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氮磷钾化肥与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对冬小麦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北京褐潮土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徽区试验,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性状进行了连续9年的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施用氮、磷、钾化肥并配施有机肥(物料),具有显著增加冬小麦穗长,穗粒数及株高的作用,从而显著提高了生物产量和子粒产量,且随着有机物料的增加效果增大,其中尤以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施条件下,钾肥的效应及土壤钾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施用氮、钾肥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氮、钾对玉米的影响程度为:N>K,钾素的盈余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施用钾肥对抑制土壤钾素的下降作用明显。郑州潮土区建议施钾量(K2O)为112.5kg/hm2,驻马店砂姜黑土区建议施钾量(K2O)为150kg/hm2。 相似文献
4.
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对日光温室内CO2浓度及黄瓜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对日光温室内CO2浓度变化以及黄瓜的生长发育、生理效应、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和膨化鸡粪按适当比例配合撒施可以促进黄瓜植株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抑制呼吸,加快羧化,从而显著地提高产量。同时证实了由于稻草的持续分解,使得温室内的CO2在生育后期仍然能保持较高浓度,完全可以满足长季节栽培条件下黄瓜生长发育对CO2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盐碱地快速改良和高效利用,以不施肥(T0)、常规施肥(T1)、化肥配施(T2)处理为对照,研究化肥配施有机物料[化肥配施生物炭有机肥(T3)、化肥配施秸秆有机肥(T4)、化肥配施秸秆有机肥和生物菌肥(T5)]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物料能降低土壤pH和电导率,有利于盐碱地土壤改良,与未施有机物料处理相比,化肥配施有机物料对水稻增产效果明显,化肥配施秸秆有机肥和生物菌肥(T5)产量最高;龙稻21增产范围为12.76%~189.87%,海稻2号的增产范围为88.46%~151.40%;施用有机物料使穗长变长,穗粒数增多,株高、实粒重、结实率、千粒重均高于未施有机物料处理,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和千粒重4个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穗粒数>结实率>穗数>千粒重;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化肥配施不同有机物料能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和食味值,降低蛋白质含量,化肥配施生物炭有机肥(T3)处理稻米的整体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6.
7.
石灰与有机物料配施对作物镉铅吸收的控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通过采用石灰(L)、泥炭(P)、猪粪(M)、石灰 泥炭(LP)、石灰 猪粪(LM)等处理对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特钢厂附近污染田进行改良的田问定位试验。表明大部分处理能提高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处理石灰、石灰 泥炭和石灰 猪粪对提高作物产量均有显著效果。大部分处理能抑制水稻、花生对Cd、Pb的吸收,糙米中Pb的含量在食品卫生标准范围内。说明通过调节土壤pH值,改变土壤重金属活性是有机—中性化改良技术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8.
9.
10.
不同用量有机物料与复合肥配施对烟草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施用质量比为3∶7的腐熟牛粪堆肥和腐熟小麦秸秆组成的有机物料,研究了有机物料的不同用量对烟草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添加有机物料,土壤的容重得到显著改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前期随着施入土壤有机物料量的增多,烟株的根系长势减弱,但是进入旺长期后,施入土壤的有机物料对烟株根系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施用有机物料的处理烟株根系在垂直30~40 cm以及水平距茎基部20~30 cm的分布均比对照增多。在移栽后80 d各处理烟株的根群分布中,使用有机物料最多的处理烟株根系在垂直30~40 cm的土层内的质量分布为18 g,而对照仅为4.1g;在水平方向上垄上两侧20~30 cm的土段内,该处理的根系分布为34.9 g,是对照16.2 g的2倍多。试验表明有机物料与复合肥配施能够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并且对烟株根系的发育有促进效应,随着各处理施用有机物料增多,烟株根系质量增多且根系分布更加分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有机肥种类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肥+抗病生物肥、常规肥+土壤保育肥、精制有机肥及复混肥等有机肥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无机肥处理相比,常规肥+抗病生物肥、常规肥+修复土壤肥、精制有机肥和复混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增加烤烟农艺性状参数值.