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亚麻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建立了一种有效的亚麻植株再生体系。研究结果显示,亚麻的发芽培养基为B5;茎尖分化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B+6-BA1.5 mg.L-1+IAA0.2 mg.L-1,平均增殖系数达到10.05;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B5+NAA0.02 mg.L-1,平均生根数达8条,生根率达到95%。该再生体系的建立为亚麻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北极星、阿尔刚金、皇后2000及国产紫花苜蓿4个苜蓿品种下胚轴为外植体,建立其稳定、高效的离体培养再生体系,为基因转化改良苜蓿性状奠定基础。【方法】研究了种子预处理方法、培养基、基因型以及蔗糖质量浓度对苜蓿下胚轴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低温4℃预处理有利于提高苜蓿下胚轴愈伤组织的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其最佳诱导激素组合为"MS+1.0 mg/L 2,4-D+2.0 mg/L 6-BA+5.5 g/L琼脂+30 g/L蔗糖"和"MS+2.0 mg/L 2,4-D+2.0 mg/L 6-BA+5.5 g/L琼脂+30 g/L蔗糖";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0.3 mg/L6-BA+3.0 mg/L KT+0.1 mg/L NAA+5.5 g/L琼脂+50 g/L蔗糖";最佳蔗糖质量浓度为50 g/L;4个紫花苜蓿品种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差异不大,但分化特性有较大差异,分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北极星、阿尔刚金、皇后2000和国产紫花。【结论】不同的种子预处理方法对4种紫花苜蓿品种的分化率均有一定影响,3种处理中以4℃下浸泡2 h处理的分化率最高,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激素组合是影响紫花苜蓿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的主要原因,不同激素组合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2,4-D与6-BA配合对紫花苜蓿下胚轴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较好,分化培养基中高质量浓度的NAA,不利于愈伤组织的分化;不同基因型对分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而不同蔗糖质量浓度对分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说明其对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影响作用与处理方法、培养基、基因型相比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3.
4.
紫花苜蓿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研究了不同品种间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差异.结果表明,MS+2,4-D(2.0 mg/L)+6-BA(0.5mg/L)+蔗糖0.3%+琼脂0.08%,MS+KT(0.5 mg/L)+NAA(0.01 mg/L)+蔗糖0.3%+琼脂0.08%,1/2MS+NAA(0.01 mg/L)+蔗糖0.15%+琼脂0.08%分别是紫花苜蓿的愈伤组织诱导、芽、根分化的适宜诱导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6.
青花菜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花菜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影响离体再生的一些因素,结果表明:取用4~5d龄无菌苗的带柄子叶和下胚轴,分别培养在MSB+NAA0.2mg/L+6-BA2mg/L和MSB+NAA0.2mg/L+6-BA1.0mg/L+AgNO3 2.5mg/L培养基上,获得了较高的分化率(80%);再生芽插入MS+IBA0.2mg/L培养基,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紫花苜蓿愈伤成苗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对秘鲁苜蓿等品种的子叶和下胚轴愈伤再生植株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经筛选获得了以改良的SH大量元素 +MS微量元素及铁盐 +水解酪蛋白 +VB19.9mg·L-1+VB69.5mg·L-1+尼克酸 4 .5mg·L-1+琼脂 8g·L-1为基本成分的愈伤成苗高频再生体系。其中 ,诱导愈伤和保持愈伤的培养基加 2 .0mg·L-12 ,4 -D +0 .0 2 5mg·L-1KT ;诱导再生植株分化的培养基加 0 .4mg·L-1KT +2 0g·L-1的蔗糖 ;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为 1/ 2MS ,其中蔗糖浓度为 10 g·L-1。秘鲁苜蓿子叶愈伤组织分化率达 10 0 % ,下胚轴愈伤组织分化率达 92 %以上。以该体系完成苜蓿愈伤植株再生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 ,完成植株再生仅需 6 0~ 70d。 相似文献
8.
以贵长猕猴桃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无菌苗生根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贵长猕猴桃茎段在MS+2,4-D 2.0 mg/L+6-BA 0.4 mg/L+蔗糖30 g/L+琼脂粉8 g/L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相对最高,达100.0%,且愈伤组织生长状况相对较好,质地最优,呈黄白色湿润致密状,在MS+6-BA 5 mg/L+NAA 0.2 mg/L+蔗糖30 g/L+琼脂粉8 g/L培养基上不定芽出芽率相对最高,达83.33%,在MS+6-BA 4.0 mg/L+NAA 0.5 mg/L+GA_3 0.4 mg/L+蔗糖30 g/L+琼脂粉8 g/L培养基上不定芽增殖率相对最高,达100%,继代培养6代时的平均繁殖系数达6.48;不定芽在含IBA 0.6 mg/L的1/2MS培养基上培养生根率相对最高,达到95.83%,且形成庞大的根系,50株试管苗经炼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6.0%。 相似文献
9.
