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鱼糜流变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三种鱼糜(鲢鱼、鲤鱼、草鱼)的流变特性,建立了流变模型,提出了鱼糜表观粘度随掺水量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方程,并分析了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鱼糜微结构与其流变特性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鱼糜的流变特性与其微结构密切相关,而对微结构与其流变特性参数间的定量描述却很少有人探讨。文章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鱼糜微结构与其流变特性之间相互关系的定量描述,检验结果表明该关系方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淀粉对竹荚鱼鱼糜流变性质和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探讨改善竹荚鱼鱼糜凝胶品质的最佳淀粉种类和添加量,利用流变仪、质构仪、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来源的原淀粉及其添加量对竹荚鱼鱼糜流变性质和凝胶特性的影响。动态流变性质的结果表明,在加热过程中,竹荚鱼鱼糜的弹性模量G' 经历了2个阶段的变化,首先在20~57℃时G' 逐渐降低;然后在57~80℃由于凝胶网络的形成,使G' 增加。添加淀粉显著影响竹荚鱼鱼糜的G'。添加淀粉能够提高竹荚鱼鱼糜的凝胶强度。添加木薯淀粉、小麦淀粉对改善竹荚鱼鱼糜凝胶品质的效果最好,其添加量为4%,竹荚鱼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分别提高了158%和155%。添加淀粉能提高竹荚鱼鱼糜凝胶的持水性。在相同的添加量时,木薯淀粉和小麦淀粉对提高竹荚鱼鱼糜凝胶的持水性的效果最好。添加淀粉能显著提高竹荚鱼鱼糜凝胶的白度,但淀粉的种类和添加量对鱼糜凝胶色泽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自制试验型挤压机和狭缝式流变仪上测定了糯米、粳米、玉米等谷物粉料的在线挤压流变特性,求得它们在中、低含水量情况下的本构方程,表明它们均为符合幂律流的假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5.
挤压引起食品特性变化的数学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挤压是一项有效的食品加工技术,物料在挤压机内既受到加热又受到剪切,经历的是一个非等温过程,且停留时间出现分布。正确建立挤压食品特性变化的数学模型是对产品质量进行预测和控制的基础,可以将描述挤压引起的食品特性变化的数学模型分为6类:流变模型、动力学模型、降解模型、膨胀模型、质构模型和统计模型。含水率、温度、停留时间分布(RTD)、时温历程、剪切历程等因素都可能对产品特性产生影响。该文详细论述了在建立前3种模型的过程中如何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该文最后简要论述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果品静载流变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各类果品的静载压缩流变特性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在果品的静载流变学研究领域内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果品流变学研究中需要加强和进一步研究的内容:1)加强对采后各阶段受压时果品的微观组织结构、生理生化过程的变化以及储运环境温度等因素与流变损伤效应的交叉性影响的研究; 2)加强对实际储运中较多出现的多果接触、受压问题的系统性研究;3)重视研究储运受压后流变损伤的发展与果品储藏品质关系的研究;4)根据国内外生产实际,应加强特色果品的流变学研究,像西瓜、甜瓜等,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又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同时,提出了以果品本身的粘弹性为依据,在ADAMS软件平台上利用计算机虚拟样机技术建立流变学模型并获得相应参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厌氧发酵过程中,物料分层及各层料液黏度、密度等参数是搅拌装置设计的重要依据。该文采用接力试验研究了牛粪中温厌氧发酵过程中各层料液基础物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牛粪厌氧发酵过程中,反应器中料液密度自上而下逐渐变大,且各层密度随总固体含量增加而升高,反应过程中各层密度均在发酵第4天达到最大值,料液总固体质量分数为4%、6%、8%时对应的上中下层溶液的密度最大值分别为1.02、1和1.02,1.02、1.03和1.07,1.03、1.03和1.07 g/cm3。受料液分层的影响,反应器中上层和中层料液黏度呈先增大后减小并逐步趋于稳定,下层料液黏度以初始黏度为最大,且不同初始料液总固体含量对黏度变化过程具有显著影响,TS=4%时,上、中层料液黏度分别在第7天、第4天达到最大值11.5和14.7 m Pa·s,下层初始最大黏度为107 m Pa·s;TS=6%、8%时,上、中层料液黏度均在第4天达到最大值,上层料液黏度最大值分别为25.5和63.5 m Pa·s,中层料液黏度最大值分别为15.5和95.5 m Pa·s,下层初始最大黏度分别为135.5和185.5 m Pa·s。随着初始物料总固体含量的增加日产气量也相应增高,产气高峰出现时间相应提前;TS=8%时的累积产气量分别比6%和4%提高了21.4%和8.71%,但产气中甲烷含量增加速率基本相同,并在第10天左右基本趋于稳定。该结果可为厌氧发酵反应器的搅拌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鱼糜团聚结构影响其流变特性。用计算机模拟鱼糜团聚结构可以直观地揭示鱼糜团聚结构对其流变特性的影响。用随机分形初步模拟静态鱼糜团聚结构,得出了可模拟静态鱼糜团聚结构的修正DLA模型。  相似文献   

9.
蜂蜜流变特性及其质量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紫云英蜂蜜和白砂糖溶液以及二者的混和液进行流变试验,建立了流变体模型(New-ton)。并就温度和浓度对粘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采用测粘度的方法鉴别紫云蜜是否掺水和掺糖。  相似文献   

10.
