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施肥处理对西藏山南地区麦田土壤微生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不同施肥措施下麦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肥与N、P、K肥的合理配施,肥效持久,能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细菌、放线菌、真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均能相对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可显著增强纤维素分解强度,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有利于培肥土壤。微生物种类鉴定表明:细菌的数量以芽孢杆菌为主,球菌较少;放线菌主要为链霉菌属的灰褐色类群;真菌主要为腐霉属、木霉属、葡萄孢属;固氮菌为圆褐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以食纤维细菌、链霉菌属的白孢类群和葡萄穗霉属、腐霉属等真菌最常见。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长期肥料试验中不施肥区(CK)和全肥区(NPK)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单施化肥、施猪粪和施秸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微生物量碳以及脲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施用有机肥的效果明显大于单施化肥; 有机肥在无肥区(CK)的施用效果与在全肥区(NPK)的效果接近。PLFA分析表明,施肥使无肥区(CK)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相比,施有机肥主要增加了细菌和真菌的特征脂肪酸如不饱和脂肪酸、环状脂肪酸cy19∶0等的相对含量,而降低了放线菌标记性脂肪酸10Me18∶0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制度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湖南省进行了18年土壤肥力与施肥效益监测的长期定位试验,就3个定位点不同施肥制度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与细菌总数及放线菌总数之间无直接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并不能作为评价土壤微生物多少的指标;真菌数量可反映土壤的肥力水平,土壤真菌数量可用来评价不同施肥制度的效果。施用30%有机肥和习惯施肥处理的氮素养分和硝化细菌数量较多,硝化细菌数量与有机质含量也无相关;长期施用大量有机肥(60%)的土壤反硝化细菌数量高于其它施肥处理,这可能与长期使用大量有机肥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有关。硫化细菌和反硫化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无直接相关性,施肥可影响土壤硫素的供应。施用单质氮肥多的土壤,氨化细菌数量较多,而有机肥施用量高的土壤,氨化细菌数量较少。无肥区的土壤微生物活度最低,60%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活度最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微生物活度也高,两者呈正相关。保持农业土壤的健康要从多方面来进行联合调控,而不是单纯的采用某一农业技术来进行。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处理对农田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采用DGGE和Biolog两种方法, 研究了五种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和功能的影响。采用UPGMA对DGGE试验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小麦季中不施肥对照(T1)和常规氮磷钾肥(T2)聚为一类,相似性为41%,常规氮磷钾肥+秸秆还田(T4)和常规氮磷钾肥+秸秆还田+秸秆腐熟剂(T5)聚为一类,相似性为52%,而70%常规氮磷钾肥+有机肥(T3)单独聚为一类;玉米季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只是T1和T2的相似性为68%,T4和T5相似性达78%,而T3依然归为一类,这说明不同施肥处理间土壤微生物区系存在相似性。经过切胶测序及BLAST比对,发现大多为不可培养细菌,可培养细菌中多为芽孢杆菌属和类芽孢杆菌属。Biolog试验采用主成份分析得出,T1和T2土壤微生物功能类似,T4和T5土壤微生物也具有相似的功能,而T3则单独分为一类。其中,T5和T4的土壤细菌群落对底物碳源的代谢活性最强,T3处理次之,T2和T1最低。通过这两种不同试验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功能的影响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西红柿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化肥、有机肥 叶面肥处理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加,施化肥 叶面肥处理比施化肥处理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加;施有机肥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增强;施化肥 叶面肥处理土壤磷酸酶活性比施有机肥 叶面肥处理降低;施肥对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较小。施有机肥处理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施化肥处理土壤细菌数量降低,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制度对小麦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测定小同施肥制度下小麦土壤微生物量C、N的动态变化,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对小麦土壤的培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无肥、单施有机肥、单施化学肥料相比,有机肥与化学N、P、K配合施用能显著增加小麦各生育时期的土壤微生物量C、N,促进土壤微生物量显著增长,增强了土壤养分容量的供应强度,有利于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7.
