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部地区城市农民工现状调查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陕西省、新疆自治区作为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民工输出、输入大省,农民工在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其权益仍未得到保障,西部地区城市农民工依旧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当前迫切需要不断提升城市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保障城市农民工的社会利益,以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前,农民工受到社会的某些歧视和排斥,所从事的工作也是城市人不愿意干的活。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跟城乡差异的影响下思维观念的差异有关,另一方面主要还是由于农民工自身缺乏相关的素质。因而,探析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对于从根本上改善农民工群体的社会地位,进而解决一系列衍生的矛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民工荒"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对在南京市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调查。文章采用对比分析法和描述分析法,将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的生活环境、工作状况与其心中的期望相对比,分析其差距。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有融入城市获得发展的需要,但是现实的就业平台很难给予其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缺乏职业培训,同时低收入使得其工作生活方面都存在诸多困难,这给新生代农民工造成了心理上的失落和困惑。笔者认为政府要实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和社会就业环境"两手抓",方可解决当下"技工荒"和劳动力剩余这一矛盾,并促进劳动市场长期稳定发展,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00-202
由于农村和城市双重因素的作用,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正在以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对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化水平、缩小发展差距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制度因素、农民工自身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造成一定阻碍。完善制度保障、提升其身份认同、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其自身素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创造内部和外部条件,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流动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的流动已经产生了很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农民工自身的家庭经济收入,还体现在对农村和城市交融流动过程中的影响;从更深刻的层面来看,农民工的流动越来越多地涉及到社会制度如户籍制度的改革、城市社会管理及农民工在工会中的地位等;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一部分,这是对社会阶级阶层分化过程中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农村住房过剩与城市住房不足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矛盾。调查显示农民工家庭的农村住房45%处于浪费状态,但他们在城市的居住面积人均却只有4平方米。从农村来说,户籍制度所导致的回乡预期,建房潮留下的后遗症,农民工投资保值需求,农村宅基地政策的束缚等原因导致了农村住房过剩;从城市来说,商品房价格远远超过农民工的承受能力,低端房地产市场供给之路不畅,政府公益性住房因数量有限无法惠及农民工导致了农民工城市住房短缺。在对农民工住房理论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市场与政府干预两条解决思路,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健  李静 《河南农业》2005,(6):40-41
自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农村开始出现劳动力过剩,大批农民向城镇转移,由此在我国社会逐渐出现和形成了一个新型社会群体——城市农民工。不可否认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和城镇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农民工却并不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他们常遣歧视,其合法权益常遭侵犯,其在政治参与、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生活居住、业余文化和子女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是,当前我省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还面临着经济、体制、社会保障、自身素质、社会偏见等多重障碍。为促进我省新生代农民工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要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经济收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素质、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水平、生活理念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已经发生较大改变。但由于自身社会资本的缺失、制度性排斥以及社会记忆的二重性,他们面临着与父辈同样严峻的社会认同困境:在身份认同上,市民倾向与农村依恋的矛盾心态明显;在职业认同上,自我期待与职业成功存在现实差距;在文化认同上,乡土文化的记忆与城市文明的张力凸显;在地域认同上,城市与农村归属的模糊认知。解决这些困境,需要从"制度建设、资本扩容、福利改革、心理慰藉、文化适应"五大路径重塑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0.
论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的巨大变革、城市的纷繁变迁、社会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造就并吸引着1.27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于是,农民工这支庞大的劳务大军涌进了城市,他们经历着从农村到城市情感上的嬗变。然而,“城里人”“农村人”这种世代因袭的观念上、情感上的隔膜并没有完全从人们的头脑中消除;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低下、权力缺失依然是不争的事实。一、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缺失的现状所谓农民工,就是农民工人,是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从身份上说他们是农民,从职业上说他们又是工人。他们是属于边缘状态的“边缘人”。这个称谓,形象地刻画出进城打工…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不能仅靠现有城市的帮扶,必须形成农村自己的城市文明,创制和建设某种新型城市形态。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要关注和处理三方面的关系:即同一辖区内不同行政级别之间的政府职能及行为关系;本地(或常住)居民与外来(或流动)农村人员的关系;不同社会群体与发展取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的三个层面和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空间、产业和社会进步三个方面,分析了城乡经济和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内涵,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取向,即实现城乡平等和增加农民收入、制度创新和调整分配格局,建立城乡联盟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3.
城乡关系是我国社会结构性的深层问题,在改革实践过程中经历了政策引导、科技引导、投入引导和市场引导等数次深刻变化。当前城乡关系问题突出体现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土地权益和劳动权益保护,农村公共资源和基本公共服务的缺失,支撑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治理的人力资源匮乏,农村生产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农村社区建设与城市的趋同化。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将城乡关系基础构筑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的市场环境上,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和要素流动中的决定作用。未来改革的要点包括尽快实施农村金融改革,实现土地政策三个保护,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新的有效形式,保护农民非农方面权益和强化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城乡发展失调表现为生活实体农民与社会设置农民的分离,社会设置农民与生活实体农民相分离,阻断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自然演变的过程,造成了城乡发展的失调。其发展经过了4个阶段:60-70年代上山下乡运动与城市人口被强制转变为生活实体性农民、乡村工业的发展与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发展过程、民工潮的发展与农民“离土又离乡”的发展过程、城市化的发展与农民“失土又失乡”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结合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研究和土地利用政策资料分析,通过实地调查,探讨城乡发展和农村土地整治的相互关系。以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程度、自然地域特征、待整治土地类型和土地整理目标为指标,建立标准,划分协调发展型、沿江城镇扩张型、沿海陆海统筹发展型、采煤塌陷地复垦型和城乡发展滞后型5种土地整治模式;结合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针对不同整治模式提出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发展关键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大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改革现状,厘清其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而为大庆地区深化医疗保险体制改革提出可行性对策,以期推动大庆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发展,这是值得关注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乡均衡发展直接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统筹城乡均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对统筹城乡发展含义的概述,深入分析城乡间差距,并提出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意义,重点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法与措施,以此促进城乡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阐述了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中国城乡关系现状,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并从3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魏延田  刘军 《北京农业》2012,(21):69-7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始日益重视城市环境的绿化美化.常绿树种是城市绿化中的重要元素,其应用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整体的绿化系统景观效果和功能发挥.通过对在城市绿化中常绿树种的应用效果及形式进行分析论述,归纳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笔者自己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咸宁市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汉城市圈的湖北省咸宁市为例,在对城乡用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的方案。结果表明,1996~2005年咸宁市城乡用地总量呈上升趋势;城乡用地存在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偏高、结构不合理、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失调、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低等问题;未来城乡用地总规模将继续扩大,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将有所减少。最后,从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建立完善城乡挂钩政策上提出了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