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丘陵旱地花生高产技术开发林同学,范开业,王献杰(山东省临沂地区经作站276001)花生是我区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2万公顷左右,平均单产2625~3000kg/hm2,全区ll个县市,平均单产3000kg/hm2以下有8个,最低单产只有2100...  相似文献   

2.
连片花生6052.5kg/hm2高产栽培技术分析黄福先黄国椿(广西壮族自治区区武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530100)花生是我县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333.3~6666.7hm2,由于多种原因,单产低而不稳。为探索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促进花生生...  相似文献   

3.
广西邕宁县花生低产原因和提高花生单产关键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邕宁县是广西和南宁市的花生主产县,花生生产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历年来花生单产低而不稳的原因,邕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90 年代初开始先后大面积推广了一批优良花生新品种和配套综合增产技术,促进全县花生单产水平大幅度提高,90 年代花生平均单产达到了2100kg/hm 2(比80年代增长60% ,比70年代增长130% ),所实施推广的花生“良种良法”各个项目,分别获得广西区、南宁市和邕宁县的科技进步奖。  相似文献   

4.
平度市在推广应用花生高产配套栽培技术,80 年代实现大幅度增产的基础上,不断融进高新技术成果,丰富和提高配套技术的新内涵,使全市花生1990~1998 年的9 年中,平均每年收获面积305 万公顷,单产达到4704kg/hm 2,总产达到1434 万吨,分别比80 年代(1980~1989)增长603% 、3348% 和4255% 。其中1998年收获面积308 万公顷,单产达5325kg/hm 2,总产达到164万吨,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5.
浅析红壤花生低产原因与增产技术官国科,刘开寅(江西省鹰潭市刘家站垦殖场,335211)我市花生常年种植面积在0.93万公顷左右,前5年平均单产2040kg/hm2,实践证明,花生低产的主要原因是缺苗严重。据调查,在一般栽培条件下,花生的缺苗率在15%...  相似文献   

6.
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金玉 《中国稻米》2001,7(4):21-21
福建省尤溪县春烟常年种植2334~3000hm2,为了实现烟粮双丰收 ,1999~2000年我县与福建省农科院《籼型超级稻组合选育和栽培体系》课题组合作 ,将汕优明86和特优70作为烤烟后作中稻的主栽组合 ,2年全县共推广3200hm2。一般单产600kg/667m2左右 ,其中在溪尾乡埔宁村建立高产示范片 ,2.8hm2 和2.9hm2 汕优明86平均单产641.2kg/667m2和734kg/667m2,最高一丘单产达867.9kg/667m2;3.4hm2 和4.1hm2 特优70 ,平均单产707.7kg…  相似文献   

7.
官国科 《花生学报》1997,(4):31-31,21
秋花生高产栽培配套措施①官国科(江西省鹰潭市刘家站垦殖场,335211)我场自70年代试种秋花生获得成功以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在每年面积都稳定在80hm2,一般产量2250kg/hm2左右,高的可达3000kg/hm2以上。现将我场大面积种植秋花...  相似文献   

8.
花生绿色食品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绿色食品和特点和生产要求,遵循A级和AA级绿色食品栽培的肥料和农药施用准则,研究花生绿色食品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择生产条件、选用优质抗病品种、施肥、防治病虫病虫草害以及调控生长技术等。5县市9个单位和企业推广应用配套技术,发展花生绿色食品种植面积20000hm^2,平均产量5250kg/hm^2,其中高产田306.5hm^2,平均产量7883.18kg/hm^2,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次饱和D- 最优设计,建立了肥料和密度与花生产量的数学模型。由模型可得,肥料与密度呈负交互效应,肥料用量增加,花生密度可适当减少。三料复合肥用量每增加100 kg/hm 2,适宜密度可减少039 万穴/hm 2;本试验条件下花生产量最高可达69464 kg/hm 2,相应的最优配置为三料复合肥1115 kg/hm 2,密度1434 万穴/hm 2;实现花生产量6000~7000kg/hm 2 的优化配置为三料复合肥8908~15665 kg/hm 2,密度12126~17532 万穴/hm 2。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频电子技术对种子进行处理,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明显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产15% 以上。为验证这一技术,为花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8 年承担了栖霞市科委下达的“高频电子处理花生种子增产效应研究”的课题。经过一年的努力,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9月5 日,市科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测产,333hm 2 大田示范,花生平均单产5781kg/hm 2,比对照增807kg/hm 2,增产162% 。  相似文献   

