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菌蛋白蛙皮抗菌肽,是两栖类动物中存在的天然免疫物质,在蛙类中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活性。我们用提取中国林蛙皮肤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得到DNA片段,并与GenBank上登陆的其他蛙类的皮肤抗菌肽序列进行比较,发现此序列是一个新的蛙皮肤抗菌肽序列。PCR产物与pMD18-T连接,得到阳性重组体pMD18-RTCD。将阳性重组体进行测序,分析蛙皮素的氨基酸序列,显示它属于蛙皮抗菌肽家族。此外,中国林蛙抗菌肽氨基酸序列包含C-末端残基,同时具有两栖类动物抗菌肽的特征。这些信息对将来研究两栖类动物的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我国林蛙抗菌肽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抗菌肽是蛙类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蛙类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但仍能分布于广泛的地理区域,抗菌肽的多样性和组成是揭示其适应机制的基础。本研究通过RT-PCR技术,从1只黑斑侧褶蛙的皮肤组织中克隆了9条不同的cDNA序列,分属5个家族:Esculentin-1、Esculentin-2、Temporin、Nigrocin-1和Nigrocin-2。其中Esculentin-1、Esculentin-2、Temporin和Nigrocin-1为阳离子抗菌肽,等电点(PI)8.72~9.63,分子量(Mw)1495.87~4862.9,预测的二级结构都具有α-螺旋结构。Nigrocin-2为新发现的一类酸性抗菌肽,等电点PI为4.0,Mw为1798.06,带1个负电荷,预测二级结构不具有α-螺旋结构,呈无规则卷曲。这9条抗菌肽cDNA来自50个阳性克隆,显示出黑斑侧褶蛙抗菌肽具多样性,特殊抗菌肽的发现也预示着黑斑侧褶蛙适应复杂多变环境、分布广泛的生理潜能,但具体功能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牛蛙(Rana catesbeiana)皮肤抗菌肽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牛蛙皮肤抗菌肽的多样性及结构特点,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蛙属抗菌肽基因信号肽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RT-PCR技术扩增牛蛙皮肤抗菌肽基因,克隆得到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cDNA序列特点,预测成熟肽的理化性质。结果得到48个完整的cDNA序列,分别编码24种抗菌肽前体,它们均由信号肽、前导肽和成熟肽3部分组成。对序列测定结果的预测分析表明,牛蛙皮肤抗菌肽前体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其他蛙类抗菌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源性达到80%以上,但成熟肽的序列变异很大,具有物种特异性,其中6个为新的抗菌肽序列。牛蛙皮肤抗菌肽成熟肽的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β-折叠为主,均为疏水性短肽。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抗菌肽对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镇海林蛙蝌蚪(Gosner 26~27期)5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各组分别喂添加0、1、2、4和8 mg/g抗菌肽的试验饲料。试验至镇海林蛙蝌蚪全部完全变态结束。结果表明:1)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蝌蚪的发育历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01),与镇海林蛙蝌蚪的体长相关性不显著(P=0.324);2)镇海林蛙蝌蚪的变态率平均值为94.6%,组间差异不显著(P=0.549),与抗菌肽浓度的相关性不显著(P=0.434);3)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蝌蚪的变态时间及体长、体重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4)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变态幼蛙的跳跃距离相关性不显著(P=0.578);5)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变态幼蛙大腿肌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01)。由此可见,抗菌肽的添加降低了镇海林蛙的发育速度,延长了变态时间,同时增加了变态个体的大小,从而提高了幼蛙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5.
花臭蛙皮肤分泌物中抗菌肽Odorranin的分离纯化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皮肤分泌液中分离得到一类(包含三种)新型的抗菌肽.经过一级结构解析和抗菌活性表征后,命名为Odorranin(1,2,3).该类抗菌肽由21个氨基酸组成.Odorranin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其中Odorranin 3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4.2 、6.06 μg/mL.  相似文献   

6.
牛蛙(Rana catesbeiana)蛙皮抗菌肽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其表达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RT—PCR的方法从牛蛙皮肤组织中克隆到大小为270bp的片段RCABP,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测序获得1个新的碱基序列。将此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QE一80L,获得融合表达质粒pQE一80L/DHFR/ABP,在1%IPTG诱导下进行表达。SDS—PAGE检测表明,重组蛙皮抗菌肽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4%,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体外抑菌试验表明,所构建的质粒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具有体外抑菌活性的蛙皮抗菌肽,该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抗菌肽的抗菌机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10年来,随着动物及微生物抗菌肽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逐渐深入,先后有Magainin(Bevins,等,1990),Nisin和Cecropins(Boman,1995)等抗菌肽在医药、工业、食品和农业中应用,抗菌肽独特的性质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植物抗菌肽在分离纯化、抗菌特性、细胞毒性、理化性质以及转基因等许多方面的研究进展也很快,发现了一大批理化性质和抗菌特性各异的植物抗菌肽。同时近几年对昆虫抗菌肽、蛙抗菌肽、猪抗菌肽、鼠抗菌肽等的研究逐渐增多(郭玉梅,1997)。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黑斑蛙皮肤中获得纯度高且抑菌活性较强的抗菌肽(AMPs),试验采用稳压电刺激的方法提取黑斑蛙皮肤分泌物的粗提物。结果表明:黑斑蛙皮肤分泌物的粗提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纯化,通过纯化获得了一种纯度高且抑菌活性较强的AMPs,经过质谱鉴定,这种AMPs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878.102。  相似文献   

9.
魏跃明 《北方牧业》2010,(19):30-31
<正>"2010年5月8日,天蚕素抗菌肽在北京中农颖泰的生产基地顺利投产。产品投放市场三个月来,市场反应积极。这一切都预示着抗菌肽真正地进入了人类的生活之中,也预示着后抗生素时代的真正  相似文献   

10.
家蚕抗菌肽是家蚕先天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效应分子,一直是家蚕免疫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家蚕抗菌肽具有分子量小、对热稳定、广谱抗菌的特点,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目前,家蚕基因组中主要存在7个抗菌肽基因家族,根据其结构性质主要分为3大类:第一类是富含甘氨酸或脯氨酸的组成性抗菌肽;第二类是具有α-螺旋结构的线性抗菌肽;第三类是富含半胱氨酸的环形抗菌肽。通过对家蚕抗菌肽的家族分类及其应用前景等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家蚕抗菌肽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