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土传性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世界范围内油橄榄种植区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降低产量并可导致树木死亡,由于该病原具有广泛的宿主,并能以其休眠体微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并保持对寄主的侵染力,使得油橄榄黄萎病很难甚至无法防治。对其病害表现症状及发生特点、致病菌侵染特点、病害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抗病育种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2013年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试验田的白菜上出现了一种叶片黄化,根茎部维管束变色的病害,查明其病原种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组织茎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沾根法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都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的rDNA-ITS序列与中国棉花黄萎病菌的ITS序列(登录号KC156636.1)相似性达98.0;,故将其鉴定为V.dahliae.[结论]明确了新疆石河子地区白菜黄萎病的病原种类.由于黄萎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在黄萎病重病田轮作倒茬时不要种植白菜,以免引起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黄萎病是由对寄主有强致病力和优势适应性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土传性真菌病害,严重影响我国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生物防治在防治土传病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够减轻病害发生,而且对环境安全、无污染。该研究将从植物提取物、抗生素、细胞壁降解酶、拮抗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几个方面论述黄萎病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还指出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新疆乌鲁木齐及昌吉多个马铃薯产区范围内的马铃薯黄萎病菌进行分离和鉴定,明确其种类和分布.[方法]采用常规分离培养法分离、纯化菌株,参照Koch's法则回接验证,对确认为马铃薯黄萎病菌的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子鉴定.[结果]引起本地马铃薯黄萎病的病菌有两种: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 & Berthold)和大丽轮枝菌(V.dahliae Kleb.),其中,大丽轮枝菌分布范围相对较广,是引起马铃薯黄萎病的主要病原.[结论]明确了乌昌地区马铃薯黄萎病的致病菌株的种类,并获得菌株为开展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棉花育种和科研实践中,棉籽交换频繁,棉花枯黄萎病随棉籽散发而侵染各地。而常规药剂浸种消毒办法太繁锁,并受天气影响,易损失发芽能力。为此,我院植保所1982~1985年用ZX—350型真空熏蒸消毒机进行真空熏蒸消毒试验,以溴化甲烷、环氧乙烷杀死种子枯、黄萎病菌,获得良好效果。熏蒸4小时能完全杀死黄萎病菌,熏蒸8小时能完全杀死枯萎病菌。1987年我们对17个品种(系)棉籽作熏蒸试验,以明确这一消毒方法对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是世界棉区的重要病害.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对病原大丽轮枝菌作了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向日葵黄萎病种子带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向日葵种子是否能够携带黄萎病菌进行远距离传播,以随机挑选的7个向日葵品种为研究材料,以种皮DNA为模板,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和ITS区内侧的黄萎菌特异引物进行巢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将所获得的PCR条带测序后在Gen Bank中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供试的向日葵品种的种皮中所扩增出的PCR条带均来自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为了进一步确定上述检测结果,另挑选9个不同向日葵品种的种子,对其种皮带菌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9个向日葵品种的种皮带菌率介于10.0%~25.0%之间,其中田间采集的3638C新鲜种子带菌率最低,仅为10.0%,而实验室留存的赤029X115R种子带菌率最高,为25.0%。为了进一步验证PCR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利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黄萎病菌株接种向日葵植株根部,在荧光显微镜下对种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接种向日葵花盘上收获的种子的种皮上可以观察到GFP荧光信号。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种子的种皮可以携带黄萎病菌,而巢氏PCR可以作为一种检测向日葵黄萎病种子是否带菌的快速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安徽大戟属野生植物抑真菌活性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油菜苗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otiorum)、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rgulata)、甜瓜蔓枯病菌(Mycmphaerella melonis)为供试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对安...  相似文献   

9.
为测试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具有拮抗作用的3株菌(kx-4、kf-43-1、kf-5-1)对棉籽发芽的影响及在盆栽和大田试验中拮抗、促棉花生长的作用。利用发酵液法对3株拮抗菌抑菌活性、促芽效果进行测定;通过切根蘸菌法、灌根接种法分别测定了拮抗菌对棉花黄萎病的盆栽、大田防病和促生效果。结果表明,3株拮抗菌无菌发酵滤液,对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的抑制率为65.49%~87.41%,与对照比棉籽发芽率提高2.86%~14.29%;3株拮抗菌在盆栽、大田试验中防效均显著高于对照,对棉株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其中拮抗菌株kf-43-1株防效最好,盆栽防效最高可达80.27%;在大田接拮抗菌20 d后防效为53.95%;kx-4株促生效果最好,发酵液灌根处理的棉株株高、下胚轴直径、始节高、铃数、有效铃数、衣分的测量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余2株拮抗菌发酵液灌根处理的棉株。  相似文献   

