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据慈溪市棉科所周松其(1986)研究,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密度和氮肥的最佳组合为每亩5000株,纯氮10公斤。在该组合下,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棉花生产的效应如何?我们就此进行了研究。结果是无论地膜棉还是露地棉,均以底肥25公斤,蕾肥30公  相似文献   

2.
<正> 高锰酸钾溶液喷施春马铃薯的茎叶,不仅对当季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而且,所收获的薯块留作秋播种用,对秋马铃薯的增产效果极为显著。现将试验结果初报于下:1 试验概况供试品种为巫峡4号,属中早熟种。高锰酸钾溶液浓度分3个处理:即0.1%、0.3%、0.6%,分别在现蕾期,开花初期,开花盛期各喷施茎叶1次,对照喷清水。小区长5米,宽2米,重复4次,对比排列,3月9几种播,株行距各33厘米,每亩6000株,底肥渣滓粪每亩1500公斤,水粪3000公斤,净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施用磷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马铃薯施用磷肥的技术,其研究结果如下: 1.相关性和校验研究表明,Olsen—P是反映土壤供磷力的理想指标。其供磷力低、中、高、极高的临界点(ppm)分别在2、5、12、40。与小麦的肥力指标并不相同。 2.马铃薯磷肥利用率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负相关。其回归方程为(?)=24.7-5.691nx,r=-0.567(n=20)。因土施磷是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决定性措施,经过基础研究,提出了一个估产测土确定磷肥用量的便查表。 3.磷作基肥(种肥)优于追肥。其利用率提高10%,产量提高13~17%,每亩纯收益增长17元。 4.施肥部位以全层集中穴施(或条施)效果最优,全面撒施效果最差,利用率相差7%,每亩纯收益相差26.9元。 5.氨磷配合,腐磷混施分别可提高利用率8%、3%。氮磷配合的相互作用因土壤而异。低肥力土壤有每亩93公斤的正连应效果,中肥力土壤无连应,高肥力土壤出现负连应。腐磷混施有每亩40~45公斤的正连应效果。  相似文献   

4.
1989~1990年,采用田间小区控制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磷钾肥品种对苎麻产量品质的影响,为苎麻高产优质施用何种磷钾肥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简报于后。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处理:1.过磷酸钙 氯化钾;2.过磷酸钙 硫酸钾;3.钙镁磷肥 氯化钾;4.钙镁磷肥 硫酸钾。按全年每亩纯N15公斤、P_2O_56公斤、K_2O20公斤的配用量,在头、二、三麻苗期分别  相似文献   

5.
棉红蜘蛛是棉花主要害虫(螨)之一。为害棉花最初出现黄点,后出现红斑,使棉叶叶绿素减少,光合作用强度减弱,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以棉花现蕾前受害减产最重,其次为现蕾期。防治应在现蕾前进行。我地红蜘蛛为害棉花近几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马鞭草、益母草、野芝麻等叶背  相似文献   

6.
1.两年试验表明:品种的极差最大,共次是肥料,极差最小是密度。说明选用优良品种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2.两年结果表明:梅峰4号、“179”比闽麻5号、福麻1号增产,而“179”的增产潜力又比梅峰4号大。 3.密度的极差最小,即试验的密度范围每亩1200。株至20000株所表现的产量差异不大。 4.在现蕾期增施一次钾肥,可以满足韧皮部和木质部发育的需要,也可以防止倒伏,达到增产的目的。但是,在氮素不足、苗期长势不好的条件下,由于钾肥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现蕾期增施氮肥的作用比钾肥大。 5.1978年最好的组合水平是:梅峰4号每亩1 2000株,在现蕾期每亩增施20斤氯化钾;1979年是,“179”每亩20000株,在现蕾期每亩增施20斤硫酸铵。  相似文献   

7.
<正> 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用井岗霉素大水量(每亩40~75公斤)喷雾,费工费力,不易大面积推广,至使纹枯病逐年加重,如不防治,据调查每亩可减产25~70公斤。据北京杨家林同志报道,北京南郊农场从1985年起,试验应用井岗霉素低容量法(每亩10公斤水)防治水稻纹枯病,试  相似文献   

8.
野生大豆分布与环境条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福山  王衍桐 《大豆科学》1989,8(3):245-251
野生大豆(G. Soja)为东亚植物区系温带物种,在世界上分布仅局限在中国、日本、朝鲜和苏联东亚部份地区,而以中国分布最广、类型丰富。中国野生大豆分布的温度条件是:一年中≥20℃的月平均温度在1—6个月地区,而在3—4个月地区分布最广,类型最多;中国野生大豆现蕾期的临界光照期大约为13小时15分至17小时5分之间,一般是在当地光照高峰(6月20日)过后20—80天现蕾开花,纬度愈高开花愈早,纬度愈低开花愈迟;不同纬度区野生大豆在同一纬度上种植,其现蕾期表现为:来自高于种植纬度地区的野生大豆,于光照高峰前现蕾开花,而来自低于种植纬度区的野生大豆均在光照高峰过后现蕾开花。  相似文献   

