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麦套花生套期与密度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小麦行距为30cm的麦套花生套期和密度与产量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分析表明,花生套期和密度对花生产量作用显著,且密度效应大于套期.套种花生最适播期为麦收前22d,与其相配套的最适密度为15.55×104穴/hm2,最高产量可达到4 679.4kg/hm2.适期过后,套期每推迟5d,花生平均减产187.2kg/hm2.花生产量在3 500kg/hm2以上的优化措施组合为:5月10日~5月29日套种,密度14.66×104~20.72×104穴/hm2.  相似文献   

2.
精播麦套花生套期、肥料与密度优化配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大田条件下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精播麦套花生套期、密度和N肥与产量的数学模型。分析表明: (1)套期与密度、密度与肥料间呈负向交互效应。套期晚,花生适宜密度应相应增加;密度增加,N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套期与肥料呈正向交互效应,套期早, N 肥用量也应适当增加。( 2) 麦套花生最高产量可达到5 795. 4kg/hm2 ,相应的措施组合为:麦收前22d套种,每公顷播20. 7万株,施N 89. 3kg。产量在4 500~5 250kg/hm2 范围内的措施组合为:麦收前18~29d套种,每公顷播18. 8~22. 2万株,施N 49. 4~90. 7kg;产量在5 250~5 795kg/hm2范围内的措施组合为:麦收前17~22d套种,每公顷播18. 9~22. 7万株,施N 72. 7~108. 9kg。(3)夏直播花生最高产量可达到4 873. 0kg/hm2 ,相应的措施组合为:每公顷播20. 8万株,施N 85. 4 kg/hm2。  相似文献   

3.
高产麦套花生品比与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鲁东大地宽幅麦花生套种高产栽培应以中熟大呆品种8130、海花1号和鲁花11号等为主;小麦等行距一般套种,合东应以早熟大果品种寄花9号、14号等为主,鲁西则应以中熟大呆品种海花1号和鲁花11号等为主;中熟大果品种8130适宜密度为12~15万穴/hm2,最适13.25万穴/hm2;早熟大果鲁花14号和早熟小果鲁花13号适宜密度为15~19万穴/hm2,最适密度分别为17.53万穴/hm2和19.07万穴/hm2。  相似文献   

4.
鲁西南麦套花生适宜播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探讨了在鲁西南地区不同产量水平地块麦套花生的适宜播期。试验认为 ,在前茬小麦低产水平条件下 ,花生套种以 5月 12日左右为宜 ;在中高产水平下 ,以 5月 2 2日左右套种为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春播和麦套2种种植模式下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播密度对春播花生花育20号和麦田套种花生花育22号的主茎高、侧枝长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而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双仁果率和饱果率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小粒花生花育20号的适宜密度大于大粒花生花育22号,两者适宜密度分别为22.5和21.0万穴.hm-2,比常规双粒穴播分别增产2.2%和4.1%。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鲁西地区小麦花生双高产,探寻适宜的夏直播起垄覆膜配套栽培技术,选用花生品种花育25号,采用5个播期和3个密度的试验设计,研究花育25号在鲁西地区适宜的播期和密度。结果表明:花育25号在夏直播起垄覆膜配套栽培模式下的适宜播期是6月5日至6月15日,在适期内争取早播,以实现高产,最佳密度为15万穴/hm~2。  相似文献   

7.
河南麦套花生增产技术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河南省花生播种面积约67万公顷,年产荚果160万吨。80年代初期以来,麦套花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全省花生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显著提高。为进一步提高麦套花生的产量,在品种和栽培技术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过去10年中,先后选育和推广了7个适应不同农业生态条件和市场要求的中、早熟花生品种,这些品种的生产潜力一般为每公顷6~8t.根据各地的农业生产水平,经过广泛试验,制定了适宜的套种方式、播期、密度、施肥及田间管理技术。通过上述增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显著地提高了河南的花生生产水平,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麦套花生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套种困难、播种质量差和机械化程度低,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8.
大沟麦套种花生和春、夏直播花生一般采取大垅2行栽培,小沟麦套种则采取1行种植方式,但不同品种在密度上升到8000穴/亩以上,则产量出现徘徊,尤其小沟麦套种因行距较小,与小麦共生期间生育受限,以致产量难以提高,近年虽研究了一些新的措施,对产量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仍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为此,笔者设置了不同种植方式高产技术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宽垅大沟麦套种覆膜花生双高产综合增产技术杨学光(平度市崔召镇农技站,266752)宽垅大沟麦套种覆膜春花生是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夺取粮油双丰收的有效途径。我们平度市崔召镇农技站从1990年开始,大面积推广了这一套种模式,平均每公顷产小麦4482kg...  相似文献   

