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晚播冬小麦播期与播量试验表明,塔城盆地晚播冬小麦,在9月25~10月5日播种,播种量为21~25kg/667m2,小麦产量较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小麦播量田间试验,进一步得到相山区小麦适宜播种用量,达到解决小麦生产中播种量过大,产量不高等问题。结果为相山区农户提供小麦最佳播种量为14kg/667m2,平均产量532.25kg/667m2,产值1224.18元/667m2。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兴义市地主推小麦品种丰优8号的最佳播种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5种不同的播种量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播种量9kg/667m2产量最高,达330kg/667m2,比对照(ck)播种量8kg/667m2增产38kg,增长13%。因此,在大面积生产中种植小麦品种丰优8号,要想获得最佳产量,播种量以9k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4.
探明赫章县苦荞的适宜播种量,为其规范种植提供技术支撑,采用同一苦荞品种,设置3 kg/667m2、4 kg/667m2、5 kg/667m2、6 kg/667m2、7 kg/667m2、8 kg/667m2共6种不同播种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对苦荞生育期无影响;整体上播种量越大植株经济性状越差;产量表现为随播种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播种量为5 kg/667m2时,产量最高,达208.99 kg/667m2,产值为1 044.97元/667m2,经济效益为541.97元/667m2,极显著高于其他播种量处理。在赫章县海拨1 800 m区域及相似地区种植苦荞的适宜播种量为5 kg/667m2。  相似文献   

5.
临猗县水地冬小麦最佳施肥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猗县土肥站在水地安排了冬小麦"3414"肥效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得出,水地试验点的肥料增产效果为:磷>钾>氮,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获得冬小麦的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式,由此数学模型得出水地冬小麦的最佳施肥量为纯氮6.55 kg/667 m2、五氧化二磷3.21 kg/667 m2、氧化钾2.14 kg/667 m2,最佳经济产量373.94 kg/667 m2,对指导临猗县冬小麦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临猗县土肥站在水地安排了冬小麦"3414"肥效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得出,水地试验点的肥料增产效果为:磷>钾>氮,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获得冬小麦的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式,由此数学模型得出水地冬小麦的最佳施肥量为纯氮6.55 kg/667 m2、五氧化二磷3.21 kg/667 m2、氧化钾2.14 kg/667 m2,最佳经济产量373.94 kg/667 m2,对指导临猗县冬小麦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正>1 算小麦的适宜播种量计算小麦的播种量,首先要根据地力和水肥条件确定目标产量,由目标产量确定每667m2穗数,再由每667m2穗数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数,然后,根据基本苗数、品种的千粒重及发芽率、田间出苗率计算出适宜的的播量。一般情况下,各  相似文献   

8.
博州小麦-油葵复播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 小麦-油葵复播试验示范安排在博乐市青得里乡顾里木图二村,小麦地面积为12(667m2),复播油葵面积为6(667m2).冬小麦2007年9月24日播种,2008年6月28日收获,复播油葵2008年7月1日播种.冬小麦品种为唐山号.复播油葵选用早熟、高产、高油品种LD1003(矮大头).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盐碱滩涂麦子高产、稳产,找出盐碱滩涂环境下种植麦子的适宜播种量,特开展了盐碱滩涂麦子不同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种量为15kg/667m^2,大麦播种量为17.5kg/667m^2时产量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对陕西省旬邑县冬小麦栽培施用的氮、磷、钾肥肥效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为纯氮14.1kg/667m2、五氧化二磷11kg/667m2、氧化钾3.3kg/667m2,可获得产量322.1kg/667m2。  相似文献   

11.
对小麦、半夏和玉米的多种间套作模式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不同种植模式的产量及效益差异。结果表明,以小麦窄-宽-窄行的方式套作半夏,虽然小麦减产0.45%,但套种的半夏生长健壮;夏玉米与半夏不同间作模式的产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以半夏播量为480 kg/hm2,与玉米品种晋单63号、郑单958宽窄行间作的种植模式较佳,半夏及玉米产量较高,该模式纯收益比小麦、玉米轮作高出2.773万元/hm2。  相似文献   

12.
野生半夏不同生长期内γ- 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 Breit.]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不同生长期半夏中γ-氨基丁酸含量。[结果]γ-氨基丁酸含量在0~1.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6%,RSD为4.12%。5月上旬生长的半夏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最高达0.143%。[结论]提取γ-氨基丁酸的野生半夏原料以5月上旬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13.
半夏人工种子种皮基质配比对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半夏人工种子最佳种皮基质配比组合,为半夏人工种子技术规模化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半夏组培小块茎为试验材料,选择7种人工种子包裹基质配比组合制成人工种子,在人工和自然环境下进行培养并测定人工种子萌发率,筛选出最佳的种子包裹基质配比组合。 [结果] 海藻酸钠(3.0%)+壳聚糖(2.0%)+活性炭(0.5%)+多菌灵(0.3%)+ 青霉素(0.02 mg/L)+ 苯甲酸钠(2.0%)+ NAA(0.20 mg/L)+ GA3(0.01 mg/L)+ CaCl2(2.0%)为最佳种皮配比组合,萌发率达到84%。[结论] 复合型半夏人工种皮具有抗菌、防腐、萌发率高等优点,可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相似文献   

