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研究表明,成年猪的肠上皮细胞大约2~4d更新1次,而新生仔猪肠上皮细胞7~10d才能完成1次更新。仔猪的胃肠道功能发育迟缓,使其不能适应生产上早期断奶的需要,出  相似文献   

2.
3.
乳源活性肽对早期断奶仔猪胃泌素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进一步分析新生动物胃泌素机制,24头仔公猪分对照组(正常吃奶28 d断奶)、实验Ⅰ组(添喂10μmol/Lβ-酪啡肽-7)和实验Ⅱ组(添喂2 g酪蛋白的酶解物).实验组于21 d断奶,连续添喂酪蛋白酶解物和β-酪啡肽-7液(每天2次,共20mL).断奶10d后,3组动物各随机取6头同时剖杀,取胃窦部和十二指肠置液氮.RT-PCR检测分析表明实验组胃窦和十二指肠中gastrin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实验Ⅰ组差异极显著(P<0.01).提示乳源活性肽可通过上调gastrin mRNA的表达,刺激胃泌素的分泌,对仔猪胃内酸性环境的早日成熟和胃肠道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断奶前后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SGLT1mRNA表达丰度的变化,并同时观察半胱胺对其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半胱胺对断奶仔猪葡萄糖吸收的影响与可能的机制。新生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12日龄(D12)起对照组饲喂基础乳猪料,实验组在基础乳猪料中添加120mg/kg半胱胺,两组仔猪均于35日龄断奶,每组分别于断奶前1周、断奶当天、断奶后3d、1周以及断奶后10d随机选取仔猪各6头,宰杀后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粘膜,采用RT-PCR方法测定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sodium-glucosecotransporter1,SGLT1)mRNA表达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回肠SGLT1mRNA的表达量最高,空肠其次,十二指肠最低;SGLT1mRNA在不同肠段的表达呈现截然不同的发育模式,十二指肠SGLT1mRNA表达量在45d显著上升(P<0.05),而空肠则在42和45d时显著下降(P<0.01),回肠SGLT1mRNA表达在整个实验期间无显著变化;此外,日粮添加半胱胺显著提高38d十二指肠以及42和45d空肠SGLT1mRNA表达,而对回肠SGLT1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小肠SGLT1mRNA表达以及日粮添加半胱胺促进SGLT1mRNA表达的作用均呈现时空特异性规律。  相似文献   

5.
抗菌肽PR-39(proline-arginine-rich39-amino acidpeptide)是cathelicidins家族中富含脯氨酸的小分子肽,最初从猪小肠上部分离得到,随后在猪的其它器官以及鼠的巨噬细胞、人的结肠腺癌细胞中均分离得到(Wu et al.,1999)。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在动物机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arone et al.,2000;Pierelli et al.,2000)。本实验用半定量RT-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以18S rRNA为内参,研究日龄及断奶对杜长大仔猪股骨骨髓组织抗菌肽PR-39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为如何促进猪体内抗菌肽的表达和探讨仔猪非特异性免疫的形成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用32头品种、胎次、饲养水平相同、健康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剔除抗生素和抗菌素的仔猪基础日粮,试验I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在仔猪基础日粮的上添加12、15、18mL/kg乳酸杆菌,通过30天的试验期后,测定4组的生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对照组的腹泻率明显高于试验组,腹泻率最低的是试验Ⅲ组;头平均日增重试验Ⅲ组与其它3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和试验Ⅱ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试验Ⅲ组头平均日增重最高,为358g,对照组最低,为303g;试验Ⅲ组与其它3组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与试验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较为理想的是试验Ⅲ组,其次是试验Ⅱ组。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用32头品种、胎次、饲养水平相同、健康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剔除抗生素和抗菌素的仔猪基础日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在仔猪基础日粮的上添加12、15、18mL/kg乳酸杆菌,通过30天的试验期后,测定4组的生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对照组的腹泻率明显高于试验组,腹泻率最低的是试验Ⅲ组;头平均日增重试验Ⅲ组与其它3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和试验Ⅱ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试验Ⅲ组头平均日增重最高,为358g,对照组最低,为303g;试验Ⅲ组与其它3组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与试验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较为理想的是试验Ⅲ组,其次是试验Ⅱ组。  相似文献   