以贺州香芋幼嫩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消毒时间、外源激素等因素对贺州香芋成活率、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生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用5%的次氯酸钙处理6 min的污染率和褐变率低,成活率为81%.对愈伤组织诱导的主导因子依次是KT、IBA和BA,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IBA 0.1mg/L+KT 1.0mg/L+BA 1... 相似文献
10.
三个南方紫花苜蓿品种的耐盐性及其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单盐系列溶液,以MS培养基为基本成分,附加不同浓度和组合的2,4-D、6-BA、KT、NAA和蔗糖,对我国南方广泛种植的‘Victoria’‘CW787’和‘Millennium’3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耐盐性和再生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紫花苜蓿品种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发芽率均逐渐降低;下胚轴作为外植体的诱导效果较好;愈伤诱导以2.0 mg.L-12,4-D+0.2 mg.L-16-BA的配比最佳;0.5 mg.L-1KT+0.05 mg.L-1NAA的激素组合对体细胞胚的发育和幼苗的形成效果最好;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0.5 mg.L-1NAA+20g.L-1蔗糖+7.5 g.L-1琼脂;‘Millennium’的耐盐性和植株愈伤再生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促进其遗传转化的研究。以陇东、阿尔冈金以及甘农4号紫花苜蓿为实验材料,比较了体细胞胚胎和丛生芽再生途径对于紫花苜蓿再生周期及频率的影响。并通过利用不同外植体、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以实现对这两种再生途径的进一步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三个苜蓿品种中,甘农4号的再生效果较好,下胚轴的再生频率较高,在愈伤诱导阶段添加2 mg/L 2,4-D、1 mg/L KT,胚状体诱导阶段添加1 mg/L KT、0.5 mg/L NAA可以达到较好的再生效果;在培养基中添加1 mg/L 6-BA、1 mg/L TDZ,则直接诱导丛生芽的效果最好;对比发现,丛生芽再生途径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其再生时间仅10周,是紫花苜蓿再生体系建立的一种可选方式。 相似文献
12.
利用ISSR标记解析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胡卢巴属植物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析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胡卢巴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胡卢巴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紫花苜蓿、扁蓿豆和黄花苜蓿有较广遗传基础,胡卢巴种质材料相对于紫花苜蓿种质材料与黄花苜蓿的亲缘关系更近。苜蓿属和胡卢巴属亲缘关系研究有利于对一些存在争议的中间过渡类型进行分类,但在对中间过渡类型分类时应找一个合适的"度",以鉴定存在争议的中间过渡类型属于胡卢巴属还是苜蓿属。[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一些植物材料中间过渡类型的分类学研究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3.
对大庆地区主要紫花苜蓿种植基地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此次调查共发现紫花苜蓿茎部和叶部病害12种,在生产中大面积发生且危害较重的主要病害有4种,分别为褐斑病、霜霉病、炭疽病、斑枯病和小光壳叶斑病,应立刻采取防控措施。苜蓿花叶病、锈病和轮纹病等病害危害虽较轻,但流行的潜在危险较大,也应及早预防。大庆胡吉吐莫、勇敢村地区的紫花苜蓿染病情况较为严重,林甸、银浪、星火牧场、肇源县等种植基地发病较轻。 相似文献
14.
外植体及激素对SANDITI紫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SANDITI紫花苜蓿无菌苗下胚轴、茎、叶3种不同外植体为试材,在附加不同激素浓度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结果表明,SANDIT最佳外植体为下胚轴,最佳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 2,4-D2.0mg/L 6-BA0.5mg/L。15d继代1次,或适当降低2,4-D浓度,提高6-BA或KT浓度,可以降低愈伤组织褐化率。愈伤组织在6-BA0.5mg/L,NAA0.1mg/L,GA31.0mg/L,YE250mg/L,CH250mg/L的MS培养基上,可获得较高的分化率。 相似文献
15.
