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肉牛的生长和胴体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重要经济性状。这些候选基因的遗传标记在MAS中很有用。本试验对脑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it-I)、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这3个基因  相似文献   

2.
以IGF-Ⅰ基因作为松辽黑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30头松辽黑猪IGF-Ⅰ基因外显子4(179 bp)的多态性,对该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GF-Ⅰ基因的2个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在松辽黑猪中均有不同频率的分布,遗传多态性较高;IGF-Ⅰ不同基因型对断奶后日增重有显著影响,AA型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AA型猪的瘦肉率显著低于AB型和BB型(P<0.01),而AA型猪的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对其它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因此,IGF-Ⅰ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说明该基因对松辽黑猪的平均日增重、瘦肉率和平均背膘厚等3个性状有显著的遗传影响,可以初步推断IGF-Ⅰ基因可能是影响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与影响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QTL连锁的基因。  相似文献   

3.
以IGF-Ⅰ基因作为松辽黑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30头松辽黑猪IGF-Ⅰ基因外显子4(179 bp)的多态性,对该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GF-Ⅰ基因的2个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在松辽黑猪中均有不同频率的分布,遗传多态性较高; IGF-Ⅰ不同基因型对断奶后日增重有显著影响,AA型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AA型猪的瘦肉率显著低于AB型和BB型(P<0.01),而AA型猪的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对其它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因此,IGF-Ⅰ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说明该基因对松辽黑猪的平均日增重、瘦肉率和平均背膘厚等3个性状有显著的遗传影响,可以初步推断IGF-Ⅰ基因可能是影响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与影响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QTL连锁的基因。  相似文献   

4.
京海黄鸡IGF-Ⅰ基因与生长和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作为研究鸡生长、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京海黄鸡的IGF-Ⅰ基因5′非编码区和第1外显子进行SNPs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IGF-Ⅰ基因的多态性与鸡生长、屠体性状之间的关系。在IGF-Ⅰ基因5′端非编码区上发现1个突变,统计结果显示:活重、腿肌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结果表明:该基因可能调控鸡生长、屠体性状或与控制生长、屠体性状的主基因连锁。由此推测,可以将IGF-Ⅰ基因作为鸡生长、屠体性状的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5.
以淮猪新品系Ⅱ系一世代(190头)、二世代(244头)为试验材料,采用PCR-RFLP方法分别检测IGF-1基因的HhaⅠ酶切位点、Pit-1基因的Rsa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并与生长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0~90kg平均日增重、达90kg校正日龄在一世代、二世代、两个世代合并中,IGF-1基因的AA型个体均有优于AB、BB型个体的趋势,但差异都不显著(P&gt;0.05);Pit-1基因的DD型个体均有优于CD、CC型个体的趋势,但差异都不显著(P&gt;0.05)。虽然IGF-1基因、Pit-1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个体在一世代、二世代的达90kg校正背膘厚的趋势不一致,但是在两个世代合并中以IGF-1基因的AA型个体、Pit-1基因的DD型个体最薄,但差异不显著(P&gt;0.05)。若将IGF-1基因、Pit-1基因作为生长性状的遗传标记用于淮猪新品系的选育,需要在淮猪新品系Ⅱ系后续世代中扩大样本含量并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猪肌肉的生长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以IGF-Ⅰ基因作为撒坝猪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运用PCR-RFLP技术对其HhaⅠ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IGF-Ⅰ基因的多态性与12个阶段体重、日增重和体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撒坝猪IGF-Ⅰ基因的多态性较为丰富,产生AA、AB和BB 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473、0.5149、0.1378,等位基因A和B的频率分别是0.6048、0.3952,且该基因座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撒坝猪IGF-Ⅰ基因的遗传变异对其生长性状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其中,不同阶段体重和日增重的增效基因型为AB基因型,180日龄体尺性状的增效基因型多为BB基因型(部分性状表现为AB基因型最高)。