其中以复混肥处理增幅最大,采烤前1天,其最大叶面积和平均叶面积参数值分别比常规复合肥处理高47%和44%;各有机肥处理不同程度降低了初烤烟叶烟碱和氯离子含量,其中以常规肥+抗病生物肥最为显著,与常规复合肥处理相比,其初烤烟叶烟碱和氯离子含量分别下降8%和19%;与常规复合肥处理相比,复混肥处理初烤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增加4%,其余有机肥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同有机肥处理中,以复混肥处理烟叶经济性状增加最为显著,与常规复合肥处理相比,其烟叶产量和产值分别增加6%和8%.[结论]有机肥施用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因有机肥种类而异,如何因地制宜施用有机肥以保障烟叶产量和改善品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有机肥配施化肥对毛竹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4年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试验,3个等量化肥处理和3个不施化肥处理,研究各处理对毛竹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菜饼配施化肥处理毛竹产量最高,累计产竹量达50.05t/hm2,比对照增产75.2%。菜饼配施化肥和栏肥配施化肥分别比单施化肥毛竹产量增长率为28.1%~22.7%;单施菜饼和施栏肥比对照增产16.2%~9.8%。有机肥配施化肥年竹产量呈逐年提高趋势,而单施化肥年产量不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施栏肥增幅大,菜饼次之,无机区增幅较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有效钾增幅最大的是菜饼配施化肥,其次为配施栏肥。[结论]菜饼配施化肥对毛竹产量提高和土壤改良效果最明显,栏肥配施化肥也是一条有效措施。但最佳施肥量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来确定。 相似文献
13.
14.
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86,自引:5,他引:86
【目的】研究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质量的关系,阐明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健康的生物指示功能。【方法】以国家褐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应用氯仿熏蒸-K2SO4 提取法和化学分析法分析了长达15年不同施肥处理的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SMBC、SMBN)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差异及其调控土壤肥力的作用。【结果】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中SMBC变化介于96.49~500.12 mg•kg-1之间,SMBN变化介于35.89~101.82 mg•kg-1之间;单施化肥(NPK)与不施肥的CK相比,SMBC、SMBN、微生物商(qMB)、微生物量碳/氮比(SMBC/SMBN)、脲酶(Urease)活性以及土壤有机质(SOM)、全氮(STN)、全磷(STP)含量都有所提高;化肥与猪厩肥或秸秆还田配合施用,上述土壤微生物学特性以及土壤养分状况比单施NPK处理得到进一步改善,猪厩肥增量处理(NPKM+)效果最明显。同时,在北京褐潮土石灰性土壤上(pH 8.0左右)长期施有机肥有一定降低土壤pH的效应。SMBC、SMBN、Urease活性与SOM、STN、ST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SMBC/SMBN与SOM、 S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qMB、过氧化氢酶(Catalase)活性与SOM、STN 、STP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除过氧化氢酶外,土壤pH值与其它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脲酶活性。化肥与增量猪厩肥配施对增强土壤肥力效果最好;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可以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并可用作评价土壤健康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人工林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出适合察右后旗土壤条件的人工林地树种,为当地的人工林地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土牧尔台林场不同人工林地及无林地的土壤有机质进行调查采样、室内实验分析。[结果]在所有被选样地的各个土层中,大部分的有机质含量为6~20 g/kg。榆树人工林林缘、林内、林间及草地与杨树林带内和外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整体来看,5个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极显著。各样地间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变化较大。杨树林带内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于杨树林带外缘。榆树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草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杨树林地。[结论]榆树和杨树对土壤的改良作用都不明显,但榆树优于杨树。 相似文献
16.