10.
商丘地区棉花黄萎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南商丘各县区采集棉花黄萎病病株,对其进行黄萎病菌的分离和鉴定。采用连续稀释法和单孢分离法分离得到16个单菌系,并以这些单菌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所分离的单菌系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增,得到543 bp大小的片段,经过克隆测序和在GenBank中进行BLASTn分析,与安阳棉花黄萎菌的ITS序列的同源性均达到98%以上,证明了这些片段来自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ITS区。同时将这些序列在NCB I的GenBank进行了登记,获得5个登记号:FJ715500、FJ715501、FJ715502、FJ715503、FJ715504。  相似文献   

11.
对采自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郊区黄萎病的5个菌株,通过茄茎柱、杏干培养基和30℃下生长的观察,确定呼、包郊区茄黄萎病菌均属大丽菊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证明:菌丝生长最低温度为5℃,适温范围为22.5~25.0℃,以22.5℃生长最适,最高生长温度为33℃。孢子萌发适温为25.0℃。菌丝在 pH4~9范围内均可生长,以 pH6生长最适。菌丝碳源营养中甘露醇、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生长最适。初侵来源试验表明:土壤、病残体中的微菌核、厚垣孢子和休眠菌丝体是呼、包两市茄黄萎病的初侵来源。种子不是初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12.
黄栌(Cotinus Coggyg ria Scop Var Cine-reu Engl.)是驰名国内外的北京香山红叶主体树种。自1980年发现该树有黄萎病以来,扩展蔓延迅速。据香山公园在1990年调查,发病率达46.2%。在已确定黄栌黄萎病菌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基础上,笔者对黄栌黄  相似文献   

13.
棉花黄萎病作为危害严重的世界性土传维管束病害之一,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明确入田悬浮剂拌种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持效期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为棉花黄萎病防治提供借鉴,特在148团4连开展入田(24.1%肟菌·异噻胺)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千克种子用入田悬浮剂20~30毫升拌种防治黄萎病效果较好,能提高棉花出苗率,以每千克种子用20毫升入田拌种为宜。  相似文献   

14.
棉花黄萎病是由輪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侵染棉花輸导組織所引起的。辽宁省棉麻科学研究所在抗萎育种和运用抗生菌肥料防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几年来在党的正确領导下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如在抗萎育种方面,由于在接菌的試驗地上运用了定向的連續选择和杂交育种等方  相似文献   

15.
棉花抗黄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海燕  张玉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76-20077,20080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在全世界蔓延的真菌病害。介绍了棉花黄萎病的致病机理、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机理及棉花抗黄萎病转基因育种的研究进展,可为抗棉花黄萎病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黄栌黄萎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北京地区黄栌黄萎病病组织及病土壤中分离到轮枝菌属中的2个单孢菌系.经黄栌幼苗的回接证明,2个菌系致病力很强,分别为95%和77.5%.2个菌系都能形成大量的微菌核;分生孢子梗基部的细胞无色透明;在梅干培养基上形成特征性的黑色颗粒状菌落;在30℃温度下均能生长.鉴定黄栌黄萎病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2个单孢菌系在致病力、形态结构、菌落形态以及生长温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另外,笔者对V.dahliae Kleb.2个单孢菌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土壤湿度、温度、酸碱度、土质等因子对向日葵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引起向日葵黄萎病的大丽轮枝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的土壤p H值为6.0~7.0;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类型为壤土;且在土壤湿度小于30%之时,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病原菌生长加快;同时,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中接种向日葵黄萎病菌的试验结果表明黏土中种植的向日葵幼苗黄萎病的发生程度最重,病情指数为42.5;而沙土中种植的向日葵黄萎病发病最轻,病情指数仅为18.75。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消长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在南方棉区特别是长江流域扩展迅速。因此,调查研究长江流域棉区黄萎病的发生为害历史,分析影响发病轻重的生态条件,进一步探索其消长规律,将会对全面防治本病和开展研究工作有一定意义。现将近年来我们协作调查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安徽淮北和沿江棉区7个县的10个棉花黄萎病菌菌系中319个单孢菌系进行形态、性状观察和试验,经鉴定全属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在等同条件下测定病菌致病力,各菌系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以萧县、东至菌系致病力最强,灵壁菌系最弱。  相似文献   

20.
六种植物的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醉鱼草、葛藤、鸡血藤、狼毒、洋金花、野麻6种植物的7种样品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5种植物病原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狼毒根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小麦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72 h的抑制率分别为97.82%、94.29%和85.96%;洋金花种子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达到100%;醉鱼草花序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为61.26%。试验结果表明,狼毒、洋金花和醉鱼草等3种植物的抑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