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Chemistry)一词导源于中古时期的alchemy,alchemy又直接脱胎于阿拉伯文alkimya。alkimya及alchemy本义是炼丹术或炼金术,而炼丹术是化学的原始形态。由alxhemy到chemistry的演变,意味着化学开始脱离炼丹术或炼金术的原始形态,而逐步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即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的科学。alchemy导源于alkimya还说明西方早期炼金术受阿拉伯炼丹术的影响。而阿拉伯炼丹术又受中国炼丹术或金丹术的影响。因而“化学”一词到头来还是起源于中国。西文中“化学”chemistry一词不见于古代,是晚出的科学术语。其起源长期以来是各国学者讨论的对象,且至今  相似文献   

2.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文件)出台之后,我注意到在这份被誉为“21世纪中国林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尽管“生态”是其中出现派生词组最多(达30多个)的一个词,却没有再出现以往同类文件中常有的“生态环境”一词。我还注意到,自该文件出台一年多来,“生态环境”一词出现在各种书籍、报刊、文件、领导讲话的频率大大减少。包括新近出版的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姜春云同志主编的《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一书,也没有再出现“生态环境”这一提法。  相似文献   

3.
日本落叶松是速生的针叶树种之一。它是能忍耐一定寒冷和干旱气候条件的树种。天然分布于日本岛富士山山区。在日本大约于19世纪40年代开始营造人工林。据报道,人工林的造林密度,每公顷多为2500~3000株,林分年生长量,每公顷高达14立米。欧洲诸国家,从19世纪中期就开始引种造林。苏联是于19世纪末期开始引种的。美国近年来也开始重视日本落叶松的引种工作。  相似文献   

4.
谈谈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文化是世界三大文化体系之一,在上古时代是独立发展的,形成人类文化的一个独立典型。直到15世纪,中国文化始终居于世界文化的前列。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后,促进了西方近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而在中国本土却没有起到变革的作用。16世纪以后,西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至17世纪中叶起,逐渐形成西方近代文明,中国则落后了。到19世纪,中国受到资本主义列  相似文献   

5.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通过和签署了《21世纪议程》、《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等五个文件。李鹏总理出席会议,并严肃、认真地履行中国政府的政治承诺。《人民日报》在1993年9月19日公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摘要)”并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  相似文献   

6.
松针锈病鞘锈菌的研究,国外早在19世纪末年,就有文献记载。我国林业真菌学家邓叔群1963年著“中国的真菌”对松针锈病鞘锈菌记述了11种之多。日本人三浦道哉1918年在辽宁凤城凤凰山调查时,见到紫菀(Astertataricus)和东风菜(A.scaber)等植物上有夏、冬孢子,乃定名紫菀鞘锈菌(Coleosp  相似文献   

7.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文件)出台之后,我注意到在这份被誉为“21世纪中国林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尽管“生态”是其中出现派生词组最多(达30多个)的一个词,却没有再出现以往同类文件中常有的“生态环境”一词。我还注意到,自该文件出台一年多来,“生态环境”一词出现在各种书籍、报刊、文件、领导讲话的频率大大减少。包括新近出版的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姜春云同志主编的《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一书,也没有再出现“生态环境”这一提法。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朋友处得知,绿色中国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黎祖交教授是国内第一个公开发表文章对“生态环境”的提法提出质疑的人。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形成过程中,作为专家,他曾应邀在一位中央领导同志亲自主持的有关座谈会上专门提出不要使用“生态环境”一词的建议,并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重视和采纳。如今,“生态”一词已成为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生态建设已受到党和国家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但有人对“生态建设”的提法又提出不同意见。我想知道黎教授对此又有何见解?于是,我一边拜读黎教授的相关论文,一边从心底萌生出进一步请教黎教授的愿望。阳春三月的一天,我终于如愿走访了黎教授。于是  相似文献   

8.
上升的东西,一定要降落。这个简明的事实,造成了世界性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发觉自己面临酸雨的可怕影响。“酸雨”这个词是一个多世纪前英国化学家Robert Angus Smifh创造的,他发现曼彻斯特高酸度的降雨与笼罩城市上空的污染层有直接联系。但只是近十年来,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日本《木材情报》2006年4月号发表了日本木材情报中心西雅图事务所所长福田耕也的报道,题为“中国的兴旺:会议报道之二”(会议报道之一,请参见本刊第19期)。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探析日语"和"一词的词意来源开始,进而阐述了日本"和"一词所体现出的传统文化内涵;揭示了在日本"大和精神"的影响之下,日本民族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征;同时也提出了借鉴日本的"和精神",认识和探讨中国提倡"和谐社会"理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盆栽君子兰     
君子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君子兰之名是19世纪初由欧洲引入日本后,因其拉丁学名的种名为“富贵”意思而足名。君子兰叶子挺拔舒展,姿态端庄大方。花形美丽,色泽鲜艳,清香怡人,常年青翠,摆放在书房、客厅非常雅致,因此列为名贵观赏盆栽花卉。  相似文献   

