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全面提升北京市种植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走好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应加强秸秆利用技术创新集成,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分类推进秸秆利用技术应用,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加强秸秆利用主体培育,提升综合效益水平;健全秸秆利用激励政策,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邱凌 《农友》2002,(10):26-27
无论是新建成的沼气池或换料后重新启动的沼气池,从向沼气池内投人发酵原料和接种物起,到沼气池能正常稳定地产生沼气为止,这个过程称为沼气池发酵启动。启动顺利的沼气池,封池后3—5天即可点火使用,启动不顺的沼气池,封池后10天、半月甚至更长时间都不能点火使用,有的甚至产生发酵抑制,需要重新配料启动。因此,掌握好沼气池发酵启动的各个环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通讯》2005,(1):46-46
研制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在玉米行间播种小麦,避开玉米的秸秆和根茬、避免秸秆堵塞的设计方案.作业效果良好;研制带状粉碎浅旋免耕播种机,集成国内先进技术.解决刀轴缠绕秸秆、种肥分施效果差等技术难点,效果良好。已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玉米秸秆带状切碎灭茬机,采用单轴长短刀相间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实施保护性耕作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其中秸秆还田技术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技术转化率较高的一项技术。因此,本文基于我国2000—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秸秆还田技术应用对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率的提高确实可以显著降低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强度,且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削减效应存在滞后性。经替换因变量、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方法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2)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秸秆还田技术应用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在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之间存在差异,仅在粮食主产区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具备减污效果;3)从作用机制看,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主要是通过减少含有氮磷元素的化肥施用强度,优化化肥投入结构,从而减少化肥面源污染。据此,建议为秸秆还田技术应用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促进技术落地,更充分的发挥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
《农村科学实验》2006,(12):41-42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近日下发通知并在北京举行研讨会,推广一项能将各种无毒、无害、无霉变的植物秸秆及茅草、树叶等快速制成饲料的分解技术。这项秸秆分解技术具有4个特点:一是分解迅速。根据气温状况,2至6小时即可发生反应作用;二是操作简便。只需用水将分解剂化开与秸秆粉混拌,然后密封若干小时;三是应用面广。这项技术能对精、粗饲料全面降解,转化的饲料能够同时饲喂反刍动物和单胃动物;四是功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秸秆微贮饲料及其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微贮饲料制作技术是1991年研制成功的,1991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是目前唯一通过了国家饲料主管部门验证和鉴定的秸秆生物处理技术。我们总结了几年制作应用的经验体会,供同仁参考,避免在应用中少走弯路。 1 秸秆微贮饲料的优点 1.1 成本低,效益高 每t秸秆制成微贮饲料只需3g秸秆发酵活干菌(10元左右);每t秸秆氨化则需要40kg尿素。在同等饲养条件下,秸秆微贮饲料对牛、羊的饲喂(增……  相似文献   

7.
高秆翻埋还田分禾镇压装置的设计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我国秸秆还田的现状及对机械技术发展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犁耕基础上的集土壤翻耕与高秆翻埋功能于一体,结构紧凑、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的机械化技术方案及配套装置。通过田间模拟试验及数据分析,表明残留秸秆高度对秸秆回弹系数有特别显著影响;镇压力对秸秆回弹系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日前,确山县三里河乡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户综合利用秸秆。一是凡购买秸秆打包机、秸秆还田机、建设秸秆沼气池的,除上级给予政策补贴外,乡财政分别再给予1000元、200元不等的补贴;二是为建好养牛小区、凡从事开发秸秆饲料和进行秸秆食用菌栽培的,乡政府从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扶持,协调贴息贷款不少于投贷额的50%,并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三是凡用于发展秸秆流通和工业利用项目的,享受招商引资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四是艾滋病户或特困户实施秸秆还田或其他综合利用的,乡财政给予每亩25斤复合肥的补贴。  相似文献   

9.
简明资讯     
《北京农业》2009,(4):58-58
我国仅存人民公社年底分红,人均分红6000元;我卫星遥感监测小麦品质技术获得成功;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编制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0.
秸秆生化还田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盱眙县从80年代中期开始用秸秆生产食用菌,然后用菌渣还田;从90年代初期开始开展秸秆过腹还田技术研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并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显著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郑杰 《河南农业》2006,(1):28-29
一、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通过免耕施肥播种、秸秆还田、土壤深松等机械进行作业。完成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施肥播种.保证种子的正常发芽;通过机械喷施药剂来控制杂草生长和防治病虫害;通过机械深松、秸秆残茬处理,保水、保土、保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防止沙尘暴,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一项机械技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在黄淮海小麦一玉米轮作区普遍推广了新的耕作技术,如:玉米套种或贴茬播种、秸秆还田、大型机械跨区异地作业等,虽然提高了效率,节约了开支,避免了因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但是,这些种植习惯和新的耕作方式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玉米贴茬播种(农田免耕)保护了土传病虫害的病原菌和地下害虫的栖息地;秸秆还田把病株残体和秸秆内越冬的害虫又带回大田,增加和积累了田间病原菌和害虫的数量;  相似文献   

