数,较好地抑制了福寿螺的发生及传播。调查结果表明,新宁县福寿螺平均密度5月为27.2只/m~2,10月为20.9只/m~2,比5月平均减少了6.3只/hm~2,下降了23.2%,总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控制外来检疫性生物福寿螺的迅速蔓延和危害,特进行了茶籽饼防治稻田福寿螺的效果试验。通过室内容器茶籽饼浓度试验和稻田及沟渠茶籽饼灭螺示范发现,茶籽饼能快速有效地杀死福寿螺,且对水稻生长安全,故可选用茶籽饼作为杀灭稻田福寿螺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8.
正针对已有福寿螺防治手段存在的问题,广西桂林地区进行了福寿螺资源化利用的探索。在福寿螺防治过程中,不仅仅是将其灭除,而是结合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方法,对福寿螺进行加工利用,形成了福寿螺产业链。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因其蛋白质含量丰富、营养成分高,20世纪80年代被作为一种水生经济动物引入我国南方。后因过度盲目引种养殖、腥味太浓、口味欠佳、市场销售状况差等原因而遭到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抗寒能力最优的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个体,保证其在湖北省的种质数量和正常繁衍,探讨了3种规格福寿螺在塑料大棚中越冬的成活率。结果可见,经过两个多月的越冬,平均体重为2.125g的福寿螺成活率为90.33%,体重增长了34.87%;平均体重为12.9g的福寿螺成活率为51.67%,体重增长率为14.76%;平均体重为24.14g的福寿螺成活率为17%,体重增长率为6.81%。由此可见,在3种规格的福寿螺中,平均体重为2.125g的小规格福寿螺的抗寒能力最好,越冬成活率最高;平均体重为12.9g的中等规格福寿螺的次之;平均体重为24.14g的大规格福寿螺的最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福寿螺习性和防控技术进行全面分析,根据福寿螺季节性活动特点,提出了可操作的绿色防控技术及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