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 家禽胚胎死亡并不是在整个孵化过程中随机地死亡,一般而言,胚胎在孵化的早期及后期阶段的死亡率要高于中间阶段。根据观察统计发现,鸡胚在孵化过程中的第2至第4天死亡机率较高,而火鸡胚胎在第3天至第6天死亡机率较高。家禽胚胎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在生理及遗传方面要发生许多变化。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家禽胚胎死亡并不是在整个孵化过程中随机地死亡,一般而言,胚胎在孵化的早期及后期阶段的死亡率要高于中间阶段。根据观察统计发现,鸡胚在孵化过程中的第2至第4天死亡机率较高,而火鸡胚胎在第3天至第6天死亡机率较高。家禽胚胎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在生理及遗传方面要发生许多变化。二.胚胎早期发育1.排卵前发育自卵子在输卵管漏斗部开始受精就意味着胚胎开始发育,在卵排出以前,这枚胚胎将在体内41.5℃的环境下发育24-26小时(禽卵经由输卵管排出所需的时间)。第一次卵裂大约在输卵管的峡部,也就是卵沿输卵管下…  相似文献   

3.
<正>1孵化期正常胚胎死亡率模式不是所有的受精蛋都能孵出雏鸡。即使来自孵化很好的鸡群所产的蛋都遵守一个基本的胚胎死亡率模式。在孵化的前几天死亡率通常较高,这时胚胎的所有器官系统都正在形成中。孵化的中间阶段是一个快速生长阶段,胚胎死亡率通常极低。在孵化的最后几天死亡率又再次上升,这时胚胎转向气室以便使肺部通气,调整其血液循环,缩回卵黄囊,最后尝试出壳。图1说明了在孵化鸡群中正常的死亡率模式。  相似文献   

4.
根据统计.母猪胚胎死亡率大约在25%~40%.特别是在环境不良、营养缺乏、受疫病侵害等条件下.胚胎死亡率会更高。胚胎死亡的第1个高峰是在合子附植初期(在配种后的9~16天),胚胎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死亡率为40%~50%:第2个高峰是在配种后的第3周.胚胎死亡率为30%~40%。为了提高母猪的胚胎成活率.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笔者总结出造成母猪胚胎死亡的九大因素及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母猪胚胎死亡给养猪业带来重大损失。有关资料报导,母猪在妊娠期内约有40%左右的胚胎死亡。因此,降低胚胎死亡率,提高母猪窝产仔数,直接关系到养猪业的兴衰和经济效益好坏。本文就造成母猪胚胎死亡原因及预防措施作一综述。 母猪胚胎死亡的原因 胚胎死亡主要集中在受精卵着床初期、器官形成阶段和妊娠的60-70天三个高峰  相似文献   

6.
胚胎死亡是影响猪繁殖率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母猪怀孕后死胎、化胎及流产.家畜的胚胎死亡率为25%~40%.胚胎死亡可发生在胚胎发育的任何时期,特别是在胚胎向子宫内膜附植之前或附植过程中即妊娠识别阶段为最关键时期.在合子附植初期的第9~16天胚胎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1 孵化期胚胎死亡的分布规律 发现胚胎死亡在整个孵化期不是平均分布的,而是存在两个死亡高峰;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孵化前期,鸡胚在孵化第2d至第5d,死胚率约占全部死胚数的15%:第二个高峰期出现在孵化后期,鸡胚在孵化第18d以后,约占全部死胚数50%。青海省大通县种鸡场鸡孵化多使用罗曼、京黄、伊莎褐等高孵化率种鸡,死胚多出现于第二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母猪胚胎死亡率是影响窝产活仔数的重要原因,是关系到母猪配种效率的重要因素,应给与重视。现代养猪业中,母猪胚胎死亡常发生在以下3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母猪妊娠后的9-12天。胚胎死亡数占总胚胎数的20%-25%,原因是此阶段精子和卵子形成合子,合子开始接触子宫壁,准备着床,但尚未植入。  相似文献   

9.
沈慧 《山东饲料》2006,(8):26-26
1.受精卵着床障碍死亡,母兔妊娠0-7天着床期间胚胎死亡率为50%,7天后,死亡率为7%。  相似文献   

10.
鹌鹑蛋在孵化期常出现胚胎死亡现象,给养殖户造成损失。引起胚胎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笔者就前期、中期、后期、出雏四个阶段分析总结如下。 一、孵化前期(1~5天) 1.种蛋被病菌污染。病菌主要是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或经母体侵入种蛋,或检蛋时未妥善处理,被病菌直接感染,造成胚胎死亡。因此种蛋在产后1小时内和间化前都要严格消毒,方法为1:1000新洁尔灭溶液喷于种蛋表面,或按每立方米空间30毫升福尔马林加15克高锰酸钾熏蒸20~30分钟,并保持温度为25~27℃、湿度75%~80%。 2.种蛋保存期…  相似文献   

11.
己酸孕酮预防奶牛胚胎早期死亡的效果周富华,李远归(江苏省常州牧工商联合公司)奶牛的胚胎死亡是提高奶牛受胎率,缩短产犊间隔的主要障碍之一。母牛输精后2~3天退化的桑椹胚可达14.3%,牛胚胎在发育的第6~7天和第10~13天死亡率最高。据国内某奶牛场统...  相似文献   

