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根本上消除彻底根除茶园杂草的传统观念,把防除杂草转变为管理杂草。把杂草生长环境作为茶园生态环境的一个因子来考量,不把茶园杂草当成“害”来思考问题,把茶园杂草看成是整个茶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来考虑,从整个生态系统考虑茶园杂草的生态控制,将茶树草害调控在经济阈值水平下生存。在对茶园杂草管理策略和方法上,先对茶园杂草进行分类,区别对待,彻底根除多年生、灌木、藤本、高杆杂草,保留一、二年生低矮草本杂草,人为调整和控制草相,在控制茶园草害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保护杂草,保持茶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茶园杂草在茶园生态环境中的积极意义,阐述了茶园杂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策略,总结了茶园杂草的防除方法和周年管理模式,以期为茶园杂草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我国茶园杂草的种类、长消规律、危害及其防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对我国茶园杂草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加强茶园杂草基础理论研究、积极推进生态除草技术的挖掘和研发、加快除草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草甘膦是一种具有内吸传导、杀草谱广、毒性低等特性的新型化学除草剂,对根除茶园常见杂草有特效。用草甘膦防除茶园杂草的最佳浓度因杂草种类不同而异,以一、二年生杂草为主的茶园用0.10%的浓度为宜,以多年生杂草为主的茶园用0.15%的浓度较好。用液量以杂草充分湿润为度。全年喷药一次或二次即可,若喷一次,宜在五月下旬进行;若秋季草害较重,则在八月下旬复喷一次。使用该方法除草,全年只需耗药费4.80元~6.40/亩,除草效果优于全年人工除草三次者,节省除草工7~9个/亩,增产5~7%,对保持茶园生态平衡,提高茶叶品质均有益。  相似文献   

5.
茶园杂草生态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一种新技术——生态控草技术。茶园草害,特别是新辟茶园和幼龄茶园草害是茶叶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传统的人工除草耗工耗资,成效甚差,化学除草又污染环境。山地茶园无杂草使地面覆盖度下降,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山地茶园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生态控草技术的核心是在茶树空行间接一定的规范和密度种植豆科牧草,使牧草占据行问的空白生境,抑制杂草滋生,增加茶园覆盖度,降低雨水径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豆科牧草还为养畜提供饲料,每公顷茶园增加纯经济效益15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6.
我国茶园生态控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杂草防除的基本原理、防控量及效果等方面对间套作、覆盖、生物防除3个生态控草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概述,并通过对茶园杂草研究的展望,指出了茶园杂草管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贵州六盘水钟山区大河镇高海拔茶园杂草发生基本情况,于2021年春季、秋季,采用七级目测法、倒置“W”9点取样法在大河镇周家寨村、大箐村、大地村3个茶叶主要种植区域调查了茶园杂草发生情况。调查共发现茶园杂草58种,隶属于27科58属;春季杂草52种,隶属23科52属;秋季杂草24种,隶属于11科24属;1.6年、2.6年与5年、7年生茶园优势杂草存在差别,春季1.6年、2.6年生茶园以艾草、小蓬草、灰菜等杂草为主;秋季1.6年、2.6年生茶园以秋季小蓬草、艾、马唐、刺儿菜、粗毛牛膝菊等杂草为主;幼龄茶园杂草物种比成龄茶园更为丰富,幼龄茶园主要以一年生杂草为主,而成龄茶园以多年生杂草为主。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张家界市莓茶园杂草的多样性,于2019年5月和2020年5月采用样方法,选取15个样方对张家界市永定区三家馆乡莓茶园杂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张家界市莓茶园杂草有20种、19属、12科,以菊科和禾本科杂草为优势种类,分别占25%、10%.从生活型类别看,一年生草本植物最多,其次是多年生草本,而二年生草本较少.研究结果为该地莓茶园杂草的多样性提供了数据,也为今后莓茶园杂草的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草甘膦是一种新型化学除草剂,近年来多应用于旱地除草。为了搞清草甘膦在茶园应用的可能性、最佳方法和经济效益等,笔者于1987—1989年在信阳、新县、桐柏和商城等县进行了草甘膦防除茶园杂草试验和示范。一、材料与方法试验用沈阳化工研究院试产的12.6%草甘膦钠盐水剂。1、浓度试验:试验于1987年5月24日下午喷药,设0.05%、0.10%,0.15%、0.20%、0.24%五个浓度处理(均以纯品计  相似文献   

10.
江苏茶园杂草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据2009~2012年的调查结果,江苏茶园杂草有51科163属206种,菊科、禾本科、豆科杂草为江苏茶园优势杂草种群,占杂草总种类的35.92%;双子叶杂草为江苏茶园优势杂草类群,占杂草总种数的76.21%;由于人为干扰频繁和自然选择,茶园中一年生和二年生杂草占杂草总种数的60.68%。  相似文献   