张奇春  王光火  方斌 《土壤学报》2005,42(1):116-121
在水稻长期定位肥料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养分吸收动态变化和土壤微生物生态特性的影响。该长期定位试验设有CK(不施肥对照)和PK、NK、NP、NPK五个肥料处理和常规稻、杂交稻品种对比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分别与水稻吸氮总量、吸磷总量和吸钾总量显著相关;在连续种植水稻条件下,水稻对所缺养分的吸收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表明缺肥区土壤相应的有效养分库消耗很快。土壤微生物特性测定表明,不平衡施肥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N,使微生物量C/N比增加。与缺肥区相比较,NPK配施处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同时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总量。可见,土壤中养分不足或供应不平衡,不仅影响水稻养分的吸收,而且对土壤微生物总量和群落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秸秆还田对西藏中部退化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作物的秸秆既含有相当数量的作物必需的碳、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又具有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1]。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成分,通过它们的代谢活动,转化土壤中各种物质的形态,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土壤微生物控制着土壤生态系统的许多过程,行使的功能包括:有机物料的分解,土壤化学循环,土壤结构的形成,污染物的脱毒等。土壤微生物群体的改变可以作为预示土壤变化的指标[2]。近年来,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西藏中部地区农田土壤退化严重,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本实验研究了西藏中部春…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制度对大豆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测定不同施肥制度下大豆土壤微生物量C、N的动态变化,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对大豆土壤的培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无肥、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与N、P、K化肥配合施用能显著增加大豆各生育时期的土壤微生物量C、N,促进土壤微生物量显著增长,增强了土壤养分容量的供应强度,有利于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0.
长期轮作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就设在黄土高原旱作农耕地上的长期定位试验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进行研究,主要就长期不同施肥,种植不同作物及轮作等农业措施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施肥与种植物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长期施用土粪肥显著提高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施化肥与有机肥并种植苜蓿处理微生物量碳氮是长期休闲地的3.倍,轮作比连作更有利于微生物量碳氮的提高,轮作与有机肥的施用应当是本区提高土壤肥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山东省桓台县高产麦田系统中N肥对土壤硝态氮(NO3--N)积累及冬小麦产量和吸N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收获后施用150kg/hm2N肥的0~90cm土层土壤NO3--N与小麦播种前相比,基本保持平衡;而常规施用300kg/hm2N肥则使0~90cm土层土壤NO3--N含量显著提高,特别是60~90cm土层土壤NO3--N含量上升了39.9kg/m2,对浅层地下水造成潜在污染。建议供试条件下的合理施N肥量为150kg/hm2,这样既兼顾产量,又兼顾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施用控释氮肥增产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冬小麦施用 2种控释N肥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灌水量、等N量下冬小麦施用乐喜施控释N肥 (F2 )和众品控释N肥 (F3 )均比施用普通尿素 (F1)显著提高产量 ,产量结构明显改善 ,N素利用效率分别提高 3%~ 5 % (W1)和 2 %~ 6 % (W2 ) ,经济效益F3 处理增收 10 82元 /hm2 ,而F2 处理平均减收 6 32 7元 /hm2 ,收获期耕层土壤所保持的N量较多。  相似文献   

13.
生物复混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温室盆栽玉米条件下,应用平板计数法、氯仿熏蒸浸提法和Biolog微平板法,进行施用菌剂、生物复混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和无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物复混肥可显著提高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增强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的能力、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4.
小麦施用硅肥的效果及适宜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硅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硅处理的小麦生育性状得以改善,植株抗病性和抗逆性明显增强,产量显著提高。增产幅度和硅肥适宜用量,棕壤分别为9.30%~16.42%和75.0 kg/hm2,盐化潮土分别为7.43%~13.26%和37.5 kg/hm2,砂姜黑土分别为0.53%~5.05%和37.5 kg/hm2。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针对氮、磷、钾、锌四种肥料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效应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氮磷对产量都达显著正效应,氮对湿面筋含量达极显著正效应,磷与湿面筋含量呈显著负效应,钾锌对产量和品质效应微弱,四种肥料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磷>锌>钾,对湿面筋含量的影响顺序为:氮>磷>钾>锌。小麦产量和品质都较理想的施肥区间为氮252 8~294 2kg/hm2,磷111 0~139 1kg/hm2,钾145 8~153 0kg/hm2,锌9 8~12 1kg/hm2,合理的配比为N P2O5 K2O ZnSO4=1 0 46 0 55 0 04。  相似文献   

16.