9.
红铃虫历年发生严重。当第一代发生时,时值现蕾,故以蕾为食,幼虫在花蕾内取食危害成长到3~4龄时,花已开放,形成虫花。历年第一代每亩虫花数最少为1,261朵,最多为12,419朵,平均5.253朵。  相似文献   

10.
花生地膜栽培增产显著,但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如成本较大,地膜残体对土壤的污染,除草剂失效后长出杂草等。为此,我们采用农家稻草、杂草和草皮灰进行多造春花生畦面覆盖栽培研究,现将试验情况综合如下:材料与方法1、覆盖材料种类和应用数量干稻草每亩用250公斤,经堆制杂草每亩用700公斤,经堆制草皮灰每亩1500公斤,杂草加草皮泥灰覆盖区,每亩杂草  相似文献   

11.
稻茬免耕种麦,尤其是连作麦田,一般杂草较多,据调查,每平方米杂草高达732 株以上,是当前小麦丰产栽培上的重要障碍。本文报导免耕麦田应用化学除莠剂的除草技术与效果。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处理 1.每亩用25%绿麦隆250克+60公斤喷雾; 2.每亩用60%丁草胺100毫升+水60公斤喷雾; 3.每亩用10%杀草丹(颗粒剂)0.75公斤撒施; 4.每亩用25%绿麦隆150克+60%丁草  相似文献   

12.
1984—1985年作者在中等肥力的荒漠灰钙土上,进行了甜菜氮磷营养规律的研究,即每生产1吨甜菜需要吸收氮5.4公斤,磷0.617公斤,土壤中速效氮的消耗量为4.96公斤,速效磷的消耗量为1.1公斤.氮磷化肥的适量试验,每亩单施氮肥2.5—2C公斤处理的,分别比对照增产7.5—24.3%.增糖率4.7—32.5%,氮磷配施的处理,即每亩NP各2.5—20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16.2—34.8%,增糖率3.7—27.6%,单施氮的,每亩不得超过10公斤.氮磷配比,以1:0.25,1:0.5,1:1,其产量和产糖量差异不大.不同施期的试验以磷肥为种肥,氮肥为追肥,追肥期以5月中旬和6月中旬一次追为最好.经济效益.以每亩单施氮肥10公斤,亩收益85元,每亩施氮磷各2.5公斤和氮磷各5公斤,每亩增益40元.  相似文献   

13.
甘蔗施用硅钙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施用氮、磷、钾的基础上,增施硅钙肥,能提高甘蔗的产量和糖份,其中以每亩增施SiO28公斤,增产最多,亩增产786.6公斤,增产12%。  相似文献   

14.
亚麻喷施烯效唑的抗倒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麻生长后期因发生倒伏而影响原茎产量的提高,已成为南方亚麻生产发展的瓶颈。本试验研究了在亚麻的枞形期和现蕾期用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处理后,从抗倒性和主要经济性状等方面对亚麻的产量和防止倒伏的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亚麻的现蕾初期以25--50ppm的烯效唑喷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春玉米大面积亩产吨粮的产量构成因素浅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新疆兵团近年出现的春玉米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以上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表明亩穗数是影响和决定产量的首要因素。欲亩产1000公斤首先必须创造足够大的群体,即每亩要有5000左右的收获穗数,同时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保证穗粒数和千粒重维持相当高的水平,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平果县蔗区进行施用巨微生物钾试验,在红壤土的山坡旱坡蔗地取得良好结果(表1),每亩施用巨微生物钾3公斤比施氯化钾10公斤增产0.9吨。施用巨微生物钾肥投资少,作用大,效益高。钾肥要早施,特别  相似文献   

17.
在亚麻生长后期因发生倒伏而影响原茎产量的提高,已成为南方亚麻生产发展的瓶颈.本试验研究了在亚麻的枞形期和现蕾期用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处理后,从抗倒性和主要经济性状等方面对亚麻的产量和防止倒伏的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亚麻的现蕾初期以25-50ppm的烯效唑喷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经调查和分析再生稻的产量结构,结果是,穗数的变异及其对产量的通径最大(c.v=15.9%,p_1→y=0.8220),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密切(r_1y=0.7032)。表明穗数是影响再生稻产量的主要因素。当其它3个因素保持平均水平时,每亩增加1万穗,亩产可提高11.7公斤。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田塍种豆,既不需要专用土地,又不妨碍水稻生长,且阳光充足,肥水条件好,有利于豆类生长。近几年来,安乡县安昌乡白粉咀村推广田塍种豆,面积由小到大,产量由低到高。该村共有水田面积1100亩,1988年有468亩稻田的田塍种植了大豆和绿豆,平均每亩稻田的田塍收豆10.7公斤。1989年扩大到774亩,平均每亩稻田的田塍收豆13.3公斤。现将其高产栽培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长沙县春华山乡春华村荷湖垄小组,从198 3年开始,连继三年六季稻田改种玉米,共计1 9 3.3亩,平均亩产457.5公斤,玉米单产由198 3年的305.5公斤增加到1886年的53 2.7公斤,增长了74%。据统计,三年种玉米比种水稻每年每亩增产稻谷234.3公斤,每亩增加收入达l()O元。 ’稻田改制种玉米效益高@周署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