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自转形成了地球上各个区域的白昼与黑夜交替发生的昼夜节律。鸡长期受此种节律的影响,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有昼夜节律特点的生活习性,即昼夜生物节律。人们应用此种节律进行饲养管理,可更好地获得生产效益。应用方式有两种,一是“顺节律”饲养管理,二是“反节律”饲养管理,后者是由于鸡的可塑性较强,可对人为的新的昼夜节律产生适应性而形成新的昼夜生物节律的缘故。现将实践中应用效果较好的应用实例简述如下:   一.鸡生理昼夜生物节律的表现及应用   1.雄鸡啼叫的昼夜节律:黎明啼叫是雄鸡昼夜生物节律的重要表现之一。据…  相似文献   

2.
生物节律又名生物节奏、生物时间学,一般称为生物钟。其基本意义是:一切生物,包括人、动物和植物,都按照自身固有的时间规律进行周期性有节律的生活。患病之后,也有周期性轻重变化。一般说来,生物节律有日周期、月周期、年周期及超年周期之别,这是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地球上生命从出现开始,就处在昼夜变换、月圆月缺、四季更替等各式各样的环境周期变化中,天长日久,生物产生了适应性,并将此种适应性作为信息遗传给后代,世代相传,便形成了生物节律。  相似文献   

3.
节气与农事     
二十四节是怎么来的?一年中气候冷热的变化,对于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气候变化很大。人民群众为了农业生产上的需要,创造了二十四节气。人们从节气上就能知道气候的变化并安排农业生产。四季变化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所处的位置来决定的,地球...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动物的繁殖、营养、疾病控制和饲养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生产实践中何时投喂食物,动物的消化吸收利用率最高的问题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对此,本文试图在综述动物消化器官机能节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如何确定饲料最佳投喂时间提出个人的粗浅看法,以供同行共同商榷。   科学发现,随着地球自转和地球与太阳、月亮之间相对位置的周期性改变,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产生相应的周期变化,即呈现昼夜节律、月节律、季节律、年节律、或超年节律。这种节律是地球生物体为了适应环境的时间节律性变化在千…  相似文献   

5.
正生物节律是生物的生命活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是一种生物生理和行为的时间机制。这个普遍存在于生命活动中的时钟系统称为生物节律系统,其负责机体外周组织器官生物节律的驱动、产生和调节等作用,分为中心时钟节律和外周时钟节律系统[1]。它们都通过时钟基因的正负反馈作用产生节律信号,而中心时钟系统能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等方式将生物节律信号传导至外周组织器官,并影响  相似文献   

6.
生物节律是生物的生命活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是一种生物生理和行为的时间机制.这个普遍存在于生命活动中的时钟系统称为生物节律系统,其负责机体外周组织器官生物节律的驱动、产生和调节等作用,分为中心时钟节律和外周时钟节律系统[1].它们都通过时钟基因的正负反馈作用产生节律信号,而中心时钟系统能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等方式将生物节律信号传导至外周组织器官,并影响外周器官功能的正常发挥,使生物体更容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2].在家禽中生物节律对性腺发育、产蛋周期以及生长等具有相同的调节作用[3],而其本质是受时钟基因的节律性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从人们掌握了用先进的雷达波和星际飞行跟踪技术来准确测定日地之间的距离之后,一些科学家测出地球正在逐渐远离太阳。但关于地球正在远离太阳的原因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于是作者分析了各种可能引起地球变轨的因素,发现在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过程中,地球尾部半球所受的大气压力大于头部半球所受的大气压力,导致地球公转加速,地球扩轨。这就是地球远离太阳的真正原因,也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自然对策。类似地,具有浓密大气层的其他行星在阳光的照射下,也会渐渐地远离太阳。  相似文献   

8.
名词解释     
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是指生物体内存在的生物节律系统。生物通过对外界环境周期性变化(主要指昼夜、潮汐、朔望、季节)的感受来调节本身的生理活动,从而出现相应的生物节律(biologicalrhythm)诸如睡眠觉醒节律,体温节律,细胞分泌、酶合成节律和内分泌节律。这  相似文献   

9.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署、大署、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  相似文献   

