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2009年,在山西忻州市糯玉米田进行了玉米螟卵赤眼蜂消长动态、玉米螟卵优势种寄生蜂以及释放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调查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代玉米螟卵期没有采集到赤眼蜂寄生的玉米螟卵块,二代玉米螟卵初期始见赤眼蜂寄生的玉米螟卵块,田间赤眼蜂寄生率的时间变化具有典型的害虫-天敌跟随现象,后期田间赤眼蜂自然寄生率很高;玉米螟赤眼蜂为当地糯玉米田玉米螟卵中的优势种寄生蜂;释放玉米螟赤眼蜂可有效控制糯玉米田二代玉米螟的危害,玉米螟卵块校正寄生率达79.73%~96.71%,雌穗被害率被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释放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进行玉米螟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甜玉米大喇叭口期放蜂1次均能以一定的比例寄生,其中以玉米螟、赤眼蜂效果最好,寄生的卵块数可达90%以上,寄生卵粒数在45%以上;放蜂后,放蜂区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区。通过放蜂可减少亚洲玉米螟对华南地区甜玉米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室内测定了载菌松毛虫赤眼蜂的寿命和寄生潜能,并在青贮玉米田间调查了其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25℃、相对湿度分别为40%,60%,80%条件下,载菌蜂比非载菌蜂的平均寿命分别长0.14,0.04,0.10 d,差异不显著(P>0.05);在相对湿度为80%,温度分别为17,22,27,32℃条件下,载菌蜂与非载菌蜂的平均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载菌(Bt)不影响赤眼蜂寿命。载菌蜂比非载菌蜂对亚洲玉米螟田间防治效果提高23.38%。  相似文献   

4.
亚洲玉米螟卵对3种赤眼蜂的适合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观察研究了以米蛾卵和亚洲玉米螟卵为寄主时,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等3种赤眼蜂的寄生发生及羽化情况,结果发现:以米蛾卵为寄主时,3种赤眼蜂最高,达10.42%,且死于预蛹期以前的蜂所占比例显高于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以亚洲玉米螟卵为寄主时,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和寄生卵粒数显高于其它两种蜂,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显低于其它两种蜂。可以为,亚洲玉米螟卵是玉米螟赤眼蜂的适宜寄主,是拟澳洲赤眼蜂的次适寄主,是松毛虫赤眼蜂的不适寄主。  相似文献   

5.
通过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分析试验,对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块及卵粒情况、平均防效、挽回产量损失率等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玉米螟卵块寄生率平均为50.63%,卵粒寄生率平均为56.33%;玉米被害株减退率为58.61%,虫口减退率为59.53%,虫孔减退率为54.31%,平均防效为57.48%,平均挽回产量损失率为6.00%...  相似文献   

6.
正赤眼蜂是一种寄生在昆虫卵内的寄生蜂。赤眼蜂常见的有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广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等二十多种。我们现在应用的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是松毛虫赤眼蜂,它是人工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最高的蜂种,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作用机理是:赤眼蜂雌蜂的成蜂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蜂卵以玉米螟的卵液为养料,并取食玉米螟卵内的营养,在玉米螟的卵内很快孵化为幼虫,幼虫在玉米螟卵内生长、发育到成蜂后破壳羽化而出,经交尾后,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本研究分别在哈尔滨市双城区和肇东市黎明镇两个试验点玉米田,设置7个不同释放赤眼蜂次数和放蜂时间处理,分析赤眼蜂不同释放次数和时间对亚洲玉米螟的寄生率、田间防效和田间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释放1次、2次和3次赤眼蜂都对田间玉米螟有显著的防控作用,其中释放3次赤眼蜂的防效最好,两试...  相似文献   

