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肃省草地蝗虫预测预报专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使甘肃省草地蝗虫的防治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设计了以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为基本内容,预测预报为主要功能的"甘肃省草地蝗虫预测预报专家系统",将多年来草地保护专家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技术,以文本、图形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集成的方式展示于用户,可进行蝗虫的分类检索和预测蝗虫未来发生动态,并选择适宜的防治时期和技术.该专家系统对发挥甘肃省畜牧业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11片重点牧区中,有9片分布在温性典型草原,面积达2175万hm2,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5.54%。其中锡林郭勒片面积最大,占温性典型草原面积的45.7%,占锡林郭勒片草地总面积的58%。所以,研究锡林郭勒草原蝗虫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对全国典型草原具有代表性。鉴于我国目前没有较完整的典型草原蝗虫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本文根据多年来防治草原蝗虫的技术及经验,提出《典型草原蝗虫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希望能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湟中县草地鼠虫害危害现状及防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湟中县草地鼠虫害主要为高原鼢鼠、高原鼠兔、蝗虫,今后应强化鼠虫害草地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防治.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草地蝗虫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方 《四川草原》1998,(2):36-39
蝗虫是甘肃省主要的草地害虫,近年来,草原保护工作者对甘肃的草地蝗虫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根据研究内容,本文从种类及区系、发生规律、种群动态及群落结构、食性及食量、经济阈值及防治技术研究等五个方面综述了甘肃草地蝗虫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草地蝗虫发生原因及可持续管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探讨了影响草地蝗虫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就如何实现草地蝗虫的可持续管理对策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概述。认为全球气候温暖化、干旱化以及区域性气候异常,食物资源,种间种内竞争,环境因子以及草地利用方式和强度等是导致草地蝗虫数量动态变化以及可能引发蝗虫灾害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基于生态安全、经济有效和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作为管理草地蝗虫的指导方针。最后,将强化蝗虫发生机理及预测预报技术研究,积极探索草地管理措施在调节蝗虫数量中发挥作用,尝试草地蝗虫管理新的方法和技术,扩大生物防治范围和力度并确立新型化学防治技术作为实现草地蝗虫可持续管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萨仁高娃 《青海草业》2010,19(2):39-40,44
海北州是草地蝗虫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每年的蝗虫危害面积广、密度高、危害严重。本文从蝗虫的发生数量、危害程度、损失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结合实际,对草原蝗虫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今后更好的开展草地虫害监测、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国明 《青海草业》2001,10(1):45-46,59
蝗虫及牧草的生长发育均与草地外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相应关系。本文利用这一原理在蝗区将草地几种牧草与主要蝗虫作为物候观察的对象 ,定期调查二者各自发育阶段及其相关性 ,以期通过牧草的物候期对蝗虫进行发育阶段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8.
新疆草原辽阔,畜牧业生产是新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草原蝗虫是新疆草原最主要的重大害虫之一。新疆草原蝗虫一年发生1代,主要蝗虫种为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 alicus)、红胫戟纹蝗(Dociostaurus kr aussi)、西伯利亚蝗(Gomp hocerussibir icus)以及亚洲飞蝗(Locusta migr ator ia)等[1-2]。草原蝗虫为较典型的气候型害虫,高温干旱的天气利于草原蝗虫的发生发展[3-9]。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新疆气候变暖的趋势也逐年加剧,导致蝗害面积不断扩大。2006年新疆草原蝗虫发生面积已达203.1万hm2,使草地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在大的生态环境非常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的现实情况下,必须制定出短期、中长期的应急与应需规划及策略。对蝗虫的预测预报由被动变主动,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时准确地预测预报蝗虫发生的区域、时间、趋势是新疆防治蝗虫的关键。笔者就目前蝗虫防治中的一些理论与技术问题进行梳理,虽然不尽详细,但希取抛砖引玉之意,与广大同行及同事交流。  相似文献   

9.
