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巢性是家禽进行繁殖必不可少的行为,对家禽的繁殖能力有很大影响。家禽就巢性作为一个低遗传力性状,其受环境、内分泌及遗传3种因素调控。其中环境因素中光照、温度、饲养管理模式等都对家禽就巢性具有显著影响。与禽类就巢性密切相关的繁殖内分泌激素主要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催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素(LH)、孕酮(P4)和雌二醇(E2)。遗传是家禽就巢性的决定因素,就巢性候选基因研究主要基于内分泌研究中的相关繁殖激素。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发展,大量就巢性相关新基因被证实,为就巢性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家禽就巢性的遗传调控机制仍不清楚,开展就巢性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将极大地提高家禽产蛋性能,促进优良地方禽类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作者对环境、内分泌和遗传控制就巢行为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禽类就巢行为的发生和调控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就巢性是家禽进行繁殖必不可少的行为,对家禽的繁殖能力有很大影响。家禽就巢性作为一个低遗传力性状,其受环境、内分泌及遗传3种因素调控。其中环境因素中光照、温度、饲养管理模式等都对家禽就巢性具有显著影响。与禽类就巢性密切相关的繁殖内分泌激素主要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催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素(LH)、孕酮(P4)和雌二醇(E2)。遗传是家禽就巢性的决定因素,就巢性候选基因研究主要基于内分泌研究中的相关繁殖激素。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发展,大量就巢性相关新基因被证实,为就巢性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家禽就巢性的遗传调控机制仍不清楚,开展就巢性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将极大地提高家禽产蛋性能,促进优良地方禽类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作者对环境、内分泌和遗传控制就巢行为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禽类就巢行为的发生和调控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4.
番鸭产蛋期和休产期血清雌二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番鸭的抱性及换羽休产期长犤1犦,影响了番鸭的繁殖性能。傅玉玲等(1988)报道蛋鸭雌二醇分泌率降低时,生殖器官活动就被抑制,产蛋量明显减少犤2犦。小川博等(1992)报导雌珍珠鸡产蛋期血浆雌二醇浓度明显高于休产期和换羽期(P<0.05或P<0.01)犤3犦。Tai等(1995)采用雌激素等药物中断就巢,能使家禽恢复产蛋,提高产蛋量犤4犦。本研究拟通过测定番鸭产蛋与休产期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为有效调控休产换羽时间及消除抱性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鸭被测鸭群是由福建农林大学家禽试验场培…  相似文献   

5.
产蛋鸡在产蛋高峰期过后,产蛋量日渐减少。这除了蛋鸡日龄增大,产蛋机能逐渐衰退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鸡群中抱窝鸡的数量不断增多。在实际生产中,为提高产蛋鸡的生产效率,通常要以一定的人工方法将其醒抱。一、母鸡就巢性的特点母鸡就巢是鸡的一种繁殖本能,广大农村饲养的地方品种和一些地方的优良品种鸡就巢性很强。鸡在就巢期间停止产蛋,一般持续20天左右,长的可达到1~2个月,对全年的产蛋量影响很大。产蛋鸡就巢期间食欲减少,甚至绝食;羽毛蓬乱,易受惊吓;体温很高,鸡体瘦弱,抗病能力下降。由于长期活动的减少,易…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病毒性传染病。自1931年首次报道了以呼吸道病变为主的呼吸道病变型IB犤1犦以来,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组织嗜性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毒株,就不断地被分离和鉴定出来,先后出现了嗜生殖道型犤1犦、嗜肾型犤2犦、嗜肠型IBV犤3犦,Gough(1992)报道IBV毒株793/B能引起肌肉松弛犤4犦,有些IBV毒株混合感染致肿头综合征,以及IBV交叉感染出现的多变异株及重组现象。1994年以来,我国的江苏、山东等地流行了一种以腺胃肿胀、腺胃乳头溃疡为特征的传染病,从…  相似文献   

7.
正1母鸡就巢母鸡就巢(或叫赖抱、抱窝),是鸟类的一种生物学特性,是一种母性行为。鸡的就巢习性反映其驯化程度,品种驯化程度很高的来享鸡,年产300余枚蛋,几乎不表现就巢性。而年产蛋只有80~120枚蛋的乌鸡,却表现出很强烈的就巢性,每产约15枚蛋之后,就出现就巢行为,停止了产蛋。母鸡的就巢性是受内分泌的控制,并且具有遗传性。乌鸡的就巢性是由于丘脑下部催乳激素释放激素增加,而催乳激素释放抑制激素与促性  相似文献   

8.
就巢行为是禽类繁衍后代、扩大群体的本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在人工孵化技术先进、讲求高效率的现代养鸡业中,乌蒙乌骨鸡的就巢性变成了影响鸡群繁殖力的重要因素,它会引起卵巢和输卵管逐渐萎缩,使鸡群产蛋率下降,甚至导致部分母鸡丧失繁殖力。在其就巢期间,食欲减小,体重减轻,产蛋停止,大大地降低了养殖效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鹅是季节性繁殖禽类且大多数品种具有较强的就巢性,其中光照是重要的控制因子。光照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的光感受器将光电磁信号转换为激素信号,然后进行一系列信号传导,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鸟(禽)类的生殖活动。下丘脑在光照调控下释放GnRH和VIP,促进PRL的分泌,且使PRL分泌呈季节性变化。PRL表达量的上升与就巢行为的起始和维持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在生殖功能退化时达到峰值。目前从分子水平对PRL及相关功能基因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主动或被动免疫PRL或VIP抗体,可以降低PRL的分泌,抑制就巢行为。  相似文献   

10.
禽类就巢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巢行为是禽类繁衍后代、扩大群体的本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在人工孵化技术先进、讲求高效率的现代养鸡业中,就巢性是影响鸡群繁殖力的重要因素,它会引起卵巢和输卵管退化,使产蛋率下降,甚至导致母鸡丧失繁殖力。张征(1997)的观察结果表明,竹丝鸡(即乌骨鸡)有较强的就巢性,并且随着鸡龄的增加,就巢鸡的比例越来越大,就巢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杜金平(1997)对金水乌鸡产蛋性能与就巢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首次醒抱后停产期平均182d±548d,停产后产蛋期平均为241d±855d,平均产蛋数1562枚±52枚,首次就巢与二次就巢间隔平均为422d±8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