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54-2656
[目的]为绒毛白蜡的抗盐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0(CK)、2.9、5.8、11.7、17.6、23.4、35.1 g/L)的NaCl及盐渍土壤盐浸提液(NMS)处理绒毛白蜡种子,比较不同处理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随盐处理浓度的升高,绒毛白蜡种子的萌发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绒毛白蜡种子在NMS溶液中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相同浓度的NaCl处理。11.7 g/LNaCl及17.6g/LNMS盐溶液中绒毛白蜡幼苗仅出现根部生长,23.4、35.1 g/L盐溶液中无幼苗生长现象。复水处理后,在盐浓度临界值范围内,绒毛白蜡种子的萌发恢复率均达到90%以上。[结论]盐胁迫对绒毛白蜡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NO供体SNP对黄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有效提高黄芪种子发芽率的化学控制方法,采用0、0.05、0.25、0.50、0.75、1.00mmol/L共6个浓度的SNP溶液处理黄芪种子,研究不同浓度SNP溶液浸种对黄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SNP处理(0.05、0.25、0.50mmol/L)能明显促进黄芪种子萌发,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并促进幼苗胚根伸长;较高浓度SNP处理(0.75mmol/L)对黄芪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过高浓度SNP处理(1.00mmol/L)则抑制黄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中,用0.50mmol/L的SNP溶液浸种对种子萌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镉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明琴  李焰焰  苗杰  于海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39-14241
以新麦18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Cd2+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mg/L)Cd2+可促进小麦种子萌发,而高浓度Cd2+对小麦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随着Cd2+处理浓度的升高,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但随着Cd2+处理时间的延长,小麦幼苗SOD、POD活性下降,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4.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亚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不同PEG浓度模拟干旱条件,对亚麻品种陇亚8号种子萌发及幼苗进行胁迫。结果表明,在较低PEG浓度下(20%),亚麻种子萌发率、幼苗茎叶鲜重、主根长度、幼苗色素浓度显著下降,叶片MDA积累量显著升高,侧根数目增多,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随着PEG浓度增加,亚麻种子萌发率、幼苗茎叶鲜重下降趋缓,叶片MDA积累量上升趋缓,主根长度、色素浓度下降,侧根明显增多,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叠氮化钠对小麦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不同浓度的叠氨化钠处理小麦种子,研究M_1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性状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2到2.0mmol·L ̄(-1)浓度范围内,叠氮化钠抑制种子萌发和生长,抑制去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随萌发过程的增高。低浓度叠氮比物(0.002mmol·L ̄(-1))处理刺激幼苗生长,提高酶的活性,在一定萌发时期内,去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幼苗高度显著正相关,2mmol·L ̄(-1)叠氮化钠处理,M_1代结实率为81.5%。叠氨化物不改变酯酶同工酶酶带数目和迁移率,但对酶带颜色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盐生草种子萌发的耐盐性及幼苗的耐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盐生草种子,分析盐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表明,浓度低于0.05mol/L的NaC1溶液对萌发的影响不大;但从0.10mol/L起,萌发率随着浓度增高而降低,且萌发率与盐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0d后,将未萌发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中,最终萌发率都达到了对照种子的85%以上,表明盐胁迫下种子仍保持较高的萌发潜力;种子萌发恢复率与处理盐浓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自然生境中萌发的幼苗可能会整个暴露在空气中遭受干旱胁迫,或者萌发后的幼苗因无后续的降雨而变干。但是,盐生草幼苗早期具有忍受干燥,在下次水合后能够恢复生长的能力。幼根的长度和干燥时间影响幼苗的生长恢复率。  相似文献   

7.
沙芥(Pugionium corrnutum(L.) Gaertn.)为中国特有种,是1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沙生蔬菜.本实验以野生沙芥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其在20℃~30℃下、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及蒸馏水恢复后的萌发率、萌发速率,以及萌发后幼苗下胚轴、胚根的长度和干重、苗干重.结果表明:(1)在NaCl处理条件下,沙芥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其处理浓度达300mM及以上时则完全抑制种子萌发.(2)将各处理中未萌发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中进行恢复萌发,所有浓度下的种子均有萌发;NaCl浓度为200mM~400mM的种子最终萌发率显著高于对照,NaCl浓度为100mM和200mM的下胚轴长度高于对照.由此可见在NaCl环境中沙芥种子具有萌发潜力,幼苗也有出土的形态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温度与盐胁迫及其交互作用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辽甜1号’甜高粱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15/5、20/10、25/15、30/20和35/25 ℃共5个变温处理及0、50、100、200、300 mmol·L-1 5个NaCl浓度处理,研究不同处理的甜高粱种子萌发、早期幼苗生长及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及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温度条件下,高浓度NaCl处理显著抑制甜高粱的种子萌发,其种子残留干重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其余萌发指标和种苗转化指标则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相同浓度NaCl处理下,温度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显著,其种子萌发指标、种苗转化指标(除种子残留干重)随着温度的上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低温(≤20/10 ℃)条件下,抗氧化酶活性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而高温(>25/15 ℃)条件下,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盐分、温度及二者互作均显著影响甜高粱种子的萌发和早期幼苗的抗氧化物酶活性,其中,盐分对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种苗转化指标(除种子残留干重)、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更大,而温度对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残留干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较大。在NaCl胁迫下,甜高粱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20 ℃。  相似文献   

