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明发  陈美球  黄茜  何维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467-1468,1470
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地带,其土地利用十分混乱,因而在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土地管理者.笔者以南昌市城乡结合部为例,通过对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特征共性分析,引出了当前南昌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引起的经济社会变迁,探讨了城乡结合部经济结构、土地利用等方面特点,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利用修补模型模拟了土地投标租金曲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浅析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大量土地被占用,导致了城市发展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矛盾的突出。本文对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马尔柯夫模型的太谷县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变化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区域有限土地的合理利用,根据1996~2005年太谷县城乡结合部各类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各年土地类型转移数据得到年均转移概率,建立了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对2006~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在剔除政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马尔柯夫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基本符合太谷县城乡结合部的实际情况,对未来土地合理利用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的战略性思考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特殊的经济地理位置使得城乡结合部成为土地利用管理的薄弱部位。本文在分析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特征、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并从战略与规划、准确定位、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城乡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实现兰州市西固区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GIS平台支持下,利用破碎度、形状指数、分维数、多样性等景观格局指数对西固区11类土地利用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商服用地的景观破碎程度最大为3.98,其次为水利设施用地为3.80;未利用地的景观破碎度最小为0.04。说明在西固区商服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而未利用地受人为干扰的程度最小,河口乡景观破碎度最小,表明其受到人为影响的程度最小,而陈坪乡、达川乡破碎度指数较大,表明这两个乡镇在西固区受到较大的人为影响。西固区各位用地的景观分离度差异比较大,水利设施用地最大为2 428.66,而未利用地最小为0.82。说明西固区水利设施用地的空间上最为分散,而未利用地在空间上的分散程度最低。景观多样性指数表明西固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未利用地为主,而土地利用组合系数也表明西固区土地利用方式以未利用地为主。  相似文献   

7.
以吴忠市利通区为例,分析了作为城区、农村过渡带的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提出了符合利通区发展实际和编制要求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城乡结合部是一个特殊的区域,是城市与农村相连接的边缘地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原有建成区空闲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通过近几年的利用,已所剩无几,因此城乡结合部周边的土地成了城市扩大的必经之地,征用这一区域的土地也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题。文章通过对柳河县柳河镇建成区周边土地利用方面的调查,发现在征用城乡结合部土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城乡结合部的特征,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土地利用调控对策和实现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瑶  田沁  朱振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188-18191
以兰州市1996~2005年统计年鉴资料为基础,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2方面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影响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96~2005年兰州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最大,减少的主要是未利用地和农用地;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但土地利用类型总的变化速度不大;社会系统因素对兰州市的土地利用的影响的总趋势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城镇化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市壁山县为例,分析了作为城区、农村过渡地带的特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特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黄小兰  杨小雄  易中君  王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640-1640,1658
结合南宁市那洪镇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预警的指标体系,为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预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周璞  张文新  庄力  黄合 《安徽农业科学》2011,(5):3030-3032,3067
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采用1997~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丰台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评价,在对其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丰台区土地利用效率总体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是与其他同类型区域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政府对土地市场化的推进和管理力度、产业结构是影响其土地利用效率的主导因素。并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城乡结合部地区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港闸区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特征与问题,分析该区域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面临的困境,结合地方实际与修编要求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辛集市城乡结合部土地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城市的扩展,城市周围出现特性不同于典型的城市,又异于农村的结合部.此区域经济类型多样,环境污染严重,土地利用矛盾突出.结合辛集市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城乡结合部的土地矛盾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最复杂、最富变化的地区.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土地利用问题日趋突出,如耕地挤占现象严重、用地结构复杂、土地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严重等,已严重阻碍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在明确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兰州市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生态足迹以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从2000年~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由13.0230亩增加至68.0925亩,人均生态承载力由5.5410亩减少至5.3865亩,同期的人均生态赤字也由8.1390亩上升到63.3525亩。从兰州市近几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可知,目前兰州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已远远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现有的发展模式亟待转变。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结合部是一个在土地利用、生态以及文化方面具有自身特征的区域,在这一区域进行绿地的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必须保留景观的多样性,保留植被的乡土性,发扬传统文化,适当引入城市元素,并且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文章以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新塘河延岸绿地的规划和设计为例,对城乡结合部绿地建设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土地征收带来的失地农民问题,在对商丘城乡结合部具体情况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当前困扰失地农民的就业难、补偿低、无保障以及少重视四大问题。并根据相关专家的合理建议和相关试点的经验总结,分项阐述了帮助失地农民就业、增加征地补偿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干部对失地农民问题的关注等四个方面的实施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3):136-137
当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趋势下,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提高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为了研究丹东市城乡结合部的农户消费结构,通过辽宁丹东金山镇部分农户调查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了农户的消费情况与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居住地与购买地距离不同、商品等级不同、购买力不同;随着商品等级提高,农户出行的空间距离增大,这符合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规模等级关系。影响农户消费行为是以不同种类商品为基础,居住地距购买地距离对低等级商品的影响最大,随商品等级的提髙,影响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