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冬小麦育种实践54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个多世纪以来,作者选配了蚰包麦、烟农685、烟农15和鲁麦14号等品种的亲本组合,为这些品种的育成奠定了基础;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白蚰包和烟农78小麦的选育工作;主持育成了鲁麦13、鲁麦21和莱州95021三个品种。其中鲁麦21在非灌溉条件下创造了10404.6kg/hm2的高产纪录,是我国抗旱超高产品种选育上的重大突破。先后参加了《小麦育种学》、《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等书的编审工作。回顾54年来的育种实践,深刻地认识到:正确的育种目标源于生产发展对品种的需求:突破性的进展取决于关键遗传资源的发现与创新;关键是组配出适合育种目标需求的基因新组合;杂种后代采取异地、水早地和高中肥交替选择法,是选育“高、稳、低”品种的重要手段;高产是综合因素的体现,要靠品种遗传力的突破和在生产上的最大发挥,作好良法配套至关重要:大面积高产展示田的创建,为品种推广与政府决策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产、优质、低耗是遗传育种永恒的主题。种质资源的创新则是育种工作的灵魂。我国水资源不足,应立足于抗旱夺丰收,实现高产与高效的统一。常规育种要与生物技术密切结合,育种工作者知识面要广,要有科学的预见和丰富的直观能力,在继承与综合中创新开拓前进,开创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是该省冬小麦的主产区之一.本区气候干旱、寒冷,病虫等自然灾害频繁,小麦产量低而不稳、效益差.选育高产、稳产、优质的旱地小麦品种,是生产上的迫切需要.陇东学院农学系育成的"庆选"、"庆丰"、"西峰"三大系列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为本区旱地小麦生产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高产耐旱冬小麦育种技术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六五”攻关开始至今,在小麦抗旱育种的理论及方法,新品种选育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根据国内外适应性育种的试验,结合我们多年小麦抗旱育种实践,对培育兼具抗旱节水和高产冬小麦的育种技术及其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剖析了高产抗旱小麦品种在不同生育环境的产量构成特点;建立了选择鉴定抗旱高产、广适性、稳产性品种的具体程序。 相似文献
7.
8.
9.
10.
本文总结了十五年来冬小麦育种工作的经验,结果表明,制定正确的育种目标是育种成败的关键.育种目标要适应生产的发展,要纠正脱离实际的过高的产量指标,在高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品质.为了满足本地区不同条件下种植的小麦与其前后茬粮食作物,实现全年各茬均衡增产及连年持续丰产的要求,必须培育一整套品种,尤其要重视早熟品种的选育.还应要求冬小麦良种的性状在确保稳产的基础上去求高产;强调具备越冬抗寒性,抗多种病害,高抗倒伏,并能保持较大的生物学产量.文内设计及评价了产量构成因素不同组配的四种类型:多穗型、中间型、大穗(或穗重)型和耐晚播早熟型. 相似文献
11.
12.
我国短季棉50年早熟性育种成效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通过第一次收花率、生育期、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比较等性状总结了我国短季棉早熟性育种的成效。对不同年代短季棉品种的基因型值分析表明,短季棉生育期缩短9~14 d,本试验不同年代品种平均缩短2.5 d。通过对早熟性多个性状的对比,分析了辽棉系列短季棉与中棉所系列短季棉的不同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水、旱地两套6×6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分别采用Griffing方法Ⅰ和Ⅱ及杂种优势分析法,对冬小麦穗粒重性状加以研究,结果表明:穗粒重的遗传属显性遗传,加性基因效应基本为零,存在一定的细胞质作用。其遗传决定度高达84.39%~89.09%;穗粒重性状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其优势太小对于水、旱地小麦两个杂交种群体来说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冬小麦超高产育种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高产育种的现状,探讨了选育超高品种的类型。根据植物生理、农艺、模拟和育种学科方面的成就,未来高产超高产品种在栽培上的突破,很可能是一个精量或半精量播种的栽培系统,即依靠大分蘖或大穗来实现。因此,选育分蘖力中等,无效分蘖少的多穗与大穗相结合的品种似较易取得突破。并对若干性状进行讨论,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