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继续研究应用呋喃丹、杀虫脒、巴丹类等内吸杀虫剂根区施用的十种不同方式防治水稻三化螟、稻瘿蚊、稻蓟马、稻纵卷叶螟、褐稻虱等主要害虫的药效及对害虫天敌影响的新进展作扼要的报道,进一步阐明根区施药的科学根据、盆栽及田间试验结果、以及指出应用楝科植物(印楝、川楝、苦楝)对稻瘿蚊等害虫防治的可能性和探索呋喃丹根区施用对褐稻虱的杀卵作用。此外,对湖北、江西等地约10万余亩稻田推广根区施药试验示范的情况亦作适当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1 褐稻虱防治:我省常年晚稻在9月中、下旬遭受第五代褐稻虱为害的损失最大,是防治重点。晚粳在9月中旬左右,褐稻虱为害后,不仅会直接影响产量,而且容易诱发小球菌核病的流行,加重稻谷损失。因此,进入9月中旬,要加强虫情调查,当每百蔸检查到有褐稻虱1500头(常规稻)和2000头(杂交稻)的田,要立即施药防治。每666.7m~2用扑虱灵30g进行喷雾防治。还可用蝉虱净50g,或虱纹灵(一包)兼治小球菌核病和纹枯病。 2 晚稻穗瘟防治:9月中旬后,晚稻破口期至抽穗  相似文献   

3.
丁旭  马宏 《植物保护》1991,17(4):43-43
1990年我县对扑虱灵防治稻褐飞虱的施药技术进行了试验,并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技术要点 1.提前施药 我县常年第七(4)代褐飞虱为主害代,扑虱灵应用在主害代前一代[第六(3)代]若虫高峰期,一般为8月中旬前后,可同时加入有机磷农药兼治第五(3)代  相似文献   

4.
3%呋喃丹颗粒剂深施防治棉蚜的效果显著,试验结果如下: 4月7日播种,施药区先开沟按每亩3斤用量施下,然后播种,再覆以细砂土。出苗后至现蕾前未施任何其它农药。 田间观察播种后一个月内,施药区基本无蚜害,植株正常生长,其后蚜量始上升。  相似文献   

5.
稻虱缨小蜂对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稻虱缨小蜂对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GC-MS对挥发物组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行为测试结果表明:吡虫啉和施用了吡虫啉的不同水稻品种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寄主选择行为无明显影响.稻虱缨小蜂在不同浓度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嗅觉偏好.当褐飞虱密度为10头/苗时,与高浓度吡虫啉处理相比,低浓度吡虫啉处理植株释放的挥发物引诱到了更多的稻虱缨小蜂(施药5天除外).GC-MS分析发现:与对照植株释放的挥发物相比,吡虫啉处理的稻株挥发物组分种类不变;吡虫啉浓度不同导致水杨酸甲酯等8种组分的相对含量明显不同;同时一些组分的相对含量因吡虫啉浓度与水稻品种、褐飞虱密度及施药天数等因子的互作发生了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田间试验数据全面反映不同时间施用甲胺磷+溴氰菊酯对褐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蜘蛛、黑肩绿盲蝽等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后褐飞虱种群数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对褐飞虱主害代的控制作用与使用时间有密切关系,且随种群的发展而下降。施药区褐飞虱种群增长倍数较对照区显著提高,引起褐飞虱种群增长倍数提高的主要时期在四代成若虫高峰期至五代卵高峰期,即施药后2~3周内。其主要原因是甲胺磷+溴氰菊酯对捕食性天敌尤其是对黑肩绿盲蝽的杀伤作用。因此建议限制甚至禁止在水稻田单独或混合使用这两种农药。  相似文献   

7.
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属同翅目飞虱科,单食性害虫,为害水稻,现在几乎遍布亚洲水稻种植区。稻褐飞虱的为害,主要是直接刺吸植株液汁,致使稻株枯死,同时被害植株发育也受到抑制,导致水稻穗数减少,成熟度不一,造成大幅度减产。此外,稻褐飞虱还是水稻病毒病草丛短缩病(grassy stunt)和粗糙矮缩病(raggedstunt)的重要传病媒介。矮杆多计,直立草状的品种适于稻褐飞虱的栖息繁殖。高肥栽培技术和全年栽培有  相似文献   

8.
褐稻虱是连作晚稻中后期的主要害虫。1982年我们进行了速灭威防治5代褐稻虱及对稻田蜘蛛等天敌影响的试验。 试验农药为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对照农药为乙氯杀螟粉、25%二二三及40%稻瘟净乳剂。药械为东方红—18型机动喷雾器和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两  相似文献   

