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梨树腐烂病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梨树腐烂病病原菌为一新变种,该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 ̄40℃,最适温度为25℃,在45℃温度下恒温处理10min就失去萌发能力,分子孢子萌发的酸碱度范围pH3.0 ̄7.0最适为pH4.0,分生孢子萌发需要98%以上的相对湿度,有营养的条件有利于孢子萌发,空气充足,黑暗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对蒜头果种腐病5种主要病原菌作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及培养基的酸碱度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温(25~35℃)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对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不严格,高湿(RH≥100%)明显促进分生孢子萌发;各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适应的pH值范围较广,以pH5~10较适宜,但以中性左右的酸碱度为最佳,具体pH值稍有差异。经方差分析可知,各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在最适温湿度和酸碱度条件下与其他温湿度和酸碱度条件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大叶黄杨褐斑病CercosporadestructivaRav.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低于5℃或高于38℃均不能生长;偏酸环境有利于其生长,pH4.5生长最好。分生孢子在25℃下萌发率最高,相对湿度100%最利于萌发,pH值适应萌发范围较广,萌发率最高为pH4.0。菌落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对营养要求不严格,在PDA、PMA、PS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在蒸馏水中孢子萌发率亦达90.4%;光照条件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大叶黄杨褐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叶黄杨褐斑病Cercospora destructiva Rav.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低于5℃或高于38℃匀不能生长;偏酸环境有利于其生长,pH4.5生长最好。分生孢子在25℃下萌发率最高,相对湿度100%最利于萌发,pH值适应萌发范围较广,萌发率最高为pH4.0。菌落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对营养要求不严格,在PDA,PMA,PS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在蒸馏水中孢子萌发率亦达90.4%;光照条  相似文献   

5.
木霉菌株T95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木霉菌株T95在PDA培养基、麦芽糖培养基、查彼培养基、苹果树皮煎汁和基本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在PDA、查彼和基本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快,产孢量也较多。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5~35℃,产孢的温度范围是10~37℃,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菌丝生长和产孢的pH值范围是2~11,最适pH值为4。在基本培养基上,葡萄糖为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木糖为产孢的最佳碳源;蛋白胨和牛肉浸膏是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天门冬素是产孢的最佳氮源;维生素B1和B2对产孢作用较大。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微量元素是Mg。分生孢子萌发需要一定的营养,PDA膜好于2%琼脂膜。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是15~35℃,最适温度为25℃;pH值范围是2~11,pH值为3~5时萌发率较高;接种后8h开始萌发,时间集中在16~24h内。在25℃时,孢子萌发的最适相对湿度为70~80%,最低相对湿度为50%。  相似文献   

6.
人工诱发试验表明,糖槭叶枯病的病原菌为木岑叶槭叶点霉phylostictanegun-dinisSacc.etSpeg.。该菌在PDA等四种培养基上均能很好生长。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5℃~30℃,以25℃生长最好。在pH6时菌丝生长最好。该病菌通过气孔侵入,潜育期为10~18天。病菌以分生孢子无菌丝在病叶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喷洒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和75%百菌清800倍液均收到较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经鉴定,桉树溃疡病的病原为Phoma eucalyptica Sacc.。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30℃,最适pH为5~7.5。病原菌分生孢子在25℃下24 h内萌发率93%,葡萄糖和蔗糖溶液对孢子的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病原菌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强,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8℃和65℃。病原菌菌丝和孢子通过伤口侵入寄主体内,无伤接种不发病。  相似文献   

8.
山楂扦播苗白绢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楂白绢病是山楂扦插苗上常见的病害。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Sacc.)。菌丝生长及菌核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在pH值2~13范围内,菌丝均能扩展并形成菌核;河北地区该病从6月底开始发生,一直持续到9月上旬,其中7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药剂试验表明:50%退菌特、50%克腐特、36%甲醛、70%代森锰锌对菌核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木霉菌株T-88能有效地抑制病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的形成,也能抑制菌核的萌发。  相似文献   