筒栽冬小麦施用控释氮肥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筒栽冬小麦施用 2种控释N肥结果表明 ,相同灌水量和灌溉次数、施等N量下 ,与施用普通尿素(F1)相比冬小麦施用乐喜施控释N肥 (F2 )和众品控释N肥 (F3 )处理产量均显著提高 ,N素表观利用效率分别提高5 %~ 10 % (I1)和 13%~ 2 6 % (I2 ) ,对冬小麦扎根深度和总根重显著影响为F1相似文献   

17.
施N对“NR9405”、“9430”、“偃师9号”、“小偃6号”、“陕229”、“西农2208”、“矮丰3号”和“商188”这8种不同基因型冬小麦产量构成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单株分蘖成穗数、单位面积粒数和单位面积株数的差异同时受基因和N素营养水平控制。“矮丰3号”和“小偃6号”单株分蘖成穗数最多,分别为2.00分蘖穗/株和1.72分蘖穗/株,“9430”最少,为0.85分蘖穗/株。从不同基因型看,施N比不施N处理增加0.74穗/株,每穗粒数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以“西农2208”最多,为36.73粒/穗,“NR9405”最少,为24.35粒/穗,施N对每穗粒数无显著影响。单位面积株数主要受施N影响,基因型间差异相对较小。基因型和施N同时显著影响单位面积粒数和千粒重,但基因型对千粒重的影响程度大于N肥。从2个施N水平看,单位面积籽粒产量存在显著差异,“矮丰3号”、“西农2208”、“偃师9号”、“陕229”、“9430”、“小偃6号”、“商188”和“NR9405”依次减小,“矮丰3号”为435g/m2,“NR9405”为316g/m2,相差119g/m2。施N可极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籽粒产量,不同基因型施N处理平均产量为463.38g/m2,不施N处理为296.13g/m2,相差167.25g/m2,N肥对产量的影响主要与施N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有关。  相似文献   

18.
腐殖酸生物活性肥料对冬小麦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施用腐殖酸生物活性肥料对冬小麦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试验结果表明,于等量无机养分水平下,施用腐殖酸生物活性肥料冬小麦群体发育平稳,改善植株性状明显,增强抗逆性能。与施用无机复混肥和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施用腐殖酸生物活性肥料,冬小麦穗长分别增加0.4和0.5cm,旗叶面积分别增加0.7和1.1cm2,次生根条数分别增加1.3和2.2条。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施用生物活性肥处理也明显高于无机复混肥和习惯施肥,其产量分别增加9.0%和15.2%,差异达显著水平。同时腐殖酸生物活性肥料能够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繁衍,使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对提高肥效,增强土壤肥力,改善作物营养环境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华北潮土区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施氮与玉米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采用15N标记氮肥和15N标记玉米秸秆的双标记方法,在两种肥力水平土壤上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对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累积量、氮素分配和氮肥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等氮肥用量条件下,与不配施玉米秸秆相比,施用玉米秸秆则显著降低了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累积量;高肥力土壤的子粒氮素累积量高于低肥力土壤,冬小麦秸秆氮素累积量则以低肥力土壤为高;氮肥配施玉米秸秆使得氮肥回收率下降9.6%~15.7%,土壤残留率增加12.2%~16.4%。(2)氮肥用量为N 150和300 kg/hm2时,玉米秸秆氮素的当季回收率达到22.8%~33.1%,冬小麦子粒氮素约7%~10%来源于还田的玉米秸秆。(3)等氮肥用量和相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氮肥配施玉米秸秆对冬小麦子粒产量影响不显著,在氮肥用量为N 150和300 kg/hm2条件下,影响冬小麦子粒产量主要是土壤肥力水平,该试验结果还有待于田间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