13.
西红柿应用内置式秸秆反应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示范结果证明,应用秸秆反应堆技术栽培西红柿,抗病,早熟,坐果多,个头大,高产优质,不早衰的效果非常突出。上市期提前10-15天,收获期延长30~40天,增产40%以上,节约化肥60%,减少农药用量70%,降低成本60%以上;连用3年可不施化肥。该技术以秸秆代替化肥,以植物疫苗代替农药,是西红柿有机无公害栽培的突破性技术。西红柿栽培应用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氨化、戚化、青贮等秸秆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合理开发饲料资源,充分解决饲草、饲料问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青贮对秸秆的要求较高,季节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这个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同类技术的比较和带采的效益两方面来看待: 一、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比较看 目前,国内外处理秸秆方法,主要是碱化、氨化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成本高,效益低;也有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的,主要是纤维素分解菌和乳酸菌为主。效果不稳定。该技术主要是发酵纤维素和淀粉,产生有机酸,改变饲料的适口性,没有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因为反刍动物本身能利用的就是秸秆内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淀粉,不能利用的是木质素键连的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纤维菌和乳酸菌发酵不能改变这一部分,所以没有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6.
《北京农业》2007,(12):1-3
近年来,如何“消化”农作物秸秆已成为农业管理部门的大问题。农作物秸秆从农家的财富变成需要处理的“废物”,相继出现了田间焚烧,污染环境,威胁飞机降落,影响车辆行驶。为了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加大了研究各种综合利用技术的投入,建设了各种利用秸秆的示范工程;另一方面,采取了禁烧秸秆的管理手段,加大执法力度。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效,但目前焚烧秸秆行为依然很严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秸秆变成“废物”的区域越来越扩大,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综合利用,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秸秆还田,是农田土壤增加有机质,重建土壤地力,实现农田生态循环,充分利用自然生物质资源的最佳途径;是目前开展秸秆“禁烧”工作,减少大气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提高空气质量的农田生态种植技术;是粮食生产特别是大春水稻生产实现生态环保、高产高效的重要栽培措施。但是,采用何种方式或方法及其配套技术,实现农作物秸秆大面积全量还田,并且不影响后季作物,尤其是稻田粮食作物水稻的正常生长,这是当前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上出现的一个基础性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8.
一、秸秆垫料 养畜的优缺点优点:秸秆垫料养畜可大大减轻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可不用水冲洗畜舍,饲养生猪每天每头可节水60升,饲养奶牛每天每头可节水500升,饲养肉牛每天每头可节水400升;不必每天清扫圈舍,且畜舍恶臭减少;寒冷季节畜床表面温度较高,利于提高家畜生产能力;秸秆垫料中的温度高,可杀死部分寄生虫卵;利于积肥,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2014,(8):27-27
一、平模式制粒机 以秸秆、牧草为主要原料制颗粒饲料;以废渣、粪污、垃圾等粗纤维多的原料制颗粒肥料;以秸秆、木屑等农林废弃物制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特点:国内现有最大生产率的平模式制粒机。与环模式制颗粒相比.功耗低,磨损少;与压块机制草块比,颗粒坚实度高.成形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万寿菊秸秆的微观形貌、化学元素组成和官能团的变异规律,可以在微观尺度和分子水平上为科学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电子能谱(EDS)表征万寿菊秸秆横切面的微观结构变异和化学元素组成变异情况;采用彩色图像计算机分析系统,对万寿菊秸秆的上段、中段、下段进行胞壁率测量;采用傅里叶一维红外光谱(FTIR)、二阶导数光谱(SDIR)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IR)表征万寿菊秸秆沿高度方向上的官能团变异规律。结果万寿菊秸秆的径向尺寸在上段变异较小(极差为7.3),而在中段和下段的变异较大(极差分别是10.0和10.7);万寿菊秸秆的上段组织结构“粗疏”,但在中段和下段的管孔直径及分布密度差异不大,导管类型主要是单管孔或复管孔,万寿菊秸秆的碳氧比在高度方向由上至下为0.73、0.79、0.83,呈现递增趋势,氮元素原子百分比也有同样趋势;万寿菊秸秆的胞壁率沿径向由内向外,高度方向由上向下均呈现出递增趋势;万寿菊秸秆不同高度对应的FTIR谱图在2 816 ~ 2 972 cm? 1、1 651、1 461 cm? 1、849 ~ 800 cm? 1处,SDIR谱图在1 700、1 280 cm? 1处,以及2DIR谱图在3 240 ~ 3 409 cm? 1、2 921、2 850、1 619 cm? 1处均存在较明显变化,表明对应官能团的种类与吸收峰强度和秸秆高度位置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通过对万寿菊秸秆微观形貌和官能团分析,揭示了万寿菊秸秆的径向尺寸、内部组织结构、碳氧原子百分比、细胞的胞壁率与秸秆生长高度方向的对应关系;推测出秸秆主要化学成分所含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在秸秆生长高度方向上的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