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黑莓(blackberry)是悬钩子属Rubas的一种浆果植物。1993年世界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推荐为第3代小果类保健果品。1994年在南京钟山南麓的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的黑莓园中,发现一种很小的深蓝色叶甲,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虞佩玉教授鉴定,学名为蚤凹胫跳甲Chaetocnematibialis(Illiger)。作者在江苏省赣榆县、南京市、溧水县的黑莓示范基地和大面积栽培地区,连续8年进行巡逻检查,此虫仅在南京的江苏省植物所的黑莓园中发生,其它地方从未查到过。说明它的地域分布很局限。蚤凹胫跳甲以成虫危害,从3月中下… 相似文献
4.
油菜叶片营养物质含量和防御酶活性与其对黄宽条跳甲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油菜是内蒙古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黄宽条跳甲Phyllotreta humilis Weise是春油菜苗期的重要害虫。实验室通过前期研究筛选了2个抗虫品种(‘大黄油菜’和‘太空蒙Ⅳ’)和1个感虫品种(‘青油14’),研究了不同品种油菜营养物质含量和防御酶活性与其对黄宽条跳甲抗性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抗虫性品种油菜苗期受黄宽条跳甲为害程度为:‘青油14’‘大黄油菜’‘太空蒙Ⅳ’,为害最高峰时为害指数分别为0.600.460.35。3个品种油菜可溶性糖含量为‘青油14’(5.24 mg/g)‘大黄油菜’(5.10 mg/g)‘太空蒙Ⅳ’(3.87 mg/g),可溶性糖含量越低,抗虫性越强;叶绿素则与之相反,含量越高抗虫性越强,3个品种油菜叶绿素含量分别为‘青油14’(0.49 mg/g)‘大黄油菜’(0.78 mg/g)‘太空蒙Ⅳ’(0.95 mg/g),且差异显著;可溶性蛋白与抗虫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防御酶方面,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与抗虫性密切相关,抗虫品种酶活性显著大于感虫品种;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抗虫性关系不明显。抗虫品种‘太空蒙Ⅳ’胰蛋白酶抑制剂(TI)活性是‘青油14’的1.85倍,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活性不同品种间没有差异。油菜对黄宽条跳甲的抗虫性与油菜叶片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有关,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对抗虫性影响大,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越高,油菜抗虫性越强。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于防治蔬菜种植地黄曲条跳甲的药剂,了解黄曲条跳甲对常用杀虫剂敏感性随季节变化的情况,开展试验测定15种药剂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并连续监测不同时期的黄曲条跳甲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及其体内相关解毒代谢酶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辛硫磷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最高,LC50为0.61 mg/L,溴氰虫酰胺、吡虫啉居次,LC50分别为17.59、17.69 mg/L,杀虫双、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和环氧虫啶也对其具较高杀虫活性。经监测发现,6月黄曲条跳甲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最低,3月、9月和10月敏感性较为接近;其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多功能氧化酶(MFO)及羧酸酯酶(CarE)在不同月份的活性高低排序为6月>10月>9月>3月。在不同时期施药防治黄曲条跳甲需注意调整剂量,同时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以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油菜花露尾甲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表明 :油菜花露尾甲在甘肃临夏春油菜上 1年发生 1代。越冬代成虫春季先侵害早熟的门源油菜 ,之后再危害中熟的甘蓝型油菜和晚熟的芥菜型油菜。侵入的高峰期与油菜蕾盛期 (初花 )相吻合 ,花后虫量锐减。在室温 16.9~17.9℃下饲养 ,卵期3~4d ;幼虫 2龄 ,1龄 2~3d ,2龄 2d ;预蛹期3~5d ,蛹期5~ 9d。幼虫在田间化蛹深度0~6cm ,80%集中在0~3cm的表土中。成虫对黄色有趋性 ,蕾 (花 )期用药是控制该虫危害的关键时期。 2.5%敌杀死3.12mg/kg防治成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黄曲条跳甲防治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在黄曲条跳甲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作了较全面的叙述。抗虫品种鉴定利用、生物防治、植物次生物质作为新一代生态调整型“农药”和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改良品种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在黄曲条跳甲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作了较全面的叙述。抗虫品种鉴定利用、生物防治、植物次生物质作为新一代生态调整型“农药”和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改良品种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杀虫双与溴氰菊酯混合液防治黄曲条跳甲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曲条跳甲是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发生越来越猖獗。成虫咬食叶片造成小孔洞、缺刻,严重时只剩叶脉,甚至咬食菜花、菜果;幼虫在地下蛀食菜根皮。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菜农们常用敌敌畏等常规农药防治,效果很不理想。现用18%杀虫双与2.5%溴氰菊酯混合液进行防治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 18%杀虫双(高州农药厂),2.5%溴氰菊酯(南地分装厂),80%敌敌畏(湖北沙市产)。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卖酒村的竹筒青菜地上。 按每666.7m2用量计设置18%杀虫双250ml加2.5%溴氰菊酯40ml混合液,18%杀虫双250ml,2.5%溴氰菊酯40ml… 相似文献
10.
黄曲条跳甲的发生与防治韦泽平(广西农科院植保所)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Vittata(Fabricius)又称黄条跳甲,俗称狗蚤虫、跳蚤虫等。属于鞘翅目,叶甲科,跳甲亚科,黄曲条跳甲属。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我国各省几乎都有发生。主要为害... 相似文献
11.
