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稻育苗基质在寒地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苗床土的取用量也逐年增加,2010年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近300万hm2,如按旱育秧田与移栽田面积1∶100,每平方米旱育秧田需土24kg计算,相当于要取走3600hm2耕地20cm的耕层土壤,育秧准备苗床土日益困难。新型水稻育秧基质的出现能够缓解苗床土取用紧张的局面,不用取土,不用筛土,与机器...  相似文献   

2.
水稻新基质育苗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黑龙江省主栽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160万公顷以上,从1983年推广水稻旱育稀植以来,已经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了,该技术为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和水稻产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此项技术采用山地腐殖士和优质旱田地土做育秧土,水稻早育秧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了,利用水稻稻壳做为育苗基质,可以解决以上向题。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有水稻育秧大棚约670hm2,每年从6月份以后稻苗出棚就闲置起来,造成土地资源和生产设备的浪费.为把水稻育秧大棚综合利用起来,增加稻农收入,分局自1997年开始进行了水稻育秧大棚复种油豆角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产量在12~15t/hm2,效益约1.6万元/hm2.2000年全分局水稻育秧大棚复种油豆角33hm2,产品由建三江亚华实业有限公司全部收购,进行保鲜贮藏,冬季销售.  相似文献   

4.
<正>黑龙江省是东北优质大米的主产区之一,2014年水稻种植面积达400多万hm2,现阶段水稻育苗仍以传统土育苗为主,存在取土难、机械化程度低,需要大量劳动力等制约寒地水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以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黑龙江农垦七星农场为例,现有水稻种植面积7.5万hm2,育苗需要苗床用地约1万hm2,每年需要苗床土16.5万m3。现阶段主要采用常规钢骨架大棚置  相似文献   

5.
<正>水稻"泥质法"育秧技术的全称是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是对旱地营养土保护地育秧技术改进后的一种新的育秧方法。后者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推广应用,最大面积达到466万hm2。但由于该育秧方法带有显著的北方寒带旱地技术特点,抛秧虽然比手工插秧省工,但育秧环节操作繁琐,安全性差,用工投资较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抛栽  相似文献   

6.
李胜楠 《新农业》2023,(22):10-11
<正>1塑盘育秧幼苗的育秧工作是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重要环节,育秧的成效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所以,农民应重视育秧工作,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育秧。1.1准备床土育秧的床土要尽量选取无杂物、无污染的土壤,通常选取细且松软的、不含草木灰的菜园土、旱地土或稻田土,每亩地需要100公斤床土,过筛后将75%的床土进行培肥熟化处理,  相似文献   

7.
<正>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是国家重要粮食基地,也是我国和黑龙江省重要的红小豆生产基地。农场对红小豆种植业较为重视,并成立了红小豆协会,积极促进了红小豆种植业发展。近三年全场红小豆种植面积平均2667hm2以上,平均单产1830kg/hm2左右。然而,八五三农场红小豆单产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为还存在一些良种良法不配套的情况,如部分地块的播种、除草剂施用、中耕管理等技术还不标准,红小豆的增产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提升八五三农场红小豆单产和总产水平,2012~2013年,八五三农场与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共同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桦南县有耕地面积18.9万hm2,耕地土壤类型有暗棕壤、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水稻土等,其中白浆土占耕地面积的33.5%,白浆土是典型的低产土壤。桦南县大豆历年播种面积在12万hm2以上,种植品种以合丰号为主,2003年开始推广黑农44号大豆,几年来种植面积逐  相似文献   

9.
<正> 近几年,水稻大棚育秧发展很快,仅胜利油田十几家育秧厂,1987年大棚育秧即达9万亩.大棚育秧具有密度大、秧龄小、烂秧发病快等特点.近两年来,我们对水稻大棚育秧技术作了分析总结,现介绍如下.一、烂秧原因分析从1985年到1987年三年的资料表明,烂秧的发生与阴雨天气、低温密切相关,与床土酸碱度、秧苗素质、品种及是否严格进行土壤等项消毒有关.烂秧与天气的关系.1985年我们从4月  相似文献   

10.
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腾冲市现有耕地约8.23万hm2,其中水田4.59万hm2、旱地3.64万hm2、园地8520 hm2,土壤以火山灰土、棕壤、棕黄壤、黄壤、黄红壤为主,有机质成分含量较高,土壤呈中性和偏酸性.2018年腾冲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评定4.77级,2019年为4.63级,较上年提升了0.14个等级.202...  相似文献   

