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关于建立山林权属纠纷仲裁制度的若干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我国在解决山林纠纷调处机制和程序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加快解决山林纠纷立法仲裁的理论探讨和加快立法的步伐,并提出了建立山林权属纠纷实行仲裁制度的若干建设性构想,旨在解决山林纠纷在机制和程序上更具合法性。更加快速有效地做好山林纷调处工作。  相似文献   

2.
从加强对山纠办的机构建设和经费支持,成立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委员会,下沉山林纠纷调处案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勾图工作人员等方面提出了做好山林纠纷调处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兴国县山林权属纠纷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调处的对策,旨在为解决山林权属纠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调处好山林权属纠纷,不仅能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环境,而且能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本文剖析了新时代山林纠纷的特点和调处山林纠纷面临的困境,提出调处山林纠纷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林改的不断深入,山林延包、林地承包流转以及重点项目建设征用林地等工作的开展,由于历史、人为以及经济利益驱动各方面的因素,致使各类山林权属纠纷案件不断发生。文章从历史原因、利益驱动、经营管理不善、人为因素、地籍管理紊乱等方面阐述了山林权属纠纷产生的原因及社会危害,提出调处方法及对策,包括建立调处体系和机制、把握调处的基本原则、规范调处程序、讲究调处方法、熟悉调处的法律政策、注重调处的实际效果等,以期为以后山林权属纠纷的妥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瑞金市的林权个案分析,探索创新边际山林权属管理,将调处边际林权纠纷概括总结为"增进互信、搁置争议、和谐开发、互利共赢",由此走出一条省际山林权属纠纷解决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隆林各族自治县山林权属纠纷的成因及调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隆林县山林权属纠纷现状,对山林权属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调处对策,以期为当地山林权属纠纷的妥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是我国为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属纠纷而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的一种土地权属纠纷解决方式。该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土地承包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山林权属纠纷的起因,介绍了人民法院对审理山林权属纠纷适用法律的演变,指出目前审理山林权属纠纷案件适用行政诉讼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山林权属纠纷应由民事诉讼法调整。  相似文献   

10.
林权纠纷是纠纷双方或者多方当事人根据已存在的林木或森林的归属权和所有权及使用权 展开的争议,它具有民事纠纷与行政纠纷的双重特点。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产权不明,山证年代久 远,不够规范,界限划分不够明确,而其主要的纠纷解决方式包括非诉讼解决方式和诉讼解决方式。 本文就山林权属纠纷问题及解决对策做出了浅论。  相似文献   

11.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它有利于迅速解决纠纷,减轻法院负担,但是制度上的不完善,也给这一机制的运行带来了弊端,通过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立法现状与缺陷的分析,提出了建立独立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建立并完善仲裁时效制度;促进仲裁和诉讼程序之间的合理衔接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森林公安执法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执法信息化水平低、技术侦查队伍建设失衡、权属争议地带执法管辖权不明、林区执法舆论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森林公安执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借鉴其他特殊性质公安机关执法体系建设的经验,围绕信息化、技侦人员队伍建设、明确森林公安执法管辖权、林区普法舆论保障机制等方面,加强我国森林公安执法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54-21156
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制度的形成进行考察,并结合农村社会特点对该制度予以分析和思考,指出建立行政性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或可成为现阶段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解决制度的方向。为了确保迅速、便捷地解决农村土地纠纷,行政性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制度在实践中仍需坚持独立仲裁、及时便民、节约高效以及调解为主等原则。  相似文献   

14.
农业强国与依法治国双重战略的叠加,内在地要求农业行政执法和涉农刑事司法发挥法治支撑作用。基于执法与司法的法理关系,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需要依法衔接和良性互动,这不仅是节约法治资源、提高司法效率的需要,也是维护法制统一的应然要求。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点主要集中在管辖、证据、相关法律文书的承认与执行等方面。为确保衔接的紧密性和有效性,应当构建相关衔接机制,包括农业行政执法中发现涉嫌犯罪的移送、刑事司法机关对农业行政执法移送案件的审查、刑事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发现农业行政违法案件的移送、相互协助与相互认定,以及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检察监督等。  相似文献   

15.
行政权是我国确立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时考量的重要因素。现代行政民主化、法治化的要求, 导致行政权多元化与非专属性的加强, 行政权的发展变化导致行政主体多元化, 行政主体是行政行为的实施者, 其多元化的趋势意味着行政行为的范围的扩大, 部分公共行政行为也将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商事活动越来越频繁、复杂,尤其是仲裁中涉及第三人的案件越来越多。然而,由于我国关于仲裁第三人制度在仲裁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学界对我国立法是否应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也有很大分歧,因而在仲裁实际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要严格控制仲裁第三人范围,明确其权限,由法院实施监督。  相似文献   

17.
为厘清船舶碰撞的法律责任,亦即是否满足刑法典第133条之规定构成交通肇事罪,航运界争议很大.运用海商法的经典理论和船舶航行技术规范,对海事行政管理部门的海事执法规范与司法机关刑事执法规范进行比较和分析,以解决船舶的航行自由和贸易自由在刑法理论体系中的规制问题,完善海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8.
汪礼波 《北京农业》2011,(9):243-244
介绍了辽宁省集体林权纠纷调处主要做法,指出了目前林权纠纷调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从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合法性审查的必要性入手,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探讨对非诉行政执行案件进行合法性审查的机关、审查的方式、审查的内容以及审查后处理,目的在于阐明:人民法院进一步强化对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合法性审查,加强规范化管理,以推动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有效的司法监督,进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