荔枝鲜果挤压力学特性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减小荔枝在收获、储运过程中的机械损伤,给荔枝作业装备设计提供依据,试验测定了荔枝鲜果的几何特征,对其果实进行了不同加载条件的挤压试验,并对其果壳进行了拉伸试验。试验得到妃子笑、桂味2种荔枝鲜果在5种加载速率和2种压缩方向下的破裂力分别为76.46~112.90?N和38.67~53.83?N、破裂相对变形分别为27.93%~32.57%和18.87%~21.27%、弹性模量分别为2.52~4.69×105?Pa和4.26~5.93×105?Pa。试验表明,荔枝果实的抗挤压能力具有各向异性,其纵向大于横向;妃子笑的各向异性比桂味显著,且抗挤压能力大于桂味;试验范围内加载速率对果实的抗挤压能力影响不显著。荔枝果实可简化为果核呈长椭球体、厚度均匀薄壳球体,利用其简化结构及果壳强度各向异性对其挤压力学特性和裂壳特征的力学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可为荔枝收获、加工和运输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饮料稳定剂的流变特性及其在饮料生产中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饮料生产中常用两种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在一般食品介质中的粘度变化规律,以及粒粒橙汁和酸奶的生产工艺及其质量控制。试验表明,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同一种稳定剂的粘度等特性不同。试验结果为饮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鱼类脱脂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燕  朱小静 《核农学报》2016,(6):1163-1168
鱼本身所含有的脂肪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鱼制品的加工和消费,探讨鱼类脱脂方法对鱼制品加工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鱼类脱脂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展望,旨在为鱼类的脱脂研究及高价值鱼制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贤  娄永江  严小军 《核农学报》2016,(11):2180-2188
为了去除鱼粉加工中产生的大量恶臭气体,利用DBD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硫化氢和三甲胺进行去除,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考察了电压、放电频率、处理时间、初始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硫化氢和三甲胺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所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压10.6k V,放电频率8.91KHz,处理时间0.26s,硫化氢初始浓度0.76mg·m-3,三甲胺初始浓度为19.8mg·m-3。此条件下硫化氢和三甲胺的去除率均可达100%,能耗为1.77×10-2KW·h·m-3;同时,验证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吻合。本研究为DBD技术在鱼粉厂去除恶臭气体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以生物胺变化预测腌干鱼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和安全食用货架期的回归方程,以多脂的腌干带鱼和低脂的腌干金线鱼为原料,研究其在常温贮藏过程中的理化指标、主要微生物和生物胺的变化及相关关系,并应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初步建立分析腌干鱼制品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腌干带鱼和金线鱼在贮藏过程中p H、水分含量和Aw不断下降。葡萄球菌及微球菌、乳酸菌、菌落总数在贮藏3周内呈上升趋势,从第4周开始逐渐下降,而假单胞杆菌和肠杆菌在贮藏第4周之后未检出;组胺、尸胺和腐胺为腌干鱼贮藏过程主要胺类物质,呈上升趋势。5种生物胺(组胺、尸胺、腐胺、色胺、酪胺)、总生物胺量、生物胺相关指标、理化指标、假单胞杆菌均与贮藏时间高度相关,微生物中只有假单胞杆菌与生物胺及其相关指标有相关性;生物胺与理化指标也呈高度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腌干鱼制品货架期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食物过敏原的理化性质决定了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稳定性.模拟胃液(simulated gastric fluid,SGF)的稳定性是评估食物过敏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解一种主要的鱼类过敏原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与来自鲤鱼(Cyprinus carpio)和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hrix)肌肉中的非致敏性蛋白在SGF和模拟肠液(simulated intestinal fluid,SIF)中的稳定性差异,本研究采用3种蛋白水解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来自猪的胰凝乳蛋白酶)来模拟人(Homo sapiens)体肠道的消化蛋白酶;结合两次三氯乙酸沉淀法和凝胶过滤层析法纯化PV,通过Tricin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ricine-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Tricine-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3种蛋白在模拟肠胃液中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鲤鱼和鲢鱼的PV都获得了分子量约10kD的蛋白,同时在SGF中鲤鱼和鲢鱼的纯化PV也获得了相同的分子量蛋白.胃蛋白酶使原先的PV带几乎在60 min内完全降解,并观察到一些稳定的肽片段,而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在240 min后都无法有效降解PV.在SGF中的非致敏性鱼浆蛋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降解,而PV的消化时间延长.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抗鲢鱼PV多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地检测到PV及其降解产物.PV比非致敏性蛋白更能抵抗蛋白酶消化,相比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胃蛋白酶处理能更有效地减少超敏反应.研究结果为未来低致敏性鱼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umption offish containing methylmercury (MeHg) and human MeHg levels has been studied for many years. Although this relationship has been demonstrated and some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assess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fish consumption, there is still a need for a simple and efficient predicting tool that can be applied to community settings. This paper provides such a practical model developed through empirical evidence using two sources of data. In ideal conditions, models used to identify hazardous behaviour in individuals would be derived from theoretical and clinical models, however, these conditions are often technically difficult to meet.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a more empirically oriented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the estimation of personal mercury intake and its comparison to the Tolerable Daily Intake. 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the model development, including technical limitations, are presented first. The methodology is then applied to the real data to create the final model and the results given. Finally, a discussion of the model's accuracy, limitations and usefulness as a community health assessment tool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