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调查,作者在对广东省营造南洋楹速生丰产林的可行性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南洋楹的采种、育苗、造林和抚育管理等技术措施及其本材的利用方法。最后还对营造南洋楹速生丰产林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三分造,七分管”。栽是基础,管是关键。油茶造林后,能否及时地进行培育管理,培管质量的粗与细,关系甚大。只有坚持栽后就管,管的细致认真,才能巩固造林成果,促使幼林速生丰产。要把油茶培育管理好,尤其是社队造林,首先要确定专人,组织社队办林场或专业队,根据造林面积和经营水平,相应的固定几个或十几个人,进行经常性的培育管理。培育管理工作应抓好以下几项: 一、幼林抚育:幼林抚育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南洋楹林冻害与立地因子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洋楹幼林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表明,在适合栽培的纬度范围内,造林地附近的地形地势是影响南洋楹幼林受冻害与否的主要因子。并提出了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南方红豆杉苗木培育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方红豆杉的种子采集与处理、苗木培育、造林、抚育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等苗木培育及造林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南方红豆杉苗木培育及造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香樟的种子采集与处理、苗木培育、造林、抚育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等苗木培育及造林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期为香樟苗木培育及造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连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连木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黄连木高产栽培技术试验与实践。结果表明:培育好壮苗,利用壮苗科学造林,加强造林后的抚育管理等综合技术措施,才能使黄连木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幼龄林抚育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幼龄林抚育的问题与对策王春峰中幼龄林是我国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开展中幼龄林抚育,对巩固造林绿化成果,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加快后备森林资源培育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大力发展造林绿化的同时,中幼龄林抚育间伐有所加强,部分地区成效显著。但就全...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当前大面积人工造林带来的抚育压力大、抚育成本高的问题,对比了割灌机实施幼林机械抚育与人工镰刀抚育效率和成本,探讨了割灌机在幼林抚育中的优势,指出了割灌机对进行幼林抚育,降低森林培育成本,提高林业生产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局30年来,红花尔基林业局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林业建设方针,开展了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培育后备资源为主,开展中、幼林抚育,累计抚育面积54065公顷,抚育生产木材54万立方米,改善了林分条件,促进了林木生长。 ─—人工造林累计完成7901公顷,郁闭成林4065公顷。该局的人工野生大苗移植造林技术获呼盟科技进步奖。该局近年来因造林成绩比较突出,1998年获自治区人工造林先进单位,2000年获自治区封山育林先进单位。 ─—培育樟子松母树林1万亩,樟子松采种林3…  相似文献   

10.
南洋楹是速生、多用途的用材树种。通过将南方冬季采伐习惯转移在春季采伐,可大大提高南洋楹萌芽率,促进萌芽更新成林;再加上降低伐根,培育出优质芽株,通过合理抚育,便达到萌芽更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采伐干扰下次生林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采伐干扰下的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适应性,用Levins、Schoener和Pianka等生态位测度公式定量分析闽北天然次生林采伐后灌木层主要树种生态位动态。结果表明:样地中黄绒润楠和刺毛杜鹃的生态位最大,属优势树种;甜槠、石栎和映山红为衰退树种,在林分生产作业中需加以保护。采伐干扰促进了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位释放,各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在伐后10~15 a达到峰值,随后下降,伐后20 a接近于未采伐林的生态位;各树种弱度和中度择伐的生态位宽度值约占其生态位宽度总值的50%。生态位重叠值在伐后10 a最大,随后下降,到伐后20 a趋于稳定状态。因此灌木层主要树种生态位的最优期为伐后10~15 a,最佳采伐干扰强度为弱度和中度择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油松人工林皆伐前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及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为在油松林皆伐后植被恢复和发育阶段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林分结构稳定、发挥更高生态效益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经营措施建议。【方法】采用时序研究法,在河北平泉地区选择立地一致的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32年中龄林、40年近熟林、53年成熟林)和皆伐后不同时间(5、10、24 a)的天然更新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松人工林下植物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与土壤水分间的相关性。【结果】1)皆伐前后6种林分样地共出现灌木植物21种,草本植物65种,不同样地林下植物组成存在差异。胡枝子在各林分样地均有出现,且重要值均> 20%,在灌木层优势地位明显;草本层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有18种,其次是蔷薇科和禾本科,分别为6种和4种。2)不同林分样地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皆伐前随着林龄增加林下植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皆伐后灌木层植物多样性表现为先下降后增加再下降,且变化幅度明显,伐后10 a灌木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分别为1.40、0.61、1.24和0.74,与53年样地差异不显著。皆伐后不同时间的天然更新林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均与伐前53年样地的差异不显著,皆伐对灌木层植物的影响较大。3)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较一致,表现为伐前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增加,伐后5~10 a仍保持较高水平,伐后24 a出现下降,经相关分析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水分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草本层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伐前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主要与林分密度降低、光照条件改善有关,伐后主要与油松天然更新及种间竞争有关。依靠油松天然更新恢复的林地保持了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但在皆伐10 a后出现下降的趋势,建议在此时对油松更新苗进行人工抚育、降低密度以维持植物多样性。土壤水分是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关键生态因子,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和林下植被的恢复和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核桃多用种子或嫁接繁殖,嫁接后2 a~3 a挂果,4 a~5 a进入丰产期,实生苗需8 a~10 a挂果,15 a进入丰产期.核桃营养丰富、用途广泛、价值高、需求量大,价格稳升,栽培前景十分好,栽培技术与管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在理论与技术上解决孑遗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与修复,探究沙冬青被平茬后更新恢复生长的机理和策略。【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平茬年限沙冬青的光合生理特性,同时分析了不同平茬年限沙冬青比叶面积(SLA)与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解释平茬复壮后植物补偿性生长机理与持续年限。【结果】平茬后沙冬青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显著提高,且日变化趋势一致,除平茬后恢复1 a的沙冬青为单峰型,其它平茬年限和未平茬(CK)均为双峰型,且均在11:00左右出现最大值,有第二峰值的出现在15:00左右,不同平茬年限沙冬青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趋势也呈单峰或者双峰型,但峰值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随着平茬年限的增加,恢复生长的速度减慢,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也逐渐降低,日均值的大小顺序均为:平茬后恢复1 a>平茬后恢复3 a>平茬后恢复8 a>未平茬CK。不同平茬年限沙冬青的比叶面积差异性显著(P <0.05),且随着平茬年限的增加,比叶面积不断减小。不同平茬年限沙冬青比叶面积与净光合速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平茬年限的增加,沙冬青比叶面积与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的回归方程斜率均逐渐减小,即植株单位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逐渐降低。【结论】有必要通过对衰老、干枯的沙冬青进行合理平茬,以促进林分复壮和生长,同时提高生产力,有利于促进荒漠生态系统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5.
檫树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檫树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表明,檫树在2年生前生长较为缓慢,2年生后生长迅速,其树高、胸径、材积连年生长高峰期分别出现在第4年、第3年和第8年,数量成熟期为20年.在现行造林密度条件下,6~8年、16年生时进行适当的间伐是非常必要的,而16年左右需再次进行适当的抚育间伐,以满足林木对营养空间的充分利用.如在培育过程中,无采取任何调节林分密度措施,则16年生后可采伐利用.  相似文献   

