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位于青海省东部的海东地区,是全省的粮食主产区,种植着各种具有高原特色的农作物。农业种植这一古老的产业,是人类获取物质产品,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早期的农业种植,由于人口少,对农产品的需求小,生产手段落后,并没有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但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为了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开始采取了粗放型和掠夺型的生产手段,农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大。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寻求一条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农业增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本主要论述的是,在加速西部地区经济腾飞的同时,如何保护环境,使生态环境建设也有一个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随之也给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文章首先从环境退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植被破坏四个方面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在第二部分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四个方面等分析了西部生态危机症结所在;最后得出结论,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开发的永恒命题。  相似文献   

4.
乐都县是青海省主要农业县之一,引湟灌溉历史悠久,今天引湟灌区已成为青海省主要粮食产区和最大蔬菜生产基地。通过对乐都县引湟藻区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提出了今后灌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根据青海省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和生态地位,分析了青海省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林业发展在青海省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并提出了青海省林业发展对策,以期为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甘肃地处江河上游,又是风沙发源区。甘肃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环境的问题,不仅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给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留下了一系列生态经济祸患。由于黄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使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导致下游干流河床逐年以10厘米升高成为地上悬河。位于长江上游的陇南地区,由于植被的破坏,地表石质化,成为长江发洪水的来源之一。给中下游地区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对千百万  相似文献   

7.
结合柴达木盆地脆弱的农田生态环境,为适应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和西部大开发对生态环境治理的新要求,对发展豆类生产在柴达木地区农业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在西部地区扩大豆类生产,有利于生态环境治理,有利于西部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化肥施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化肥的增产作用和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以及化肥施用对土壤、水体、大气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的重金属、硝酸盐污染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应重视化肥施用可能对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的潜在危害,但只要正确施用化肥不会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大的危害.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化肥施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给农村乡镇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本文探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现状,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加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的对策。指出乡镇企业的经济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施用化肥为农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对农业生态环境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施用化肥对营口地区土壤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孔繁业 《甘肃农业》2006,(2):104-105
一、临夏州生态林业建设的背景 现代科技和经挤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物质生括带来了空前繁荣。然而也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它不仅破坏了人类的整个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而且还危及人类的存和笈展,这一灾害就是生态环境问题。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规模之大正与日俱。因此,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便作为决定人类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到全世界的空前关注。  相似文献   

12.
试论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邱俊齐@温亚力试论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邱俊齐温亚力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在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全球性空气污染造成温室效应日...  相似文献   

13.
姜羽 《甘肃农业》2013,(2):48-51
不断开展的移民开发活动在发展移民区经济的同时,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作者以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红寺堡为研究对象,对其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改善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审小麦品种临旱6号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作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由于地理、地形、地貌复杂,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水危机更加严重,干旱缺水一直是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此外,随着人口增长,生态环境建设及城市绿地建设速度的加快,又给我国北方水资源状况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  相似文献   

15.
水利工程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尤其是在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它也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影响生态环境的整体平衡。现在我们的职责就是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造福人类的优势、避免和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通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漏斗面积增大;水资源极度匮乏、水质污染严重;土地退化,湖泊萎缩三方面阐述了多年来石油开采给大庆市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定西市蔬菜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给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产生的尾菜也给定西市农业生产、农村生态环境以及城乡人居环境带来一定影响。提高全市尾菜处理利用水平,提升尾菜处理利用率,减少尾菜对全市农业生产、农村生态环境以及城乡人居环境的污染,对提高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尾菜造成的危害、定西市尾菜处理利用现状以及当前定西市尾菜处理利用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尾菜处理利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球环境急剧恶化,极端天气频发,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危害,因此,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成为热点议题,是全世界关注的重要内容。有关国家、部分地区在农业气象、生态环境方面加大了投入,力求减少极端气候、生态环境等造成的损失,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基于此,阐述了农业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提出了一些农业气象、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对气候与环境方面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海英  吴志强 《甘肃农业》2006,(11):110-111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崇信县的自然状况和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出发,对县内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与综合治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加强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必要性,对其生态环境的现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回顾展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