11.
杂交稻、糯稻间栽控制稻瘟病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稻瘟病的控制新技术。[方法]以冈优晋恢1号和本地糯谷为材料,对杂交稻和糯稻间栽控制稻瘟病技术进行了探索。[结果]杂交稻和糯稻间栽技术,对叶瘟、穗颈瘟均有明显的控制效果,而且增产、增收。[结论]杂交稻和糯稻间栽技术在生产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双季稻区晚稻“籼改粳”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为双季稻区适宜品种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2010-2013年,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江西上高),以杂交粳稻(包括籼粳交偏粳型杂交稻、籼粳交偏籼型杂交稻和粳型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湿润育秧大苗移栽方式,系统比较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表现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与杂交籼稻相比,4年杂交粳稻的实产增产率为19.20%-28.95%,常规粳稻实产增产率为9.21%-12.17%;通过足量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形成足够的总颖花量,并有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是粳稻综合改良产量结构获得高产的基本途径。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各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且两者生育期亦延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17.1 d,常规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9.5 d。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不同生育阶段温光利用率均表现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利用率最多,分别为3713.3℃、931.9 h、90.9%、93.5%。【结论】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差异大,适宜的粳稻品种可充分利用生育期长优势,提高温光资源利用率,最终提高产量。据此按照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双季稻接茬特点与热量条件以及栽培轻简化机械化的需求,筛选出一批适合当地种植的晚粳稻高产品种,供大面积生产选用,即甬优538、甬优8号、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长江19、长江21、小叶迟熟、镇稻5108。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水稻生产对稻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目的是分析在大田生产上,转基因水稻对稻农的影响。利用对2002-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的17个自然村32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估算了农药施用和产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种植转基因水稻可节省农药施用量达60%以上,能显著挽回由于虫害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同时能减少农民因施用农药而引发的中毒现象。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人工注射接种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共鉴定了16个粳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温室人工接种结果表明,16个供试品种中鉴定为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1、4、3、6和2个;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结果在两地有一定差异,其中在永修鉴定结果为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1、3、3、6和3个,在修水鉴定为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3、2、3、7和1个。综合人工注射接种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的结果,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有着显著性的差异,对稻曲病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小叶迟熟、浙科优2854、Ⅱ优7954、池优65,但多数甬优系列品种感稻曲病。本研究结果可为江西双季稻区晚稻"籼改粳"品种布局及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旱稻及籼稻根系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根系研究的难度较大,根系育种相对滞后。采用盆栽的方式,对北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根系特征进行比较,为水稻高产根系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与常规品种相比,杂交稻具有明显的根系优势,主要表现在发根力强,根系粗长,根体积、根系吸收面积、根重和根冠比都较大;常规品种则根多、根细而分枝多,根系衰退晚且慢。(2)早稻品种发根力强、根较长,根系比表面积大,根冠比较大。(3)与粳稻相比,籼稻根较少,根体积较大,根粗长,根系吸收面积和比表面积都较小,根冠比小,后期衰退早且快。  相似文献   

16.
17.
早稻分蘖化学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出能控制水稻无效分蘖的实用化药剂,1999年早季对不同配方的分蘖调节剂进行了大田控蘖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化控制普遍具有较高的控蘖强度,无效分蘖减少,成穗率提高,但以不同类型药剂组配的调节剂表现的效应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复方优于单方,其中以1号药剂复配的调节剂控蘖强度大,每穗粒数多,但有效穗较对照减少;以2号药剂复配的调节剂控蘖强度较大,穗穗粒数较对照略有减少,但有效穗数差异很小,而以1-7号药剂复配的部分调节剂,以C105,C145,C025,C175,C125和C135的控蘖强度大(较大),水稻成穗率高,每穗粒数增加,结实性状好,有效穗数差异不明显,对纹枯病的田间抗性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不同育秧基质对水稻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4种不同水稻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农艺性状的影响,为水稻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稻壳、菌糠、混合(菌糠和稻壳同体积)、土壤(对照)4种不同育秧基质,测定水稻秧苗在不同生长期、不同基质的秧苗素质.[结果]不同育秧基质与对照(土壤)基质相比较,秧苗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光合速率、鲜重、干重等均无显著差异,其中菌糠和稻壳同体积混合基质中秧苗的综合素质最佳.[结论]稻壳和菌糠可作为育秧基质代替普通土壤,并且能够有效地节约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19.
水稻配施氮肥增效剂节氮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磷、钾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 ,研究了水稻配施氮肥增效剂的效果。结果表明 :施纯氮 2 70 .0 0和 3 0 3 .75kg/hm2 加氮肥增效剂 12kg/hm2 ,水稻产量高于单施纯氮 3 3 7.5 0kg/hm2 的产量。节氮 10 %、2 0 %配合施用氮肥增效剂 ,既有利于降低成本 ,又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达到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适合"中稻+再生稻"生产的水稻品种,在头季中稻生长前期按一季中稻生产方法进行田间管理,齐穗后15天左右施一次促芽肥。当谷粒黄熟度达到90%以上、且有70%的稻株倒二、三节芽伸长到2~3cm时,抢时收割头季,采取人工收割,留桩高度30cm,脱粒机不下田,尽量保护稻桩,收割后3~5天施肥一次。测得WZ-8再生稻产量为407.8 kg/667m2,"中稻+再生稻"产量为1 186.9 kg/667m2,均为参试组合最高;其次是WZ-4,中稻产量和再生稻产量分别在600 kg/667m2和300 kg/667m2以上,总产为986.0 kg/667m2。结果表明:WZ-8的中稻、再生稻和"中稻+再生稻"产量均为最高,具有较大的"中稻+再生稻"生产潜力;其次是wz-4,也可作为本区域的"中稻+再生稻"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