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通过对甘薯试管苗构建、病毒检测、培养及保存方法的研究,总结出甘薯脱毒试管苗实验室保存技术,确保了甘薯资源试管苗实验室保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和避免了甘薯资源因保存不当而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甘薯品种资源冬季盆栽保存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概述了我国甘薯品种资源研究的历史和保存现状,剖析了目前田间常规薯块保存和试管苗离体保存的缺陷.甘薯品种资源冬季智能温室盆栽保存是田间常规薯块保存和试管苗离体保存的重要补充,是我国北方甘薯资源保存新技术、新方法的探讨.经过3a来甘薯品种资源冬季盆栽保存技术初步研究与应用,结果显示,品种资源死苗少种的趋势降低,提高了甘薯品种资源保存的完整性,由原来全圃每年缺种损失1.1%~1.7%下降到0.3%~0.5%.  相似文献   

3.
广西甘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广西甘薯种质资源收集的基本情况、保存方法以及利用情况,指出广西甘薯种质资源在收集和保存的过程中存在缺乏研究经费保证、缺乏系统和深入的资源鉴定评价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广西甘薯种质资源圃、继续加大资源收集力度,建立广西种质甘薯试管苗库,进行系统、深入的资源鉴定评价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Visual Foxpro 6.0数据库管理和应用软件开发系统,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保存的甘薯品种资源建立管理系统,实现对甘薯种质资源的保存、信息检索查询和应用,为甘薯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阜阳甘薯资源研究方法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甘薯资源收集途径、鉴定与保存方法等方面介绍了阜阳甘薯资源的研究方法,论述了阜阳农科所甘薯资源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发展方向.以期为甘薯种质资源的建立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为基础,以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薯种质资源圃保存的调查数据为数据源,采用SQL Sever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库、.Net Framework4.0为底层基础和Visual Studio.Net2010为集成开发环境构建了广西甘薯种质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保存种质数据的信息化管理,为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甘薯种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甘薯资源温室盆栽保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甘薯资源温室盆栽有利于防寒和预防薯瘟,减少死苗失种,提高资源保存的完整性,但虫害增加,盆地处理和施用呋喃丹可有效地预防甘薯蚁象等地下害虫,由于温室效应,温室资源生长较快,部分资源表现为徒长,标心,同时品种性状由于环境的差异发生一定的变化,6-7个月内能良好地生长,无明显的死苗失种现象,所以6个月左右换造种植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福建甘薯种质资源保存具有很大规模,不但保存数量大,而且全面、系统有代表性,同时我们独创的二段保存方式科学合理;且鉴定评价科学合理;利用上有成效———直接或间接利用甘薯种质资源成功选育一批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性诱剂诱捕、监测甘薯小象虫发生动态,可为防治该虫提供依据。通过性诱剂诱捕甘薯小象虫雄虫,结合高效、低毒、安全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是综合防治甘薯小象虫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薯种质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为了防止资源的流失,我国在1952~1958年和1979~1982年分别进行了两次全国性甘薯资源的收集工作;在此基础上,在国家统一规划下于1990年和1996年分别建立了"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和"国家种质徐州甘薯试管苗库",主要负责全国甘薯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整理与分发利用等工作。通过资源鉴定和评价研究,筛选出一批包括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和品质优良的种质资源,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甘薯品种改良和资源创新的研究,并成为我国重要的甘薯种质资源交换中心。  相似文献   

11.
宋吉轩  李云  雷尊国  丁海兵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615-2617,2622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贵州省重要的旱地作物之一,长期栽培形成了丰富的甘薯种质资源。对收集到的45份贵州省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形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平均欧氏距离为5.00,榕江红苕与桐梓红皮心的欧氏距离最近,为0.99;铜仁黄皮橘红心和天柱红皮的欧氏距离最远,为8.50。可将45份贵州省甘薯地方种质资源分为6类,第一类包括20个品种;第二类包括18个品种;第三类包括3个品种;第四类包括两个品种;第五与第六类都只有一个品种。  相似文献   