8.
携菌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田间评价了携带昆虫致病细菌的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携带病原细菌的赤眼蜂寄生能力与未携带病原细菌的赤眼蜂无显著差异。释放携带病原细菌的赤眼蜂的防治效果比单纯释放赤眼蜂的高,最高达15.21%,平均为13.95%;携带病原细菌的赤眼蜂在田间的寄主搜索和寄生活动有助于病原细菌在田间的扩散,从而提高残留玉米螟幼虫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类赤眼蜂对田间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对北方玉米螟防治效果较好的赤眼蜂种类,于2013-2014年,对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进行田间试验,调查3个种类的赤眼蜂对玉米螟卵块的寄生率及对玉米螟的平均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13年,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对玉米螟卵块的寄生率分别为97.35%、71.06%、39.48%;2014年,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对玉米螟卵块的寄生率分别为98.79%、76.83%、42.66%,综合田间试验结果,2a使用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均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平均防效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的潜能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头雌蜂3d更换寄主卵、不更换寄主卵、更换寄主卵第1d喂蜜等方法,对供试赤眼蜂进行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潜能试验。结果表明:寄生亚洲玉米螟的优势赤眼蜂种依次为T.evanescens(广赤眼蜂)、T.ostriniae(玉米螟赤眼蜂)和T.dendrolimi(松毛虫赤眼蜂),而T.chilonis(螟黄赤眼蜂)、法国T.maidis、美国T.nubilale、古巴T.pinloi和T.preti  相似文献   

11.
采前钙处理对采后草莓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颜"品种草莓进行采前钙处理,研究其对草莓果实贮藏性能和品质的影响。在果实同时有幼果期、膨大期和转色期的阶段,用0.2%、0.5%和0.8%的CaCl2溶液喷施1次。采摘成熟果实进行贮藏测试。结果表明,0.5%和0.8%CaCl2溶液能够显著提高果实硬度,提高草莓贮藏性能和好果率,对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没有显著影响,但0.8%CaCl2溶液对叶片有一定的灼伤。  相似文献   

12.
不同部位芽片对核桃方块形芽接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进栽培措施,提高核桃方块芽接成活率,用香玲核桃枝条不同芽位的芽片作试材,研究了不同部位接芽对核桃方块形芽接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29日、6月5日和6月12日嫁接时,下部接芽的成活率分别为91.4%、91.8%和90.5%,中部接芽的成活率分别为97.9%、97.5%和95.5%,上部接芽的成活率分别为93.0%、94.7%和92.2%.嫁接成活率均为中部芽最高,可显著高于其他部位接芽,上部次之,下部最低.嫁接后第10、15、20 d,中部芽片的嫁接苗生长最快,上部次之,下部最慢.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在不同寄主作物上的分布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7~ 1999年在山东省南北 2个主要棉区的巨野和夏津县进行棉铃虫在不同寄主作物上的分布调查。 3年 2地调查结果平均 ,1代棉铃虫卵在小麦上占 93 48% ;2代棉铃虫卵在棉田占 74 13 % ,在春播花生、大豆上占 2 2 78% ;3代棉铃虫卵在棉花上占 72 6 7% ,在大豆上占 10 38% ,在玉米上占 9 38% ,在花生上占 5 17% ;4代棉铃虫卵在棉花上占 6 1 5 9% ,在玉米上占 32 0 2 %。棉铃虫幼虫在不同作物上的分布率与卵有所不同 ,1代幼虫仍然集中在小麦上 ,2、3、4代幼虫在棉花上的分布率减少 ,在花生、大豆、玉米上的分布明显增加。在对棉铃虫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 ,棉花上的各代幼虫分布量进一步减少 ,4代幼虫分布量在棉田只占 2 1 96 % ,而在夏玉米上高达 5 2 5 6 %。特别是 1999年推广普及转Bt基因抗虫棉后 ,在棉花上的幼虫量仅占 9 5 2 % ,夏玉米上增加到 6 3 8%。这种分布变化对区域性整体控制棉铃虫发生危害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3种除草剂对黑麦草草坪的主要杂草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三种药剂中,环草隆WP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除草效果优良,在21d、26d、31d施药后对禾本科杂草平均防效分别为57.6%、59.7%和63%,在对阔叶杂草分别为100%、98%和95.4%;在31d对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鲜重防效是94.3%和99.4%。研究表明环草隆在黑麦草草坪杂草防除中最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有效利用和开发植物源杀虫剂,实现安全和绿色储粮。[方法]采用冷浸提取法,制备蓖麻叶、曼陀罗叶、番茄叶和杏叶的乙醇提取物,研究它们对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成虫的驱避作用。[结果]蓖麻叶、曼陀罗叶、番茄叶和杏叶的乙醇提取物对赤拟谷盗成虫12h后的驱避率分别为96.30%、96.30%、98.30%和86.20%,72h后杏叶提取物的驱避率为52.38%,其他3种提取物的驱避率均保持在65%以上。曼陀罗叶、蓖麻叶、番茄叶和杏叶的乙醇提取物对锈赤扁谷盗成虫12h后的驱避率分别为100.00%、94.50%、98.30%和94.50%,72h后的驱避率分别为72.22%、56.06%、56.65%和67.84%。[结论]4种植物叶的乙醇提取物对赤拟谷盗和锈赤扁谷盗的成虫均具有较好的驱避效果,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驱避率下降,12h后驱避率均超过85%,72h后的驱避率也都保持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生菜和油菜对富营养化水体N、P和有机物的净化效应及其处理后的品质。[方法]以生菜和油菜为试验材料对藕田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生物净化试验。[结果]生菜和油菜生长体系对水体中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为95.30%和96.38%,对水体中氨氮(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97.18%和98.05%,对总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82.94%和87.64%,对化学需氧量(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24.03%和27.76%;水培生菜和油菜可食部分的重金属含量和硝酸盐含量均低于国家相关标准,生菜和油菜对富营化水体的净化效果较好。[结论]试验所用生菜和油菜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在试验条件中生长良好,并能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TP、NH4+-N及TN的浓度。水培生菜和油菜可食部分符合食用标准,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选择7种药剂进行甘草种子害虫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药后10 d、30 d调查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0%毒-死蜱乳油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蓟马效果显著,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对甘草小蜂和豆象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新培育的5种白籽南瓜A1、A2、B1、B2和B3为试材,黑籽南瓜为对照,采用CIRAS-2型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其嫁接黄瓜结瓜盛期不同叶位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2和B1嫁接黄瓜中部和下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均明显高于黑籽南瓜嫁接黄瓜相应叶位的叶片,第12叶位的叶片表现尤为明显,分别高出黑籽南瓜嫁接黄瓜相同叶位叶片的31.9%和32.3%;A2和B1嫁接黄瓜的雌花节率最高,分别高出黑籽南瓜嫁接黄瓜的25.2%和23.1%;A2和B1嫁接黄瓜的平均单株产量分别比黑籽南瓜嫁接黄瓜高26.3%和15.8%。  相似文献   