结合前人的研究,初步推断IGF-Ⅰ基因可能是影响猪生长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与影响猪生长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uantiative trait locus, QTL)连锁的基因。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分析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it-1)基因SNPs与中国西门塔尔牛生长和育肥性状的相关性。试验以118头中国西门塔尔牛为材料,利用DNA测序和PCR-RFLP方法检测Pit-1基因Hinf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Hinf Ⅰ酶切位点与料重比和平均日增重性状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BB基因型个体显著优于AA基因型个体,饲料转化率较低,平均日增重较高;在8、15月龄体高性状,12、15月龄体长性状,8、12、15月龄胸围性状和8月龄腹围性状中,Hinf Ⅰ酶切位点多态差异显著,BB基因型个体表型值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在宰后体尺性状测量性状中,Pit-1基因Hinf Ⅰ多态位点对胴体长、胴体胸深和腰部肉厚性状影响显著,其中BB基因型个体表型值显著大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P<0.05)。初步认为,BB基因型与优良的生长育肥性能显著相关,对B等位基因的选择有利于优良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IGF-Ⅰ基因的5’UTR、外显子4在松辽黑猪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在所扩增的IGF-Ⅰ基因的5’UTR中的2个目的片段均未发现PCR-SSCP遗传多态;在第4外显子中发现PCR-SSCP多态,有2种等位基因A和B,有3种基因型AA型、AB型、BB型。对多态片段的测序分析表明:在IGF-Ⅰ基因第4外显子中存在有1碱基A→G突变。适合性卡方检验表明,该位点的不同基因型频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用最小二乘法分析IGF-Ⅰ基因第4外显子不同基因型与松辽黑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相关性,发现IGF-Ⅰ不同基因型对断奶后日增重有显著影响,AA型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lt;0.01)。AA型猪的瘦肉率显著低于AB型和BB型(P&lt;0.01),而AA型猪的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lt;0.01),对其他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松辽黑猪IGF-Ⅰ基因应是影响生长和胴体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影响这些性状的主效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与边鸡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本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边鸡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receptor,IGF-ⅠR)基因Alu Ⅰ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多态位点对边鸡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边鸡IGF-ⅠR基因Alu Ⅰ位点存在多态性,在外显子2的376 bp处有1个G→A突变,产生了GG、GA和AA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87、0.296和0.017,GG为优势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为0.835,为优势等位基因。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基因座位在边鸡群体中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8、14、16和18周龄时,GG基因型个体的体重显著高于GA基因型(P<0.05),GG基因型个体的开产体重极显著高于GA基因型个体(P<0.01),但并不能说明该位点可以作为影响边鸡繁殖性状的遗传标记。IGF-ⅠR基因外显子2的Alu Ⅰ位点(G→A)可能是影响边鸡生长性状的一个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0.
京海黄鸡GH基因与生长、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将生长激素(GH)基因作为影响鸡生长、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京海黄鸡的GH基因的5个外显子进行SNPs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GH基因的多态性与鸡生长、屠体性状之间的关系.在GH基因外显子4上发现突变位点,表现为3种基因型,分别为AA、AB和BB基因型.统计结果显示,公鸡的活重、脾重、肝重、头重、脚重、腺胃重、肌胃重、腿肌重和半净膛重在不同基因型间呈现差异显著(P<0.05),AA基因型最高.母鸡的脾重、肝重、脚重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其余性状在各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这表明该基因可能调控鸡生长、屠体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控制生长、屠体性状的主基因连锁,可以将该突变位点作为京海黄鸡进行生长、屠体性状筛选的候选分子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11.
