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两种有毒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延胡索和白头翁两种有毒植物的氯仿提取物对7种病原真菌进行了离体抑菌活性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提取物对玉米纹枯病和红景天立枯病菌及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EC50值在43.98~63.95mg/L和48.54~61.26mg/L之间;在孢子萌发试验中,延胡索氯仿提取物对所供试的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均高于白头翁氯仿提取物,且对所供试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均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2.
【摘要】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载玻片法测定了延胡索氯仿提取液对12种病原真菌的离体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延胡索氯仿提取液对葡萄白腐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最高,当浓度降到200m留L时抑制率也达到了100%;其次是玉米小斑病菌和玉米弯抱叶斑病菌,浓度降到100m群L时抑制率高于60%,EC50值为36.23~63.95mg/L。抱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SOOm剔L时延胡索提取物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抱子萌发抑制率大于70%,对其他7种病菌抱子萌发的抑制率均达到100%。2种方法试验筛选结果为对玉米小斑病菌和葡萄白腐病菌的离体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白头翁3种提取液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白头翁不同有机溶剂(氯仿、石油醚、正丁醇)粗提取液对玉米小斑病菌茵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作用.结果表明,白头翁不同溶剂提取液对玉米小斑病菌茵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石油醚和氯仿提取液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在浓度为100mg/L时,抑制率分别为70.68%和60.12%,在浓度为250mg/L时,白头翁石油醚提取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到76.59%,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麦根腐平脐蠕孢是引起玉米叶斑病的一种病原菌。明确了该病原菌在不同温度、pH及碳/氮源条件下的菌丝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等生物学特性,并评价该病原菌对8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温度为28℃时菌丝生长最快,达到73. 00 mm,并且孢子萌发率最高,为96. 91%;产孢的最佳温度为25℃,孢子量为15. 13×10~3/cm~2。在pH值7和8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分别为65. 25,65. 13 mm,孢子萌发率分别为88. 75%,85. 00%;在pH值7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为48. 44×10~3/cm~2。在以淀粉和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量分别为53. 00,50. 17 mm;在以半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为1. 93×10~4/cm~2,其次为淀粉培养基,产孢量为0. 42×10~4/cm~2;在以淀粉、半乳糖和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6. 03%,74. 52%,72. 26%。在以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为36. 44 mm;在以脯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为5. 59×10~3/cm~2;在以脯氨酸和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孢子萌发率分别为49. 38%,45. 00%。对供试杀菌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和咯菌腈对菌丝生长抑制活性最高,EC_(50)均为0. 07 mg/L,咯菌腈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最高,EC_(50)为2. 80 mg/L。结果将为了解玉米麦根腐平脐蠕孢叶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并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探究姜和大蒜粗提取液对甘蓝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了解不同浓度姜和大蒜粗提取液对甘蓝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及对菌丝形态结构的影响,以此初步获得最适合的抑制病原菌的植物粗提取液浓度。以姜和大蒜粗提取液为供试材料,测定不同浓度2种粗提取液对甘蓝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的生长情况、孢子浓度、孢子萌发率及菌丝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粗提取液均能抑制并降低尖孢镰刀菌的生长速率、孢子浓度和孢子萌发率,且大蒜粗提取液比姜粗提取液抑制效果更显著,在低浓度下对菌丝形态结构的影响也比姜粗提取液明显,大蒜粗提取液在各浓度下与对照相比均达极显著差异,且大蒜浓度为0.4 g/mL时对尖孢镰刀菌孢子萌发率抑制达100%。该试验证实大蒜对甘蓝枯萎病菌有极显著抑制作用,为使用间种或轮作大蒜进行田间防治甘蓝枯萎病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野生茄托鲁巴姆(Solanum torvum)叶片提取物(粗提物)用于防治园艺作物病害的可能性,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研究托鲁巴姆叶片提取物对8种园艺作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野生茄托鲁巴姆叶片提取物对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大葱菌核病菌未测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提取物浓度的提高,抑菌作用增强。当供试质量浓度为5 g/L时,提取物对各供试菌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高于8.8%);当供试质量浓度为40 g/L时,提取物对各供试菌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高于60%。