10.
机体在维持内环境稳态和适应外环境的过程中,各种生理机能和代谢活动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而复始的节律变化,称为生物节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作为机体内维持稳态的一种核心内分泌激素,在维持机体内生命活动发生和营养物质代谢的有序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自然状态下,外源受控因素(食物和光照等)通过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和生物钟之间的复杂的同步反馈调控,使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产生、分泌及生物学作用都具有了节律性特征。本文主要就糖皮质激素的合成、分泌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的节律性变化特点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机体内生物节律机制的研究及其对动物生产的指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物钟普遍存在于生物界,能够使生物体本身的节律与环境的节律同步化,调控着机体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对昼夜节律生物钟的作用机制、生理功能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生物节律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由于地球倾斜高速自转和绕太阳高速做公转运动,太阳光高速扫射地球表面会产生切向力效应和流体力学效应产生从而对地球战争和政局势力变迁的影响,创新得出影响力方向定律和区域影响力度计算公式,总结其适用范围,并对具体国家具体地区战争和政局根据定律和计算公式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来作者研究了各种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找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即地球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来自宇宙空间和人类生产的温室气体,使地球大气层逐渐增厚,被包围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难以逃逸,导致温室效应逐渐增强,引起全球变暖。针对其中的人为因素,人们应该制定适当的能源发展战略,逐步稳定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温室气体吸收量,并采取必要的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作者也发现了大自然安排的巧妙对策,即在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过程中,地球朝阳面所受的大气压力大于背阳面所受的大气压力,这就使地球沿螺旋线渐渐地远离太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红原的四季     
<正> 年复一年出现的冬寒、春暖、夏热、秋凉四季是一种天文现象,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因此按天文上来划分四季,就应该是: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是冬、夏二季间的过渡季节。世界各国对四季的划分各有不同,如:西欧各国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2日)、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2日)作  相似文献   

15.
生物钟是生物的计时机制,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列所决定,使行为、生理和新陈代谢的内部循环与外界环境周期性同步。本文就生物节律系统、生物钟的调控基因、生物钟对营养生理代谢和消化器官的调控以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和英国的两个研究小组,把在哺乳动物中控制生物节律的松果体腺所产生的褪黑激素来控制牲畜的繁殖。他们已成功地完成对绵羊的试验,现正在对奶山羊和家养红鹿进行试验。 松果体腺在每日和季节节律的控制上起着重要作  相似文献   

17.
王福仁 《中国蜂业》2002,53(2):17-17
盗蜂是养蜂生产中经常碰到的一个棘手问题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养蜂者 ,有时也难免受其害。盗蜂的发生会扰乱蜂场的正常秩序 ,严重时会搞垮整个蜂场。盗蜂发生的原因 ,目前一般认为是由于外界蜜源缺乏、检查蜂群不慎、饲喂蜂群时将蜜糖洒落箱外、蜂箱不严及巢门过大等。这些都是诱发盗蜂的因素之一 ,但笔者认为这不是主要因素。笔者经多年实践观察 ,提出以下几点不同看法。1 “节律”是引发盗蜂重要因素之一我们生活的地球上 ,一年有四季之分 ,一日有昼夜变化 ,大海有潮汐涨落等等 ,这些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 ,就是自然界的“节律”。生物生活…  相似文献   

18.
生物体内存在以近似24h为周期变化的生物节律,即昼夜节律,控制这一节律的时钟系统称为生物钟。生物钟对动物健康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当动物机体的生物钟被打乱,将引发机体的糖脂代谢紊乱、胃肠道营养吸收及微生物菌群等改变。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物钟对动物糖脂代谢的相关机理及生理作用,旨在为生物钟对动物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实现畜牧精准饲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6月21日夏至,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对于热爱星空的公众来说,这是个坏消息,也是个好消息。坏消息是,可以看到星星的黑夜太短了;好消息是,有机会看到国际空间站多次过境。"完全的黑夜只有5小时左右",北京天文馆马劲说,当天晚上19:46日落,21:49天才完全黑下来,第二天凌晨2:42,天就蒙蒙亮了。而即使是半夜,太阳也位于地平线下不是太低的地方。这意味着可以观测星空的理想时间大大压缩,也意味着太阳将照亮划过夜空的人造天体。国际空间站目前运行在距离地面350千米的轨道,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通常只有在傍晚和黎明时能在地球上看到国际空间站过  相似文献   

20.
正在自然界因阳光的变化而使地球上出现了春夏秋冬或白天与夜晚,大自然因阳光变化一年内春、夏、秋、冬和一日内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形成了阳气的升浮降沉的,动物因外界阳光的变化而获得的能量或其生理的功能也发生变化,季节和昼夜的变化使机体为适应这些变化形成了一定的生物节律,机体脏腑功能每日都因定时当班工作而形成整体功能的统一。这些生物节律是子时23~01点胆经值班;丑时01~03点肝经值班;寅时03~05点肺经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