以58头草原红牛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基因3′UTR序列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IGF-ⅠR基因3′UTR中发现PCR-SSCP的多态位点,有2种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对所得基因型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在3′UTR中AB型的胴体产肉率、肉骨比显著高于AA、BB型(P0.05);AA型的脂肪覆盖率显著高于BB型(P0.05),与AB型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黄羽肉鸡IGF-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试验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作为研究肉鸡生长的候选基因,以海门京海集团的第二世代黄羽肉鸡为试验材料,根据鸡IGF-1基因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SSCP方法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IGF-1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于IGF-1基因外显子1上发现一处突变。这个突变产生的不同基因型与鸡生长性状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个体的1日龄初生重、4周龄、12周龄及300日龄成年体重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1日龄初生重、4周龄、8周龄及300日龄成年体重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推测可以将IGF-1基因应用于鸡生长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滩羊生长发育的遗传机制,寻找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宁夏滩羊GH和GHR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了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及合并基因型与滩羊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GH基因第2内含子和GHR基因第4外显子分别经PvuⅡ和HpaⅡ酶切各产生BB(0.375 0)、AB(0.625 0)和DD(0.825 0)、CD(0.175 0)2种基因型;GH基因PvuⅡ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个体初生重和6月龄体重差异显著(P0.05),与断奶重差异极显著(P0.01),AB为优势基因型;GHR基因HpaⅡ位点的CD基因型初生重和6月龄体重显著高于DD基因型(P0.05),而这两种基因型与断奶重差异不显著。对这两个SNPs位点进行基因互作分析发现双杂合基因型个体各生长性状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组合(P0.05),并且多标记位点的组合效应高于单标记位点。说明ABCD是影响滩羊生长性状的最佳基因型组合,可作为滩羊生长性状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4.
旨在对IGF-Ⅰ和IGFBP-1基因部分SNPs与鸡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2个候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IGF-Ⅰ基因外显子3序列的60 bp处有A→G的点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613,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387;IGFBP-1基因外显子2序列的21 bp处有A→T的点突变,104 bp处有T→C的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CC、CD和DD 3种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为0.558,D等位基因频率为0.442.IGF-Ⅰ基因BB基因型个体4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和AB型个体(P<0.05);IGFBP-1基因DD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4、12和16周龄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这些SNPs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具有一定的影响,应用于鸡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96只荆江麻鸭生长激素基因第4外显子序列多态性,并分析了基因多态性与屠体性状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荆江麻鸭生长激素基因第4外显子中检测到1个突变位点,为3701 nt处C→T碱基转换,产生AA、BB和AB3种基因型,其中野生基因型BB为优势基因型(54.17%).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群体该位点处于遗传平衡状态(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AA基因型个体全净膛率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初步推断,GH基因可作为影响荆江麻鸭部分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标记),其中突变基因型AA为有利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是生长激素发挥促生长作用的主要介导因子。本文介绍了家禽的IGF-Ⅰ结构,阐述了当前IGF-Ⅰ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基因多态性与家禽经济性状相关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253头周岁陕北白绒山羊H-FABP基因内含子3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座位存在1个突变位点(G→C),且该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H-FABP基因的AA型和AB型之间在陕北白绒山羊的胸围和体高上差异显著(P<0.05),其他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在体斜长和背膘厚上表现AB>AA,在其他性状上均表现AA>AB。可以推断H-FABP基因可作为陕北白绒山羊生长及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和绒山羊肉用性能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EBPA)为候选基因,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寻找秦川牛CEBPA基因SNP,筛查到一个新的多态位点T963G,该突变位于基因的编码区。运用PCR-RFLP方法验证并分析该位点在215头秦川牛群体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秦川牛群体中分布A、B 2个等位基因,处于中度多态。经过χ2适合性检验,秦川牛群体在该位点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将该T963G位点的基因型与体尺、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表明该位点与胴体重显著相关(P0.05),BB为有利基因型,B等位基因为有利等位基因,提示该位点有可能作为秦川牛胴体性状标记辅助选择的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9.
组织蛋白酶L(CTSL)基因属于组织蛋白酶(cathepsin)家族成员之一,该基因在调控肉质嫩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实验采用PCR-RFLP技术在大白猪群体中对CTSL基因第5外显子g.143 CT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分析该位点与生长及胴体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大白猪群体中共有3种基因型,分别是TT、TC和CC基因型,CC基因型个体达100 kg体重日龄天数显著小于TT基因型个体(P0.05),但其他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GHRH基因作为绵羊生长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寻找与绵羊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对萨福克羊与哈萨克羊杂交成年母羊GHRH基因rs400079090和rs419322328位点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s400079090位点检测到3个基因型,rs419322328位点TT基因型缺失;rs419322328位点GG基因型个体胸宽显著大于GT基因型个体(P〈0.05),体斜长极显著小于GT基因型个体(P〈0.01)。说明GHRH基因2个SNP位点多态性对萨福克羊与哈萨克羊杂交成年母羊生长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作为进行绵羊生长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