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传芳 《农家顾问》2013,(12):41-42
三要 1.要保持适宜温度冬季寒冷干燥.为肉鸡提供适宜的生长温度,是提高成活率的首要条件。雏鸡入舍前3天.将舍内温度控制在34.5~35℃。鸡人舍后,升温1.2℃,第1周温度在35~36℃为佳.2周龄时舍内温度降到30~32℃.3周龄时舍内温度降到26~28℃.再过1周时间将舍内温度降到恒定温度23℃。  相似文献   

2.
1.控制温度立体孵化器孵化种蛋的适宜温度为37℃~37.8℃。在孵化时应先定好温度,使之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在孵化过程中每隔1小时要检查1次,尽力保持温度平稳。如温度忽高忽低就要调整孵化器的恒温调节器,使温度平稳在适宜温度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水冷却系统温度过高。会使发动机温度升高,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发现水温过高时要及时处理,以免造成大的损失。1、水温过高要首先检查水葙水量,缺水使缸内的水带走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少,使其温度升高,发现水温高时要停机熄火,待水温降下来后再加水。  相似文献   

4.
蛋鸡产蛋的最适宜温度是20℃。28℃以上时,产蛋量逐渐下降;38℃时,产蛋量显著下降。甚至停止。因此,要采取下列措施,使鸡舍温度保持在28摄氏度以下。  相似文献   

5.
夏季奶牛防暑降温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国虹 《新农村》2006,(6):16-16
1.控制环境温度 奶牛汗腺不发达,怕热。牛舍内温度超过30℃时,就会影响奶牛体表热量散发,引发新陈代谢障碍。因此,夏季要做好通风工作,降低牛舍温度。有条件的可在牛舍内安装电风扇。天气炎热时每天挤奶后,可用清水向牛体喷雾降温。运动场应搭设凉棚。  相似文献   

6.
一、掌握适宜的温度 乌骨鸡体型小,初生雏鸡体重仅有31-33克,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比较差,育雏室的温度要稍高一些,在育雏的第一、二天育雏室内温度要保持24℃以上,育雏器温度可采用35℃。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育雏器温度要逐渐降低,一般每周降低3℃左右,直至育雏器温度与室温相同时,可停止育雏器给温。  相似文献   

7.
张蕾 《油气储运》2009,(11):25-26
做好产羔准备 接羔棚舍因为羔羊在初生时对低温环境特别敏感,一般在出生后1小时内直肠温度要降低2~3℃,所以接羔棚合的温度要求达到0~5℃,避免羔羊出生时感到寒冷,而且接羔棚合要保持地面干燥、通风良好、光线充足、没有贼风。在接羔棚附近,应安排一暧室,为初生弱羔和急救羔羊使用。  相似文献   

8.
甘薯的环境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温度甘薯对温度要求比水稻、玉米等种子作物要高5~10摄氏度。气温达到15摄氏度以上时才能开始生长,18摄氏度以后可以正常生长,在18—32摄氏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根生长的速度也越快,赶过35摄氏度的高温对生长不利。块根形成与肥大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是20~30摄氏度,其中以22—24摄氏度最适宜。低温对甘薯生长极有害,较长时期在10摄氏度以下时,茎叶会自然枯死。  相似文献   

9.
马晨 《新农业》2013,(23):23-24
一、牛舍环境1.温度与湿度饲养奶牛的最适温度为8~21℃,冬季应暖舍饲养,舍四面墙壁缝隙孔洞要堵好,后窗用塑料薄膜封闭。简易舍应采用暖棚提高环境温度,降低奶牛自身产热消耗,防止产奶牛产奶量下降。当室外温度下降到约10℃时,应将奶牛圈入舍内过夜,冬季牛舍  相似文献   

10.
一般在晚秋至早春气温低时贮藏,管理上应注意的是:第一,入贮的果实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并进行防腐处理,贮藏环境及用具也要进行消毒处理。第二,入贮初期的乎要任务是降温,防止果实发热。第三,当外界气温降到0℃以下时,此时的工作重点是保温,防止果实受冻。第四,贮藏后期的管理重点是防止温度回升,在不需要换气时,尽量减少通风。第五,在贮藏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相似文献   

11.
聚乙烯薄膜约需110℃,聚氯乙烯薄膜约需130℃。 塑料薄膜焊接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被焊接的两层薄膜间不能有尘土、水滴、小杂物或潮湿,否则不能焊牢;二是要随时注意温度的变化,温度达不到容易脱焊,温度过高薄膜熔化后易变硬,覆盖期间极易破裂。  相似文献   