9.
研究结果表明,核桃炭疽病病原菌生长(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最佳营养配方为PDA加核桃外果皮汁液,生长温度范围在5℃~35℃,最适温度25℃,5℃以下和40℃以上则停止生长;分生孢子萌发最适相对湿度100%,相对湿度75%以下时停止萌发;病原菌对pH值适应性较强,pH值3以上,pH值10以下均能生长,生长最适pH值6.5~7。通过室内杀菌剂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筛选出的世高和晴菌唑对核桃炭疽病病原菌生长抑制作用很好,林间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来源于危害石榴枝干部和果实部的疮痂病病原菌Dothiorella sp.菌株的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菌株的菌丝体在5~4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在pH3~11均可生长,最适酸碱度为pH4,pH6~7时生长较为迅速;在不同碳源中,多糖生长最好,其次为单糖、二糖;在不同氮源中,以牛肉膏和蛋白胨生长最好;分生孢子在多糖中萌发最好,其次为单糖、二糖;而在氮源中以硫酸铵萌发最好;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湿度为100%。两菌株问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杉木酸枣人工混交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本文分析比较了20年生杉木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酸枣纯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杉木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为168.74t/hm2>杉木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35.95t/hm2>酸枣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07.01t/hm2;杉木与酸枣混交林林分蓄积量为355.113m3/hm2>杉木纯林蓄积量301.672m3/hm2>酸枣纯林蓄积量173.150m3/hm2;杉木与酸枣混交可改变树种单调状况,防止地力衰退,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杉木幼林施肥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2年开始实施的杉木幼林施肥实验表明:杉木幼林施肥效果显著,理想的施肥处理是氮、磷配合处理和氮、磷、钾全肥处理,即每hm2施氮100kg、施磷50kg,在缺钾地区配合钾肥施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桑树轮纹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6~8月,通过对桑树轮纹病病原菌分离、田间致病性测定、病原菌形态观察,将该病原菌鉴定为桑膝节霉,并对此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配方、温度、酸碱度、碳源、氮源、光照对桑树轮纹病病原菌菌丝的生长有一定影响,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是理查培养基,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值是7.0,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性差异,菌丝的致死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5℃和10 min。对该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为云南首次报道,对桑树轮纹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培养方法分离得到海口林场片区桑树褐斑病病原菌,按照柯赫氏法则采用喷雾法将病原菌接种于桑叶表面进行感染观察,并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温度、不同pH值、光照、碳源对菌落的生长影响有所不同。菌落在燕麦培养基中生长最好,最适温度为25℃,最适光照为24 h全光照,最适pH值为11,最适碳源为α-乳糖,菌落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5℃水浴10 min。  相似文献   

15.
海岸带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营造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抗风力强的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水培苗)与湿地松进行混交造林试验,6年的试验观测表明:混交方式以带状混交效果最好,其立木蓄积量分别超过木麻黄、湿地松纯林的13.4%和89.8%;林分结构比较稳定;带状造林时,木麻黄带在前,湿地松带在后而形成一道道防风屏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桑叶褐斑病病原菌在不同种类培养基培养、不同氮源与碳源、不同温度等6种条件下培养6天后,测定菌落直径,观察菌丝颜色和菌落形态,分析了桑褐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室内培养条件下,不同的营养成分、 pH值、温度、光照都对菌丝的生长有影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是燕麦片培养基,适宜生长温度范围是2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最适pH值为9~10,最适碳源为α-乳糖,最适氮源为尿素,菌丝在55℃水浴10 min后则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17.
红锥天然林生长规律与生物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华安金山林场红锥天然林调查表明,红锥生长快,34~38年生树高可达21.9~23.7m、胸径可达20~30cm。全林保存密度572株/hm2,蓄积量366m3/hm2;Ⅱ级立地级保存红锥600株/hm2,蓄积量高达483m3/hm2,生物量500.87t/hm2,材积年生长量可达13.4m3/hm2;Ⅲ级立地红锥蓄积量342m3/hm2,生物量354.65t/hm2。林分生产力很高,树高速生期为4~18年生。胸径速生期为6~14年生,材积速生期为10~27年生,34~38年生的红锥尚未达到数量成熟。表明红锥适应性强,不苛求立地,生长潜力大,极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8.
根据选自福建、浙江等5个油桐主产省(区)76个油桐优良单株无性系在金华试验点的生长表现,按照其中已测定含油率、产果量和其它性状的65个油桐无性系样本,建立了生产力评级的Fisher判别模型,该模型对分属Ⅰ、Ⅱ、Ⅲ、Ⅳ4个产油量水平的各无性系的回判正判率分别达到了100%、100%、82%、100%。进而应用该模型预测了未进行气干果含油率测定的其它11个无性的生产力等级。据此,从76个无性系中筛选出44、48、54、56号4个高产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9.
浙江黑松叶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黑松叶蜂是福建省马尾松的一种新害虫,该虫在福建南平地区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松针叶上结茧越冬,翌年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幼虫5龄,少数6龄,蛹期越冬代168~179d,其余各代8~10d,已知天敌有青蜂及两种姬蜂。试验结果表明,2.5%敌杀死10000倍稀释液、40%水胺硫磷或90%敌百虫1000倍稀释液,对幼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