10.
徐花6号夏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生新品种徐花6号高产覆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徐花6号夏直播适宜的播种密度为16.5×104穴/hm2,精量播种方式为双株/穴.施用花生专用复合肥375.0kg/hm2,麦后适期早播,徐花6号产量可达7 167.5kg/hm2以上,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1.
播期和密度对春小麦品种新春26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确定新疆主栽春小麦品种新春26号的最佳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4月5日、4月18日和5月2日3个播种时间,以及350万、400万、450万、500万和550万株·hm-2 5个种植密度,分析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下,随着播期的推后,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茎数、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降低;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而早播(4月5日)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和产量显著高于晚播(5月2日)小麦。种植密度对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性状也均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小麦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改善小麦群体结构,进而提高产量。播期和密度互作对小麦整个生育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均显著。总体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春小麦品种新春26号应适当早播,最佳播种时间和种植密度分别为4月5日和4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密度对单粒精播花生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设置 每穴单粒和双粒2种播种方式,9万穴/hm2(D1)、12万穴/hm2(D2)和15万穴/hm2(D3)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密度对花 生冠层透光率、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冠层中下部的透光率降 低,单粒播冠层透光率大于双粒播。D1密度下,花生冠层中上部的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低于双粒播,冠层 中下部高于双粒播,而D2和D3密度条件下,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与双粒播差异不显著。随密度的增 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和公顷果数显著增加,而单穴果数减少,单粒精播侧枝数多于双粒播。随密度的增加,花生 荚果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万穴/hm2的种植密度荚果产量最高,单粒精播花生产量略高于双粒播。总之, 合理密植是花生高产的重要措施,与双粒穴播相比,单粒精播花生冠层下部透光率和叶面积系数高,侧枝多、饱果 率高,是实现花生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播期和密度对襄麦D31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小麦新品种襄麦D31对播期和密度的反应规律,于2015-2016年度在湖北省襄阳市农科院进行了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播种密度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在2015年10月14日至11月8日间,播期对襄麦D31的穗粒数影响不显著,播期因为对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作用显著而对籽粒产量产生显著影响,以10月29日播种的平均产量最高,达7 329.5kg·hm~(-2)。在180万~315万·hm~(-2)范围内,播种密度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随播种密度的增加分别呈现显著提高和显著下降的趋势;播种密度对籽粒产量影响不显著,以180万·hm~(-2)密度时的产量最大。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品质指标对播期和密度反应趋势不同。综合各项试验结果,为争取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襄麦D31(2015年)适宜播期为10月24日至11月3日,适宜密度为180万·hm~(-2)左右,以10月29日播种产量和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分析了苏垦118和扬粳805在3个播期、2个密度处理下的产量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2个品种都在5月22日浸种、33.33万穴/hm2密度处理下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苏垦118的产量与全生育期、高峰苗、有效穗数、株高、每穗粒数极显著相关,与结实率显著相关;扬粳805的产量与基本苗、高峰苗、有效穗数、株高、每穗粒数、千粒质量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播期、密度和氮肥运筹对冬小麦连麦2号产量与品质的调控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为确立强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群体调控和氮肥管理策略,以强筋冬小麦品种连麦2号为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及施氮水平和基追比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籽粒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并且播期效应大于密度效应。3个播期中,适播(10月10日)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早播(9月30日)和晚播(10月25日);密度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以中密度(180万~270万·hm-2)产量最高,低密度和高密度(90万、360万·hm-2)最低。小麦籽粒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籽粒蛋白质含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增加施氮量和后期追氮比例提高了冬小麦蛋白质含量及湿面筋含量、沉淀值,但降低了总淀粉含量。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连麦2号在10月10日播种、密度180万·hm-2、施氮量为299~355 kg·hm-2、基追比为6∶4时可实现优质与高产的协调。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及播期对丘区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麦/玉/豆"模式下,研究了不同品种与播期对丘区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以晚熟品种(贡选1号)的产量最高,达1375.11 kg/hm2,中熟品种(乐豆1号)次之,早熟品种(浙春3号)最低.与早中熟品种比较,晚熟品种表现为营养生长期较长,与玉米的生殖共生期为零,植株较高,茎粗增加0.13~0.16 cm,分枝多0.38~0.89个,主茎节数多4.47~7.12个,单株有效荚数、每荚粒数极显著高于早中熟品种,适合套作.播期间产量也有差异,以播期6月7日的产量最高.品种不同,表现略有差异.中晚熟品种的适宜播期为6月7日,表现为单株荚数、荚粒数较高;早熟品种以6月14日的产量较高,表现为单株荚数、荚粒数和百粒重较高.  相似文献   

17.
采取正交旋转回归设计,以播种期、种植密度、施肥量为试验因子,以9000kg/hm2为产量目标函数,进行春花生超高产栽培模式集成研究。结果表明,在鲁西南平原地区,超高产春花生以种植密度和N、P、K施肥量为主要限制因素,播种期为次要限制因素。明确了春花生单产达到9000kg/hm2以上的最佳种植密度、播种期和合理的N、P2O5、K2O施用量为主要指标的栽培技术模式,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粮棉轮作两年三熟模式下棉茬小麦适宜的播期和播量,采用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10月15日、10月25日和11月5日)和播量(187.5kg·hm~(-2)、225.0kg·hm~(-2)、262.5kg·hm~(-2)和300.0kg·hm~(-2))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小麦叶面积随着播期的推迟而下降;在孕穗期,10月25日播期时,播量过大(300.0kg·hm~(-2))会降低小麦叶面积;在扬花期,11月5日播期时,播量过小(187.5kg·hm~(-2))会降低小麦叶面积。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生物量逐渐降低,且随小麦生长发育推移,播期对小麦生物量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晚播可以提高小麦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播期推迟会降低小麦拔节期、扬花期和成熟期的茎蘖数,播量增加会提高小麦的茎蘖数。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的成穗数下降,从而导致产量降低。穗数对小麦的产量贡献最大。增加播量使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但穗数增加,所以相同播期时,播量对小麦的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本试验中,以播期10月15日、播量262.5kg·hm~(-2)产量最高。建议棉茬小麦适当早播,如果播期推迟,则应适量提高播量以保证产量。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浙双72菜用和油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浙双72油菜不同播期、移栽密度及采薹长度对菜薹、菜籽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表明,浙双72早播可以提高菜薹、菜籽产量,播期以9月1日为宜,移栽密度10.5×104株/hm2为佳。采薹对株高、一次分枝有较大影响,但对产量影响不明显,采薹长度以10cm为好。浙双72作为菜用和油用栽培,单位面积产值明显增加,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