寒地春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西北部春油莱菌核病于6月中旬始见病菌子囊盘,子囊盘数量与3 d内大气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R=0.657),与3 d内平均气温呈负相关(R=-0.604)。6月中旬始见大气中病菌孢子,7月中下旬出现高峰期。油菜花朵于6月下旬开始发病,7月上旬出现发病高峰期。花朵带病率与3 d内的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显著相关(R1=0.95;R2=-0.857)。7月初叶片开始发病,7月中旬达到高峰期,以后逐渐下降。7月上旬茎秆开始发病,为土表菌核直接侵染造成,发病率低,增长慢;7月下旬因为病叶上病菌再侵染病害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2.
杨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21(1):74-76
为揭示山旱地春油菜品种由于角果成熟期籽粒充实速率大小和持续期长短不同而引起品种间千粒重的差异问题,2000~2001年,对不同品种籽粒充实过程进行了研究,初步探明了旱地春油菜营养生长与籽粒发育间的数量关系。提出用充实指数计量旱地春油菜品种籽粒的充实能力和用饱满指数度量源库的平衡程度。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1―2019年青海省春小麦和油菜农业气象观测站发育期及气象要素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播种期相关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春小麦和油菜播种期相关的气象条件中,日平均气温和地温的增温趋势较为明显,分别以0.40℃·10a-1和0.44℃·10a-1的速度增加;相对湿度在2004年之后呈缓慢降低趋势(-0.57%·10a-1);地温和气温对播种的影响最大;气温稳定通过0℃、3℃和6℃以及地温稳定通过0℃、6℃和10℃的初日在空间分布上受海拔影响,整体呈现“东南早、西北晚”的分布特征;春小麦和油菜稳定通过0℃、3℃以及地温稳定通过0℃初日提前的趋势较为明显。根据气温、地温稳定通过界限温度初日统计法建立的模型与播种期相关性较高,可为春小麦和油菜播种期预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甘肃省春油菜种植区甘肃民乐县1987—2006年、合作市1987—1999年油菜生育期、产量资料及光温水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特征及与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甘肃油菜产区气温呈升高趋势,气温倾向率在0.28~0.31℃·10a-1,河西民乐产区气温增幅大于甘南合作产区。降水基本稳定,两地增(民乐)、减(合作)幅较小。关键生育期——苔花期降水民乐呈减少趋势,合作呈增加趋势;气候变暖使油菜生育进程加快,民乐现蕾—开花、开花—绿熟间隔日数减少趋势明显,1997—2006年平均日数较1986—1996年分别减少13 d和4 d;单位气候要素变化导致气候产量敏感程度不一,民乐产区降水影响以正效应为主,水分不足是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最大影响时段出现在苔花期。合作产区光温影响以正效应为主,光温条件不足是主要限制因子,其次是现蕾—开花期降水呈正效应。总体而言,气候变化对高寒阴湿区油菜产量增加和品质形成更为有利,不利于温带草原气候区油菜生产,温带草原气候区应积极采取抗旱保墒、播种期提前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华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有机质品质,提高土壤肥力,开展了9种春油菜翻压对土壤有机质及其氧化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春油菜生物量以中油肥1901最高,植株含碳量中油肥1904最高(69.51%),中油肥1901次之(65.06%),春油菜总碳输入量以中油肥1901最高(4 662.25 kg·hm-2);春油菜翻压均可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机质、腐殖质及易氧化有机质的含量,降低Kos值,以中油肥1901和中油肥1907增加土壤有机质最多,均比翻压春油菜前增加7.24 g·kg-1,腐殖质含量和易氧化有机质也是中油肥1901增加最大,较春油菜翻压前分别增加了11.24 g·kg-1和16.55 g·kg-1,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春油菜品种翻压后土壤有机质Kos值均显著低于对照,下降较多的是中油肥1901、中油肥1906和中油肥1907,显著低于其他品种;土壤有机质、腐殖质和易氧化有机质与春油菜生物量和春油菜总碳输入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腐殖质和易氧化有机质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17.
寒旱雨养生态区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彦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6):64-66,79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氮磷肥用量和配比对寒旱雨养生态区油菜产量、效益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建立其数学模型。根据模型及多年多点生产实践筛选寻优求得666.7 m2产量高于250 kg,纯收益大于150元的最佳农艺组合措施为:密度2.84~3.25万株,纯N 0.82~6.6 kg,P2O58.90~9.16 kg,N∶P2O5约为1∶2.4。 相似文献
18.
不同抗旱性油菜种子萌发期抗旱指标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浓度(8%~25%)的PEG-6000高渗溶液,对田间表现为不同抗旱等级的5份油菜品种进行种子萌发期渗透胁迫试验,统计分析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长和相对芽长3个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材料萌发期抗旱性的关联度,筛选油菜萌发期的抗旱性鉴定指标。PEG-6000浓度为19%时,不同抗旱性材料的相对发芽率平均为60.6%,变异系数为51%,强抗旱材料达到90%以上。相对根长平均为57.3%,变异系数为17.9%,强抗旱材料达到70%以上。各材料间差异显著。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长与材料萌发期抗旱性的相关度>0.9。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长可作为油菜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可靠指标。PEG-6000浓度为19%时,相对发芽率>90%、相对根长>70%的材料,可初步认定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