16.
滨海砂地厚荚相思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对闽南滨海砂地后缘引种的厚荚相思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表明 ,厚英相思在 2年生前生长较为缓慢 ,2a后生长迅速 ,其树高、胸径、材积连年生长高峰期分别出现在第 6年 ,第 3~ 6年间和第 7年 ,数量成熟期为 15年左右。在现行造林密度条件下 ,以纸浆材为培育目标 ,则轮伐期应为8~ 9年且不需要间伐  相似文献   

17.
林火对土壤氮含量的扰动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新林林业局 2 0a内不同年份间隔的 11块火烧迹地土壤进行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 ,发现火烧后不同年限、不同强度的火烧迹地 ,土壤全氮与有效氮含量变化情况如下 :低强度火烧后 9d ,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均比未烧前低 ,这与中、高强度火烧后的情况正好相反。火烧后 4a内 ,土壤氮的含量基本都比未烧林地有所下降 (中强度火烧迹地土壤有效氮含量除外 )。以后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火烧迹地降第一场雨后 ,低强度火烧迹地土壤全氮比降雨前减少 ,有效氮增加 ;中强度火烧迹地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均比降雨前增加 ;高强度火烧迹地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均比降雨前有所下降。连年火烧迹地土壤全氮减少 ,有效氮增加  相似文献   

18.
米老排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广西大青山2~26年生米老排人工林试验样地数据和树干解析木资料,研究其幼林生长节律及与气候的关系,以及成熟林的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米老排幼林生长的季节变化呈双峰曲线,5月和9月生长量最大,月生长量与月均气温相关性显著;(2)早期速生特性明显,胸径、树高连年生长和年均生长高峰均在3~4年生时出现,且高速生长期持续较长;(3)材积生长伴随树高和胸径的快速生长后,于6年生时出现第1次生长高峰,连年生长量达0.023 4 m3;6~15年生材积年生长量最大,15~17年生平均生长量达最高峰,并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相交,因此确定此林龄为材积生长的数量成熟龄.  相似文献   

19.
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对石羊河下游盐碱化退耕地21个样地63个样方的自然恢复植被进行调查,并对各植被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后50年的植被演替过程中,调查样方内共出现植物22种,分属于11科21属;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的过程大致经历了田旋花、独行菜、骆驼蒿、苏枸杞和盐爪爪5种群落类型的演替;在整个演替过程中,植被恢复大体分为迅速恢复期(1~2年)、初始更替期(3~8年)、高级更替期(9~28年)和缓慢恢复期(29年以后)4个阶段,同时,Margalef指数、Simp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呈现出波动式减小的变化趋势,Monk指数、Pielou指数和Alatalo指数则呈现出波动式增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甜大节竹丰产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甜大节竹不同时间、不同材料育苗试验和不同造林密度(间种农作物)对比试验研究,经过近8年试验观测,结果是用截杆留鞭育苗,原产地成活率83.3%,引种育苗试验成活率64.2%;采用3m×3m造林密度,栽竹2a,出笋率90.4%,栽竹5a,鲜笋产量365.6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