8.
断奶日龄与断奶后仔猪生长发育和母猪生产性能发挥密切相关。该文回顾了国内外有关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生长发育、行为习性、消化生理与免疫机能以及母猪繁殖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早期断奶技术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对改善母猪生产能力和设备利用率,降低饲料消耗,提高养猪生产效益所起的作用,断奶应激可能对仔猪生产的不良影响,以及目前有关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我国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应用早期断奶技术需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断奶日龄与断奶后仔猪生长发育和母猪生产性能发挥密切相关。该文回顾了国内外有关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生长发育、行为习性、消化生理与免疫机能以及母猪繁殖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早期断奶技术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对改善母猪生产能力和设备利用率,降低饲料消耗,提高养猪生产效益所起的作用,断奶应激可能对仔猪生产的不良影响,以及目前有关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我国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应用早期断奶技术需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冬季暖床对断奶仔猪躺卧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新型局部加热设施——暖床在断奶仔猪舍内的使用情况,本文通过测量挂帘与不挂帘暖床内外的温度和定时观察仔猪在暖床内外的躺卧情况,以分析暖床挂帘与否对仔猪躺卧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舍内温度维持在13.0℃时,挂帘暖床和未挂帘暖床内部温度分别达到28.6℃和17.9℃;当舍内温度低于9.9℃,仔猪日龄小于48日龄时,超过98.9%仔猪选择挂帘暖床躺卧。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仔猪在挂帘暖床内躺卧比例由98.9%~83.3%下降到35.6%~54.1%,在未挂帘暖床内躺卧比例由15.3%上升到41.1%,表明冬季暖床可为仔猪提供良好的躺卧环境。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水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江西省74个台站1961-2010年6-8月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多项式回归法、Morlet小波分析和数字高程模型(DEM),以探究该区水稻高温热害发生时段分布、年际变化、发生频次的时频特征和空间分布等规律.结果表明,(1)江西省水稻高温热害集中于7月中、下旬和8月上旬,其中7月13-24日为高温热害发生概率最大的时段;(2)1961-1982年高温热害总发生次数呈下降趋势,1983-2010年则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0.01),不同等级高温热害发生次数的年际变化特点与总发生次数变化相一致;(3)各等级高温热害次数呈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震荡,轻高温热害表现为准2a、4a、8a左右、15a、25a周期变化,中高温热害以准2a、4a、10a左右、23a的周期震荡表现显著,重高温热害则表现出准2a、6a、准13a、25a的周期震荡;(4)高温热害发生频次的高值区分布于江西东北部、赣州北部、吉泰盆地和赣抚平原,并向周边山区递减.  相似文献   

12.
Peña  R. M.  García  S.  Herrero  C.  Lucas  T.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2000,117(1-4):289-303
Measurements of ozone were carried out at two different sites in the area surrounding a thermal power plant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Spain during 1993–1995. The concentration of O3 in the ambient air varied from 6 to 257 μg m-3 exhibiting a wide temporal, season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n a few occasions 1-hr ozone concentration was more than 180 μg m-3, which represents the maximum 1-hr limit of ozone in ambient air as prescribed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草地覆盖度时空动态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近几十年来中国草地覆盖度的动态变化,基于多源遥感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模拟分析了1982—2016年中国草地覆盖度的时空动态格局,并从植被类型、地形要素、气候区及气候变化等角度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5 a间中国草地覆盖度平均值为36.21%,呈极显著增加趋势(0.12%/a)。高山亚高山草甸、坡面草地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草地覆盖度的增加对于中国草地恢复具有重要贡献。草地覆盖度随海拔的升高呈降低趋势,DEM<500 m及3 500 m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河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态的空间聚集特征,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为河南省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 通过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利用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2008—2018年河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对河南省17个地级城市耦合协调度进行时空格局分析。[结果] 2008—2018年全省耦合度值都在0.9以上,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多数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低于生态环境水平,各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等级有基本不协调、基本协调、协调、高级协调;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存在空间正相关性,有西部和中部耦合协调度高、东南部耦合协调度低的聚类特征。[结论] 河南省整体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压力分别对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两大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应加强郑州市中心城市的发展,推动河南东南部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流域景观格局与水质的相关关系依赖于研究的时空尺度,区分时空尺度的研究有助于为流域水陆一体化管理提供准确依据。以嫩江右岸典型子流域为例,从亚流域、河流廊道2个空间尺度,丰水和枯水期2个时间尺度,研究了景观格局与河流水质的相关关系,分析了相关关系的时空差异。空间尺度上的研究结果表明:(1)亚流域尺度上与水质指标相关性显著的景观指标个数较河流廊道尺度多;(2)随尺度增大,NO3—N,综合污染指数与林地景观百分比的负相关性先增后减,400m处负相关性最强;TDS,NH4—N,NO3—N,综合污染指数与耕地景观百分比的正相关性先增后减,300m处正相关性最强,300~400m是嫩江支流廊道管理的关键区域。时间尺度上的研究结果表明,丰水期与水质指标显著相关的景观指数个数较枯水期多;丰水期林地、草地和耕地景观与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强,而枯水期建设用地景观与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强。  相似文献   