同一浓度提取物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强度差异较大。毒力分析表明,提取物对大葱菌核病菌和茄子黄萎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均低于10 g/L,分别为5.7577和7.6089 g/L。总体看,提取物对茄子黄萎病菌和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较强,对大葱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尤为突出。托鲁巴姆叶片提取物对几种园艺作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具有作为植物源杀菌剂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土壤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发酵液抑菌作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南部尖峰岭、海南省中部五指山林地,海口市郊土壤中分离了91个放线菌菌株。进行了放线菌与病原菌在培养皿内的对峙培养,筛选出3个对芒果炭疽菌、芒果褐色蒂腐病原菌拟茎点霉和芒果蒂腐病原菌链格孢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尖峰岭11、38、39。将3个拮抗放线菌株液体培养,发酵液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芽管伸长有较好抑制作用。冷冻干燥法进一步将发酵液中抑菌活性物质粗提,发现10mg/l提取物对芒果炭疽菌和链格孢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巴西棕榈蜡对离体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与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 in vitro)生长发育及两种病原菌侵染油桃与李果实的作用效果。将1%、2%、3%和4.5%的巴西棕榈蜡添加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来研究其对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并用扫描电镜来检测涂巴西棕榈蜡的油桃表面两种真菌孢子的萌发情况。还研究了4.5%和9%的巴西棕榈蜡对油桃和李子采后褐腐病与软腐病侵染的防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防护试验是先对果实进行伤害处理,之后用巴西棕榈蜡涂覆在果实外表面,最后接种病菌。治疗试验则是先对果实进行伤害处理,之后接种病菌,最后用巴西棕榈蜡涂覆在果实外表面。防护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浓度的巴西棕榈蜡处理均能够完全抑制褐腐病菌菌丝的生长,除了1%巴西棕榈蜡处理以外,其他处理均可以完全抑制软腐病菌的生长,并且所有浓度处理均可完全抑制果实褐腐病菌和软腐病菌的孢子萌发。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油桃表面涂覆9%的巴西棕榈蜡后,对褐腐病菌及软腐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50%和90%。4.5%与9%的巴西棕榈蜡防护处理均能够显著抑制油桃和李子果实的病害发生,但巴西棕榈蜡对两种病害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苦瓜炭疽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鉴定海南岛苦瓜种植区的苦瓜炭疽病病原,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对采自海南岛的炭疽病菌进行了鉴定,并初步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将来自海南苦瓜炭疽病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病原菌与来自台湾、陕西和墨西哥的炭疽病菌同源性最高。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该病菌菌丝生长的适宜pH为9~12,最适pH为10;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孢子萌发的适宜pH值为5~8,最适pH为6;黑暗有利于孢子的萌发。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也是苦瓜炭疽病菌病原菌,光照和pH是影响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福建省玉米小斑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选自福建省建瓯、沙县和福州地区的3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光照、营养对病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6;产孢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25℃和6~7;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25~28℃和6。光照能显著抑制病菌产孢,在相对湿度为85%、95%条件下或在水琼脂培养基表面上,孢子萌发率分别达50%、88%和90%。葡萄糖、乳糖、甘露醇、可溶性淀粉适宜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而尿素、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能显著抑制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孢子萌发。菌丝体的致死温度为65℃、10 min或60℃、30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10 min或55℃、30 min。[结论]3个菌株的产孢特性、菌丝致死温度和致病力均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引进菌株Bionectria ochroleuca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挖掘对植物病害防治有效的生防菌株,研究了引进菌株Bionectria ochroleuca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效应,旨在对其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引进菌株B. ochroleuca对植物病原真菌Alternaria solani、Botrytis cimerca、Fusarium oxysporum.sp cucumebrium Owen、Fusarium graminearum Sch1. f. sp vasinfectum (Atk.) Snyd&Hans.、Colletotrichum capsici、Fusrium moniliforme、Fusarium graminearum、Cercosporidium sofinum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平均抑菌带宽度在3.5~14.4mm范围内,且其发酵产物对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及孢子的萌发也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表明B. ochroleuca菌株能够分泌胞外抑菌物质。