11.
鲁中丘陵山区花生5000kg/hm^2优化栽培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鲁中丘陵山区春播地膜覆盖花生种植密度、有机肥、氮、磷、钾肥施用量优化模型,获得期望目标5000kg/hm^2以上的配套措施为:密度135000 ̄150000穴/hm^2;施用有机肥45000 ̄75000kg/hm^2,尿素112.5 ̄187.5kg/hm^2,过磷酸钙375 ̄450kg/hm^2,硫酸钾180 ̄300kg/hm^2。  相似文献   

12.
台湾糖业概况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台湾蔗糖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战后到50年代初,甘蔗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1952年甘蔗单产达49t/hm2,1960年达70.5t/hm2,1957年甘蔗产量为708.3万t.80年代后期,台湾甘蔗种植面积约为7万hm2,...  相似文献   

13.
1990-1993年在即墨市石门乡对夏直播花生覆膜栽培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与探讨,总结出一套成功的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措施。4年累计试验、示范面积达20多公顷,平均单产花生英颗4495.5kg/hm^2,比夏直播不覆膜每分顷增产荚果1380kg,增产44%。  相似文献   

14.
粉煤灰磁化复合肥是一种新型肥料,为春对花生根瘤形成和产量的影响,在汝南县砂姜黑土上进行了试验,粉煤灰磁化肥在花生上一般用量的840kg/hm^2左右,粉煤灰磁化肥比对照增产24.5%,增产729kg/hm^2,比当地农民习惯施肥增产6.9%,增产240kg/hm^2;比等量N,P,K混合肥增产4.7%,增产165kg/hm^2,比未磁花粉煤灰复混肥增产3.3%,增产120kg/hm^2。最高产量为  相似文献   

15.
优质杂粳常优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优1号 ,系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无锡市于2000年引进试种。一、产量表现2000年参加无锡市品比试验 ,平均单产633.8kg/667m2,2001年续试平均单产647.8kg/667m2,均位居参试品种的首位 ,比对照武运粳7号分别增产8.0%和1.97 %。2000年江苏省江阴市顾山示范区试种0.26hm2,平均单产652kg/667m2,2001年示范种植1.97hm2,平均单产681kg/667m2,较相同栽培条件下的武运粳7号高50kg以上。二、特征特性1.生育期常优1号属中熟晚…  相似文献   

16.
麦油两熟制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共生期为25~30d的麦油两熟制双高产复合群体中,小麦基本苗是复合群体的主体,对麦油两作产量效应显著;花生密度对花生产量作用明显,但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在小麦90~270万株/hm2基本苗范围内,每增加15万苗,花生平均减产18kg/hm2;小麦花生两熟制一体化栽培高产复合群体指标为:小麦基本苗165~195万/hm2,花生13.5~16.5万穴/hm2。高效复合群体最优组合为:小麦基本苗120万/hm2,花生播15万穴/hm2。  相似文献   

17.
汕优晚3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晚3与珍汕97A配组而成的,1995年我市引入示范,表现高产,同年试制440m2,产种子98kg,单产2.23t/hm2。为加速汕优晚3的开发利用,1996年在高桥镇栏河村制种7hm2,平均单产2.48t/hm2。19...  相似文献   

18.
在豫东平原夏花生增产潜力很大,1992-1994年在丘县沈楼村连续3年10hm^2以上获得平均5269.5、5321.4、5329.5kg/hm^2的英果产量。本文重点阐述了利用豫花6号实现5250kg/hm^2英果产量的形态生理指标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重庆马铃薯生产概况及青枯病发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端  何清 《杂粮作物》1998,18(6):43-45
重庆市马铃薯种植播种面积约25万hm2,平均单产12~14t/hm2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人均鲜薯占有量105.4kg,是全国平均的2.7倍,尤其是万县和黔江地区更高,人均占有量分别高达240.3kg和200.7kg。马铃薯青枯病是重庆马铃薯主...  相似文献   

20.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麦田套种条件下,行距对麦油两作产量产生一定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小麦22~40cm,花生20~4cm),随行距的加宽,小麦产量下降,花生产量上升。行距每增加5cm,平均小麦减产70kg/hm2,花生产179kg/hm2。行距与套种期对花生产量互作效应显著,行距每增加5cm,花生最适套种期应提前2.5~3天。兼顾麦油全年总产,该方式条件下,适宜的小麦行距和花生套种期分别为30~40cm和麦收前24~29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