16.
徐纳  杨海娟  程旭  李婷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3):152-158,166
[目的]研究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经济实力与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度,为未来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运用熵值法构建经济实力和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经济和环境之间协调度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借助ArcGIS工具对二者的空间格局进行探讨。[结果](1)陕西省10个地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承载力发展趋势呈现总体上升且稳定发展的态势,各个城市的环境承载力水平较高,发展速度差别不大且波动幅度小。(2)2005—2014年10个城市经济实力与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缓慢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组合不同,陕西省北部和中部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较高,南部城市耦合协调度水平低。[结论]陕西省10个地市经济实力与环境承载力协调度总体差异大,省会西安市所处的关中地区发展好,陕北地区次之,陕南地区的安康市和商洛市经济实力较弱。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浙江省宁波市、台州市及温州市的海岸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生态脆弱性演变特征,以促进海岸带地区可持续发展,为生态建设及修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甬台温海岸带1995—2015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压力度—敏感度—恢复力"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进行景观类型脆弱度和生态脆弱度评测。[结果]①景观格局变化表现为: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其次为滩涂和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耕地、林地斑块数量增多,呈破碎化趋势。②生态脆弱度高区域集中在杭州湾南岸的余姚市、慈溪市和台州湾的路桥区,20 a来研究区高脆弱度区域增多,整体生态脆弱度增加。③区域生态脆弱度与扰动指数、破碎度呈显著正相关,和景观脆弱度指数则完全相关。[结论]甬台温海岸带景观类型变化明显,生态脆弱性增强。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分异与匹配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水土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核心资源,其空间分布对区域粮食生产和耕地可持续利用有重要影响。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为了解河南省水土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匹配状况,在构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模型的基础上,对河南省18个地市1999—2013年水土资源时空匹配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河南省耕地面积增加了19%,净增131.3万hm~2,农业用水比重降低了13%、净减少23.8亿m~3;河南省耕地资源优势明显,而水资源匮乏;水土资源数量不匹配。(2)河南省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北部和南部,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东部和南部,水土资源空间不匹配。(3)河南省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为0.21万m~3/hm~2,仅为全国平均水平(0.56万m~3/hm~2)的38%;研究期内河南省水土资源匹配系数降低了25%。(4)河南省水土资源匹配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出"北部最优、南部东部优于中部和西部"的格局。全省76%耕地水土资源匹配程度为"较差"(0.33R≤0.50)或"极差"(0.09R≤0.15),仅有6%的耕地水土资源匹配程度"较优"(0.33R≤0.50)。水资源是河南省农业的主要限制因子,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节水农业技术综合运用、优化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是提高河南省水土资源匹配程度,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村域尺度耕地利用效益时空格局演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甘肃省广河县村域耕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高效益水平提供更切合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依据。[方法]应用改进熵值法、GIS技术、ESDA空间分析技术。[结果]广河县10a来村域耕地利用经济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社会、生态及综合效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耕地利用经济效益的高效区围绕在川区村域,社会效益高效区多分布在红庄村等山区村域或川区边缘村域。各村耕地利用效益具有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总体上村际间的相互作用呈下降趋势,局部上高—高效益区在减少且以头家村等川区村域为中心的高—高类型区逐步向广河县西南方的村域转移。[结论]村域尺度效益评价更能具体反映农民对耕地的利用情况,并根据效益的高低集聚特征做出科学有效的调整措施。广河县应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形成村域间社会事业发展合力。  相似文献   

20.
鄂西南地区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及轨迹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岍  周勇  李晴  王丽 《水土保持学报》2022,36(1):161-169
准确识别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规律和轨迹特征,对科学推进该地区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1990年、2005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鄂西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序列,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各项指数、弦图可视化、标准差椭圆方法,从地类总量变化特征、数量变化轨迹特征和空间变化轨迹特征3个方面开展,揭示近30年来鄂西南地区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总量变化稳定性特征明显。林地和耕地始终是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土地利用变化活跃但整体态势平缓。(2)土地利用格局数量变化轨迹主导性特征鲜明。1990—2005年以耕地和林地之间相互转换及林地的流出为主,2005—2018年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的相互转换、建设用地的进一步扩张为主,整体上地类的变化表现为空间位置上的转移。2005—2018年比199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更多样,土地利用变化行为更活跃。(3)空间变化轨迹集聚性和分异性特征显著。2005—2018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强度更大。近30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重心、面积、方向和扩散趋势存在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