19.
牛磺酸在牛胚胎体外发育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牛体外受精后早期胚胎体外发育时,向其基础培养液中加入牛磺酸对胚胎桑椹胚率、囊胚率和孵化囊胚率的影响,以探寻牛磺酸克服牛胚胎"体外发育阻滞"现象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以TCM-199 10?S为基础培养液(对照组),再加入7,14mM的牛磺酸(试验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桑椹胚率分别为48.1%、47.4%和43.2%;囊胚率分别为26.4%、22.3%和21.0%;孵化囊胚率分别为21.8%、18.7%和0%。IVF后2细胞、4~8细胞及8~16细胞期,在基础培养液中分别添加7mM的牛磺酸时,桑椹胚率分别为48.7%、57.1%和52.0%,囊胚率分别为25.1%、30.7%和27.9%,孵化囊胚率分别为25.9%、28.6%和25.0%;而添加14mM牛磺酸组时,桑椹胚率分别为50.4%、56.4%和55.4%,囊胚率分别为26.5%、31.3%和27.7%,孵化囊胚率分别为27.5%、31.1%和29.9%。体外发育培养液中添加7mM牛磺酸可显著提高桑椹胚率和囊胚率(p<0.05),在4~8细胞期添加14mM牛磺酸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哒嗪硫磷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植物表面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棉花茶叶大田用哒嗪硫磷分别与3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混合喷施,哒嗪硫磷显著促进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2种植物表面的降解。施药后经过1个夏季光照日,混用比未混用处理的降解率在棉花上增大5.1—29.7%,在茶叶上增大19.0—32.2%。这种加速降解的效应随哒嗪硫磷浓度增大而加强。哒嗪硫磷的混用也影响3种拟菊酯杀虫剂在棉叶上的原始沉积量,使之降低9.8—2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