12.
李发凯  何忠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59-14360,14363
为较全面地掌握鹰潭市优良种质资源的生长情况,建立和完善鹰潭市优良种质资源管理保护利用体系,为建立鹰潭林业生态经济系统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支撑,在分析鹰潭市优良种质资源概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野生稻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来源。广东自1978—1980年开展首次全国野生稻资源普查搜集以来,在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广州建立了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和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目前入圃种植保存野生稻资源5 188份、繁殖种子入库保存4 000余份,涵盖20个野生稻种;在广州和茂名各建立了1个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形成了种茎入圃、种子入库保存及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野生稻资源保护体系。利用广东野生稻资源直接或间接育成156个品种通过国家、省、地品种审定,其中18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而且大部分品种米质达到国标、部标或省标优质3级或以上等级,说明野生稻资源在优质稻品种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广东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利用工作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布局不全面,野生稻自然生存呈现濒危趋势;野生稻资源鉴评设施设备条件不完善,深度鉴评基础薄弱,影响野生稻资源充分利用。建议加大野生稻保护与鉴评经费投入,加强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野生稻资源优异种质创新、育种新材料创制和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以促进野生稻资源保护和育种利用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4.
野生稻原位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管理体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取得了良好进展,异位保存体系较为完善,但原位保存工作则在“十五”期间刚刚起步。建立完善的原位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意义重大:有利于种质资源的长期安全保存;有利于种质资源的深入鉴定、评价与可持续利用;有利于稻作基础理论研究;有利于决策者的有效管理与利用调配。文章提出管理体系的模式图,明确了各部门的保护职责及保护区内的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等,并指出法律法规是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区管理体系的核心,保护好野生稻原位保护区内的种质资源必须依托独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做好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初步探讨广西玉林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区生态学问题,为做好野生稻资源原生境保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系统总结回顾云南红花的研究与发展状况,通过对云南红花的分布、种质资源类型及收集保存利用现状资料分析和综述,总结了红花种质资源的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优异红花种质资源的现状、育种技术、栽培技术、综合利用及取得的科技成果等方面。分析表明,云南红花仍然存在整体水平不高、缺乏深入研究、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强基础研究、杂交育种和药用红花研究,为推动云南省乃至全国红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品种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兜兰属植物是兰科植物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类群,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文章从种质资源及其分布、系统演化和生态地理、形态学和细胞生物学、传粉生物学、保护生物学、栽培管理等方面综述了中国兜兰属植物的研究现状,指出中国兜兰属植物具有显著的资源和生态优势,只有注重可持续开发及迁地保护策略的运用,才能与欧美等具有上百年栽培历史的花卉产业竞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设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促进茶树种质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方法]应用Access数据库软件,首次系统整理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830份,向e平台提交了共性描述种质资源631份,特性描述种质资源300份,与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相链接,建立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结果]根据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现状,提出了资源圃茶树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框架,指出了茶树资源保存、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中存在资源保存分散、体系不完善、种质资源性状鉴定深度不够、资源共享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及解决对策。[结论]为实现茶树种质资源的规范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的种质资源研究机构和种质资源考察、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热作种质资源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立热作种质资源研究和管理体系.完善保存体系,改善保存设施,深入进行种质鉴定评价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开展种质创新利用研究.健全共享机制,提高共享效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不同培养条件对甘薯芽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甘薯芽菜生产的专用甘薯品种,以24份甘薯品种为材料,通过采用暗培养发芽技术获取商用薯芽,并通过薯芽食味评价,鉴定参试品种薯芽品质的优劣;为确定薯芽的最佳栽培方法,以所选最佳品种为材料,在不同介质、光照和培养基等条件下,对薯芽生长特性和营养品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甘薯薯芽生长和品质均不同,其中‘金玉’被筛选成为最佳薯芽专用品种;在不同培养条件下,‘金玉’品种薯芽品质有显著差异;在暗培养条件下,采用自制培养基(LD)进行培养可获得最佳薯芽品质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