12.
试验认为鸡蛋的孵化率和早期胚胎的死亡率与蛋的比重有相互关系。蛋的比重愈大,孵化率愈高,死亡率相对降低。大量胚胎的死亡多发生在孵化的第7天之内,但在孵化8到14天和15到21天胚胎的  相似文献   

13.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是由胚胎发育的规律决定的。胚胎的发育一般要经历以下3个关键时期:①胚胎着床期,胚胎的第1死亡高峰,大约在母猪配种后9~13天;②胚胎器官形成期,胚胎的第2个死亡高峰,大约在母猪配种后3星期左右;③胎儿迅速生长期,胚胎的第3个死亡高峰,大约在母猪配种后60~70天。  相似文献   

14.
任何事物都有规律性,家兔死亡亦不例外。了解家兔“死亡规律”,变被动为主动,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控措施,可起到提高养兔成活率的作用。现简述如下: 1 胚胎死亡规律 1.1 受精卵着床障碍死亡 据黄仁术等报道,母兔妊娠0~7天着床期间胚胎死亡率为50%;7天后,死亡率为7%。  相似文献   

15.
在鸡的孵化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鸡胚胎死亡现象,无论是高孵化率鸡群,还是低孵化率鸡群。一般情况下,鸡的胚胎死亡在整个孵化期并不呈均匀分布,存存两个胚胎死亡高峰。  相似文献   

16.
胚胎死亡是影响家畜繁殖率的重要因素。家畜的胚胎死亡率为25%~40%。猪是多胎家畜.胚胎死亡较常见且胚胎在发育的任何时期都有可能死亡.特别是在胚胎向子宫内膜附植之前或附植过程中即妊娠识别的最关键时期。当母猪处于不良环境.营养缺乏.受疾病侵害等时候,胚胎死亡更为严重。母猪第一个胚胎死亡高峰是合子附植初期9~16d.胚胎易受各种因素影响.死亡率在40%~50%:第二高峰是配种后第3周.死亡率为30%~40%。但在一般情况下,少部分胚胎死亡,不会影响妊娠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7.
在利用京白快羽母鸡对170只罗曼D系公鸡的快慢羽基因位点进行测交试验的过程中,收集了杂种后代孵化期胚胎生活力的数据用于本研究,结果表明:(1)孵化后期(13-21天)平均每天的胚胎死亡率约为前中期的两倍,孵化前期(1-6天)的死亡率略高于中期,孵化中期(7-12天)的死亡率最低;(2)罗曼D系纯合慢羽公鸡杂交后代的生活力与杂合公鸡后代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据此可以假设:快慢羽基因与胚胎生活力性状间无相关关系;(3)用HendersonⅢ估计的胚胎生活力性状的杂种遗传力在0.006到0.054之间,REML方法的估计值在0.001到0.047之间。用HendenonⅢ估计的遗传力一般均高于REML方法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18.
孵化期间鸡胚内水分、脂肪及胆固醇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孵化期间鸡胚水分、脂肪、胆固醇的代谢规律,试验采集广西黄鸡种蛋,在第0(入孵前),3,6,9,12,15,18,21天,测定各胚龄卵白、卵黄和胚胎中水分、卵黄和胚胎中粗脂肪及卵黄中胆固醇含量。结果表明:卵黄水分呈"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卵白水分"下降-持平-升高"的变化趋势;胚胎水分在6~21 d逐渐降低;而胆固醇含量第0天最高,第6,21天时相对较低。说明鸡胚卵黄脂肪含量逐渐降低,而脂肪含量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9.
窝仔猪数量是由排卵率、受精率以及胚胎死亡率决定的。在怀孕期间约有35%的受精卵和胎儿被重新吸收或流产。大部分胚胎死亡发生在怀孕第25天之前(约30%孕体被重新吸收)。因此孕期头25天的胚胎死亡率显然是决定分娩时窝仔数的重要因素,在怀孕早期设法减少胚胎死亡能使平均窝仔数显著增加。本文论述了一些通过改进现存的选择或管理方法而使猪胚胎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敬  隋茁  罗洪信 《猪业科学》2001,18(2):21-22
在鸡的孵化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鸡胚胎死亡现象,无论是高孵化率鸡群,还是低孵化率鸡群。一般情况下,鸡的胚胎死亡在整个孵化期并不呈均匀分布,应明显存在两个胚胎死 亡高峰。 第一个鸡胚胎死亡高峰在2~4d胚龄期,正常情况下,这个时期的死亡数占孵化全期总死亡数的15%左右;第二个鸡胚胎死亡高峰在19~21d胚龄期,正常情况下,这 个时期的死亡数占孵化全期总死亡数的50%左右。通常高孵化率鸡群鸡胚死亡主要发生在第 二个死亡高峰期(19~21d胚龄),而低孵化率鸡群两个死亡高峰期中死亡数量相差不多。 第一个鸡胚胎死亡高峰期处于鸡胚胎迅速发育及鸡胚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各种胎膜相继 形成期间,从某一角度看,这期间死亡原因多数是与种蛋内部品质有关,是遗传因素与饲养 管理因素各自或共同造成鸡胚死亡。第二死亡高峰期是处于鸡胚从尿囊呼吸过渡到肺呼吸的关键时期,是一个重大的生理转折期,这时鸡胚需氧量大增,胚胎自体产热急剧增加,这时 鸡胚也易感传染病,对孵化条件要求更严格,将有一部分弱胚无法顺利破壳而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孵化期的温度、湿度、转蛋、通风换气等外部条件对第二个死亡高峰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