12.
气温对冬玉米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工授粉及自然授粉试验,玉米结实的临界温度为11.0℃,玉米结实率与授粉温度成非线性关系,Y=-1318.66/X+141.00。玉米结实率与授粉温度,授娄后2-6天平均温度等因素有关,温度〉19℃时,玉米散粉正常;12℃≤温度≤19℃时,玉米散粉不正常,温度≤12℃时,玉米散粉极少或不散粉。  相似文献   

13.
稻米粒重形成规律与结实期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品种,多播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粒重形成的动态过程可用二次曲线模型来表征,且齐穗后20d内是粒重形成及其温度影响的主要时段;温度对粒重有效积累天数及速率的影响存在相互补偿作用,在补偿作用达到平衡时粒重达最大值,此时温度为粒重积累的适宜温度,结实期高(低)温一般要经历9-12d的连续作用才能看出其效果,并在以后时间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控制温度 进入结果期,白天温度保持20℃~25℃,超过30℃要及时放风;夜问前半夜保持14℃左右,后半夜10℃以上。当外界气温最低在15℃以上时,进行昼夜通风。西红柿果实膨大着色最适温度为24℃,此期气温白天控制在24℃~26℃,夜间15℃~17℃,地温15℃以上,这样西红柿不仅膨大速度快,着色也好。  相似文献   

15.
张传芳 《当代农业》2014,(21):38-39
一、三大要点1.要保持适宜温度冬季寒冷干燥,为肉鸡提供适宜的生长温度,是提高其成活率的首要条件。雏鸡入舍前3天,将舍内温度控制在34.5~35℃。鸡入舍后,升温1~2℃,第1周温度在35~36℃为佳,此时鸡只状态佳,精神活泼,分布均匀,活动自由,饮食正常。应注意鸡只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温,若发现鸡只聚群,"叽叽"颤叫、缩头等现象,说明温度过低,应提高鸡舍内的温度;若发现鸡只张口喘气、频繁喝水等现象,说明温度过高,应降低舍内温度。鸡只在2周龄时将舍内温度降到30~32℃。在3周龄时将舍内温度降到26~28cc.再过1周时间将舍内温度降到恒定温度23℃。温度计的放置既不能挂在热源处,也不能挂在靠近门口、通风1:1处.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悬挂.一般50~60平方米悬挂1根温度计。  相似文献   

16.
陈淑蕴 《油气储运》2006,(12):41-42
产羔前做好准备 接羔棚舍 羔羊在初生时对低温环境特别敏感,一般出生后1小时内直肠温度要降低2-3℃,所以,接羔棚舍要求达到0-5℃,以免羔羊出生时感到寒冷,而且接羔棚舍要保持地面干燥、通风良好、光线充足、没有贼风。  相似文献   

17.
一、雏鸡的接运。接运雏鸡时,最好用专用运雏箱,箱的四壁有许多通气孔,每箱装100只,箱之间要留有空隙。运输时要有专人守护,做到勤检查,防止闷热、挤压、受冻或阳光直射。雏鸡到达育雏舍后,由育雏人员将雏箱搬进鸡舍内,稍息片刻,先检查温度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取出雏鸡,清点数量,将弱雏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一切就绪后,即可进行饮水。  相似文献   

18.
稻米粒重形成规律与结实期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品种,多播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粒重形成的动态过程可用二次曲线模型来表征,且齐穗后20d内是粒重形成及其温度影响的主要时段;温度对粒重有效积累天数及速率的影响存在相互补偿作用,在补偿作用达到平衡时粒重达最大值,此时温度为粒重积累的适宜温度;结实期高(低)温一般要经历9~12d的连续作用才能看出其效果,并在以后时间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1做好补催青和收蚁工作 我县蚕桑站向各乡镇发放蚕种一般是己。胚子,这就要求农户要做好补催青工作,使之提高1日孵化率。温度掌握在25,5℃,干湿差在1~1.5℃条件下进行黑暗保护,第3天早晨5时进行感光,迅速适时收蚁。收蚁时,为防止蚕儿逸散和减少体力消耗,温度可适当降至25℃。收蚁时间,春季在7-8时,争取9时前结束,夏秋蚕在6-7时,争取8时前结束。收蚁结束后,升至标准温度27℃。  相似文献   

20.
一、防寒保暖 入冬前,养兔户必须检修好兔舍,舍内除留有必要的通气孔外,要把兔舍的门窗和洞口堵塞严。室内生火炉的养殖户需要装好排烟设备。家兔分娩时,舍内的温度保持在10℃以上,产仔箱内的温度不低于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