11.
为信阳市茶园杂草综合利用开发提供参考,调查信阳市茶园药食同源杂草的种属组成、组成类型、生活型和生长习性。结果表明:信阳市浉河区4个乡镇7个茶园中具有药食同源价值的杂草共44科、95属、108种。菊科杂草最多,为15属、16种,分别占属总数和种总数的15.79%、14.81%;禾本科杂草其次,为9属、9种,其占比分别为9.47%、8.33%;第三是豆科和蔷薇科,均为5属、6种,其占比分别为5.26%、5.56%。药食同源的杂草主要有双子叶杂草、单子叶杂草和蕨类杂草3大类,双子叶杂草最多,共35科、78属、91种,分别占科总数的79.55%、属总数的82.11%、种总数的84.26%。药食同源生活型有一年生杂草、二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以一年生杂草最多。生活型有23科、45属、52种,其占比分别为52.27%、47.37%、48.15%。药食同源杂草生长习性有草本类杂草、藤本类杂草、木本类杂草,以草本类杂草最多,有35科、79属、91种,分别占79.55%、83.16%、84.26%。  相似文献   

12.
为雷山县茶园草害绿色防控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2021年9月以雷山县望丰乡、丹江镇、西江镇、大塘镇及达地乡5个茶园为样本点,对茶园杂草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雷山县茶园常见杂草有39科104种;危害度3级及以上的主要杂草种类有23属26种;可采取人工除草、物理除草、种草防草、生物防草、农艺防草6种绿色防控措施进行草害防治。  相似文献   

13.
江苏金坛茶园主要杂草种类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2009~2011年调查发现,江苏金坛茶园主要杂草有48科、180种,以菊科和禾本科杂草种类最多,这2科共占总种数的33.33%。其中一年生杂草74种,多年生杂草67种,一年生或越年生33种,二年生6种。查明了茶园杂草的主要群落、优势种和发生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茶园生态控草提供理论依据,以茶单作茶园为对照,采用5点取样法研究茶-芋间作茶园夏季杂草的种类/群落结构及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类茶园中主要杂草有20科37种,其中,茶-芋间作茶园有17科24种,杂草科的数目较对照(16科30种)多,但杂草种类数目较对照少。茶-芋间作同时期杂草田间密度和物种丰富度较对照显著降低,最高株防效达92%,夏季6-8月平均株防效为73. 6%;茶-芋间作可改变茶园杂草群落结构,显著降低优势杂草的危害程度。单作茶园的优势杂草为尼泊尔蓼、丛枝蓼、薄叶新耳草、野茼蒿和碎米荠,茶-芋间作茶园优势杂草为野茼蒿、薄叶新耳草、蕺菜、宽叶母草和尼泊尔蓼。  相似文献   

15.
李翠英  尹静 《农家参谋》2008,(10):18-18
茶树经过多次采摘,树体受到很大的损伤,秋冬季节能否及时做好抚育工作,直接关系到来年的产量和品质。茶园的秋冬季管理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深翻土壤深耕在秋冬均可进行,对成龄茶园要求普遍深耕1次,深度15~20厘米;幼龄茶园未进行普遍  相似文献   

16.
不同控草措施对丘陵茶园杂草的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3~6月开展了间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稻草覆盖、中耕除草和化学除草4种措施控制茶园春季杂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对茶园春季杂草的控制效果明显,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以上,与化学除草结果相当,对茶园主要杂草的株高也有显著的控制作用;间种三叶草处理措施对茶园主要杂草数量、生物量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化学除草对茶园各种主要杂草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以上,主要杂草平均株高仅为3.72 cm;中耕除草对茶园主要杂草防效不及稻草覆盖和化学除草。  相似文献   

17.
2013年36月开展了间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稻草覆盖、中耕除草和化学除草4种措施控制茶园春季杂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对茶园春季杂草的控制效果明显,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以上,与化学除草结果相当,对茶园主要杂草的株高也有显著的控制作用;间种三叶草处理措施对茶园主要杂草数量、生物量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化学除草对茶园各种主要杂草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以上,主要杂草平均株高仅为3.72 cm;中耕除草对茶园主要杂草防效不及稻草覆盖和化学除草。  相似文献   

18.
云南古茶园与常规茶园小气候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单一种植的常规茶园和天然林下的古茶园茶叶萌芽期小气候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古茶园由于有高大树木的遮蔽,减弱了阳光的直接照射,其冠顶光照强度远小于常规茶园和旷地;并且造成古茶园昼间的树冠附近热力效应呈现负值,降低了茶树近旁气温;而夜间的热力效应呈现正值,起到保持茶树近旁的气温的作用.常规茶园由于没有其他树木的遮蔽,其光照强度与旷地接近,导致白天茶树近旁气温高于旷地,而夜间低于旷地,显示了不同种植方法对茶树近旁气温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水汽压常规茶园昼问高于古茶园,而夜晚低于古茶园;相对湿度则是昼间常规茶园低于古茶园,夜晚高于古茶园.由此可知,古茶园光照较弱、昼间平均气温低、夜间平均气温高,日较差较小,湿度适中,适合于茶树生长,有利于茶树体内物质的形成和积累,导致茶叶品质的提高,乃是古茶园能够长期维持较好品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2013,(1):33
一、除草松土茶园经过4~5个月的雨雪,土壤已经板结,有的已长出青草,而此时土温较低,因此,在春茶开采前进行茶园除草松土,有利于疏松土壤,提高土温,清除杂草,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有利于促进春茶的提早萌发。除草松土一般于2月底、3月初进行,深度以10~15厘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调查,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信阳市茶园杂草分布、发生种类及为害特点,并提出了适时修剪、行间铺草、间作绿肥等无公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