14.
以原生半夏为对照,对比分析硫磺熏制和焦亚硫酸钠拌制的半夏中氨基酸成分及含量变化,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及不同保存期对半夏中的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磺熏制和焦亚硫酸钠拌制的半夏中氨基酸含量大幅下降,有可能对半夏药效产生较大影响;且不同保存期的硫磺熏制半夏中氨基酸含量变化不明显。建议摒弃硫磺熏制和焦亚硫酸钠拌制的加工方法,探索无硫加工方法,以保证半夏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朱德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40-5041
[目的]为试验区半夏的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7因素2位级正交试验研究种级、有机肥、地膜等技术措施对半夏产量的影响。[结果]7个措施组合的小区(面积为20 m2)平均产量为23.6 kg,组合7产量最高,组合4产量最低,分别为30.4和16.7 kg。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防旱保墒>地膜>种级>播期>遮阴>有机肥>叶面喷肥。撒麦糠与不撒麦糠2、级种与3级种间差异极显著;进行地膜覆盖与不进行地膜覆盖、早播与晚播间差异显著。[结论]防旱保墒、地膜和品种对半夏产量影响较大,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为:撒麦糠进行防旱保墒,地膜覆盖,选用二级种在早期播种,其产量可达15 180 kg/hm2。  相似文献   

16.
朱艳芳  毛春娜  张爱民  薛建平  李佳娣  宋运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75-15276,15292
[目的]建立半夏细胞悬浮培养体系。[方法]以半夏叶柄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2,4-D、NAA、毒莠定和KT 4种植物生长物质及其配比对疏松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2,4-D和毒莠定对半夏叶柄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显著,KT和NAA次之。诱导半夏叶柄形成疏松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0.5 mg/L 2,4-D+1.0 mg/L NAA+1.0 mg/L毒莠定+1.5 mg/L KT。[结论]为通过半夏细胞悬浮提取有效成分和生产人工种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不同种植密度下半夏叶片气孔特性的变化。[方法]取5个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半夏叶片,撕取其下表皮制片、显微观察,随机选取5个视野,记载气孔频度、气孔长轴和短轴。[结果]不同种植密度下半夏叶片气孔频度的差异不显著,其变化范围为80.48~92.09个/mm2;而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叶片气孔器的长轴和短轴长度均表现出"上升-平稳-上升"的变化趋势。当半夏块茎用量从1 875 kg/hm2增加至3 375 kg/hm2时,气孔器的长轴长度从41.943 0μm增加至50.941 4μm,短轴长度从25.739 3μm增加至35.342 8μm,且最高值和最低值差异极显著。[结论]种植密度对半夏叶片气孔器的大小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半夏杂交育种体系,在利用优化的半夏花粉活力检测体系对江苏海门、山西新绛、江苏泰州、重庆武陵等4个半夏居群的花粉活力日变化情况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对各居群间配合力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4个居群中,以山西新绛半夏的花粉活力最高,其次为江苏泰州半夏,江苏海门半夏及重庆武陵半夏的花粉活力较低;在同一天中,各居群半夏花粉活力在早晨最高;不同居群半夏间杂交亲和力差异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各居群间花粉和柱头亲和性是影响杂交结实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新品种中天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冬小麦新品种中天1号是普通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复合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株高106.0cm,穗长8.0cm,千粒重39.46g,容重764.0g/L,籽粒含粗蛋白13.54%(干基)、湿面筋24.8%,沉降值9.2mL、稳定时间1.0min,抗寒、抗旱性强,稳产性好,高抗条锈病。在2005—2006年度甘肃省天水半山组区试中,折合产量5334.00kg/hm^2,较对照品种成农4号增产7.00%;在2006—2007年度陇南山区组区试中,折合产量4561.50kg/hm^2,较对照品种中梁22号减产4.90%。适宜天水市干旱、半干旱山区,二阴山区及边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小麦适播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是中国小麦主产区之一,但近30年来,其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一直在6750 kg/hm2左右徘徊,育成在正常年景产量能稳定达到7500 kg/hm2小麦品种一直是小麦育种工作者的奋斗目标。本文对四川盆地麦区的气候生态条件、品种生态类型和种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发现:在四川盆地气候生态条件下,如能育成弱春性的"早播早熟型"小麦品种,将稻麦两熟制小麦的播种期从目前的11月上旬提前到10月20日左右,就能开发利用更多的水稻收获后的光热资源并有效避开小麦成熟期的高温天气,从而突破现有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达到7500 kg/hm2以上。由于四川盆地麦区还没有育成早播早熟型品种,相关研究也很少,因此作者认为在利用现有弱春性品种早播研究的同时,还应加强早播早熟型小麦新品种的育种,以尽早实现四川盆地两熟制小麦早播早熟和超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