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核果类果树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阎国华  周宇  张开春 《果树学报》2001,18(6):358-364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核果类果树转基因的研究进展,涉及的内容有:用农杆菌转化核果类果树中难生根种类,获得易繁殖的转化植物;转移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和杀菌毒性肽基因以提高抗病性;转移细胞分裂素基因和光敏素基因改良品种或砧木生长特性,培育紧密型的、短枝的、矮化半矮化的新品种;转移抗冻基因提高抗霜冻性;通过反义转基因技术调节果实的成熟,获得耐贮运的新性状,以及核果类果树基因转化技术的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核果类果树的主要病毒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绍夫 《落叶果树》1994,26(1):44-46
核果类果树的主要病毒病害于绍夫(烟台经济植物研究所264001)按核果类病毒病害,对核果类果树生产的危害是普遍而严重的。截止1986年,文献记载的核果类果树病毒约有161种,其中,桃41种,杏20种,李32种,樱桃68种。鉴于我国对于核果类果树病毒病...  相似文献   

3.
于绍夫 《落叶果树》1994,26(2):41-45
核果类果树的主要病毒病害(续一)于绍夫(烟台经济植物研究所)(续上期46页)2李矮缩病李矮缩病(Prunedawrf)是核果类果树的另一种重要病毒病害。李矮缩病毒(Prunedwarfvirus)与PVNRSV混合侵染核果类果树时,对核果类果树造成严...  相似文献   

4.
核果类果树环剥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运涛 《果树科学》1997,14(3):193-197
根据胡关文献及作者的研究。综述了核果类果树环剥后增大果个、促进成熟、促进成花、控制旺长的效应。并就环剥后枝类组成和衰老、内部解剖构造、矿质养分、有机养分、内源激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核果类果树伤流胶的机制和调控办法。  相似文献   

5.
刘凤  张芹 《河北果树》2004,(4):53-53
桃、李等核果类果树,应用环剥、环割等技术控旺促花,易造成流胶甚至死树。为避免流胶又达到控旺的目的,我们进行了绞缢试验,并收到了良好效果。该试验在10年生肥城桃、8年生平顶香李、7年生红灯樱桃上进行。采用8号铁丝在生长势强旺的主枝、侧枝或辅养枝基部2 0~5 0cm内,选择光滑、无凹凸的地方,间距2~10cm ,绑缚2~5圈铁丝,并用铁钳拧紧,使铁丝紧紧捆在树皮上。绞缢时间一般掌握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杏树需提前。为了促进果实增大,可于5月上旬至5月下旬进行;为促进花芽分化,最好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进行。落叶后解除铁丝环。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黎彦 《果农之友》2004,(3):36-36,39
在核果类果树桃、杏、李、樱桃等病虫害中,对生产造成损失最大的是小蠹虫类。由于小蠹虫危害枝、干,可造成流胶、树势衰弱、直至枯死。  相似文献   

7.
于绍夫 《落叶果树》1994,26(4):40-42
核果类果树的主要病毒病害(续三)于绍夫(烟台经济植物研究所264001)4.2症状(续上期40页)4.樱桃小果病樱桃小果病(Littlecherry)是甜樱桃和酸樱桃的重要病毒病害。1933年首先在加拿大B·C·省发现,1947年确定为病毒病害(Fo...  相似文献   

8.
核果类果树茎尖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国内外核果类果树茎尖培养及其应用方面的文献为基础,对茎尖培养在核果类果树上的主要应用,影响核果类果树茎尖培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综述,提出目前核果类果树茎尖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有效的解决途径,分析了核果类果树试管苗的驯化移栽问题。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国内外指示植物法、电镜技术、血清学法、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检测核果类果树病毒的进展,提出了国内核果类果树病毒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包含桃(含油桃)、杏、李、樱桃等树种的核果类果树是我国分布广泛的栽培种类,由于人民喜欢食用,也是主要消费水果之一。其中,桃和油桃系增长最快的树种,2001年全国栽培面积为135万公顷,产量达412万吨,在全国生产面积仅次于苹果而超过梨。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行包括果品在内的无公害生产技术,颁布了一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正确理解执行这  相似文献   