9.
锑胁迫对4种蔬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锑胁迫对苋菜、四九黄菜心、菠菜、四季青等4种蔬菜幼苗期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早期进行低浓度(10mg/L、20 mg/L)锑处理,其萌发率高于对照,高浓度(40~100mg/L)锑处理,萌发率低于对照;种子萌发后期,随着锑处理浓度的升高,其萌发率逐渐下降.试验证明低浓度锑处理可刺激蔬菜幼苗生长;而高浓度锑处理则对蔬菜产生毒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温度与盐胁迫及其交互作用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辽甜1号’甜高粱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15/5、20/10、25/15、30/20和35/25 ℃共5个变温处理及0、50、100、200、300 mmol·L-1 5个NaCl浓度处理,研究不同处理的甜高粱种子萌发、早期幼苗生长及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及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温度条件下,高浓度NaCl处理显著抑制甜高粱的种子萌发,其种子残留干重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其余萌发指标和种苗转化指标则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相同浓度NaCl处理下,温度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显著,其种子萌发指标、种苗转化指标(除种子残留干重)随着温度的上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低温(≤20/10 ℃)条件下,抗氧化酶活性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而高温(>25/15 ℃)条件下,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盐分、温度及二者互作均显著影响甜高粱种子的萌发和早期幼苗的抗氧化物酶活性,其中,盐分对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种苗转化指标(除种子残留干重)、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更大,而温度对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残留干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较大。在NaCl胁迫下,甜高粱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20 ℃。  相似文献   

11.
干旱和铅胁迫对生长初期的国槐和侧柏叶绿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势一致的1年生国槐和侧柏幼苗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100%、80%、60%、40%)和铅胁迫下(土壤铅含量为0、300、500、1 000、2 000、4 000、6 000、8 000、10 000、12 000mg.kg-1)国槐和侧柏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铅胁迫下的国槐和侧柏的叶绿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中间有一个波峰,分别出现在4 000和1 000mg.kg-1,国槐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幅度大于侧柏的;水分胁迫下国槐叶绿素含量成下降趋势,侧柏略有上升;干旱和铅双重胁迫下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土壤铅含量为500mg.kg-1的国槐全部死亡,叶绿素a/b呈下降趋势且波动较大,而侧柏无一死亡,波动幅度较小;土壤相对含水量为100%,60%和40%时侧柏叶绿素a/b的值随铅含量变化不大且一直高于国槐。国槐和侧柏叶绿素含量对干旱和铅胁迫有一个适应和自我补偿机制,表现为低浓度的促进和高浓度的抑制;在生长初期国槐较之侧柏对铅更敏感,水分比铅对两种植物的影响更大,侧柏比国槐的耐旱性和抗铅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野生番茄和栽培番茄的耐盐差异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番茄秘鲁番茄,潘那利番茄和栽培番茄“鲜丰98-7”、“交农1号”和“交农2号”为材料,并对其幼苗进行盐胁处理。15 d后对植株的干重、根冠比、叶片含水量和POD酶谱等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种的植株干重显著高于栽培种,且保持较高的叶片含水量和根冠比,具有较强的盐适应能力,且潘那利番茄耐盐性强于秘鲁番茄。栽培种的耐盐性低于野生种,且品种间存在差异:“交农1号”和“交农2号”显著优于“鲜丰98-7”。盐胁迫条件下野生番茄和栽培番茄在酶带数量和活性上有极显著的不同,尤其是表现在POD2这条酶带上,其在2个野生种体内活性很强,远远高于栽培番茄。  相似文献   