Eff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Distribution of Organic Matters and Nitrogen in Cinnamon Soil Macro-Aggregat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N Tian-cong LI Shi-qing SHAO Ming-an 《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2005,4(11):857-864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a 25-year long-term fertilizer experiment carried out on the Earth-cumulic-Orthic Anthrosols in semi-humid farmland ecological system, were used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s, total nitrogen, nitrate nitrogen, and ammoniate nitrogen in different grades of soil macro-aggregates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s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ical fertilizers. It is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mass of the soil macro-aggregates with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s with sizes of 5-2 mm is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samples with no fertilizer. It is easier to form lager size soil macro-aggregates by the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s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ical fertilizers.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s, total nitrogen and nitrate nitrogen are all higher after treatments with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fertilizers, while there is a little effect on the contents of ammoniate nitrogen.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s, total nitrogen in the grades of soil macro-aggregates from the plough layers of the treated farmland exhibi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Moreover,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s and total nitrogen in the soil macro-aggregates with the size of 1-0.25 mm is the highest in all treated soil samples. The contents of nitrate nitrogen in soil macro-aggregat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oil macro-aggregate size except those applied with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lower amount of corn stover. The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re exist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ercentage of mass of soil macro-aggregates with the size of 5-2 mm and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s, total nitrogen and nitrate nitrogen in the soil samples. Howev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ercentage of mass of soil macro-aggregates with the size of 1-0.25 rnm and the contents of total nitrogen and nitrate nitrogen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contributing rates of macro-aggregates fractions to soil fertility is from the soil macro-aggregates fraction with the size of 1-0.25 mm in most of the cases. 相似文献
17.
18.
长期施肥对褐土有机碳和氮素在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采集安排在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土垫旱耕人为土(中等肥力红油土)上长达25年的肥料定位试验小区耕层的土样(0~20 cm土层),采用干筛法将供试土样分为5~2、2~1、1~0.25 mm等3个等级团聚体,研究长期施肥对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在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长期施肥对耕层土壤5~2 mm团聚体含量影响最大。长期施肥,特别是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该粒径团聚体的形成。②长期施肥处理能使土壤有机质、全氮以及硝态氮含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对铵态氮的影响较小。③与不施肥对照相比,经过长期施肥耕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在不同粒级的团聚体中的含量差异较大,并且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均表现为1~0.25 mm粒径团聚体中的含量最高。④长期施肥处理对硝态氮在各级团聚体中的分布影响较大,除化肥+中量秸秆处理外,其余处理土壤团聚体中硝态氮含量均随团聚体粒径增大而降低。⑤5~2 mm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以及硝态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1~0.25mm团聚体与土壤全氮含量以及硝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5~2 mm团聚体是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硝态氮的主要载体。⑥在绝大部分情况下1~0.25 mm的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9.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日光温室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在大幅减施肥料和合理灌溉的基础上,研究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设施菜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方法】利用芹菜-番茄轮作田间试验,采用通气法监测土壤氨挥发速率特征动态变化。【结果】施基肥后2-3 d出现土壤氨挥发峰值,8-10 d接近对照水平;追肥第1天出现氨挥发峰值,10-11 d接近对照水平。土壤氨挥发损失的主要时期在基肥和前两次追肥阶段,氨挥发量占当季损失量的70%-80%。土壤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温度较高的春茬(番茄茬),春茬(番茄茬)各处理土壤氨挥发总量是冬茬(芹菜茬)的3.0倍。芹菜茬和番茄茬大幅减施肥料的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土壤氨挥发损失量较习惯施肥处理的分别降低50.0%和47.9%,且随着有机氮比例的增加土壤氨挥发率逐渐降低。等氮量投入时,冬茬和春茬(2/4)化肥氮+(2/4)秸秆氮处理土壤氨挥发损失量较(2/4)化肥氮+(2/4)猪粪氮处理的分别降低32.4%和30.0%。本试验条件下基于产量、经济和环境效益的适宜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是(3/4)化肥氮+(1/4)猪粪氮模式处理。【结论】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可显著降低土壤氨挥发损失量,是经济效益显著、可操作性强和环境友好的施肥模式,在设施蔬菜种植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施用化肥和秸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潮土上进行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性质有明显影响.施用化肥和有机肥都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化肥和有机秸秆肥对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不同.化肥倾向于增加不同形态腐殖质的含量,同时提高松解态和稳结态腐殖质的比例,加速消耗地力;而有机秸秆对腐殖质形态作用不如化肥明显.化肥和有机肥都能增加土壤腐殖酸含量,化肥促进腐殖酸中富啡酸(FA)含量增加而对胡敏酸(HA)影响不大,造成HA/FA下降;与化肥作用相反,有机秸杆肥提高腐殖酸中胡敏酸含量而对富啡酸影响不大,结果使HA/FA升高.化肥使有机质品质变差,而有机肥使有机质品质改善,生产上宜有机、无机结合施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