高效农杆菌介导的紫花苜蓿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艺性状优良的紫花苜蓿品种“德宝”为转化受体,通过对外植体选择、bialaphos筛选浓度、预培养与共培养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成功建立了高效苜蓿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子叶作为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频率最高,可达97%;bialaphos作为筛选标记,获得转化愈伤组织与转基因植株的最佳筛选浓度为2.5 mg/L;子叶在农杆菌浸染前的预培养对于对于抗性愈伤组织产生频率甚为关键,可由低于5%(未经过预培养)提高至30%以上(预培养3 d);子叶与农杆菌的共培养时间以3 d为最佳。按最佳条件转化共计获得100余株T0代抗性株系。PCR检测其中30个抗性株系,全部表现为阳性。对抗性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叶片喷施5‰除草剂Basta溶液,阳性植株全部表现为除草剂抗性,进一步证实了建立的紫花苜蓿转化体系是高效、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以6个罗勒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6-BA,KT,ZT,NAA)组合对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种基因型中,甜罗勒的效果最好;罗勒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 ZT0.4 mg/L KT0.1 mg/L 6-BA0.2 mg/L NAA0.02 mg/L。罗勒不定芽伸长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 ZT0.4 mg/L KT0 mg/L 6-BA0.2 mg/L NAA0.04 mg/L。适合于不定芽生根的不定根诱导培养基组合为1/2MS IAA0.2~0.3 mg/L。 相似文献
17.
苜蓿子叶节离体培养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黑龙江省主栽优质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建立快速有效的苜蓿子叶节离体再生体系,为便于开展苜蓿遗传体系研究,比较了不同激素组合、苗龄、切割方式以及不同蔗糖浓度对苜蓿再生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1.5 mg·L-1 6-BA+3%蔗糖、pH 5.8的条件下启动培养为最佳芽启动培养方式,再转入最佳芽诱导培养基MS+1.0 mg·L-1 6-BA+3%蔗糖、pH 5.8的条件下,苗龄8 d的子叶节出芽率最高,保留两片子叶各切除1/3为最佳切割处理方式,确定生根培养基为:1/2MS+1.0 mg·L-1 IBA+1.5%蔗糖,pH 5.8,0.8%琼脂,整个过程从种子萌发到驯化移栽,仅需8周。 相似文献
18.
紫花苜蓿对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对河道底泥中重金属的修复作用,为利用植物修复技术解决受污染河道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过筛的底泥(以风干土计)混和均匀后装入长方形PVC箱(0.6m×0.5m×0.4m),底部设有渗流通气孔;将箱中底泥用去离子水调至30%~60%持水率(WHC)。2010年4月播入紫花苜蓿种子,生长7d后间苗,每隔30d采集植物根际土壤样品,监测底泥重金属含量、细菌及酶的活性。10月收获植物并测定植物根、茎、叶部分的重金属吸收情况。[结果]紫花苜蓿的同一部位对不同的重金属积累量不同,且同一重金属在植株的不同部位积累量也不同。紫花苜蓿对Zn的总积累量最大,且主要积累在根部;Ni、Cr、Cu和Pb也主要积累在根部;Mn在紫花苜蓿叶片中的积累最多,占植物中总积累量的42.47%;各种重金属在茎内的积累量均较低。紫花苜蓿对Ni、Cu、Pb和Cr的降解效果比较好,延长种植作物的种植时间或增加作物的播种次数有利于重金属的降解;紫花苜蓿对Mn的降解效果不明显。种植紫花苜蓿后,底泥中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脱氢酶活性也有所提高。[结论]紫花苜蓿对Zn、Ni、Cr、Cu和Pb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以用于解决受污染河道底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对河道底泥中重金属的修复作用,为利用植物修复技术解决受污染河道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过筛的底泥(以风干土计)混和均匀后装入长方形PVC箱(0.6m×0.5m×0.4m),底部设有渗流通气孔;将箱中底泥用去离子水调至30%~60%持水率(WHC)。2010年4月播入紫花苜蓿种子,生长7d后间苗,每隔30d采集植物根际土壤样品,监测底泥重金属含量、细菌及酶的活性。10月收获植物并测定植物根、茎、叶部分的重金属吸收情况。[结果]紫花苜蓿的同一部位对不同的重金属积累量不同,且同一重金属在植株的不同部位积累量也不同。紫花苜蓿对Zn的总积累量最大,且主要积累在根部;Ni、Cr、Cu和Pb也主要积累在根部;Mn在紫花苜蓿叶片中的积累最多,占植物中总积累量的42.47%;各种重金属在茎内的积累量均较低。紫花苜蓿对Ni、Cu、Pb和Cr的降解效果比较好,延长种植作物的种植时间或增加作物的播种次数有利于重金属的降解;紫花苜蓿对Mn的降解效果不明显。种植紫花苜蓿后,底泥中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脱氢酶活性也有所提高。[结论]紫花苜蓿对Zn、Ni、Cr、Cu、Pb和Mn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以用于解决受污染河道底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