13.
张婷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34(6):62-67
比较不同常春藤品种的光合特性,以便对常春藤的引种、栽培和应用提供参考。以6种常春藤品种为对象,对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反应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表明,常春藤幼苗极为耐阴,供试常春藤品种中绿叶品种的光适应范围、最大净光合速率和PSⅡ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效率整体明显高于供试的花叶品种。其中绿叶品种Shamrock光化学转化效率和光合作用能力相对其他品种高,具有一定耐强光的生理基础。而花叶品种中的Mini Kolibri具有相对较高的光适应范围和高光效潜能。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在种衣剂中应用烯效唑防止油菜高脚苗及田间应用的效果.试验在油菜种衣剂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并用于包膜3个油菜品种的种子,经室内试验筛选得到较适烯效唑浓度的种衣剂配方.田间试验表明,筛选出的含较适烯效唑浓度的油菜种衣剂Coat I包膜种子后可以有效防止油菜苗期的蚜虫危害,显著降低三叶期幼苗苗高、根颈长,显著增加叶龄和绿叶数;促进根颈粗和苗干重的增加.Coat I包膜处理还能改善油菜的经济性状,增加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提高了3个品种的籽粒产量,其中双72品种增产达18.9%.表明烯效唑通过种衣剂包膜种子处理能提高幼苗素质,有效解决油菜高脚苗问题,为油菜的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两个不同耐旱性的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及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质膜透性和MDA含量逐渐增加,SOD、POD和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耐旱性品种比非耐旱性品种具有较低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同时具有较高的SOD、CAT和POD活性.重度干旱胁迫下POD活性高于SOD、CAT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铅镉胁迫下苹果酸、草酸对刺槐生长与离子富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刺槐植株为研究对象,在600mg/kg铅、20mg/kg镉污染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苹果酸、草酸,测定刺槐生长量、铅镉含量和离子转移特性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苹果酸和草酸对铅镉胁迫下刺槐植株生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差异不显著;两者促进刺槐根部的铅、镉离子富集,但降低了铅、镉离子的转运率,其中8.0mmol/kg草酸的铅富集促进效益最显著。因此,8.0mmol/kg草酸可作为一种外源调控手段应用于刺槐修复铅镉污染土壤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不同植物种水浸液对杉木幼苗各器官铝积累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杉木、木荷及马尾松枝叶水浸液处理杉木幼苗,6年后分析不同植物种水浸液对杉木幼苗各器官铝含量及分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荷、马尾松、杉木高浓度枝叶水浸液处理的杉木幼苗,其各器官铝含量随水浸液浓度的升高而普遍升高;在水浸液高浓度处理时,杉木枝叶水浸液处理的杉木幼苗各营养器官铝含量均高于木荷、马尾松和对照处理.就各器官铝分配率而言,高浓度杉木枝叶水浸液有利于提高杉木幼苗叶、干、皮、根等器官铝分配率,而高浓度木荷及马尾松水浸液有利于提高干、皮、根等器官铝分配率.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雷竹克隆系统笋期有机碳转移变化规律,选定覆盖雷竹林地中分株数分别为单株、双株、三株的雷竹克隆系统,测定出笋期不同克隆系统内分株各器官的有机碳含量。研究结果:单株、双株、三株雷竹克隆系统中,各器官有机碳含量出笋前大小依次为:枝、鞭、叶、茎、根,出笋完成有机碳含量大小依次为:茎、鞭、叶、枝、根;雷竹不同器官有机碳含量在出笋期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枝、叶、鞭、茎有机碳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根有机碳含量呈"N"型变化规律;单株、多株系统各器官有机碳含量降幅与出笋量成反比。这些结果表明:出笋期各器官有机碳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出笋影响雷竹各个器官有机碳分配格局,出笋完成与出笋前相比枝有机碳含量降低,其他器官则升高;出笋期各器官间有机质资源发生转移,各器官间源-汇关系发生变化,为出笋生长提供所需有机质;不同分株系统各器官有机碳含量降幅不同,随分株数量及出笋量增加,各器官有机碳含量降幅减小。  相似文献   

19.
5种菊花近缘种属植物的耐盐性比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比较菊花近缘种属野生资源大岛野路菊(Dendranthema crassum)、萨摩野菊(D.ornatum)、菊花脑(D.nankingense)、矶菊(Ajania pacificum)和牡蒿(Artemisia japonica)的耐盐性,确定菊花耐盐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指标,为更大规模的菊花近缘种属耐盐筛选及抗盐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在Hogland营养液水培条件下,添加不同浓度NaCl对5种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进行处理,通过形态特征及叶绿素(Chl)含量、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光合气体参数测定,评价不同物种的耐盐性强弱。【结果】在盐胁迫下,所有物种的Chla、Chlb及Chl(a+b)含量下降;叶片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降低,胞间CO2浓度(Ci)升高。单株受害叶面积与叶片Chla含量、净光合速率、丙二醛含量极显著相关;运用主成分分析,提炼出叶片伤害率、叶绿素a,总叶绿素,净光合速率,丙二醛含量5个关键筛选指标。【结论】菊花脑、萨摩野菊对盐胁迫敏感,大岛野路菊、牡蒿、矶菊对盐胁迫耐性强。与耐盐物种相比,盐敏感物种在胁迫下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大,脯氨酸积累量小,丙二醛含量增幅大,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出,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丙二醛含量是菊花近缘种属耐盐性评价的3个最主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盐胁迫对8种乔木实生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8种乔木实生幼苗为材料,测定不同盐胁迫下(CK(0.6‰)、2‰、4‰、6‰)幼苗的出苗率、苗高、净光合速率和离子含量,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加,8种乔木幼苗相对出苗率和苗高均呈下降趋势;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茶条槭(Acer ginnala Maxim)、复叶槭(A.negundo Linn)、美国皂荚(Gleditsiatriacantho)和光叶漆(Rhus glabra Linn)净光合速率均逐渐下降;8种乔木幼苗不同部位(根、茎、叶)Na+含量明显增加;而K+含量因树种而异,叶中K+含量均低于根中含量;8种树种根中Na+/K+和Na+/Ca2+比值提高幅度高于茎、叶,综合以上分析比较,8种乔木幼苗耐盐性顺序为:美国白蜡树(F.americana)三叶裂漆(R.trilobata Nutt)美国皂荚洋白蜡复叶槭茶条槭光叶漆栓皮槭(A.campestre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