9.
杂交稻新组合抗优80对褐稻虱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褐稻虱苗期抗性测定,杂交稻新组合抗优80对褐稻虱表现抗性,抗性级别为1.0级,对褐稻虱存活率、取食量、种群建立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田间系统调查,抗优80上的虫量仅为感性品种汕优63上的1/7~1/20。因此,在褐稻虱中等或偏重发生年,抗优80上的虫量达不到防治指标,不需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水稻被害状确定褐稻虱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稻被害状确定褐稻虱防治指标研究钱汉良,陈其志柯愈祥(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武汉430064)(湖北省咸宁地区农校)褐稻虱[Nilaparvatalugens(Stal)]是我省水稻重要害虫之一,以中、晚稻受害最重。受害植株矮小变色,逐渐枯萎,后期茎...  相似文献   

11.
在单季杂交稻孕穗末期和灌浆初期对褐飞虱进行施药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孕穗末期施药对褐飞虱的防效和持续控制能力显著高于灌浆初期施药。将此结果在生产上进行大面积验证加以完善,形成了一套易实施、效果好的以水稻生育期确定防治适期的单季杂交稻褐飞虱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2.
水稻病虫害防治,除选育多抗品种和施药控制以外,合理施肥、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亦是病虫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作者对稻田增施硅肥控制病虫害进行了试验,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定点观察,初步探明硅肥对病虫的抑制作用及增产效果。1 硅肥对褐稻虱的控制 不施硅肥的对照区田间褐稻虱出现3次若虫孵化高峰,而施用硅肥只出现2次若虫  相似文献   

13.
稻虱(白背稻虱为主)迁入区,主害代若虫主峰期离早稻收割期一般较近,此时施药效果差,易致农药残留,采用“治成控若”策略,重点抓住若虫前峰防治,既能控制前峰若虫,又能控制主峰成、若虫为害,增产、增益,并基本上解决农药残留问题,若虫前峰防治的策略指标每丛0.25头以上:若虫主峰防治的虫量指标每丛15头以上。稻虱重发年份,还要注意若虫主峰的挑治。  相似文献   

14.
两索线虫Amphimermis sp.属于线虫纲Nematoda索科Merinithidae,寄生褐稻虱。湖北、湖南、广东、浙江等省已有报道。为了探讨褐稻虱防治的途径,我们在1980——1982年对寄生褐稻虱的两索线虫寄生率和寄生强度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1.三年自晚稻田捕得褐稻虱6533只,有  相似文献   

15.
本县地处苏北沿海,水稻面积23万亩左右,以单季中籼杂交稻为主,是白背稻虱和褐稻虱发生并重的地区。为了探索防治稻飞虱的特效药-扑虱灵在本地的最佳施药适期,本站于1990-1991年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其结果1991年大面积验证,效果十分显著。 白背稻虱 “治二控三”效果。1990年7月9日二代  相似文献   

16.
对2005年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针对我国2005年水稻褐飞虱暴发成灾,从药剂使用角度分析了我国褐飞虱成灾的原因。外来虫源大量迁入、种植制度和水肥管理对褐飞虱有利、农药的诱导作用是3大主要因子。农药诱导褐飞虱猖獗主要包括对非靶标生物的杀伤、施药技术不尽合理、药剂品种使用不当、耐药性或抗药性增加等因子。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三个问题,即褐稻虱的发生现况及猖撅原因分析;白背飞虱的发生现状及种群增长原因和两种飞虱今后的发生趋势。在亚洲热带国家,褐稻虱的猖獗时期为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猖撅原因,多数人认为与1966年以后广泛推广不抗虫的,矮杆高产品种密切相关;另有部分人认为,改良品种的推广,预计螟虫、叶蝉将会大发生,施用六六六、二嗪农等农药,破坏了天敌的调节作用,引起褐稻虱再猖獗等。在这些国家,白背飞虱是在褐稻虱发生程度减轻的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种群数量增加,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分析原因主要是大面积种植抗褐稻飞虱而不抗白背飞虱的品种所致。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上海地区稻褐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上海地区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田间虫卵量、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均为1987年以来之最。分析表明,气象条件有利于稻褐飞虱连续迁入和生存,主要防治药剂效果降低,部分地区没按照稻褐飞虱大发生的防治方法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9.
褐稻虱是涪陵稻区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提高预测预报水平,我们把电子计算机应用于褐稻虱的预测预报,指导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初报如下。 一、资料的积累、整理 (一)灯下资料: 按全国病虫测报总站编制的《农作物主  相似文献   

20.
呋喃丹具有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是一种高效、广谱、剧毒,残效长的农药,对水稻、棉花有很明显的刺激作用。1981年我所进行土层浅施试验,对防治稻螟、飞虱、叶蝉效果良好;对天敌如蜘蛛、隐翅虫没有严重杀伤现象。但对青蛙的杀伤则相当严重是一大缺点,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