11.
盆景果树集"艺术欣赏与果实享用"于一身。文章重点阐述盆景果树的定义、发展史与现状、分类与特点、文化和经济的双重价值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果树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缘杂交是指种或属间及亲缘关系更远的分类单位间进行的杂交,它是创造果树新种质的重要途径。简要列举了果树远缘杂交育种取得的主要成就,阐述了远缘杂交不亲和和育性障碍的若干表现与机制。目前克服杂交障碍的途径有:蕾期授粉、混合花粉、重复授粉、亲本选择、特殊处理、胚抢救和染色体加倍等。杂交后代遗传变异分为3种类型:综合性状类型、亲本性状类型和新物种类型。杂交后代的早期鉴定方法有形态鉴定、染色体鉴定、同工酶鉴定和分子鉴定。果树远缘杂交育种虽然困难很多,但前景非常广阔,今后的重点是深入研究远缘杂交不亲和和育性障碍的机理和有效的克服途径,并借助分子标记技术对杂种进行早期鉴定以及对复杂遗传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核果类果树遗传连锁图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是基因组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是基因定位与克隆乃至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近20a来,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标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饱和核果类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和利用奠定了基础。目前国内外已经公布十几张核果类的遗传连锁图谱,但这些图谱均有不同的缺陷。因此,我们就核果类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进展、性状的QTL定位及比较图谱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核果类遗传连锁图谱研究的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梨果实中石细胞含量测定及与果实品质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梨果实中石细胞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克服了他法中石细胞壁上附带的果肉和测定中步骤复杂的弊病;同时对6个梨品种系统地进行了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梨果肉中石细胞含量的多少不是影响口感的主要因素;果肉中石细胞的含量与其pH值大小成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了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45S和5S rDNA在果树染色体上的比较定位以及rDNA特异序列在果树系统进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指出其在果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现状。研究表明,果树的45S rDNA位点一般为1~4对,在染色体上多定位于随体处(即核仁组织区,NORs),也常分布于短臂和着丝粒区;5S rDNA为1~3对,在染色体上没有固定的分布模式,且与45S rDNA独立分布。rDNA定位已经用于识别果树染色体,校正传统核型以及研究基因组的进化模式。ITS序列是目前果树系统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序列之一,但应用时需要检验是否存在假基因,未来的关注点应是综合运用多种DNA序列。  相似文献   

17.
We tested the effect of extended drying of half the root system on fruit yield and fruit Ca concentration, an indirect measure of fruit quality, in avocado (Persea americana Mill. cv Hass). In a field experiment on a sandy soil, withholding irrigation and plastic sheeting was used to dry the root-zone beneath the whole canopy (DD) or half the canopy (WD), compared with well-watered trees (WW). The irrigation water contained added nutrients and was slightly saline. Yield, shoot growth, leaf conductance, leaf and fruit water status and mineral concentrations of leaves and fruit were studied. The responses of treated trees were assessed in the following season during which normal irrigation practices were restored. With respect to yield, the WD treatment behaved the same as the DD treatment. It reduced yield by more than half and proportionately more than the reduction in water supply thus reducing irrigation efficiency. Re-watering did not restore yield of WD or DD-trees in the next season. The WD and DD treatments had no effect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Ca in the fruit mesocarp and so are unlikely to affect fruit quality. The main impact of reduced water supply on the trees was fruit abscission and this was linked to dry soil around the roots rather than the water status of the leaves or fruits. We conclude that extended drying of half of the root-zone in one season reduced irrigation efficiency for two seasons by promoting the abscission of developing fruit to the same extent as occurred when the whole root system was exposed to extended dry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