B. ochroleuca菌株发酵产物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抑制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对F. oxysporum.sp cucumebrium Owen抑制效果最好,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73.3%,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高达78.2%,并使萌发孢子的芽管发生畸变。B. ochroleuca发酵产物能够显著降低病原真菌菌丝内的SOD、CAT保护酶活性(P<0.05),处理21h时,F. oxysporum.sp cucumebrium菌丝体内的SOD酶活仅是对照处理的28.8%,CAT酶活是其对照处理的34.8%。引进菌株B. ochroleuca作为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防菌株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棉花苗期病害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防效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山东德州棉田采集病株根际土样12份,以棉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为指示菌,采用对峙法对平板稀释法分离的菌株进行抑菌初筛,共筛选出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11支.其中D24菌株对上述指示菌皆有很强的拮抗效果,该菌的发酵液对棉花立枯丝核菌、棉花黑斑病菌(Alternaria macrospora)、棉花红腐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4种常见的棉花苗期病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室内小区试验表明,棉苗用D24菌株发酵液处理后,防效可达50.1%.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外来植物火炬树叶片的丙酮浸提液对棉花枯萎病菌、棉花红腐病菌和葱黑斑病菌等三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火炬树叶片浸提液在质量浓度为0.1g/mL、0.2g/mL和0.3g/mL时对3种菌丝生长都有显著的抑制活性,随着火炬树叶片浸提液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加强,不同浓度的火炬树丙酮浸提液对3种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菌丝生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4.
室内测定结果表明:A-B2号种衣剂对水稻恶苗病毒的共毒系数为223.36,表现为显著的增效作用;其它的复制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另外,各种衣剂处理对水稻种子的发芽均无抑制作用,其中A-B2包衣处理对稻种的吸水、萌动和发芽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五脉地椒粗提物对果蔬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冷浸法以体积分数75%的乙醇提取五脉地椒浸膏,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减压浓缩得到5种粗提物组分,测定5种萃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和葡萄轮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抑菌试验(生长速率法)结果表明,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菌丝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水萃取物的抑菌作用不明显;在质量浓度10 mg/mL下,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4种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在60%以上,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6.
串珠镰刀菌粗毒素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根系的毒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雪亮  陈锡岭 《种子》2006,25(10):13-15
串珠镰刀菌是小麦根腐病病原菌之一。利用串珠镰刀菌毒素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根系胁迫处理,研究表明:毒素对小麦萌发率和胚根、胚芽生长起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毒素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毒素对小麦根系毒害作用明显,毒素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小麦根系相对电导率越高。说明串珠镰刀菌毒素是小麦根腐病的致病因子,可以利用毒素筛选抗病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7.
玉竹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抑菌剂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玉竹根腐病致病菌种类,本实验采集湖南玉竹基地新邵县大田栽培的玉竹病株进行实验室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同时首次采用13种抗菌中药提取物作为抑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以筛选效果最佳者。结果表明根腐病病原为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抑菌实验发现艾叶、苦参、吴茱萸、当归的丙酮提取物抑菌效果明显,以上结论为玉竹病害的防治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8.
枯萎病拮抗菌B96-II(Bacillussp)自沤肥浸渍液中分离筛选获得。进一步试验证明,该菌对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青椒枯萎病菌等有明显抑制效果。可观察到的抑菌现象有:对孢子的溶解作用;对孢子壁的破坏作用;对芽管的生长抑制和对菌丝致畸等作用,对上述3种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为56.2%,57.3%,54.7%,对芽管的抑制率分别为88.5%,87.5%,79.5%。拮抗物质之一是几丁质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