草地蝗虫是哈密市草原生态系统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生物灾害之一。蝗虫具有繁殖能力、适应性强,迁飞距离远等特点,加之持续干旱、草地裸露面积大、不合理的开发,广谱化学农药的使用,损害了草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使该地区草地蝗虫种群长期处于为害状态。为了有效控制草地蝗虫灾害,恢复草原生态系统,我们对哈密市草原蝗虫的分布做了详细调查,发现该区有蝗虫76种,常年危害的有10种,造成严重损失的有6种,并结合草地建设退耕还草、建立人工草料地、补播优良牧草、休牧封育草场等方式,采取多种生物防治技术对草原蝗虫进行防治,已初见成效。草原生态正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寻求更好的有效防治蝗虫方法,在自治区蝗虫鼠害预测预报防治中心站的指导下,木垒县开展了人工招引粉红椋鸟防治蝗虫的实验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青海省环青海湖地区通过采用蝗虫微孢子虫对草地蝗虫进行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2种不同剂型蝗虫微孢子虫施药后30d,防治效果达到70%以上,说明施药当年,草地蝗虫的虫口密度中等或偏低时,2种不同剂型蝗虫微孢子虫控制草地蝗虫效果较显著,可达到可持续控制草地蝗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草业开发专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系统地分析、设计了甘肃省草业开发专家系统的总体结构,详细地讨论了数据库、知识库和模型库的基本内容以及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以3S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络为基础的草业开发专家系统,可以将近年来草业专家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技术,以文本、图形、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集成的方式集中展示在用户面前,并可动态更新系统内容,对指导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草业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应用马尔可夫链方法测报草原蝗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本建 《草业科学》1999,16(2):37-40
应用马尔可夫(Marcov-Chain)链方法测报草原蝗虫发生量和发生期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应用甘肃河西地区1985~1994年高山草原蝗虫发生情况的实际结果,测报了1995年甘肃河西地区高山草原蝗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正确的测报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草原蝗虫测报工作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甘肃草原蝗虫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毅才 《草业科学》2009,26(11):157-160
通过对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历年防蝗总结报告分析得出,甘肃草原蝗虫发生的重点区域是四大蝗区(祁连山蝗区、甘加蝗区、马鬃山蝗区、龙首山蝗区)。蝗虫危害占甘肃省草原虫灾的50%以上,蝗虫种类有152种以上,是全国草原蝗虫的重点区域。一年中蝗虫多种类发生、不同时期发生,彻底防除难度大,干旱和草原退化加剧草原蝗虫大发生,因蝗制宜,创建草原蝗虫防治新机制,将一般防治和应急防治相结合,才能实现防控草原蝗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星学军 《草地学报》2018,26(1):184-188
蝗虫微孢子(Paranosema locustae, PL)是重要的防蝗生物制剂,其与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 growth regulator, IGR)协同使用有利于蝗虫可持续治理。本文通过田间超低喷雾和扫网调查等方法在青海蝗区开展协调应用PL和IGR防治草原蝗虫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首先明确青海蝗区的主要蝗虫种类为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小翅雏蝗Chorthippus fallax、狭翅雏蝗Chorthippus dubius、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harbipes、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等;结果证明PL与IGR协调应用,可有效抑制草原蝗虫种群增长,且可保持存活蝗虫感病率在较高水平,对优势种宽须蚁蝗和小翅雏蝗等的持续控制作用明显。结果明确了微生物制剂和IGR协同防治蝗虫的短期与长期、速效与长效的协同作用,为防治高密度蝗虫提供新的绿色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李伟 《家畜生态》2011,(1):80-83
甘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甘肃高山细毛羊有着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悠久的发展历史,是甘肃省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产业。论文对甘肃省细毛羊产业的发展,对甘肃高山细毛羊育种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发展方向及对策与发展建议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蝗虫微孢子虫病田间流行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龙  张卓然 《草地学报》1995,3(3):223-229
在内蒙古乌盟达茂旗蝗害常发区,应用蝗虫微孢子虫(NosemalocustaeCanning)后,主要优势种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asiaticus)、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palpalis)、白边痂蝗(Bryodemaluctuosum)和皱膝蝗(Angaracrisspp.)等均可感染该病。应用后的当年,混合种群的感染率曲线是双峰型,后一峰值较高,表明该病原物可以自然流行于该地区内的蝗虫种群中。1993年分别对1988年、1989年、1991年和1992年应用蝗虫微孢子虫饵剂处理区进行定点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在应用蝗虫微抱子虫治蝗多年后的草场上,蝗虫种群中仍有蝗虫微孢子虫病存在,在有些年份可形成一定规模的流行。主要优势种蝗虫的平均感染率在应用后的不同年份中有差异。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蝗虫微孢子虫的应用剂量也是影响蝗虫微孢子虫病流行曲线变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草原蝗虫发生与栖境存在紧密而复杂的关系,二者关系的研究是评估蝗灾发生风险的基础。本文分析了不同栖境内蝗虫种群密度与21个植被特征参数的相关关系,利用投影寻踪模型进行了栖境评价及风险评估,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低优参数植物生物量多样性对蝗虫种群密度影响最大,最佳投影向量a为0.6725;高优参数禾本科生态优势度对亚洲小车蝗密度影响最大,最佳投影向量a为0.6547;样点植被投影特征值Zi与蝗虫种群密度线性相关关系极显著(y=48.861x-18.937,R=0.9509**),Zi越大,栖境内植被越适合蝗虫的发生,蝗灾发生的风险越高,根据Zi值可预测不同栖境草原蝗虫的发生。投影寻踪模型评价不同植被条件下蝗虫的发生风险,可以排除与数据结构和特征无关或关系很小变量的干扰,是一种更稳健实用的方法,对于蝗虫的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山草原蝗虫种群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玮明 《草业学报》1999,8(2):50-55
以1993-1996年在甘肃省夏河县甘加高山草原蝗虫种群调查资料为基础,了草原蝗虫混合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聚集与扩散优势,并用聚块性指标研究了其聚集强度的时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蝗蝻呈集各随机分布,成虫随随机型分布,近似Poisson分布、蝗 孵化初期呈现扩散地趋势,孵化盛期聚集趋势,而成虫则主要表现出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