12.
数百年来,香菇(Lentinus edodes)在中国、日本和朝鲜被誉为美味的食品。目前,干菇在日本作为主要农产品出口,其主要市场在香港,但由于中餐盛行,并据说香菇有药用价值,所以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进口量在不断增(?)。香菇是一种非致病真菌,能在各种原木上生长,在日本,香菇较喜欢生长在栎属的树木上,“shiitake”一词的字面意思是“长在栎树上的蘑菇”。虽然该菌的自然繁殖和扩散是靠香菇产生的孢子进行的,但更可靠的方法是在原木上接种菌丝进行培育。将接种后的原木放在与森林环境相似的条件下,1——2年后就长出香菇,一般能连续长菇  相似文献   

13.
中式传统家具结构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唐开军  黎敏 《林产工业》2004,31(1):43-45
中国传统家具具有辉煌的历史,至今,中国的明、清家具仍为世人所喜爱,是世界家具风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自19世纪以来,由于中国家具的发展与时代脱节,没有及时转变生产方式、更新设计理念等诸多原因使我国家具自20世纪以来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长期处于断层之中,形成了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家具生产大国”而非“家具大国”的尴尬局面。因此,开发设计、生产现代中式家具已是当前业内急需  相似文献   

14.
对于澳大利亚经营用材林生态系统来说,“有效磷”一词近来已被广泛应用于有关“长期稳定性”与“生产率”等方面,产生一些解释的混乱可能是由于对化学和森林中的磷循环不熟悉,或者由于对土壤中有效磷与全磷之间的区别和相关不熟悉所致。  相似文献   

15.
赵双 《湖南林业》2009,(4):33-33
提到月季花,爱花者几乎无人不知。然而,说到月季的起源,特别是现代月季的起源,则不能不提中国的古老月季。对很多人来说,容易产生误解的是:很多人误以为现代月季起源于中国,其实这是不对的。准确地说,中国月季在现代月季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代月季却并非完全中国血统。18世纪末19世纪初,“月月红”、“月月粉”、“中国彩晕”、“中国淡香”等4种四季开花的中国月季珍品陆续传入西方,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21日至27日,是我省第19届“爱鸟周”,主题是“让我们拥有一个鸟语花香的新世纪”。4月23日上午,省林业厅、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郑州市林业局、郑州市教委在郑州动物园门内广场联合举行第19届“爱鸟周”科普宣传及  相似文献   

17.
石万钦 《国土绿化》2023,(12):68-70
<正>千百年来,中国的文化艺术逐渐走向世界,其中的“树文化”也得以广泛传播。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曾掀起一阵“中国热”风潮,建造了许多风格各异的中式园林和建筑。自1880年以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智利、瑞典等国,或原汁原味或照搬原景建造的中国名园有30余座。受远古“神仙思想”影响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形态独具,内涵丰富。庭院构筑楼阁亭台、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美国、欧盟、日本等其他主要经济体长期处于低迷之中、直至近来方出现复苏迹象的现实,1980年代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表现几乎可用“光芒四射”一词来形容。1985年至2000年的15年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GDP的年均增长率为8.7%。在全球范围内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至少表面是如此。事实上,增长速度可观而质量堪忧,正是表面上欣欣向荣的中国经济一直未曾摆脱的难题。GDP增长率是不是越高越好觉得“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观而质量堪忧”这句话很空泛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对此感同身受。不记得1998年的特大洪灾?也不记…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一词,现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关于“中国一词的由来,大概可以追溯到商朝,当时的中原各地,小国林立,对商王时叛时服,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不过是王朝附近的一块小地方.由于王都位于东、西、南、北四方之中,所以把这块国土称为“中国”.西周王朝也把京师或中原地区称为“中  相似文献   

20.
何锐 《云南林业》2005,26(4):17-18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大批外国商人蜂拥进入中国寻找商机。1984年,在野生菌上市的季节,一群日本商人深入到云南省南华县龙川镇和禄丰县一平浪镇,混迹于当地的老百姓之中,在农贸市场中游荡。他们用敏锐的目光审视着号称“植物王国”的云南所出产的各种山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